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三次“除夕哨”(一组)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ginalmem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的旅途中,有多少令人难忘的除夕?每每回忆起来,便生发出触摸生命、品味生活的感悟。从军14年,我就拥有过3次这样的除夕,那景、那情在眼前闪现的同时,总有一种责任、一种情怀充溢于胸间。
  
  第一次是1999年春节,我在军校上大二。那年寒假,我们队担负假期留守护校任务,这就意味着我和同学们要放弃与家人亲友团聚的机会。按学员队安排,我正好站大年三十的夜岗。
  上哨前,郑教导员亲手帮我穿上了厚厚的军大衣,为我系好棉帽,重重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笑着说:“这班哨,责任重,很光荣!”我向郑教导员敬了个标准的军礼,洪亮地回答:“请领导放心!”对于这特殊的一班岗,我心中更多的是几分期待。
  在哨位上,我紧紧握着手中的半自动步枪,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感到既神圣又自豪。夜幕中,身后不远处的家属院里传来春节晚会的歌声、笑声、锣鼓声,那开心的锣鼓正敲出新春的喜庆。我情不自禁地望着空中绽放的礼花,一股幸福的暖流油然而生,传遍周身。我不由地想,这千家万户团圆喜庆的气息,不就是对我们哨兵最好的祝福吗?那一刻,我突然感到自己长大了,心里默默地对妈妈说:“您看到了吗?您的儿子此时此刻正在为伟大的祖国站岗守岁!”
  转眼间,到了2005年春节。那时我在某场站四站连当指导员。这是我又一个难忘的除夕之夜。
  大年三十,当夜色刚刚笼罩营区,我们的年饭也上了桌。饭堂热热乎乎的。桌上摆满了红烧鱼、炖排骨、辣子肉丁、可乐鸡翅……正中是一大盆热气腾腾的饺子。大家举起盛满啤酒的茶缸,一次又一次地碰响:“春节快乐,新年进步!”回荡在饭堂里的,是几十个小伙子的欢笑声和祝福声。
  晚上8点,我和连长打了个招呼,便悄悄地起身,手拿电筒来到连队的一个哨位上,替换下了哨兵小余,让他回连队俱乐部看春节晚会。那天晚上,我迎着凛冽的寒风,全副武装地站在哨位上,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听着俱乐部里传出的战士们开怀的笑声,心中感到那样的温暖。
  2007年,作为某场站组织干部股股长,我在这个山沟部队里度过了又一个难忘的除夕之夜。按照机关的部署,我在除夕之夜检查了3个哨位的执勤情况。当查哨至最后一站时,手电照处,两名哨兵荷枪而立,英姿焕发。
  “新年好!”我向两位哨兵拜年。两位哨兵一个是士官,一个是新兵,都憨厚地笑着。我问:“想家吗?”没有回音,我意识到自己问了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士官顿了顿告诉我,这是第二次站除夕夜哨,他一点都没有抱怨的情绪,理由是:“谁让咱是老兵呢!”新兵说,站这班岗还是头一遭,本来没轮着他,这个“老兵待遇”是他费好大劲才争取到的,他想把这当作送给自己的新年礼物。
  说话间,身后传来了脚步声。士官警惕地喊了一声“口令!易水河——”“狼牙山!”来人是警卫连陈副连长。我与他互致问候,简单商量了一下,然后一拍即合:“咱俩替战士站岗!”当我们看到两名战士几步一回头地渐渐远离哨位,一股“官兵情深”的暖意涌上心头。
  这就是让我刻骨铭心的3个“除夕”。因为在这3个除夕之夜,我都是与钢枪为伍,在哨位上度过的。当我以标准的军姿站立在哨位上,履行着忠诚与信念凝成的职责时,报效国家、献身使命的神圣情感便在心中升腾!
  这是个凡事都有条理的地方,比如起床、吃饭、集合,都必须由哨音而始。唯独就寝,为了实现它,哨子得吹两遍,这充分证明了睡觉的重要性。
  就寝文/空军司令部 赵 磊
  第一遍哨子是洗漱哨,这可不仅仅单是通知你洗漱,它的意义还在于:给你个提醒,放下手头的各种事宜,准备准备。这时对于战士来说,往往是忙碌而惬意的。一天紧张有序的工作即将结束,从洗漱到熄灯进入梦乡,理论上还有30分钟的时间,战士们也就有了实际意义上的各种活动。“肌肉控”会做上几组仰卧起坐;“音乐迷”会听会儿广播弹弹吉他;想家的孩子则会拿起电话,同远方的父母或者恋人聊上几句……更多的人,是会围坐在一起,漫无目的地谈论起一件件身边的事和一个个身边的人,口若悬河着一天工作生活的琐碎、乐趣以及得失——军营的确是个特殊的场所,这些人天天24个小时都生活在一起,就算是夫妻,可能都会有点“审美疲劳”,彼此之间不会有太多言语的交流。但对于战士们来说,每一分钟每一秒都是一个崭新的存在,他们貌似永远有话可聊——至于真正洗漱的时间,恐怕很少有人会舍得用时10分钟以上。
  第二遍哨子才是真正的就寝哨。在地方上,一天的工作或者说生活这时应该算结束了。可是在军营里却不同,绝大部分战士是入睡了,但是还有不少的人有不少的工作要做。
  首先是要有上岗执勤的。有军营的地方就有岗哨,作为一名军人,站岗值勤更是第一要务,这是毫无疑问的。可问题是,从熟睡的梦中起来站岗,那滋味恐怕只有亲历者才能意会。战士自有战士的幽默,军营生活的最大乐趣在于,每一件事情,不管它是苦还是甜,都能被乐观的战士演绎出快乐。因此,在军营的夜岗中,也就有了黄金岗、噩梦岗、垃圾岗之分。黄金岗指的是晚上8点到10点这一岗,并不影响睡眠,上完岗肚子饿了还可以来上一桶热热的方便面。噩梦岗的时间有两个,由于战士个人感受的不同,没有取得时间上统一的划分,一说是指晚12点到凌晨2点,一说是凌晨2点到4点。至于垃圾岗,就没有太多意思了,它的时间指的是凌晨4点到6点,它既没有黄金岗的合适与惬意,更没有噩梦岗那么痛苦与难挨,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它的最大可恨之处在于,你的岗值完了,人家也起床了。
  在战士们进入梦乡以后,还有一部分人是无法按时入眠的,那就是查铺的值班干部。关于干部查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悠久的光荣传统中,有不少与此相关,比如,要换上布鞋,再比如,手电筒要蒙上布。这些可都不是多余之举,这些琐碎的小事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体现了干部对于战士的关切之情,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跟干部查铺的目的是一致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在时间全部属于你自由支配的时候,你未必会珍惜。恰恰相反,如果这时间来得不是那么容易,没准你倒恨不得将一分钟化作两分钟用。这在就寝后的军营体现得尤为明显。读过不少部队名家或者成功者的自述,毫无例外的是,在他们的早期军营生活中,都会有着一间类似于连队储藏室仓库之类的小屋,屋里总有一张或许不能称作为桌子的条状物,可以是战备携行箱,也可以是一张床板,就在这简陋的条件下,就着鹅黄的灯光,连队里不知走出了多少自学成才者。这恐怕也是军营神奇之处。
  海军陆战队服役的5年时光,对两栖侦察女兵曾婵妹来说,无疑是一笔人生财富。
  又是一年枫叶红,军营再奏驼铃曲。转眼就要离开部队,5年前穿上军装的兴奋还未挥去,昨天摸爬滚打的生活还意犹未尽,转眼间就要和军营说再见了,曾婵妹有太多的感悟和留恋。回想在军营的1800多个日日夜夜,往事淅淅沥沥从脑海闪现……
  拿起第一次穿上军装的照片,她的思绪又回到了刚入伍时的那段岁月。 “带着五彩梦,从军走天涯。女儿十七八,集合在阳光下……”而在享有“两栖霸王花”美誉的两栖侦察女兵队当兵,却远没有歌声中那样浪漫,有的只是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汗水。长期在训练一线的摸爬滚打、风吹日晒,早已让曾婵妹的白皙的皮肤变成了咖啡色,还经常被取笑为“黑玫瑰”,但她从没有后悔和退缩过。曾婵妹说:“虽然失去了娇嫩白净的皮肤,但我拥有了别的女孩没有的好本领,攀岩走壁、武装泅渡、擒拿格斗,现在都是我的拿手好戏。”
  回忆5年的军旅时光,曾婵妹说有太多的难忘。最难忘,来到两栖侦察队的第一天,班长骄傲并带警示的语气告诉大家,战场只有胜负之分,没有男女之别。最难忘,3个月的体能强化训练中的“5个100”——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蹲下起立、100个马步冲拳、100个前后踢腿,以及5次500米障碍全程跑,每天都累得如同散了架。最难忘,为了练好拳术基本功,马步一蹲就是30分钟,前扑侧倒一练就是30个,推砖、冲拳、踢沙袋一组就是100次,一天循环练习10组以上。常常是拳头打肿了,上点药再打;沙袋踢破了,换一个再踢。最难忘,为了练好射击,在枪管上掉砖头练据枪,迎着太阳练瞄准,直到双手发麻、两眼泪流。最难忘,特种训练中,在充满动物腐烂尸体和粪便的淤泥中完成扛原木、钻泥潭、水中憋气、通过障碍区等近似残酷的特战训练课目。最难忘,近3个月的海训期间,和战友们驻扎在野外丛林濒海地带最高气温达45摄氏度、湿度超过90%的“蒸笼式”帐篷内,接受高温、风沙等特殊环境考验,而且还要进行武装泅渡、沙滩越野、徒步拉练、实战演练等实战课目训练。
  更让曾婵妹忘不了的是,2007年第一次野战生存训练。在孤岛上, 7天时间里,每人只允许携带一把匕首、一盒火柴、一小包盐和几两米,并要按计划完成侦察、破袭、目标引导等十多项课目的训练任务。也是在这几天,她有生第一次尝到了蛇胆、老鼠的味道,体验了身临绝境。还有,2008年参加汶川抗震救灾任务,陆战旅官兵和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68天的日子里,她和戰友们搜救群众、拆除危房、用自己的点点爱心和力量为灾区人民送去了温暖和希望。
  临别军营时,曾婵妹说:“这些点点滴滴已然成为记忆,雕刻在我的生命中。骑上最心爱的侦察摩托车,最后一次在军营里徘徊,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可转念一想,当兵5年,大小伤疤留下了十几块,训练再苦再累再委屈都没有哭过。这一次,我也不能哭。我把人生中最美最灿烂的5年留在了火热军营,留下了一串坚实的脚印。我为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而自豪,非常高兴在生命的记忆里,我曾经与海洋迷彩溶为一体,我将带着军人的豪迈,阔步走向未来。”
其他文献
刘小溪  【个性写真】  人如其名,柔而韧,弱而不娇,犹如一条潺潺的小溪,清澈见底,沁人心脾。如果把她浓缩为一个词,那就是“意志”,她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了一名江南女子的精彩。她喜欢阳光,因为能感受生命的活力;喜欢独处,因为能静静地思考。入学一年多,先后发表论文、新闻稿件十余篇。    【魅力评语】  你外表柔弱,内心却坚忍无比,你用与世无争的进取和朴实无华的大度,让人如沐春风;你用江南女子的温文尔雅
期刊
“欲问大道,必先知史。”近年来,部队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党史军史教育学习工作,在建制团以上单位建起了高水平的军史馆,其中较大部分已经成为全国和驻地省市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由于不能适应新一代官兵的兴趣,并且受到时间、空间和建制等限制,越是高级别的史馆,越是难以让普通官兵面对面、经常性、个人单独前往参观学习,使得党史军史传播影响和革命传统宣传教育效果大打折扣。2010年以来,沈阳军区把实体史馆及其馆
期刊
校园文化由校园深层次的文化精神及培育这种精神的文化环境等构成。西安政治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继承历史传统与拓展时代特色的有机结合,大力培育“求是文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忠诚于党的优秀政工人才。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学习。    走进西安政治学院的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照壁,上书“实事求是、言行一致”。这八个字是学院的院训。建院34年来,院训精神以及由此生发的“求是文化”,滋养着数以万计的政工学
期刊
在部队“哨声”就是命令,就是和平年代战士的“冲锋号”,它不但能及时把战士们召集起来,还能起到督促和联络作用。但有些单位对哨声的使用不正确、不规范,特别是周末官兵休息时间的“哨声”更是频频响起,哨声不但“搅黄”了官兵的休息时间,还影响官兵们周末的娱乐心情。“自从有了双休日,再也没有星期天;盼周末,想周末,周末来到又心慌;这不响,那不响,就怕周末‘哨声’响。”这是某部官兵对周末“哨声”多编的“顺口溜”
期刊
“国家培养了我,军队成就了我,我对当初的选择无怨无悔,我为你们的选择感到骄傲……”每年八九月份,在总参地方大学生入伍训练大队,从清华、北大等全国知名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们,都会翘首企盼一位特殊客人的到来。  他是谁,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够吸引众多硕士博士的目光?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近了这位特殊客人——总参某信息化研究所总工程师于全院士,探访一位留法博士爱国、报国、强国的心路历程。    “科学没有国界,但
期刊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为之神”。象棋中,恐怕最不起眼的当数小卒了,可小卒一旦过河,它奋勇向前绝不后退,常常对战局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为沈阳军区某红七连中士吉天祥就是一个奋勇向前不后退的过河“神”卒。     “兵贵神速,抢先入局”  吉天祥自幼聪明伶俐,从小开始学习武术,是散打高手,曾获襄樊市散打亚军。2004年12月,开始在习武道路上有所建树的吉天祥出人
期刊
“我们一家出了10个当兵的,我父亲是空军,岳父、我和两个姐夫是陆军,儿子和三个外甥是海军,还有一个外甥是武警,该有的全凑齐了。”提起这事,李刚一脸自豪。  一个家庭有人当兵很平常,有两代人当过兵也不稀罕,但要说一家三代有10人当过兵,并且“海陆空武警”诸兵种俱全,就为数不多了,李刚家就是为数不多的家庭中的一个。    长辈参军:一腔热血保家卫国  李刚的父亲李韶功参加过抗美援朝,上个世纪50年代初
期刊
有什么新鲜事想告诉战友们  请战友们爆料围观写信: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8号《解放军生活》杂志刘金标(100081)   邮件:[email protected] 电话:010-62196567  济南军区某部:“替补专业户”受欢迎  济南军区某部勤务连公勤班上士姜卫,素质好,服从意识强,一年来先后代替过警卫班长、保密员、话务员等一共六个岗位的工作,在每个岗位空
期刊
——全军团员青年“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读书征文评奖侧记  有一首歌正在基层传唱:“书香作伴,我在成长,爱军精武,百炼成钢。”军营是所大学校,而读书学习已然是青年官兵业余生活的主打歌。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推动全军团员青年“勤奋学习,岗位成才”读书活动深入开展,教育引导青年官兵学史明理、知党爱党、精武强能、成才建功,总政组织部青年局和《解放军生活》杂志社共同主办“学党史、知党情、跟党
期刊
他们,都叫王博!只不过:他,来自陕西西安;他,来自辽宁大连;他,来自安徽宁国。他们,都叫王博!只不过:他,是陕西省博物馆的双语讲解员,更是有名的英语达人;他,二胡业余十二级,还是学院足球队中场核心;他,对中医学情有独钟,按摩、拔罐、针灸样样精通。  刚来空工大时,三個王博竟然还被分到了同一个学员队,王陕博、王辽博、王安博,简单的姓名加籍贯,这是大家为了区分他们,送给他们的新“代号”。  王陕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