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漫谈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p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把教学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将朗读训练贯穿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做到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朗读;策略漫谈
  朗读优秀作品,生动的文词、准确的修辞、巧妙的构思、严谨的逻辑、感人的描写、优美的韵律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可以学习优秀作品的表达技巧,如丰富的词汇、各种名式和艺术结构等。朗读还可以辨析文字,练习读准字音。所以朗读也是学习普通话,促进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抓好朗读教学势在必行。
  一、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想要使学生从内心喜爱朗读、愿意朗读,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朗读爱好,这也是教师开展朗读教学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结合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及好动等特点,调动学生对朗读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自主进行朗读。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为学生创建朗读的氛围。情绪具有浓厚的感染力,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渲染教学氛围,为学生创建朗读环境,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一般来讲,创建朗读氛围的方法有很多,如:教师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师范、应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背景音乐等。这样能够使学生在特殊的非为中,将课本中的情境与自身联系起来,进入朗读家境,体会作品中的文字美及意境美。例如:教师在讲解《鸟岛》一文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图片、引导学生一边观赏西沙群岛的美丽,一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画面中感受阅读的欢乐。同时,还配以舒缓的音乐,使其同文章内容相吻合,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画面加音乐的组合,再加之教师示范的朗读,引导,从而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阅读环境,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依据小学生性格及年龄的特点看来,他们有着丰富的表演欲望,教师可以加以引导,使学生通过形象的表演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袋麦子》一文时,就可以事先制作小猪、小牛、小猴等面具,选举学生带上面具进行表演,进而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教给学生朗读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将带有感情的朗读比作"美读",其不是一个简单发音的过程,而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行为,需要表现出写作人员当时的感情,与写作者心灵相通。所以,教师在锻炼学生朗读能力时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朗读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其有着较强的模仿力及向师性。只有教师在朗读时带有充分的感情,学生才可以受到感染与熏陶。在学生还处于小学阶段时,掌握的朗读方法较少,教师朗读中的声情并茂能够让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学会怎样停顿、怎样断句、怎样控制语速、语气等。通常情况下,在朗读一些描绘事情紧急、危险、突变状况时,朗读的语速应增快,突出急促的特点;在朗读一些描绘心情欢乐、愉悦或者赞美某件事情或某个人时,朗读的音调应较高,声音洪亮;在朗读一些描绘风景优美的语句时,语速应放慢、语气应尽量柔和一些;在朗读一些描绘伤感、悲恸、沮丧等心理环境时,语速应较慢,声音压低。另外,在文章中一些表现特别意思的语句、词汇等应加重与其。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具体到每一句、每一段,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情感朗读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讲解《小稻秧脱险记》一文时,应整体保持轻松、欢快的语调,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趣味性。
  三、课堂上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
  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对语言、文字、句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必须联系上下文,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了解句与句之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边听边小声跟着模仿。因此,教师对教材中准确的词语、优美的句式、生动的片段,要多作范读,突出语言特点。坚持这样的练习,就能慢慢促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水平。
  四、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一次,听一位教师上《春》一课,仅仅理清了文章脉络后,她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还说:“春天的景色这么美,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为何“美”,景色美又在何方?课后,我问学生:“景色美在哪儿?脑中有画面吗?哪些词句写出了景色美?”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一次我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還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五、运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法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①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②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竽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③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朗读有利于增强对课文内容的感悟、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口语表述才能。朗读才能的形成,朗读方法的应用与掌握,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时间,反复练习。
其他文献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是关注人全面发展过程中精神世界的问题,培育当代中学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形势下建设中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首要任务,广大政治教师必须努力在教学实践中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摘 要: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材、教法等都有了很大变化。为了使初中地理教学现状有切切实实的变化,教师首先要打破传统地理教学观念,采取新模式开展教学,不能穿着新鞋子走旧路。为了使教学改革有的放矢,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分析影响教学的因素,创新教学思路,多管齐下,从多方面唤起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效
新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构建新型的作业体系,以高中历史作业体系来看,传统的作业形式拘泥于陈旧、呆板的模式,题型、题目少,停留在填空、选择、问答上,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的考察非常片面,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构建高中历史新型作业体系的目标渐被提上日程。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活学活用、利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新知等等,都是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一、高中历史新型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应更换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新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在注重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和信息素养。在本学科中凸显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怎样上好信息技术课是值得老师们研究的问题。我们老师首先要接受新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