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到吕梁写生,看到的很多景物都装在心里放不下,想想也不过是老百姓身边的场景,这些不太引人注目的景物却让我念念不忘,常常反映到作品里,时间久了成了情结,正是这样的情结让我对吕梁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十多年前初到吕梁,到处跑的是毛驴车,偶有一辆汽车开过,尘土飞扬,但那时没有感到落后和贫困,生活很真实。拿上一封介绍信,便可畅行无阻,走到哪里人们都互相信任。记得在临县兔板乡政府,乡长很热情,給我们做了热乎乎的面条,吃得汗流满面。在八十年代那个贫困的地方,能吃碗面条已经算得上大餐了。那天晚上乡长约我们到他居住的窑洞里作客,还从柜子里摸出两个苹果让我们吃,真诚的目光让我们无法拒绝。那一夜虽说被窝里还有小动物作伴,但还是觉得很温暖。
我是农民出身,了解农民的情感,也知道农民的喜好。到农村去就是要适应环境,我曾与一位同行到吕粱写生,中午在老乡家吃饭,老乡在窑洞里烧柴做饭,草木灰到处飞扬。饭熟了老乡给我们盛饭,她用身上的围裙在碗里擦了一下灰尘,这个动作让那个同行受不了,饭他一口也吃不下。我是农村长大的,对此早习以为常,感觉如此生动,要是拍成电影一定是不错的镜头。
不了解农民的生活习惯,很难画得人情人理。我庆幸生在农村,庆幸有过的经历,不然乡村的情感也很难把握。在我绘画的初级阶段,主要以家乡为精神寄托,描绘的也是我熟悉的生活。收割的,打场的,浇地的,还有那些让我始终记忆犹新的景物,两进院的老房子,三百多年的老槐树,曾经爬过的老墙头……每次回老家过年,都要在儿时玩耍的地方走上好几圈,如今好多东西都已经不见了,让人觉得很失落。
来吕梁最好的季节是冬季,没有了夏日绿色的躁动,满山披上了枯草色,这种醇厚的黄土味道,是地道的吕梁本色。望着窑洞里冒出的淡淡青烟,听着老牛发出低沉而有力的叫声,这声音感觉好熟悉,好厚重,好安稳,有抚慰心灵的力量。
这几年吕梁的农村在发生变化,新房子多了,但一些很有意思的老房子在慢慢消失,与很多年前热闹的场景相比冷落了很多。现在村里人烟稀少,冷冷清清。我写生的地方大都比较贫困,只有在那里还保持着淳朴的原始状态。我曾问过几个老人,日子过得怎么样,老人都说比过去强多了,原来的生活条件是什么样可想而知。
这些年我对农村民居的兴趣胜过了对大山的关注。大山离我的心太远,没有亲近的感觉,拉也拉不近,所以不爱画。村庄就不一样了,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每次到了农村就如同回到故乡,找到了情感宣泄的口子。有一年到柳林拍雪景,在一个叫不上名的小村庄,看到一户快要倒塌的老门楼,用几根木头支撑着,仍然傲雪屹立,一下子仿佛看到了八十多岁的老娘拄着拐杖在门口盼我归来。我一下呆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前的场景让我忘了自己的存在,眼里不知是雪水还是泪水。振奋,惊奇,自然界总有让你感动的景物,让你畅想,引你神往。画画的人需要保持这样的状态,不然再好的景物也不会和你发生关联。
吕梁对我来说已不再是地理名称,来吕梁不仅仅是为了写生,也是为了放慢脚步,放松心情,这是个积累的过程,立杆不一定见影,需要慢慢等待,悟得好有可能前行,修炼不好可能白忙一生,艺术之路就是这样。
二十多年前初到吕梁,到处跑的是毛驴车,偶有一辆汽车开过,尘土飞扬,但那时没有感到落后和贫困,生活很真实。拿上一封介绍信,便可畅行无阻,走到哪里人们都互相信任。记得在临县兔板乡政府,乡长很热情,給我们做了热乎乎的面条,吃得汗流满面。在八十年代那个贫困的地方,能吃碗面条已经算得上大餐了。那天晚上乡长约我们到他居住的窑洞里作客,还从柜子里摸出两个苹果让我们吃,真诚的目光让我们无法拒绝。那一夜虽说被窝里还有小动物作伴,但还是觉得很温暖。
我是农民出身,了解农民的情感,也知道农民的喜好。到农村去就是要适应环境,我曾与一位同行到吕粱写生,中午在老乡家吃饭,老乡在窑洞里烧柴做饭,草木灰到处飞扬。饭熟了老乡给我们盛饭,她用身上的围裙在碗里擦了一下灰尘,这个动作让那个同行受不了,饭他一口也吃不下。我是农村长大的,对此早习以为常,感觉如此生动,要是拍成电影一定是不错的镜头。
不了解农民的生活习惯,很难画得人情人理。我庆幸生在农村,庆幸有过的经历,不然乡村的情感也很难把握。在我绘画的初级阶段,主要以家乡为精神寄托,描绘的也是我熟悉的生活。收割的,打场的,浇地的,还有那些让我始终记忆犹新的景物,两进院的老房子,三百多年的老槐树,曾经爬过的老墙头……每次回老家过年,都要在儿时玩耍的地方走上好几圈,如今好多东西都已经不见了,让人觉得很失落。
来吕梁最好的季节是冬季,没有了夏日绿色的躁动,满山披上了枯草色,这种醇厚的黄土味道,是地道的吕梁本色。望着窑洞里冒出的淡淡青烟,听着老牛发出低沉而有力的叫声,这声音感觉好熟悉,好厚重,好安稳,有抚慰心灵的力量。
这几年吕梁的农村在发生变化,新房子多了,但一些很有意思的老房子在慢慢消失,与很多年前热闹的场景相比冷落了很多。现在村里人烟稀少,冷冷清清。我写生的地方大都比较贫困,只有在那里还保持着淳朴的原始状态。我曾问过几个老人,日子过得怎么样,老人都说比过去强多了,原来的生活条件是什么样可想而知。
这些年我对农村民居的兴趣胜过了对大山的关注。大山离我的心太远,没有亲近的感觉,拉也拉不近,所以不爱画。村庄就不一样了,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每次到了农村就如同回到故乡,找到了情感宣泄的口子。有一年到柳林拍雪景,在一个叫不上名的小村庄,看到一户快要倒塌的老门楼,用几根木头支撑着,仍然傲雪屹立,一下子仿佛看到了八十多岁的老娘拄着拐杖在门口盼我归来。我一下呆住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前的场景让我忘了自己的存在,眼里不知是雪水还是泪水。振奋,惊奇,自然界总有让你感动的景物,让你畅想,引你神往。画画的人需要保持这样的状态,不然再好的景物也不会和你发生关联。
吕梁对我来说已不再是地理名称,来吕梁不仅仅是为了写生,也是为了放慢脚步,放松心情,这是个积累的过程,立杆不一定见影,需要慢慢等待,悟得好有可能前行,修炼不好可能白忙一生,艺术之路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