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十个兵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black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一家出了10个当兵的,我父亲是空军,岳父、我和两个姐夫是陆军,儿子和三个外甥是海军,还有一个外甥是武警,该有的全凑齐了。”提起这事,李刚一脸自豪。
  一个家庭有人当兵很平常,有两代人当过兵也不稀罕,但要说一家三代有10人当过兵,并且“海陆空武警”诸兵种俱全,就为数不多了,李刚家就是为数不多的家庭中的一个。
  
  长辈参军:一腔热血保家卫国
  李刚的父亲李韶功参加过抗美援朝,上个世纪50年代初,时年26岁的他像无数热血男儿一样响应祖国号召,报名参军。入伍前就会开车的李韶功,在抗美援朝前线,很快就被分配到了担负兵员和后勤物资运输保障任务的汽车连。凭着精湛的驾驶技术和顽强的意志,他勇敢地行驶在后勤保障线上,圆满完成数百次任务,闯过了一道道生死关。抗美援朝胜利后,李韶功从朝鲜战场归来,成为河北某机场一名空军地勤消防兵,为祖国的蓝天飞鹰保驾护航。后来,因工作需要他调到了青岛流亭机场,1960年12月转业到山东省对外贸易局工作。
  李刚的岳父董景修是参加过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的老兵。父亲和岳父这些长辈对部队和军人的情结,深深地影响和感染着后人。
  
  我参军:激情燃烧难忘岁月
  “这是我参加1984年国庆35周年大阅兵时在天安门广场拍摄的。”47岁的李刚,指着客厅里挂着的一张写着“国庆三十五周年受阅纪念”的合影照片感慨万千。回忆起当年驾驶坦克行进在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的场景,他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李刚入伍后,经过刻苦訓练,第二年就顺利通过了坦克炮长专业考试,成为了一级射击手。1984年,他通过各项严格考核成为了坦克方队中的一员,参加了国庆阅兵,接受了军委邓小平主席的检阅。
  1986年,百万大裁军的第二个年头,李刚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青岛。虽然已离开军营20余年,但聊起部队生活,他还是眷恋不已。4年的军旅生涯,在他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以至于现在家里仍保留着在部队时的生活习惯,每天早上5点半准时起床,被子叠成“豆腐块”, 吃饭正襟危坐闭口不言。
  晚辈参军:在军营再塑人生
  2005年,李刚的儿子李勇从青岛高新职业学校毕业,在父亲的影响下,他携笔从军成了一名海军战士。从军6年,先后4次荣获嘉奖,4次被评为优秀士兵。2010年,被挑选进了北海舰队国庆阅兵方队,并顺利晋升为中士。
  有亲表哥作榜样,李勇的4个表弟也陆续穿上军装,加入到绿色方阵中来,现在有的已经考入军校,有的已经选改士官,有的退伍后通过考试安置进了政府部门工作。
  “现在国家和部队政策好了,当兵比以前更有出息更有作为。特别是近几年出台的一系列鼓励高学历青年入伍的优惠政策,真令人羡慕。”李刚感慨地说。
  每逢征兵时节,李刚总是走村串户讲解国家和部队的各项优惠政策,激励年轻人踊跃参军、报效祖国。
  ① 李刚的全家福。
  ② 1982年,李刚当坦克装甲兵时拍照留念。
  ③ 李刚的岳父董景修,年轻时佩带军功章的照片。
  ⑤ 李刚父亲李韶功,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2005年去世。
  ⑥ 李刚的二姐夫李克军,1977年入伍,曾参加过南疆作战,1982年退役。
  ⑦ 李刚的五叔李绍开,1970年12月入伍,1976年退役。
  ⑧ 李刚的外甥唐泽旭,2006年入伍,目前在北海舰队服役。
  ⑨ 李刚的外甥董强,1985年入伍,在北京武警总队服役,2000退役。
  ⑩ 李刚的外甥赵磊,1993年入伍,在北海舰队服役,1997年退役。
其他文献
在北空导弹某营三连阵地上,只要训练结束的哨声响起,百十只鸭子便“嘎,嘎”地从阵地周围汇聚到队伍后面。这群“鸭战士”,个个精神抖擞。是谁这么牛,训练了这支队伍?营里官兵都知道,“鸭司令”是三连连长谢川明。  去年,部队从西北执行打靶任务刚归建,连续作战的司机班班长黄向阳生病住院了。谢连长听医生说,多喝老鸭汤有助黄班长身体康复,便到山下小镇买鸭子。逛遍整个小镇,也没找到卖鸭子的。  回到连队后,谢连长
期刊
与同龄的女孩子相比,风华正茂的邹悦早早地告别了“胭脂水粉”,封存了“kitty猫”、“维尼熊”,开始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别样生活。她把对部队的无限热爱化为奋发进取的不竭动力,官兵都说她是橄榄绿中一朵最靓丽的奇葩。    演兵场上英姿飒爽:谁说女子不如男  2008年,刚满20岁的邹悦以优异的成绩从武警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郑州市支队一大队担任管理员。  稚气未脱的邹悦豪情万丈,一心要在部队干出些成
期刊
一个普通人的葬礼,葬礼却不普通。  灵堂外,吊唁的人排成几条长龙。工厂规定只有中层领导参加,可班組员工也自发从工厂四面八方赶来,许多人还到他家里吊唁,或在网上设立灵堂……大家沉浸在悲痛之中,无不惋惜地说,“一个这么好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2011年7月17日,这位优秀的铸剑者——奚建明,带着对装备事业深深的眷恋,溘然长逝,永远离开了他钟爱的岗位、亲爱的战友、挚爱的亲人。  1984年,奚建明从
期刊
寒潮突袭上海,黄浦江被几丝雾气缠绕,一艘刚刚下水的军舰停泊在码头,睡在沙发上的孙明突然间醒来,他掀开毛毯,快步走到窗前,伸手推开窗户的一刹那,一股寒气瞬间涌入,孙明打了一个寒颤,烟味并没有被新鲜的空气冲淡。孙明又回到办公桌旁,打开修改了一夜的计划书,从头到尾又重新看了一遍,然后点击打印。打印机在输出孙明一夜的劳动成果,新的一天开始了。这一夜并没有什么不同。海军驻某船厂军事代表室总军事代表孙明早已习
期刊
刘小溪  【个性写真】  人如其名,柔而韧,弱而不娇,犹如一条潺潺的小溪,清澈见底,沁人心脾。如果把她浓缩为一个词,那就是“意志”,她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了一名江南女子的精彩。她喜欢阳光,因为能感受生命的活力;喜欢独处,因为能静静地思考。入学一年多,先后发表论文、新闻稿件十余篇。    【魅力评语】  你外表柔弱,内心却坚忍无比,你用与世无争的进取和朴实无华的大度,让人如沐春风;你用江南女子的温文尔雅
期刊
“欲问大道,必先知史。”近年来,部队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党史军史教育学习工作,在建制团以上单位建起了高水平的军史馆,其中较大部分已经成为全国和驻地省市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由于不能适应新一代官兵的兴趣,并且受到时间、空间和建制等限制,越是高级别的史馆,越是难以让普通官兵面对面、经常性、个人单独前往参观学习,使得党史军史传播影响和革命传统宣传教育效果大打折扣。2010年以来,沈阳军区把实体史馆及其馆
期刊
校园文化由校园深层次的文化精神及培育这种精神的文化环境等构成。西安政治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坚持继承历史传统与拓展时代特色的有机结合,大力培育“求是文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忠诚于党的优秀政工人才。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学习。    走进西安政治学院的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照壁,上书“实事求是、言行一致”。这八个字是学院的院训。建院34年来,院训精神以及由此生发的“求是文化”,滋养着数以万计的政工学
期刊
在部队“哨声”就是命令,就是和平年代战士的“冲锋号”,它不但能及时把战士们召集起来,还能起到督促和联络作用。但有些单位对哨声的使用不正确、不规范,特别是周末官兵休息时间的“哨声”更是频频响起,哨声不但“搅黄”了官兵的休息时间,还影响官兵们周末的娱乐心情。“自从有了双休日,再也没有星期天;盼周末,想周末,周末来到又心慌;这不响,那不响,就怕周末‘哨声’响。”这是某部官兵对周末“哨声”多编的“顺口溜”
期刊
“国家培养了我,军队成就了我,我对当初的选择无怨无悔,我为你们的选择感到骄傲……”每年八九月份,在总参地方大学生入伍训练大队,从清华、北大等全国知名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们,都会翘首企盼一位特殊客人的到来。  他是谁,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够吸引众多硕士博士的目光?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近了这位特殊客人——总参某信息化研究所总工程师于全院士,探访一位留法博士爱国、报国、强国的心路历程。    “科学没有国界,但
期刊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为之神”。象棋中,恐怕最不起眼的当数小卒了,可小卒一旦过河,它奋勇向前绝不后退,常常对战局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为沈阳军区某红七连中士吉天祥就是一个奋勇向前不后退的过河“神”卒。     “兵贵神速,抢先入局”  吉天祥自幼聪明伶俐,从小开始学习武术,是散打高手,曾获襄樊市散打亚军。2004年12月,开始在习武道路上有所建树的吉天祥出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