幸运是自己制造的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y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年前,我的朋友雷切尔在悉尼找到一份工作,鼓起最大的勇气,她决定离开家人和朋友,到世界那一头去。到悉尼才两个星期,她就碰到了改变她一辈子的好机会。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六上午,雷切尔在自己的新住所的附近走动,看到有个商店的橱窗里挂有一件粉红色的缀有蕾丝花边的短裙。她进店试了一下那件短裙,非常喜欢,当即买下了,穿着它上街。
  雷切尔走在街上,一位妇女问她的短裙是在哪儿买的,两个人开始交谈起来,聊的过程中得知那位妇女名叫朱莉,是英国人,比雷切尔早半年到悉尼。雷切尔回忆:“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我们站在繁忙的街上,来往的人碰到我们,但我们没有移开,因为不停地说话——我们发现彼此间的共同点太多了。”“我很高兴,又交了一位朋友。没想到,在世界的另一边,跟我说话的第一个陌生人还是英国人。”
  但那只是雷切尔的好运的开始。朱莉要去跟朋友们吃午饭,她邀请雷切尔同去,雷切尔开始时不情愿。雷切尔说:“我胆怯,擅自去跟一群不相识的人吃饭,但她挽住我的胳膊,拉我一起去了。在餐馆里,朱莉介绍我跟她的同事马特认识。就那一阵,我知道马特就是我这辈子要找的男人了。”一年后他们领了结婚证。现在雷切尔仍然跟丈夫马特和1岁半的儿子詹姆斯住在悉尼。雷切尔开玩笑说:“女性找爱情、友情和幸福的秘诀是穿粉红色短裙,但真正的秘诀看来是跟上帝扔向我们的机会相伴——对机缘保持开放的态度。”
  机缘被定义为“巧遇”或“引向快乐的意外”,有时会改变我们的一生。没有机缘就没有很多重大发现。微波、种痘、X射线、避孕药和青霉素的发现,都是机缘。强力胶的出现,也得益于有人发现了一种有较弱的黏性的物质。可是,为什么幸运的事情总是让一些人碰上,同时让一些人错过?有没有让我们自己遇上更多机缘的方法?或者,至少让我们认识机缘,抢先一步遇上机缘?
  伦敦大学学院有个研究项目,就是研究这个问题的。研究小组要求人们在“机缘故事”网站上发表他们的故事,看看是不是典型的经历。至今,有个女人写的故事中讲了自己上错了火车,却在火车上遇上了自己的真爱;有一个91岁的老人在咖啡店里跟一个卖哈雷摩托的人交谈之后,实现了自己骑摩托车的梦想。
  那么,研究者们发现这些“机缘故事”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研究小组的一名成员史蒂芬恩·马克里博士说:“在寻找典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机缘比事故多。我们采访的所有人当中,没有一个对遇上的机会有所策划,但他们都有两个共同点,1.意识到眼前的机会;2.抓住机会并付诸行动。”
  “当经历比如走在路上见到一个多年不见的人,那个人给了你一份工作,或者给你介绍了一个和你真心相爱的人,有一些事情必须先有的。首先,你走在路上要留意到那个人像是你以前的朋友;然后,你得停下来与他打招呼,即使你很忙,或你上班快迟到了,也要停下来打招呼;最后,不管他在交谈中说到什么话题,你都要感兴趣。”
  简言之,机缘包含走运的元素,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但是你也要有发现机缘的智慧,并且付诸行动。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曾花数年时间研究机缘问题,并在他的书《幸运的因素》当中论述了这个问题。他想了解为什么一些人看起来总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怀斯曼发现,这些人并不是更加幸运,他们只是更快地发现和抓住机会。
  在一次试验当中,怀斯曼叫人们阅读一份报纸,读完后告诉他那份报纸上有多少张照片。在报纸的某个显而易见的地方他写一行字:“不用数了,这份报纸上一共有43张照片。”但是,不走运的人往往错过了那行字,幸运的人发现了它。为什么会这样呢?“不幸运的人往往比走运的人更容易紧张,焦虑感使他们不能留意到意料之外的东西。结果,他们错过了机会,因为他们一直用心去找别的东西。另一方面,幸运的人往往更加放松和开放,这意味着他们更容易发现近在眼前的机会。”
  那么,你怎样对机缘更开放呢?怀斯曼有三条建议:1.要外向。你交往的人越多,可能遇到的机会也越多。2.随时准备偏离计划。不幸的人不喜欢打破他们例行的工作程序。3.不要怕失败,机缘垂青于那些尝试新事物的人。
  研究也发现,现代技术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的同时,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狭窄,所以太依赖技术会使我们与更多的“机缘”擦肩而过。
  编辑 张金余
  【选自兔斯基插图】
其他文献
父亲去世几个月后,母亲把他们的床传给我。这张床已有45个年头。我打算把木头上的漆刮掉,再漆一遍给我的女儿梅勒妮用。床头板上满是划痕。  我正准备刮掉上面的漆,却注意到有一处划痕上写着一个日期:1946年9月18日,父母结婚的日子。我惊呆了——这是他们结为连理的第一张床!  在他们的婚礼日子上头,是另一个名字和日期:“伊丽莎白,1947年10月22日。”  我打电话给母亲。  “谁是伊丽莎白,”我问
大路不走草成窝。  胸膛不挺背会驼  一位母亲生前给自己的女儿写信,其中有段话是这样的:“成长是别人无法代替的,所以,当你独自背着行囊来到大学,看到别人都有家长来送时,不要失落,你应该为自己的独立叫好。”这话写得真好。 是的,一个人,尤其是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应当能自我独立,具有可贵的“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  所谓独立,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在生活上能自立,学习上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工作上能独当一
芬兰位于欧洲的北部,有“千湖之国”的美誉,不仅经济高度发达,人均收入很高,而且是世界最清廉的国家。  芬兰人热情好客,民间互相请客送礼也是人之常情。但对于芬兰的公务员来说,受礼和吃请绝对是天大的事,必须谨守分寸。芬兰的法律规定,公务员不能接受价值超过25美元的礼品,如果吃请超过25美元,就被视作受贿。  对于公务接待,芬兰有着严格的限制。上至总理,下至普通科员,请了什么人,点了什么菜,花了多少钱,
2011年中国作家富豪榜于11月21日发布,其中韩寒以600万元版税名列第7位。  可以说,韩寒成功的很大动力源自当初别人对他的讽刺。  作为体育特招生进入上海市某重点中学后,韩寒的成绩实在糟糕,考试往往多门功课不及格,面对同学的鄙视,他只能自我解嘲:六门功课挂红灯,照亮我的前程!  “请你来我们学校,校长有事和你商量。”班主任打电话到韩寒的家里,要他的父亲韩仁钧到学校去。  “韩寒的学习越来越差
2011年1月14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当已经90岁高龄的师昌绪从胡锦涛总书记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励证书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而提起此次他所获得的至高荣誉,师昌绪则谦虚地说:“与李四光、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卓著功绩相比,我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  1920年,师昌绪出生于河北徐水一个书香门第。在他成长的记忆中,旧中国常年战乱,民不聊生,这对他的一生影响很大。特
薄薄厚厚一本书, 弯弯曲曲一条路;  高高低低一架山, 参参差差一群楼。  平平淡淡一池水, 颠颠簸簸一叶舟;  絲丝绺绺一张网, 熙熙攘攘一港口。  清清爽爽一杯茶, 黏黏糊糊一壶油,  甜甜咸咸一碗菜, 浓浓烈烈一坛酒;  热热闹闹一宴席, 稀稀稠稠一锅粥。  明明灭灭一盏灯, 红红火火一熔炉;  缭缭绕绕一炷香, 叮叮咚咚一滴漏。  哭哭笑笑一台戏, 婉婉转转一歌喉。  冲冲杀杀一局棋, 拼
陈文统只有文字这一片天,于生活的天空有着太大的裂缝。“看试手,补天裂”,陈文统的“天裂”只有侄女这双手炼就“五色石”来补。当然,究竟如何还得由他们两人来相互考量。  林萃如是一位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当时二十六岁,是香港工商署的一名公务员,工资是陈文统的两倍。她大方热情、侃侃而谈,但有点瘦、皮肤黝黑,在他的小说里是根本不会出现这样的女孩的,论外貌他给林萃如打了69分。不过他也清楚:林萃如顶多给自己打
如灯的霞光撕碎了一地的云翳,又被沉闷的暮霭均匀抹在了西侧的苍穹。宁静的夜吊着零碎的星,曾几何时星罗棋布,如今却只有零星点缀。追忆勾起太多的无奈,仰望却只能笑叹昨日的辉煌,但这笑的无奈恐怕也只有你能体会。也只有你会为我心疼,心中虽有千言万语却不能一一道来:“妈,谢谢你对我的爱。”  寻回流年的痕迹,丝丝甜蜜在心底溢满。  每天清晨,你总是早早地起床,在厨房为我做美味的营养早餐。蒙眬中,你踏着优雅的韵
阳春三月,春的气息已经扑面而来,热闹的昆明更是处处繁花似锦,然而这份温暖并没有洒到每个人的身上,比如四岁的男孩小博和他的家人。  彼时的小博正躺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病床上。四岁的他不幸查出患了前列腺癌,膀胱、肠子、盆腔上都有恶性肿瘤,由于无法将肿瘤摘除干净,只能摘除膀胱,保留肠道,今后他的小便只能通过体内几根管子排出体外。这无疑对一家人来说如同晴天霹雳!如此可爱的孩子,如此天真烂漫的年纪,
一辆公交车停靠在起点站,等待乘客。又上来了一位乘客,不慌不忙地走上车,像个绅士。稀稀拉拉只有十几个乘客,几乎都是靠窗坐的,也基本上是一个人独坐,除非是同行的人,才会坐在一起。这位乘客也找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坐下。人少,位子多,人们都会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好、坐着舒适的座位。  如果起点站等待的乘客比较多的话,情况就会有所不同。一辆公交车进站了,大家会争先恐后地抢着上车,为的是确保自己能有一个座位。即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