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从多个方面对教育行业进行分析,并从经济学角度对教育改革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教育改革;市场经济;垄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公益事业,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诸多令人可喜的成绩。但是,教育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下,也出现了让人忧心的一面。尤其是近年来,教育对利润的追逐使得教育业偏离了应有的轨道,出现了诸多问题。教育乱收费现象严重,加重了部分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的负担。教育规模盲目扩大使得教育质量下降,大量建设让一些学校尤其是高校债台高垒。高校学术舞弊现象层出不穷,高校毕业生素质普遍降低,并带来了就业和住房等许多问题。教育腐败屡见不鲜,教育道德招致一片骂声。教育事业和教育工作者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逐渐降低。如何将市场经济和教育结合起来,如何进行教育改革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
1 对教育行业的简要分析
教育的繁荣和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同时存在,有关教育的社会、经济问题已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1.1 教育业的双重性
现阶段,教育在我国首先基本上是垄断行业,民间组织不易进入,民办高校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和威胁。其次教育原本是公益事业,不以利润为目的,国家对其进行补助和支持。当教育作为产业发展之后,追逐利润也成为很多学校的潜在动力,学校成为公益幌子下的垄断产业。垄断带来高额利润,这在国有垄断行业,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如石油,电力等。对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国家一般都会制定相关法制法规予以限制规范。而教育业由于自身的独特性,一方面享有了垄断的优势,另一方面得到国家的保护支持。这使得教育业在温床中畸形发展。
1.2 学校收支结构简析
学校收入结构。
学校收入主要有以下几块:
1财政拨款+2学杂费(义务教育没有学费)+3各种专项拨款+4校办产业+5其它(资助、收费等)。
不同类型的学校收入结构各不相同,中小学以1、2、5为主,高校则5种均有。从横向来说,重点院校资金充足,来源广泛,一般院校则相对较少,偏远落后地区则更显贫穷。从收入结构来说,1、3、4项差距很大。比如国家一流重点高校,不仅财政科研拨款雄厚,更兼校企收入,技术收入,各种培训收入等。
学校支出结构。
学校支出主要有以下几块:
A教师工资(包括补贴奖金等)+B教学设施+C学生生活设施+D其它。
一般来说支出差异主要在B、C两项,高校的支出较大而中小学相对较小。
1的收入只能支付A中的一部分,而A的一部分和BCD的支出要靠其它收入。对于一所学校來说,日子是否好过首先要看收入1,而我国的财政拨款,随意性较大,差距较大,生均成本稀里糊涂。这就导致一些贫困地区的中小学财政拨款有限甚至难以到位,为了支付教师工资和日常开销,一些学校不得不巧立名目收取一些额外的费用。
最近几年,由于高考扩招,高校规模迅速扩大,大部分学校的师资、教学设备、校园已不能容纳暴增的学生人数,各地开始纷纷开始兴建新校园,大学城。新校区的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于是不得不增加各种收费,很多高校的财务已入不敷出,大举外债,经济上相当困难。
1.3 教育市场需求大
近年来,我国教育发展迅速,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也在加速,2006年我国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59.2%,高校扩招更是步伐加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大学生就业难。这又使得教育市场竞争大,竞争好学校,好专业,名牌、重点、热门。更有一些人为了提升竞争力,不得不挤入庞大的考研考博队伍。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培训班应运而生。最近,职业教育也成为热点。这种现状推动着教育业更加快速的发展。这里仅举两例说明我国教育市场需求的庞大。
(1)历年高考录取人数。
2001年:260万人,2002年:320万人,2003年:382万人,2004年:420万人,2005年:504万人,2006年:530万,2007年:567万,2008年:599万。
(2)近年考研情况。
由于我国教育市场供小于求,教育行业基本垄断,教育收支不清晰明了,政策上倾斜保护。教育如果追求利润会毁掉整个教育业,也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上学”成为很多贫困地区人民头上“新三座大山”之一。2006年2月27日,教育部召开2006年第三次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解答问题时表示,教育部从来都是反对教育产业化的,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提出“有违教育公益性原则”等五大观点,明确反对教育产业化。
2 教育改革的未来
传统教育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难以适应今天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教育产业化”又忽视了教育规律,那么我们的教育事业该如何发展?在这里我们来做一些探讨:
2.1 政策的调整和规范
针对教育业的一些问题,国家必须做出一定的规范和调整,主要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制订相关的标准,客观清算教育收入支出。
规范教育业的收入和支出,科学合理计算生均成本,规范收费项目和标准。
(2)财政拨款的调整。
财政政策上倾斜于偏远落后地区,偏向于一般院校,偏向于中小学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
2.2 鼓励高校为社会创造价值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高等院校应走出象牙塔,和社会接轨,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为社会创造价值,为自己创造收入,学校和社会双赢。对高校的评估不应只看学校规模,师资力量、科研成果等等,还要加上学校为社会创造的价值,鼓励高校多接触社会。主要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的输出。
学校培养的是人才,评价学校好坏重要的一点是学校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这可作为一个评价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准,毕业生中成功的有多少人,达到不同标准的有多少人。只看学校里有多少教授专家会使一些教师不只注意自己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就像工厂,机器再好但产品不好那也是失败的。
(2)技术的输出。
高校拥有优秀的师资科研力量,具有丰富的知识技术资源,可以为社会提供技术顾问和支持,参与新产品的研发,提供法律顾问,提供管理知识,支持信息咨询,设计市场开发等。一方面利用了丰富的知识资源,可以获取可观的利润回报;另一方面也让学校和市场接轨,为师生提供了实习实践的场所,便于对书本知识的消化吸收和提高。
2.3 特色教育和终身职业教育
特色教育和终身职业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体系覆盖较少的部分,但又是人们提高生活质量、适应环境变化的现实要求。在这一领域的投资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职业教育将是一个巨大的细分市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复合型人才的走红,很多人都面临着经常变化工作岗位,这就产生了再学习的强大需求。职业教育是根据社会需要来发展,需要多大就办多大,需要多少办多少,需要什么专业就办什么专业。
在美国,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也主要依靠社会投入来支持。美国把根据市场的需要选择学习机会的成人学习者称为“自由学习者”。联邦政府对这部分“自由学习者”的政策是:保障他们的自主学习权,并适当给予财政方面帮助。数据显示美国由学校提供的成人及终身职业教育占全美成人教育的20%,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的终身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占80%。德国是职业教育高发展得最好的国家,他们自己也认为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起飞的秘密武器。
2.4 鼓励校办企业的发展
高校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开办校办企业。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高校校办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在数量、规模、效益等方面也随着发生变化。据初步统计,截至2004年底,我国高校产业有4563家;年技工贸教综合收入960.30亿元;实现利税48.66亿元;为教育或母校上交资金17.53亿元;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达到29.46万个 。成绩是明显的。但总的来说,我国高校校办企业规模有限,一般普通院校的校办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发展缓慢。真正让我国校办企业繁荣起来还有很长一段道路。
2.5 大力鼓励“教育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教育的普遍情况是形式比较传统、单调,行政手段比较明显,效率不高,这也限制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让社会力量介入则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状况,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让社会力量介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服务,引入市场竞争体制,为学生的衣食住行提供全面服务。学校则可收取一定费用。这一方面目前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2)让社会力量介入学生的教学和管理。
首先学校日常教学管理中有一部分工作技术性较强而不需要什么很强的专业知识,比如教学助理,帮助教师组织日常教学活动,像组织学生讨论等。在目前的各个学校,教师的工作很大,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科研活动。教学助理人可以成为一种职业。
(3)为教师的日常工作生活提供一系列服务。比如教学信息,教学设施等。
综上,教育改革从经济角度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教育业本身的经济状况,一是教育接收者和社会的利益。既要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又要符合教育本身的规律。这样才能促进教育在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变教育的经济模式,构成多渠道多种类的收入结构,使教育和市场结合,增加学校财务的收入和抗风险能力,减轻了国家和人民的财政负担。从而形成教育业、受教育者、国家的三赢。
参考文献
[1]包祎.高等教育改革的经济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7,(1).
[2]杨宏山.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与公正原则[J].中国行政管理,2004,(8).
[3]冉龙舞,徐学英,李筱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分析[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6,(10).
关键词:教育改革;市场经济;垄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公益事业,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诸多令人可喜的成绩。但是,教育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下,也出现了让人忧心的一面。尤其是近年来,教育对利润的追逐使得教育业偏离了应有的轨道,出现了诸多问题。教育乱收费现象严重,加重了部分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的负担。教育规模盲目扩大使得教育质量下降,大量建设让一些学校尤其是高校债台高垒。高校学术舞弊现象层出不穷,高校毕业生素质普遍降低,并带来了就业和住房等许多问题。教育腐败屡见不鲜,教育道德招致一片骂声。教育事业和教育工作者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逐渐降低。如何将市场经济和教育结合起来,如何进行教育改革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
1 对教育行业的简要分析
教育的繁荣和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同时存在,有关教育的社会、经济问题已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1.1 教育业的双重性
现阶段,教育在我国首先基本上是垄断行业,民间组织不易进入,民办高校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和威胁。其次教育原本是公益事业,不以利润为目的,国家对其进行补助和支持。当教育作为产业发展之后,追逐利润也成为很多学校的潜在动力,学校成为公益幌子下的垄断产业。垄断带来高额利润,这在国有垄断行业,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如石油,电力等。对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国家一般都会制定相关法制法规予以限制规范。而教育业由于自身的独特性,一方面享有了垄断的优势,另一方面得到国家的保护支持。这使得教育业在温床中畸形发展。
1.2 学校收支结构简析
学校收入结构。
学校收入主要有以下几块:
1财政拨款+2学杂费(义务教育没有学费)+3各种专项拨款+4校办产业+5其它(资助、收费等)。
不同类型的学校收入结构各不相同,中小学以1、2、5为主,高校则5种均有。从横向来说,重点院校资金充足,来源广泛,一般院校则相对较少,偏远落后地区则更显贫穷。从收入结构来说,1、3、4项差距很大。比如国家一流重点高校,不仅财政科研拨款雄厚,更兼校企收入,技术收入,各种培训收入等。
学校支出结构。
学校支出主要有以下几块:
A教师工资(包括补贴奖金等)+B教学设施+C学生生活设施+D其它。
一般来说支出差异主要在B、C两项,高校的支出较大而中小学相对较小。
1的收入只能支付A中的一部分,而A的一部分和BCD的支出要靠其它收入。对于一所学校來说,日子是否好过首先要看收入1,而我国的财政拨款,随意性较大,差距较大,生均成本稀里糊涂。这就导致一些贫困地区的中小学财政拨款有限甚至难以到位,为了支付教师工资和日常开销,一些学校不得不巧立名目收取一些额外的费用。
最近几年,由于高考扩招,高校规模迅速扩大,大部分学校的师资、教学设备、校园已不能容纳暴增的学生人数,各地开始纷纷开始兴建新校园,大学城。新校区的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于是不得不增加各种收费,很多高校的财务已入不敷出,大举外债,经济上相当困难。
1.3 教育市场需求大
近年来,我国教育发展迅速,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也在加速,2006年我国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59.2%,高校扩招更是步伐加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大学生就业难。这又使得教育市场竞争大,竞争好学校,好专业,名牌、重点、热门。更有一些人为了提升竞争力,不得不挤入庞大的考研考博队伍。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培训班应运而生。最近,职业教育也成为热点。这种现状推动着教育业更加快速的发展。这里仅举两例说明我国教育市场需求的庞大。
(1)历年高考录取人数。
2001年:260万人,2002年:320万人,2003年:382万人,2004年:420万人,2005年:504万人,2006年:530万,2007年:567万,2008年:599万。
(2)近年考研情况。
由于我国教育市场供小于求,教育行业基本垄断,教育收支不清晰明了,政策上倾斜保护。教育如果追求利润会毁掉整个教育业,也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上学”成为很多贫困地区人民头上“新三座大山”之一。2006年2月27日,教育部召开2006年第三次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解答问题时表示,教育部从来都是反对教育产业化的,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提出“有违教育公益性原则”等五大观点,明确反对教育产业化。
2 教育改革的未来
传统教育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难以适应今天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教育产业化”又忽视了教育规律,那么我们的教育事业该如何发展?在这里我们来做一些探讨:
2.1 政策的调整和规范
针对教育业的一些问题,国家必须做出一定的规范和调整,主要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制订相关的标准,客观清算教育收入支出。
规范教育业的收入和支出,科学合理计算生均成本,规范收费项目和标准。
(2)财政拨款的调整。
财政政策上倾斜于偏远落后地区,偏向于一般院校,偏向于中小学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
2.2 鼓励高校为社会创造价值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高等院校应走出象牙塔,和社会接轨,充分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为社会创造价值,为自己创造收入,学校和社会双赢。对高校的评估不应只看学校规模,师资力量、科研成果等等,还要加上学校为社会创造的价值,鼓励高校多接触社会。主要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的输出。
学校培养的是人才,评价学校好坏重要的一点是学校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这可作为一个评价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准,毕业生中成功的有多少人,达到不同标准的有多少人。只看学校里有多少教授专家会使一些教师不只注意自己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就像工厂,机器再好但产品不好那也是失败的。
(2)技术的输出。
高校拥有优秀的师资科研力量,具有丰富的知识技术资源,可以为社会提供技术顾问和支持,参与新产品的研发,提供法律顾问,提供管理知识,支持信息咨询,设计市场开发等。一方面利用了丰富的知识资源,可以获取可观的利润回报;另一方面也让学校和市场接轨,为师生提供了实习实践的场所,便于对书本知识的消化吸收和提高。
2.3 特色教育和终身职业教育
特色教育和终身职业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体系覆盖较少的部分,但又是人们提高生活质量、适应环境变化的现实要求。在这一领域的投资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职业教育将是一个巨大的细分市场。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复合型人才的走红,很多人都面临着经常变化工作岗位,这就产生了再学习的强大需求。职业教育是根据社会需要来发展,需要多大就办多大,需要多少办多少,需要什么专业就办什么专业。
在美国,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也主要依靠社会投入来支持。美国把根据市场的需要选择学习机会的成人学习者称为“自由学习者”。联邦政府对这部分“自由学习者”的政策是:保障他们的自主学习权,并适当给予财政方面帮助。数据显示美国由学校提供的成人及终身职业教育占全美成人教育的20%,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的终身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占80%。德国是职业教育高发展得最好的国家,他们自己也认为职业教育是德国经济起飞的秘密武器。
2.4 鼓励校办企业的发展
高校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开办校办企业。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高校校办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在数量、规模、效益等方面也随着发生变化。据初步统计,截至2004年底,我国高校产业有4563家;年技工贸教综合收入960.30亿元;实现利税48.66亿元;为教育或母校上交资金17.53亿元;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达到29.46万个 。成绩是明显的。但总的来说,我国高校校办企业规模有限,一般普通院校的校办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发展缓慢。真正让我国校办企业繁荣起来还有很长一段道路。
2.5 大力鼓励“教育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教育的普遍情况是形式比较传统、单调,行政手段比较明显,效率不高,这也限制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让社会力量介入则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状况,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让社会力量介入学生的日常生活服务,引入市场竞争体制,为学生的衣食住行提供全面服务。学校则可收取一定费用。这一方面目前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2)让社会力量介入学生的教学和管理。
首先学校日常教学管理中有一部分工作技术性较强而不需要什么很强的专业知识,比如教学助理,帮助教师组织日常教学活动,像组织学生讨论等。在目前的各个学校,教师的工作很大,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科研活动。教学助理人可以成为一种职业。
(3)为教师的日常工作生活提供一系列服务。比如教学信息,教学设施等。
综上,教育改革从经济角度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教育业本身的经济状况,一是教育接收者和社会的利益。既要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又要符合教育本身的规律。这样才能促进教育在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变教育的经济模式,构成多渠道多种类的收入结构,使教育和市场结合,增加学校财务的收入和抗风险能力,减轻了国家和人民的财政负担。从而形成教育业、受教育者、国家的三赢。
参考文献
[1]包祎.高等教育改革的经济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7,(1).
[2]杨宏山.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与公正原则[J].中国行政管理,2004,(8).
[3]冉龙舞,徐学英,李筱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分析[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