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到形式以及表演形态等角度赏析电影《白毛女》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n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毛女”的故事和喜儿的形象在中国是妇孺皆知,人们根据当时革命战争的现实状况进行提炼和加工,创作了《白毛女》电影、歌剧、舞剧等。本文以1972年上海市舞蹈学校改编的芭蕾舞电影作为探讨对象,从电影的内容、形式、表演形态、音乐和舞蹈等方面做详细阐述。
  一、从民间传说到电影“白毛女”
  20世纪30年代末,晋察冀边区流传着“白毛仙姑”的故事。传说,在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个浑身长满白毛、法力无边的仙姑,可以惩恶扬善,扶正祛邪,主宰人间的一切祸福。这个传说故事同许多民间故事一样,人们将对黑暗生活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寄托在一个传说故事的人物身上,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背景下,旧社会,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白毛女》这部作品将这种矛盾表达得更为突出。全剧以地主黄世仁压迫剥削贫农杨白劳为引,继而霸占杨白劳的女儿喜儿,将一个花季年华的女孩活生生地逼成满头白发的“鬼”。抗日战争胜利后,喜儿终得到救赎,恶人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白毛女”的一头白发才渐渐转黑。主人公喜儿的一生便是对旧社会无情的批判,她的命运代表着旧社会亿万农民所遭受的苦难历史,而喜儿这一角色不只是旧社会剥削压迫和苦难的承受者,同时也是劳动人民反抗精神的体现者,由此来说明,封建社会的剥削制度可以“使人变成鬼”,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社会“使鬼变成人”。《白毛女》全剧通过描述喜儿的遭遇,表达了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们才能冲破封建的束缚,得到解放。
  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决定了这一时代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作品,而同一个时期创作的艺术作品往往包含了一样的思想感情,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大都反映出当时被压迫剥削的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出共产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揭示了人们渴求自由、渴望过上安逸生活的美好愿望。同当今时代一样,当情感无法直接表达时,人们常常会寄托于艺术作品之中,通过艺术作品中对人物和事件的描写与刻画来反映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思想感情。
  二、从表演形态形式和音乐舞蹈等方面阐述《白毛女》
  1972年,上海市舞蹈学校改编的《白毛女》以芭蕾舞的形式展现在世人眼前,在当时的社会状态下,算得上是极富创新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彻底颠覆了人们印象中的杨白劳卖女儿喝卤水屈辱而死的形象和喜儿忍辱偷生的形象,杨白劳的扁担“打出了贫下中农的志气,打出了贫下中农的威风”,而喜儿则被塑造成一位不堪受辱、奋起反抗的革命人物。
  舞剧除序曲、序幕外,由八场内容构成。序曲一开始交响乐起,女声独唱交代了全剧的基本走向,男生的群舞步伐缓慢艰难,体现出了被压迫的老百姓生活的不易。
  (一)深仇大恨
  这场是整个舞剧的开端,交代了剧情发展的时间和地点,以及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和社会背景。一开始,长笛独奏出熟悉的旋律“白毛女”,喜儿急切地盼望躲债的爹爹快回家,只为能和爹爹欢欢喜喜过个年。此处的旋律轻盈活泼,舞蹈动作也多用小幅度的跳跃和旋转,表达出了喜儿愉悦的心情。贴窗花一段的旋律节奏多采用付点和前后十六的节奏型,音乐轻松欢快,喜儿的舞蹈使一位天真、淳朴、热爱生活的农村姑娘跃然纸上。此后,剧中的主要人物依次登场,杨白劳的死很快形成了尖锐的戏剧冲突,将剧情引向深入。
  (二)冲出虎狼窝
  这场一开始的旋律和节奏较慢,演员的动作缓慢迟疑,展现出了喜儿的万般无奈和无助。在惨遭黄家人毒打后醒来的女声独唱部分,坚毅铿锵中又透露出些许心酸和痛苦。在黄家遭受的千般折磨和屈辱,促使喜儿反抗的决心愈加增强。
  (三)要报仇
  喜儿在张二婶的帮助下逃离了黄家,此时的音乐主旋律较为紧张,节奏多使用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体现出一种紧张的气氛和喜儿、张二婶在逃离黄家时瞻前顾后、小碎步快速走动的形态。随即音乐节奏加快,穆仁智发现喜儿逃脱后率家丁追逐喜儿,急促的音乐中喜儿的步伐也愈加急促。在河边发现喜儿的鞋子后,黄家人误以为喜儿已投河自尽,便扬长而去。喜儿逃脱后满腔仇恨,此时的舞蹈动作坚定有力,女声独唱合唱部分也更加激昂。高歌:“我不死,我要活,我要报仇!”
  (四)盼东方出红日
  荒山中,喜儿独自一人,前方的道路一无所知,背景音乐略显犹豫,喜儿步伐踌躇。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呢?在与风雪严寒搏斗的几个春秋后,喜儿的一头黑发变白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等待让她更加勇敢地等待报仇时机的到来。
  (五)红旗插到杨各庄
  杨各庄解放,八路军来到杨各庄村头,以群舞的形式来展现解放后愉悦的心情。此时的音乐风格也由哀伤到激昂,缓慢到轻快,人们的精神状态有了很大的转变,脸上的表情不再是压抑的、痛苦的,解放后的杨各庄处处散发着喜悦之情。
  “白毛女”的旋律再一次响起,张二婶向大春诉说着喜儿的故事,大春号召军民团结起来和汉奸地主黄世仁做斗争。这时,音乐再一次变得铿锵有力起来,舞蹈形式由群舞变成独舞,又由独舞变成群舞,展现的是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打败汉奸地主的决心。
  (六)见仇人烈火烧
  风雨雷电交加,喜儿在庙中躲雨,此时“白毛女”的主旋律响起,以变奏的方式重新演绎,体现出喜儿内心短暂的慰藉,紧接着旋律变得紧张起来,喜儿看到了仇人黄世仁和穆仁智在逃跑途中躲进庙中避雨。女声独唱部分坚定有力,背景音乐使用连续的重音演奏,表达出喜儿的满腔怒火。大春在奶奶庙中发现喜儿并尾随其后,音乐使用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展现出大春与喜儿你追我赶的情景。
  (七)太阳出来了
  这一段开场的音乐和舞蹈都是比较缓的,音乐持续、悠扬,喜儿的独舞流露出自己的无奈与期盼,这样的日子何时才能到头。随即,音乐变得活泼而又积极,大春追了上来,连续的旋转、停顿、靠近和躲避,将喜儿和大春犹犹豫豫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面前的这个是何人,又面熟来又面生,他好像是亲人,他好像是,他是大春。”熟悉的“白毛女”主旋律交响乐响起,展现的是重逢后的喜悦和喜儿一颗漂泊的心终于有了停靠的港湾。男女独舞的切换,仿佛是大春和喜儿在互相给对方讲这些年发生的事情。太阳出来了,乡亲们也都赶来,独舞变群舞,连续跳跃、旋转,难以抑制重逢的喜悦,喜儿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男女轮唱,群情激昂,太阳就是共产党。
  (八)将革命进行到底
  喜儿回到自己熟悉的家乡,又见到熟悉的面孔。这一场的音乐主体是较为欢快的,喜儿与张二婶重逢时音乐缓慢而又悠扬,继而音乐又激昂起来,千年的仇要报,万年的冤要伸,背景音乐和歌唱时而柔和,时而激愤,一个是诉说衷肠,一个是要严惩汉奸恶霸黄世仁。恶霸铲除,音乐风格体现出民间秧歌舞的音乐素材。多少喜儿翻了身,农民百姓当家作主。
  三、結语
  作为一个时代的艺术作品,它必然披着那个时代的外衣,印着那个时代的烙印,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艺术水平。白毛女真实地反映了旧社会贫苦百姓与地主间深刻的矛盾,歌颂了共产党,歌颂毛主席。或许,当今时代,人们无法体会到当时的人们对毛主席的敬仰,无法体会到当一个民族在最无助的时候劳苦大众对救星的渴望,老百姓渴望有人领导大家做斗争,给大家指引出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这种伟大,现代人无法感同身受,只能在艺术作品中去探求、去体会。
  (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毕杨帆(1993-),女,山西临汾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其他文献
9月26日,首届中国—丹麦文学论坛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幕。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丹麦文化协会高级联络官马勒妮·赫尔姆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马勒妮·赫尔姆在致辞中表示,文学将我们带入想象的世界,双眼的观察经过心灵的映射,使我们能够用文学的精神拥抱自我、拥抱世界。每个人都拥有梦想,渴望寻求美好的事物,在了解彼此的过程中,我们同时感知了自我。中丹文学论坛恰好提供了这样的心灵交流平台。  论坛上,两国与会作
期刊
听说洛宁有这样一个山村,它藏身于大山深处,却以独特的艺术气息,引来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到此挥毫泼墨,留下爱心。它就是由国际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先生倾情打造的爱和小镇。  由洛宁县长水站下高速到罗岭沿沟而上,山环路转中不知不觉便抵达爱和小镇。只见依山而建的土褐色城堡很有气势,蜿蜒在山腰处,油漆的门窗,城堡正中开一拱形门,墙外挂着一串串红灯笼,喜气盈盈。  入口處,道路左侧一大片格桑花儿开得正艳,于秋风中摇
期刊
近日,首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最终获奖作品揭晓,90后新锐作家王占黑以《空响炮》摘得桂冠,从13位初选入围作家和5位决选作家中脱颖而出,成为宝珀·理想国文学奖作者名单里的最强黑马。  该奖项由阎连科、金宇澄、唐诺、许子东、高晓松五位评委共同选出,颁奖词中写道:“90后年轻作家努力衔接和延续自契诃夫、沈從文以来的写实主义传统,朴实、自然,方言入文,依靠细节推进小说,写城市平民的现状,但不哀其不幸,也不
期刊
首届南丁文学奖于2018年9月29日在河南省文学院揭晓,周大新以其长篇新作《天黑得很慢》荣获10万元大奖。  南丁文学奖是为纪念南丁先生在中原作家群建设和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推动新时代中原作家群创作繁荣,由瓦库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设立的,评奖秘书处设在河南省文学院。  首届南丁文学奖共有10部作品提名进入终评,分别是《梁光正的光》(梁鸿),《吃瓜时代的儿女们》(刘震云),《寐语》(张鲜明),《
期刊
少女怀春 少男钟情  丁香树亦情窦初开  羞涩地露出美丽脸庞  敞开藏着秘密的芳心  一串串 一簇簇  白的纯洁  紫的坚贞  红的热烈  少男少女  坐在鲜花盛开的树下  情不自禁地  相拥相亲 卿卿我我  丁香花激动不已  模仿著相同姿态  他们热恋了  丁香花暗暗送出  幽幽清香
期刊
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共青团中央举办的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9月24日在京开幕。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开幕式强调,个人的创作只有根植于人民生活的大地上,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养分和力量;希望青年作家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向文学经典学习,珍爱文学,贴近生活,叩问良知,诚实写作。  记者从会上了解,中国各地作协(文学院)的签约作家,80%以上是有发展潜力、创作活跃的青年作家、评论家。青年作家涌现出一大批思
期刊
常青藤急匆匆爬上窗户  紫罗兰焦虑探头观望  雨不顾一切敲打芭蕉  心绪透过长空守望  惊恐的火龙乱窜乍响  一股凉风乘虚而入  吹遍全身每个角落  所有欲望暴露无遗  一阵蛙声叫停了雨神  蝉的歌声也随之嘹亮  彩虹晾開太阳心事  层层叠叠搭七色彩桥  风喘着粗气  着了迷地周旋  刚回过神的树  兴奋地披上霓裳  放飞的思绪  染上七彩炫光
期刊
李光洙作为朝鲜近代文学的先驱作家,享有无数赞美与批判,是风靡一时的人物。李光洙在文学上提出了许多新概念,也影响了很多作家的创作,对于朝鲜近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贡献,同时也奠定了韩国现代文学的基础。李光洙的小说及作品代表了当时民族资产阶级的启蒙主义和理想主义倾向,其中,启蒙主义是李光洙最具代表性的文学观。  李光洙是韩国文学现代化过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光洙的文学功绩代表了
期刊
“江南三部曲”中,格非一方面呈现中国百年乌托邦历程下的爱情悲剧,另一方面塑造了一系列极具生命力的女性形象,本文以作品中女性身份的变迁为切入点,直指当下女性生存状态,并探究孤岛主题中隐藏的格非的女性观。  一、“江南三部曲”概述  20世纪90年代,经过早期先锋的探索,格非的作品开始回归传统,关注人物自身的细节,女性形象也一点一点从平面走向立体,新世纪的“江南三部曲”中,女性形象的饱满度随着格非作品
期刊
鲁迅在1918-1922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合,被称为《呐喊》。鲁迅的《呐喊》描绘出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真实社会生活写照,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黑暗状态,对中国的一些陈腐思想及旧制度的抨击,充分表现出鲁迅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爱国情怀,展现出其变革旧中国制度的决心。本文从作者主观意识出发,对《呐喊》做出解析。  《呐喊》这部小说集包含鲁迅所写的14部短篇小说,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