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早进晚出”与隧道设棚进洞

来源 :湖南交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wc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如何在颇风化或松散岩体中安全、经济、快速进洞的问题,研究了公路隧道进洞现状,介绍了"早进晚出"设棚进洞的实施方法及应用效果.
其他文献
在对华北北部地热田区自流热水井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及现状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地震地下流体观测井因过度开采热水而引起观测井断流,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严重问题。介绍为此采取的测项调整、观测装置改造、观测条件改变、观测环境保护区的划定等各种措施。指出测项调整、观测装置与观测条件改变的有效性与局限性,强调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观测环境的保护,同时说明当前落实观测环境保护遇到的困难。
汶川地震后,利用中国地震前兆观测台网的资料,对地震前后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前,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临近四川地区台站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的变化较为明显。在震前5~6年内,西部地区部分台站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开始出现准同步下降变化,震前2年内,这种下降变化有加速的迹象,并且下降幅度随着震中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汶川地震后,部分台站的异常形态开始恢复。经分析,我们认为这种变化可能与孕
对白银形变观测站2008年以来观测资料的运行、变化和噪声水平做初步分析,结果表明:DSQ 型水管倾斜仪观测资料连续、稳定、可靠具有明确的正常背景---夏高冬低,为今后地震前兆异
地理探究教学是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探究链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讨、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也是引导学生利用探究发现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地理探究活动有不同的路径:有
应用应力调制图像法,对上海地区1970~2007年以来的18次ML≥5.0地震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有15次地震的震前出现了Se值异常单元,虚报地震9次,漏报3次。
利用模拟地震观测资料,对临汾盆地、太原盆地、大同盆地小地震活动时间序列,运用A(b)-N法得到的地震活动参数曲线与地震的对应关系作对比研究,得到地震预测的可信度,发现A(b)-N法对不同盆地的地震活动作出的预测不尽相同,进一步明确了A(b)-N法的应用范围。对今后山西断陷带地震活动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