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很多人来说,十年前在亚洲爆发的那场金融危机已经远去,即使在很多经济学家的眼里,也充满了对亚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美好憧憬。当然,谁都乐意看到这样的前景,但仔细推敲,一种强烈的担心又挥之不去。回想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几年,国内外尤其是国内的专家学者对亚洲经济的展望是多么乐观,美国的克鲁格曼对亚洲经济的隐忧发表了意见,迅即遭到中国一些学者的批评。今天的情景不能与那时简单类比,但是在我们的经济分析中似乎一直存在一种惰性,那就是过多运用线性分析而难以深入到国家内部及国际体系的经济结构中进行必要的结构性探索。
上世纪90年代上半期发展中国家在总体上保持了高于西方国家近一倍的增长速度,其中东亚经济更是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由此,过于乐观的情绪大范围扩展开来,可能的风险逐渐被人淡忘。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既不平衡,也不稳定。拉美国家经济起伏较大,1994年末到1995年初,墨西哥比索崩溃,使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的金融体系受到冲击。而非洲一些国家依然陷于饥饿和战乱的威胁,不见起色。原本快速发展的东亚经济,从1997年开始也发生了严重的危机。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波,迅速抵达拉美、非洲和东欧一些国家。几年后东亚经济才逐渐复苏。有的国家如印尼,金融危机转化为社会危机,形成典型的连锁反应,至今尚未完全走出困境。泰国去年也发生了军人政变和严重的暴力事件。
考察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金融动荡对世界经济的威胁程度逐渐加大了,而其中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危机的主要受害者。从上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开始,世界经济大的震荡基本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了我称之为“边缘震荡”的新现象。追踪以往,从1857年爆发第一次大规模经济危机,直到20世纪80年代,全球共发生了16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100多年的时间里,这些危机都起源于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然而,原有的模式到今天则发生了改变,金融危机一般始于发展中国家,并会迅速波及开来。同一时期,发达国家经济在度过80年代前期的“滞胀”困境后,总体保持了平稳的态势,即使发生像90年代初期的经济危机,起伏也不剧烈,危害程度大为降低。
“边缘震荡”伴随着全球化进程而出现并逐步得到强化,已经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突出地表现这些国家经济安全的脆弱性。只要摆脱不了经济剧烈震荡的困扰,发展中国家未来的经济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威胁,其中一些国家甚至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周期性调节的减震阀。
英国的苏珊·斯特兰奇在《疯狂的金钱:当市场超过了政府的控制》一中书,对金融市场表现出巨大的担心。当前的国际金融市场比十年前也许更加疯狂。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金融资本迅速扩张,金融部门利润占整个商业利润的比例已从1980年的15%上升到2004年的45%。以通用电器公司为例,其在1980有92%的利润来自制造业,而到了2003年,则有一半的利润来自信贷部门。金融资本强化了资本的积聚效应,正是以金融资本扩张为基础,美国的霸权才得以巩固,以至于发展成一种金融霸权。然而,金融霸权缓解不了发达与发展、富裕与贫困、利益垄断与分散需求的对立和冲突。金融霸权已经成为国际秩序的一个突出特征,甚至有西方学者看到:“金融体系及其自由化仅使那些享有特权并且主宰世界经济的国家受益,代价却由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由它们中最穷的国家承担。”
不能简单断言危机已经远离亚洲,失去警觉就可能遭遇凶险。应该认识到,世界范围落后国家的发展空间确实比一般想像要狭小得多。而发展空间越是狭小,寻找对自身发展积极有效的经济模式就越显得重要,否则就很有可能在融入全球化过程中失去应有的立足点和发展潜力。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已经发出了一些危险的信号。在全球范围,股市、汇市一直动荡不已,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并多有起伏,多种不确定因素混合在一起使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并不那么明朗。如果有一天严重的全球性经济调整真的到来,发展中国家将如何应对?提出这样的问题恐怕不会是危言耸听。而思考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也要避免简单的线性思维,要考虑到诸多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以求立于不败之地。
上世纪90年代上半期发展中国家在总体上保持了高于西方国家近一倍的增长速度,其中东亚经济更是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由此,过于乐观的情绪大范围扩展开来,可能的风险逐渐被人淡忘。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既不平衡,也不稳定。拉美国家经济起伏较大,1994年末到1995年初,墨西哥比索崩溃,使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的金融体系受到冲击。而非洲一些国家依然陷于饥饿和战乱的威胁,不见起色。原本快速发展的东亚经济,从1997年开始也发生了严重的危机。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波,迅速抵达拉美、非洲和东欧一些国家。几年后东亚经济才逐渐复苏。有的国家如印尼,金融危机转化为社会危机,形成典型的连锁反应,至今尚未完全走出困境。泰国去年也发生了军人政变和严重的暴力事件。
考察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金融动荡对世界经济的威胁程度逐渐加大了,而其中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危机的主要受害者。从上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开始,世界经济大的震荡基本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了我称之为“边缘震荡”的新现象。追踪以往,从1857年爆发第一次大规模经济危机,直到20世纪80年代,全球共发生了16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100多年的时间里,这些危机都起源于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然而,原有的模式到今天则发生了改变,金融危机一般始于发展中国家,并会迅速波及开来。同一时期,发达国家经济在度过80年代前期的“滞胀”困境后,总体保持了平稳的态势,即使发生像90年代初期的经济危机,起伏也不剧烈,危害程度大为降低。
“边缘震荡”伴随着全球化进程而出现并逐步得到强化,已经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突出地表现这些国家经济安全的脆弱性。只要摆脱不了经济剧烈震荡的困扰,发展中国家未来的经济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威胁,其中一些国家甚至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周期性调节的减震阀。
英国的苏珊·斯特兰奇在《疯狂的金钱:当市场超过了政府的控制》一中书,对金融市场表现出巨大的担心。当前的国际金融市场比十年前也许更加疯狂。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金融资本迅速扩张,金融部门利润占整个商业利润的比例已从1980年的15%上升到2004年的45%。以通用电器公司为例,其在1980有92%的利润来自制造业,而到了2003年,则有一半的利润来自信贷部门。金融资本强化了资本的积聚效应,正是以金融资本扩张为基础,美国的霸权才得以巩固,以至于发展成一种金融霸权。然而,金融霸权缓解不了发达与发展、富裕与贫困、利益垄断与分散需求的对立和冲突。金融霸权已经成为国际秩序的一个突出特征,甚至有西方学者看到:“金融体系及其自由化仅使那些享有特权并且主宰世界经济的国家受益,代价却由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由它们中最穷的国家承担。”
不能简单断言危机已经远离亚洲,失去警觉就可能遭遇凶险。应该认识到,世界范围落后国家的发展空间确实比一般想像要狭小得多。而发展空间越是狭小,寻找对自身发展积极有效的经济模式就越显得重要,否则就很有可能在融入全球化过程中失去应有的立足点和发展潜力。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已经发出了一些危险的信号。在全球范围,股市、汇市一直动荡不已,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并多有起伏,多种不确定因素混合在一起使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并不那么明朗。如果有一天严重的全球性经济调整真的到来,发展中国家将如何应对?提出这样的问题恐怕不会是危言耸听。而思考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也要避免简单的线性思维,要考虑到诸多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以求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