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龙猫》用传统的二维绘画技法和童真的幻想,描绘了发生在美丽乡间的人情物事。天真稚拙的童趣、过去年代里质朴淳厚的人性,深深的打动着观众的心灵,唤醒了许多成年人尘封已久的儿时回忆。影片的独特主题、丰富思想以及多元的风格等,对当今的动画电影创作不无启示。
【关键词】宫崎骏 龙猫 童真 成长 人情美
“在乡下。有一种小精灵。他们就像我们的邻居一样,居住在我们身边嬉戏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他们的。据说只有小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可以捕捉到他们的踪迹。如果静下心倾听,风声里可以隐约听见他们奔跑的声音”。宫崎骏把幼年时代听到的传说搬上银幕。于是有了1988年上映的《龙猫》。在影片中。他用深情的语调和舒缓的手法为所有孩子和不曾失却童心的大人们讲述了一个充满魔幻色彩和人性温情的简单故事:
昭和30年代。姐妹俩跟着父亲迁居到宁静美丽的乡村。在孩子的眼中,古老的房舍弥漫着神秘的气息,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有趣。有一天妹妹小米在玩耍时,发现了小龙猫,慌乱逃跑中的小龙猫把小米带到了正在睡觉的大龙猫身旁,小米叫他“多多洛”。意外的发现令姐妹俩雀跃不已。雨夜在车站奇异的邂逅,让她们和多多洛结下了纯真的友谊。后来,小米因思念生病住院的妈妈而离家出走。枯月万般焦急中求助于多多洛,他唤来龙猫巴士,载着梽月找到了迷路的小米。乘着龙猫巴士,姐妹俩来到了医院。小米把亲手摘的玉米悄悄放在病房的窗前。看到妈妈平安无事。姐妹俩不知有多快乐……
这部在筹备之初不被看好的关于“两个孩子和一个怪物的乡村故事”几乎席卷了1988年日本所有的电影奖项,在《电影旬刊》评出的有史以来百部日本经典影片中名列13位,线描的龙猫形象也成为吉卜力工作室的标志,成为宫崎骏里程碑式的作品。
一部成功的动画电影,离不开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等因素。而一部能打动人的动画电影,在角色造型、情感表达、主题思想、艺术表现等方面也必定是美的。
一、虚实结合的角色造型
《龙猫》最初是宫崎骏为孙女而拍的,将观众指向低幼龄儿童。为了贴近儿童的欣赏水平,他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人物造型、动作语言充满了稚趣。
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采用写实手法。人物线条圆润,容易让观众产生亲切感、认同感。姐妹俩都是典型的东方小女孩形象。尤其是小米,个头小小的,走路不太稳当。跑着跑着就会跌倒。宫崎骏总是能抓住小女孩不同心理状态下,表情与肢体的细微差别。他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她们绕着屋子来回跑动。为驱散“鬼屋”的恐惧感而大声喊叫,来烘托孩子们初到新环境的好奇与兴奋。为了画好主人公,他细心地观察幼儿和少女的神态举止,甚至用心计算成人和小孩之间步伐的差异。造型的笔触和角色的拿捏也显得相当的细腻娴熟,即使是配角的设定也丝毫不马虎。父亲因熬夜工作而乱蓬蓬的头发:婆婆长年劳作而长满厚厚老茧的双手:勘太骑自行车的滑稽模样……生活化细节的渲染,既顺延了情节的发展,也为梦幻般的童话加入许多现实色彩。
而另一主人公龙猫则是宫崎骏的独创。他巨大的身体、尖尖的耳朵、柔软的毛发、憨憨的面部表情像是浣熊和猫的混合体,胸口的“V”形标志和咕咕的声音又像是猫头鹰。这个形象取自于自然,进行了夸张归纳的艺术创造,成为作者心灵的“意象”。宫崎骏喜欢在影片中设置一些巨大的精灵形象,来触动人类心灵深处对神秘的向往与恐惧。他们沉默、孤独、谨慎、友善,既是人类与大自然交流的媒介,又与人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一定的时间悄悄出现,然后又默默隐退。宫崎骏在他们身上寄托了某种无法实现的生活理想。
二、晦涩的成长主题
做为一个关心人类命运和未来的严肃导演,宫崎骏在几乎所有作品中,对成长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探讨和思索,这使得他的影片具有了深刻的人文关怀感和崇高的精神力量。影片中有一个经典片段:姐妹俩栽下了多多洛赠送的橡树种子,焦急地等待能早日发芽。在快要失去希望的时候,多多洛出现了。通过庄重而神圣的祭拜仪式,种子在月光下长成了参天大树。当她们清早醒来却发现是美梦一场。不过,多日不见动静的园圃里生出了颗颗嫩芽。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植物通过种子,发芽、成长和开花结果。不断地延续和轮回,体现着一种奇妙的生命意识和幽雅之美。体现在影片中就是:成长是一个奇妙的、自然而然的过程,无需焦躁。只需耐心等待、接受生活的磨练。或许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发生一些奇妙的事,如果你保持着一颗童真的心。这时期的宫崎骏对人类充满了种种的幻想希望。
两姐妹整天在田园里嬉戏玩耍,看似无忧无虑,其实不然。母亲长期生病住院。父亲在东京的大学工作,整日为生计而奔忙。姐妹俩不得不学着接受现实,自己去熟悉周遭陌生的环境。而姐姐枯月面对的压力更大。既要兼顾学业,又要做家务、照料像个小尾巴似的小米。但她总是微笑着,表现的乐观而坚强。当妈妈病情变化的消息传来、打电话找不着爸爸、小米因赌气而走丢时,所有的重担在一瞬间都压在了这个不过八九岁的小姑娘身上……当影片结尾,姐妹俩快乐的坐在龙猫巴士上的那一刹那,成长巳悄然完成。宫崎骏笔下的成长并非是以人对自然的征服、改造为代价,而是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进行的。龙猫在孩子们看不见母亲的日子里充当了温暖的伙伴,抚慰了姐妹俩孤寂的心灵。影片具有很强的自传性质。宫崎骏7岁时,母亲因染上肺病,很长时间都不在家里。在那些灰色的日子里,年幼的他肯定也曾幻想过有多多洛这样的朋友,一起玩耍、分享心事、遣散孤独。龙猫就是母亲的载体和心灵的寄托。当母亲回归后,孩子们便不再能看见龙猫。宫崎骏将对现实世界的焦虑和对生活的哀思无奈投射进影片。用孩子的眼睛来呈现复杂的人生况味。
三、民族化的创作理念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宫崎骏的动画已成为日本人引以为傲的民族文化的象征。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是东方式思维与动画艺术的完美结合。深厚的本土体验、人文关怀赋予了他的电影以独特的魅力。
日本人崇尚自然,影响到日本文化就是十分重视对形而上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宫崎骏影片中对生命的认知、对精神世界的追寻往往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体认、思考来完成。与《风之谷》、《天空之城》中表现的科学技术、工业文明造成的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不同,他在《龙猫》中以一种平和、单纯的视角来呈现其自然观。这里的田园是前工业时代的记忆:阡陌交错的田野,清澈流淌的小溪,参天的大树,一日往返的电车,古朴的木屋置身于森林的环绕中,树木苍翠,起伏如绿色波涛,格外的安静、美丽,仿佛一切喧嚣、烦恼都被隔绝在外。没有了对抗和冲突,人与自然、宇宙与生命就处于完美的互动状态。
日本还是一个信奉多神的国家,全国遍 布大大小小的神社。父亲领着孩子们向屋后的大树鞠躬,感谢树中神灵对小米的庇护。这一场景表现的正是日本人的树灵崇拜意识。樟树上挂着的“注连绳”正是神道教自然崇拜和传统文化的象征;樟树下有一个废弃了的神龛,森林入口处有一座牌坊;梽月和小米向路边的神龛鞠躬行礼。请求地藏菩萨允许她们避雨。“神明”的出场为影片增添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神秘色彩。
从人物造型到场景构图,影片皆表现出整体的“民族化”审美倾向。但关注的是人类共通的东西:人与自然、童年与成长,所以能引起不同国籍的人们的共鸣,受到全世界的欢迎。
四、永远的乡愁
“对个体童年的眷恋、对经典时期道德标准与价值体系的颂赞,对母体的渴望回归,构成现代人永恒的怀旧主题。”宫崎骏儿时,一家人由东京搬迁到东北部的枥木县乡下。这段乡野生活对他产生了无法磨灭的影响。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涌动着一股淡淡的乡愁,表现在影片中就是浓郁的反都会情结与回归情结。他对工业文明造就的都市始终不抱有好感。他热衷于主人公离开大城市,回归田园,回到自然的怀抱。在宫崎骏的心目中,宁静安谧的乡村才是心灵的真正故乡。是成分更纯洁、力量更强大的故园。因为这里有最真纯、最质朴的人性。慈祥的邻居婆婆,看到安然无恙回来的小米时,高兴的直掉眼泪:乡亲们热心的帮着寻找小米,急切的心情宛如一家人:小男孩勘太把伞给了姐妹俩,自己却奔跑在雨中……这种人与人之间朴素真挚的情谊没有丝毫的做作,仿佛美好内心的自然流露。这是在自私自利、人情冰冷的大城市所没有的。
80年代,在一跃成为经济强国后,日本文化中骄奢淫逸的风气抬头。动漫作品中充斥着暴力和色情。影片在这个时候出现,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互助友爱,恰似一股清新的风,吹去了人们心头的烦闷和浮躁。爱的深沉温暖和人情的闪光十分能打动人心。乡间的人情物事、日常生活的甜苦况味在简单、纯净的故事中缓缓流淌。姐妹情、父女情、邻里情、友情等温情元素的运用,展示了淳朴、隽永、深沉、厚重的人性美、人情美,拓展了影片的内涵,构画了属于成年人的“水晶之梦”,威为抚慰焦躁不安灵魂的心灵鸡汤。
五、多元的艺术风格
《龙猫》的成功,不仅在于充满幻想童趣的故事情节,场景细节的设置、光与影的对比、色彩的运用、配音配乐汇聚在一起发挥合力,共同创造出赏心悦目的影像效果,
影片中有许多场景都如诗般梦幻,似画般美妙。雨中候车这段,堪称经典。宫崎骏把幻想中的情景用写实的手法精细的描绘出来:高大浓密的树,幽静的小路,破旧的路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晕。密密的雨丝,地面上无数小小的池塘,有蛤蟆慢慢爬过。空旷的车站,红色的雨伞,气氛安静到了极点,仿佛只剩呼吸声。在“沉静之中,浸透了一股融合不安、期待、愉悦和孤单的诗意。”这时顶着一片荷叶的多多洛出现了,站在梽月旁边的他,滑稽、沉默而和善。撑着小小雨伞,好奇地蹦起又落下,震得树上的雨水纷纷。打在伞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宫崎骏捕捉着主人公细微的表情变化和心理轨迹。消解了龙猫出现带来的虚幻感。没有了雨夜的凄清感,充满人心灵的是爱意融融的陪伴感和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童真童趣。
影片的色调清新和谐,用冷色调营造出暖意,由色彩的冷暖来获得对比与平衡的构图效果。大量冷色调的运用,营造出静谧的神秘气息和梦幻般的空间。而暖色调则传达出主人公快乐和童真的心性。充满韵味的空镜头和上下摇移镜头的运用,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枯月寻找小米时,片中用天光云影的渐渐变化来表现时间的流逝感,树林中明暗交替的光线仿佛主人公的心情般,忐忑不定。
优美动人的配乐也为影片增色不少。久石让的音乐和画面完美的契合,共同构造出温馨、唯美的童真世界。尤其是龙猫吹起奥卡利那笛时,空灵的音乐十分具有东方情调,于万籁俱寂时听悦耳的旋律,一种安静感、庄严感油然而生。敲着鼓点的音乐散发着神秘的韵味,突出了影片的幻想性。
结语
《龙猫》是一曲世外的田园牧歌,一首韵律和谐的清婉小诗,一出温馨和爱的小品,一个甜美绮丽的梦。这是拍给孩子看的电影,但其童真的幻想、温馨真挚的情感刻画却触动了成年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唤醒了人们对儿时的回忆和对童真、友情、亲情、勇气的渴望,成为许多人心中永不褪色的童话。宫崎骏在影片中实现了当初在成立吉卜力工作室时的诺言:追求纯粹而高品质的动画,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刻画人们生命中喜悦和悲伤的动画。他让动画影片跨越了观众的层次和年龄的区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影院,跟随多多洛,踏上这一个多小时的童真之旅、寻梦之旅。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宫崎骏 龙猫 童真 成长 人情美
“在乡下。有一种小精灵。他们就像我们的邻居一样,居住在我们身边嬉戏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他们的。据说只有小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可以捕捉到他们的踪迹。如果静下心倾听,风声里可以隐约听见他们奔跑的声音”。宫崎骏把幼年时代听到的传说搬上银幕。于是有了1988年上映的《龙猫》。在影片中。他用深情的语调和舒缓的手法为所有孩子和不曾失却童心的大人们讲述了一个充满魔幻色彩和人性温情的简单故事:
昭和30年代。姐妹俩跟着父亲迁居到宁静美丽的乡村。在孩子的眼中,古老的房舍弥漫着神秘的气息,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有趣。有一天妹妹小米在玩耍时,发现了小龙猫,慌乱逃跑中的小龙猫把小米带到了正在睡觉的大龙猫身旁,小米叫他“多多洛”。意外的发现令姐妹俩雀跃不已。雨夜在车站奇异的邂逅,让她们和多多洛结下了纯真的友谊。后来,小米因思念生病住院的妈妈而离家出走。枯月万般焦急中求助于多多洛,他唤来龙猫巴士,载着梽月找到了迷路的小米。乘着龙猫巴士,姐妹俩来到了医院。小米把亲手摘的玉米悄悄放在病房的窗前。看到妈妈平安无事。姐妹俩不知有多快乐……
这部在筹备之初不被看好的关于“两个孩子和一个怪物的乡村故事”几乎席卷了1988年日本所有的电影奖项,在《电影旬刊》评出的有史以来百部日本经典影片中名列13位,线描的龙猫形象也成为吉卜力工作室的标志,成为宫崎骏里程碑式的作品。
一部成功的动画电影,离不开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等因素。而一部能打动人的动画电影,在角色造型、情感表达、主题思想、艺术表现等方面也必定是美的。
一、虚实结合的角色造型
《龙猫》最初是宫崎骏为孙女而拍的,将观众指向低幼龄儿童。为了贴近儿童的欣赏水平,他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人物造型、动作语言充满了稚趣。
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采用写实手法。人物线条圆润,容易让观众产生亲切感、认同感。姐妹俩都是典型的东方小女孩形象。尤其是小米,个头小小的,走路不太稳当。跑着跑着就会跌倒。宫崎骏总是能抓住小女孩不同心理状态下,表情与肢体的细微差别。他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她们绕着屋子来回跑动。为驱散“鬼屋”的恐惧感而大声喊叫,来烘托孩子们初到新环境的好奇与兴奋。为了画好主人公,他细心地观察幼儿和少女的神态举止,甚至用心计算成人和小孩之间步伐的差异。造型的笔触和角色的拿捏也显得相当的细腻娴熟,即使是配角的设定也丝毫不马虎。父亲因熬夜工作而乱蓬蓬的头发:婆婆长年劳作而长满厚厚老茧的双手:勘太骑自行车的滑稽模样……生活化细节的渲染,既顺延了情节的发展,也为梦幻般的童话加入许多现实色彩。
而另一主人公龙猫则是宫崎骏的独创。他巨大的身体、尖尖的耳朵、柔软的毛发、憨憨的面部表情像是浣熊和猫的混合体,胸口的“V”形标志和咕咕的声音又像是猫头鹰。这个形象取自于自然,进行了夸张归纳的艺术创造,成为作者心灵的“意象”。宫崎骏喜欢在影片中设置一些巨大的精灵形象,来触动人类心灵深处对神秘的向往与恐惧。他们沉默、孤独、谨慎、友善,既是人类与大自然交流的媒介,又与人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一定的时间悄悄出现,然后又默默隐退。宫崎骏在他们身上寄托了某种无法实现的生活理想。
二、晦涩的成长主题
做为一个关心人类命运和未来的严肃导演,宫崎骏在几乎所有作品中,对成长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探讨和思索,这使得他的影片具有了深刻的人文关怀感和崇高的精神力量。影片中有一个经典片段:姐妹俩栽下了多多洛赠送的橡树种子,焦急地等待能早日发芽。在快要失去希望的时候,多多洛出现了。通过庄重而神圣的祭拜仪式,种子在月光下长成了参天大树。当她们清早醒来却发现是美梦一场。不过,多日不见动静的园圃里生出了颗颗嫩芽。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植物通过种子,发芽、成长和开花结果。不断地延续和轮回,体现着一种奇妙的生命意识和幽雅之美。体现在影片中就是:成长是一个奇妙的、自然而然的过程,无需焦躁。只需耐心等待、接受生活的磨练。或许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发生一些奇妙的事,如果你保持着一颗童真的心。这时期的宫崎骏对人类充满了种种的幻想希望。
两姐妹整天在田园里嬉戏玩耍,看似无忧无虑,其实不然。母亲长期生病住院。父亲在东京的大学工作,整日为生计而奔忙。姐妹俩不得不学着接受现实,自己去熟悉周遭陌生的环境。而姐姐枯月面对的压力更大。既要兼顾学业,又要做家务、照料像个小尾巴似的小米。但她总是微笑着,表现的乐观而坚强。当妈妈病情变化的消息传来、打电话找不着爸爸、小米因赌气而走丢时,所有的重担在一瞬间都压在了这个不过八九岁的小姑娘身上……当影片结尾,姐妹俩快乐的坐在龙猫巴士上的那一刹那,成长巳悄然完成。宫崎骏笔下的成长并非是以人对自然的征服、改造为代价,而是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进行的。龙猫在孩子们看不见母亲的日子里充当了温暖的伙伴,抚慰了姐妹俩孤寂的心灵。影片具有很强的自传性质。宫崎骏7岁时,母亲因染上肺病,很长时间都不在家里。在那些灰色的日子里,年幼的他肯定也曾幻想过有多多洛这样的朋友,一起玩耍、分享心事、遣散孤独。龙猫就是母亲的载体和心灵的寄托。当母亲回归后,孩子们便不再能看见龙猫。宫崎骏将对现实世界的焦虑和对生活的哀思无奈投射进影片。用孩子的眼睛来呈现复杂的人生况味。
三、民族化的创作理念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宫崎骏的动画已成为日本人引以为傲的民族文化的象征。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是东方式思维与动画艺术的完美结合。深厚的本土体验、人文关怀赋予了他的电影以独特的魅力。
日本人崇尚自然,影响到日本文化就是十分重视对形而上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宫崎骏影片中对生命的认知、对精神世界的追寻往往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体认、思考来完成。与《风之谷》、《天空之城》中表现的科学技术、工业文明造成的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不同,他在《龙猫》中以一种平和、单纯的视角来呈现其自然观。这里的田园是前工业时代的记忆:阡陌交错的田野,清澈流淌的小溪,参天的大树,一日往返的电车,古朴的木屋置身于森林的环绕中,树木苍翠,起伏如绿色波涛,格外的安静、美丽,仿佛一切喧嚣、烦恼都被隔绝在外。没有了对抗和冲突,人与自然、宇宙与生命就处于完美的互动状态。
日本还是一个信奉多神的国家,全国遍 布大大小小的神社。父亲领着孩子们向屋后的大树鞠躬,感谢树中神灵对小米的庇护。这一场景表现的正是日本人的树灵崇拜意识。樟树上挂着的“注连绳”正是神道教自然崇拜和传统文化的象征;樟树下有一个废弃了的神龛,森林入口处有一座牌坊;梽月和小米向路边的神龛鞠躬行礼。请求地藏菩萨允许她们避雨。“神明”的出场为影片增添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神秘色彩。
从人物造型到场景构图,影片皆表现出整体的“民族化”审美倾向。但关注的是人类共通的东西:人与自然、童年与成长,所以能引起不同国籍的人们的共鸣,受到全世界的欢迎。
四、永远的乡愁
“对个体童年的眷恋、对经典时期道德标准与价值体系的颂赞,对母体的渴望回归,构成现代人永恒的怀旧主题。”宫崎骏儿时,一家人由东京搬迁到东北部的枥木县乡下。这段乡野生活对他产生了无法磨灭的影响。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涌动着一股淡淡的乡愁,表现在影片中就是浓郁的反都会情结与回归情结。他对工业文明造就的都市始终不抱有好感。他热衷于主人公离开大城市,回归田园,回到自然的怀抱。在宫崎骏的心目中,宁静安谧的乡村才是心灵的真正故乡。是成分更纯洁、力量更强大的故园。因为这里有最真纯、最质朴的人性。慈祥的邻居婆婆,看到安然无恙回来的小米时,高兴的直掉眼泪:乡亲们热心的帮着寻找小米,急切的心情宛如一家人:小男孩勘太把伞给了姐妹俩,自己却奔跑在雨中……这种人与人之间朴素真挚的情谊没有丝毫的做作,仿佛美好内心的自然流露。这是在自私自利、人情冰冷的大城市所没有的。
80年代,在一跃成为经济强国后,日本文化中骄奢淫逸的风气抬头。动漫作品中充斥着暴力和色情。影片在这个时候出现,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互助友爱,恰似一股清新的风,吹去了人们心头的烦闷和浮躁。爱的深沉温暖和人情的闪光十分能打动人心。乡间的人情物事、日常生活的甜苦况味在简单、纯净的故事中缓缓流淌。姐妹情、父女情、邻里情、友情等温情元素的运用,展示了淳朴、隽永、深沉、厚重的人性美、人情美,拓展了影片的内涵,构画了属于成年人的“水晶之梦”,威为抚慰焦躁不安灵魂的心灵鸡汤。
五、多元的艺术风格
《龙猫》的成功,不仅在于充满幻想童趣的故事情节,场景细节的设置、光与影的对比、色彩的运用、配音配乐汇聚在一起发挥合力,共同创造出赏心悦目的影像效果,
影片中有许多场景都如诗般梦幻,似画般美妙。雨中候车这段,堪称经典。宫崎骏把幻想中的情景用写实的手法精细的描绘出来:高大浓密的树,幽静的小路,破旧的路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晕。密密的雨丝,地面上无数小小的池塘,有蛤蟆慢慢爬过。空旷的车站,红色的雨伞,气氛安静到了极点,仿佛只剩呼吸声。在“沉静之中,浸透了一股融合不安、期待、愉悦和孤单的诗意。”这时顶着一片荷叶的多多洛出现了,站在梽月旁边的他,滑稽、沉默而和善。撑着小小雨伞,好奇地蹦起又落下,震得树上的雨水纷纷。打在伞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宫崎骏捕捉着主人公细微的表情变化和心理轨迹。消解了龙猫出现带来的虚幻感。没有了雨夜的凄清感,充满人心灵的是爱意融融的陪伴感和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童真童趣。
影片的色调清新和谐,用冷色调营造出暖意,由色彩的冷暖来获得对比与平衡的构图效果。大量冷色调的运用,营造出静谧的神秘气息和梦幻般的空间。而暖色调则传达出主人公快乐和童真的心性。充满韵味的空镜头和上下摇移镜头的运用,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枯月寻找小米时,片中用天光云影的渐渐变化来表现时间的流逝感,树林中明暗交替的光线仿佛主人公的心情般,忐忑不定。
优美动人的配乐也为影片增色不少。久石让的音乐和画面完美的契合,共同构造出温馨、唯美的童真世界。尤其是龙猫吹起奥卡利那笛时,空灵的音乐十分具有东方情调,于万籁俱寂时听悦耳的旋律,一种安静感、庄严感油然而生。敲着鼓点的音乐散发着神秘的韵味,突出了影片的幻想性。
结语
《龙猫》是一曲世外的田园牧歌,一首韵律和谐的清婉小诗,一出温馨和爱的小品,一个甜美绮丽的梦。这是拍给孩子看的电影,但其童真的幻想、温馨真挚的情感刻画却触动了成年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唤醒了人们对儿时的回忆和对童真、友情、亲情、勇气的渴望,成为许多人心中永不褪色的童话。宫崎骏在影片中实现了当初在成立吉卜力工作室时的诺言:追求纯粹而高品质的动画,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刻画人们生命中喜悦和悲伤的动画。他让动画影片跨越了观众的层次和年龄的区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影院,跟随多多洛,踏上这一个多小时的童真之旅、寻梦之旅。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