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环境变化和会计自身的新动向赋予了会计人才能力以新的涵义,对会计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顺应时代发展,确立以目标为导向的会计教育模式,疏通供求双方的联系渠道,创新会计教育体制与机制 ,改革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会计教育的改革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会计教育 创新
一、全球化经济环境下企业对会计人才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环境变化和会计自身的新动向赋予了会计人才能力以新的涵义,对会计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全球流动日益加速,新兴产业兴起和经营多元化,财务风险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控制和预测。许多大公司面临被兼并和破产,而处于企业会 计信息制作、发布、利用中心位置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更广泛的视野和更全面的技能。
美国的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曾经说过:“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会计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掌握好广博的会计知识已成为对会计人才的最基本要求。”正如他所说的,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基础的财务会计知识首先要掌握,成本分析、贷款融资、金融知识更不可少。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越来越健全的法治国家,会计将面临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完善的法律环境,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不仅要面临本国的法律环境,更要面临国际的法律环境,会计工作不仅要执行《会计法》,还要执行与会计事项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更加要懂法律。同时,计算机的普及,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已将会计人员从繁杂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让会计人员确确实实成为“电脑操作员”。一切经济交易只要将数据输入电脑,其余的工作便在几分几秒钟内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不懂电脑就什么也做不成。中国已经加入WTO,外语变得更加重要了,能够熟练地阅读外语是每个会计人员所必需的。
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使会计核算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先,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占极大比重的业务--对大量的交易数据的处理、分类、汇总等,已经全部或部分由计算机来完成了,企业所有的经常性会计业务几乎都转到计算机上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也应该从业务处理为主转为数据分析为主。先进工具的使用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和会计相关信息的数量,也使会计人员从每天重复的数字计算为主的会计日常业务处理中解脱出来,有充裕的时间来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先进工具所带来的信息进行决策分析。这应该是全球化经济环境下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
计算机产生的大量会计数据,如不能很好地将它们用于企业经营的预测、决策方面,不能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利益,就是对资源的一种极大的浪费,而这个重任就落在新世纪会计人员的身上。因此,新一代的会计人员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制作会计信息上,而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大量的、高质量的会计数据作进一步加工、分析、处理上,这就需要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和逻辑判断能力,并掌握各种经济分析的各种技术方法。
全球化经济环境下优秀的会计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二者相辅相成。新的经济环境给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懂会计、懂财务,也要懂金融、懂法律、懂管理,更要善于交流与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计人员再不是那种传统的只会记账算账的会计人员,而是一种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
调查研究表明,目前的公司更需要具备经营计划与控制系统设计、问题诊断及相应管理知识的综合型会计人才。60%的企业提出了从事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其中,应具备的能力包括:①交际能力,即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能力;②智力能力,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人际关系能力,即与他人一起工作的能力。必须具备的知识包括:一般知识、各类组织和企业方面的知识、会计和审计知识。报告特别指出,会计教育内容必须重在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会计职业必须具备的这些知识和能力对我省普通高校的会计教育提出了挑战。这种挑战表现在:(1)课程方面:应改革传统的以课本为基础,以各种规则为导向,课堂讲授作为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应该采用新教学方法,如研讨会、模拟教学、书面作业、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2)教师方面:担任公共会计教育的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达到这一要求,学术界和实务界必须密切配合。(3)学生方面:会计学生要符合市场要求,必须接受比其他专业时间更长和更为严格的教育。会计学生在教育上多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必须通过更具激励性的课程和毕业后更好的前景得到补偿。(4)学校方面:为了适应会计教育的变革,要对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给予奖励,并重视大学会计系领导者的作用。
二、全球化经济环境下我省普通高校会计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一)我省普通高校会计教育的现状
1.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会计专业学生在校生人数占普通高校在校生的比例由2008年的9.8%增长到2010年的12.9%。与此同时,广东省会计专业的教师数也增加了近一倍。
2.办学方向更加明确。广东省根据本省的实际对本省的高等院校会计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保证毕业生充分就业,同时也为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对会计专业的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和设置。
4.多元化办学体制初步确立。民办高校会计教育发展较快,已经成为我省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全省民办学院有43所,其中29所开设了会计学专业。
5.实训基地逐步建设。2004年,我省在切实做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的同时,积极组织有关职业院校申报国家在数控技术、建筑技术、汽车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电工电子技术、会计等6个专业领域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同时有重点地扶持一些高院校建设区域性资源共享型会计教育实训基地,以进一步推动我省高等高会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我省普通高校会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之前的一项调查研究《广东省会计教育情况调查报告》,调查表明我省普通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合理性,课堂互动性、启发性,教材适应性,作业合理性,考试方式满意度均未达到“一般”水平,其中,课堂互动性得分最低,而对于考试、教材的选用等一直颇有争议的问题,满意度也较低。从总体上看,我省高校会计教学整体水平一般。教师素质普遍较好;课程设置,课堂互动性、理解性、互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考试方式僵化,教材等方面还难以如人意。主要问题如下
1、课堂教学过于呆板,启发性和互动性很低。
2、考试方式不合理。
3、教学现代化手段运用不够,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4、作业布置不合理,过于形式化,不能达到对知识巩固的效果。
5、毕业生对社会的适应性一般,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要求。
6、课程设置不是很合理,得不到学生们的认可,可能与会计教育目标不明确有关。
(三)我省普通高校会计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创新,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振兴与进步的灵魂。走教育创新之路,实施创新教育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教育承载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时代课题和任务。创新教育对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如今这个全球化经济环境下,专业知识、文化知识、科技以及经济发展瞬息万变,竞争激烈,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以往社会大有不同。人们不仅要适应原来社会的生活规律,更需要改造和创造新的生活条件,不断完善自我,这就需要强调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和创新行为,人们也只有接受创新的教育,进行创新的学习,才能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敏捷地接受新知识,创造世界,创新生活。在会计教学中,创新教育是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新的发现、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的教育。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一方面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作为会计教师,我们不仅应该对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改革创新,还要全面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三、全球化经济环境下我省普通高校会计创新教育的模式
创新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的表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也是人类适应环境而作出的能动性行为方式。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大省,改革开放30年,广东经过高速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大陆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最具经济活力和投资经营优势的地区之一。当前,广东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更有需要。广东要在国际赛场上与别人抗衡,就要下大力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成为真正强有力的竞争者。而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就是要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人才的创新更离不开教育的创新。我省会计教育的创新应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一)创新会计教育目标
“通才 专才”是大多数人认同的模式,虽然不一定是最佳的,但它很可能是适应目前我国会计发展的需要的。所以真正将“通才 专才”的培养模式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在强化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注重经济学、管理学、投资学、信息技术等相关商业学科知识的扩展,以期使学生拥有广博的商业背景知识,能够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环境有充分客观地了解,并对其的变化能够做出敏锐而且正确地反映。因此,我省高校的会计教育应该是以塑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
(二)创新会计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会计教育围绕着“概念+原理+练习+考试”的模式进行。这一模式固然有其优点。表现为逻辑性强,概念层次清楚,对于初次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学生来说,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之间联系清晰,便于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相关知识点。然而,如果所有会计课程都“复制”这一模式,其整体会计教育效果大大折扣。体现在以“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在大学学习变为以应付各种考试,而完全忘记了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目标。因而,会计教育观念应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观念转变,表现为:
1.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体现在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学习主动性是指通过自我设计学习方案,通过自学掌握相关内容;学习探索性体现在已知学习领域之外,掌握相关知识内容。对于教师来说,以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在教学课程设计上就会有很大不同,原来局限于书本面面俱到式的教育就不再适用。激发学生主动性,教师重要的作用在于引导,升华和扩展。引导体现在对整个学习进程的贯通,“打通难点关卡”;升华体现在现有知识点基础上理论的提高;扩展体现对课本以外未知领域的学习和掌握。
2.注重财经语言表达、写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会计作为一门商业“语言”,体现以专业词汇对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阐述;以财经语言进行交流、沟通是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因而,在会计和财经课程中安排 论文写作,课堂讨论是十分必要的。我省高校会计教育应该为学生开设更多关于历史、科学、社会人文、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课程。这不仅能够较好的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而且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能够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哲学的头脑以及立体的思维能力,有助于通才的培养。
3.注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经营模式和信息结构发生了本质变化。传统独立的手工会计系统早已为整合的信息系统所替代。为此,高校会计教育应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模拟、企业实习等方式在实战中锻炼职业判断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等。注重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培养,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的计算机设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
4.注重会计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职业胜任能力体现在以一定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对所分配工作完成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主要关注人的精神、品质和态度。这一培养应融会于整个教学模式中,在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以客观、独立的精神进行思考,养成正直、诚信的职业态度,关注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
5.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会计教育应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术的能力;应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应重视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创新会计课程体系
我省普通高校会计教育现有的会计课程体系基本是改革开放初期对西方会计课程体系的引进和借鉴,形成了主干课程模快:如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等等,全球化经济环境下,原有各自为政的教学模块很难促使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笔者认为,创新会计课程体系应满足“专业性、层次性和模块化”的要求。
1.注重专业性:在以往的教学安排中,将会计学和财务专业置于管理学的子科目下进行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没有将管理课程和会计学课程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两张皮”的特点,会计专业学生缺乏从管理角度来认识会计问题,管理专业学生又缺乏会计视野和深度。为避免“两层皮”的问题,就应针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强调专业性,将管理和信息技术的课程有机整合在整个会计专业学习中。现实环境的发展 ,使会计人员早已不能局限进行记账和算账这样的传统工作,未来的会计人员将会是企业的信息执行员,预算控制员、资金调度员或成本管理员。
2.体现层次性。对会计专业的要求,体现了从会计角度对会计课程的安排。同时注意不同层次学生对会计要求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因而,可以将会计课程体系设计成若干层次。第一层——基础层次:强调会计的基本功能、会计的基本循环及会计在管理中的作用;第二层次——专业层次:强调会计处理的基本技能,及相关会计的专业知识;第三层次——应用层次:以基本技能为背景,进行实际的案例分析、操作技巧等方面的训练;第四层次——研究层次:以基本理论为基础,对相关财经问题展开自身研究。
3.实现模块化。模块化是将大量不同方向课程按照结构层次设计成为不同模式块,同一层次课程有一定相关度,并且课程难易程度相似,知识面涉及较宽。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对不同模块进行自由组合,模块设计过程中即要注意知识的递进层次,又将各个部分有机联系,相互渗透。
(四)创新教学、实践方法和考评方法
会计教学和实践是实现会计目标的两个重要环节。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课程体系以后,与之相适应的是教学模式的调整。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应该得到鼓励和采纳。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剖析、实习锻炼等等成为多样教学模式的重要形式如何创新会计实践模式,从而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需要亟待解决问题。会计教学实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学校和用人单位可以签订长期的实习合作协议,或有必要时学校自身建立实习基地,随时满足学生实习需要;其次,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也可作为实习重要一环节。
采取多样的会计教学模式同时要改变教学考评手段,现有教学模式固化,繁重而大量的课堂讲授几乎占去了会计教学大部分时间,学生疲于应付各种课程的讲授和考核,实践环节浮于表面,学生在自我学习、分析现实财经问题茫然无措,所学知识难以贯通。会计教学和实践环节的脱离,和会计教学考评有着一定关系。考评往往重视形式,忽略问题的实质。考评只注重卷面成绩而忽略实际能力,只重视期末成绩而不重视平时成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依赖于 考试 成绩,忽视对能力培养的考评。这也同时导引了教师的教学倾向和模式。因而对于课外现实问题要么兴趣索然,要么缺乏思考主动性;对教师安排的课堂讨论、案例剖析等教学环节表现出兴趣不大的特点,这无疑挫伤了教师进行新的教学模式探索的积极性,也无形促成了原有教学模式的僵化。所以创新考评方法势在必行。在考核方式上,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可以尝试取消期中考试,以平时测试代之,采用多次定期的平时测试与期末考试为主,课堂表现为辅的考核方式,两者结合,相辅相成。对于专业必修课而言,专业知识的牢固掌握较为重要,在平时测试上可以考虑分阶段定期进行,提议每月进行一次测试;测试的范围为本月讲授的内容,涉及面要广,而且教师一定要提前将测试时间告知学生,引起重视,学生们自然会积极准备,自觉对专业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对非必修课而言,平时测试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不一定要采用卷面考试,更提倡使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社会实践调查等教学形式。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而且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技能等综合素质与专业分析判断能力。
总之,我省普通高校会计教育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观念、目标、手段和考评等方方面面进行改革。,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是教学真正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我省普通高校会计教育应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环节多样化和考评等环节加以改革。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戴尔蒙德.新形势下的会计教育,研究和实务[J].会计研究,2005,(12).
[2]袁广达.加入WTO后中国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J].会计研究,2003,(3).
[3]刘永泽,孙光国.中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
本文为:本文为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2009年校级课题
课题编号XJKT200912
课题名称:全球化经济环境下我省普通高校会计教育创新问题研究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会计系)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会计教育 创新
一、全球化经济环境下企业对会计人才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环境变化和会计自身的新动向赋予了会计人才能力以新的涵义,对会计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全球流动日益加速,新兴产业兴起和经营多元化,财务风险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控制和预测。许多大公司面临被兼并和破产,而处于企业会 计信息制作、发布、利用中心位置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更广泛的视野和更全面的技能。
美国的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曾经说过:“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会计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掌握好广博的会计知识已成为对会计人才的最基本要求。”正如他所说的,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基础的财务会计知识首先要掌握,成本分析、贷款融资、金融知识更不可少。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越来越健全的法治国家,会计将面临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完善的法律环境,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不仅要面临本国的法律环境,更要面临国际的法律环境,会计工作不仅要执行《会计法》,还要执行与会计事项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更加要懂法律。同时,计算机的普及,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已将会计人员从繁杂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让会计人员确确实实成为“电脑操作员”。一切经济交易只要将数据输入电脑,其余的工作便在几分几秒钟内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不懂电脑就什么也做不成。中国已经加入WTO,外语变得更加重要了,能够熟练地阅读外语是每个会计人员所必需的。
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使会计核算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先,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占极大比重的业务--对大量的交易数据的处理、分类、汇总等,已经全部或部分由计算机来完成了,企业所有的经常性会计业务几乎都转到计算机上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也应该从业务处理为主转为数据分析为主。先进工具的使用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和会计相关信息的数量,也使会计人员从每天重复的数字计算为主的会计日常业务处理中解脱出来,有充裕的时间来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先进工具所带来的信息进行决策分析。这应该是全球化经济环境下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
计算机产生的大量会计数据,如不能很好地将它们用于企业经营的预测、决策方面,不能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利益,就是对资源的一种极大的浪费,而这个重任就落在新世纪会计人员的身上。因此,新一代的会计人员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制作会计信息上,而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大量的、高质量的会计数据作进一步加工、分析、处理上,这就需要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和逻辑判断能力,并掌握各种经济分析的各种技术方法。
全球化经济环境下优秀的会计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二者相辅相成。新的经济环境给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懂会计、懂财务,也要懂金融、懂法律、懂管理,更要善于交流与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计人员再不是那种传统的只会记账算账的会计人员,而是一种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
调查研究表明,目前的公司更需要具备经营计划与控制系统设计、问题诊断及相应管理知识的综合型会计人才。60%的企业提出了从事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其中,应具备的能力包括:①交际能力,即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能力;②智力能力,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人际关系能力,即与他人一起工作的能力。必须具备的知识包括:一般知识、各类组织和企业方面的知识、会计和审计知识。报告特别指出,会计教育内容必须重在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会计职业必须具备的这些知识和能力对我省普通高校的会计教育提出了挑战。这种挑战表现在:(1)课程方面:应改革传统的以课本为基础,以各种规则为导向,课堂讲授作为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应该采用新教学方法,如研讨会、模拟教学、书面作业、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2)教师方面:担任公共会计教育的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达到这一要求,学术界和实务界必须密切配合。(3)学生方面:会计学生要符合市场要求,必须接受比其他专业时间更长和更为严格的教育。会计学生在教育上多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必须通过更具激励性的课程和毕业后更好的前景得到补偿。(4)学校方面:为了适应会计教育的变革,要对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给予奖励,并重视大学会计系领导者的作用。
二、全球化经济环境下我省普通高校会计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一)我省普通高校会计教育的现状
1.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会计专业学生在校生人数占普通高校在校生的比例由2008年的9.8%增长到2010年的12.9%。与此同时,广东省会计专业的教师数也增加了近一倍。
2.办学方向更加明确。广东省根据本省的实际对本省的高等院校会计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保证毕业生充分就业,同时也为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对会计专业的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和设置。
4.多元化办学体制初步确立。民办高校会计教育发展较快,已经成为我省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全省民办学院有43所,其中29所开设了会计学专业。
5.实训基地逐步建设。2004年,我省在切实做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的同时,积极组织有关职业院校申报国家在数控技术、建筑技术、汽车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电工电子技术、会计等6个专业领域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同时有重点地扶持一些高院校建设区域性资源共享型会计教育实训基地,以进一步推动我省高等高会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我省普通高校会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之前的一项调查研究《广东省会计教育情况调查报告》,调查表明我省普通高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合理性,课堂互动性、启发性,教材适应性,作业合理性,考试方式满意度均未达到“一般”水平,其中,课堂互动性得分最低,而对于考试、教材的选用等一直颇有争议的问题,满意度也较低。从总体上看,我省高校会计教学整体水平一般。教师素质普遍较好;课程设置,课堂互动性、理解性、互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考试方式僵化,教材等方面还难以如人意。主要问题如下
1、课堂教学过于呆板,启发性和互动性很低。
2、考试方式不合理。
3、教学现代化手段运用不够,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4、作业布置不合理,过于形式化,不能达到对知识巩固的效果。
5、毕业生对社会的适应性一般,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要求。
6、课程设置不是很合理,得不到学生们的认可,可能与会计教育目标不明确有关。
(三)我省普通高校会计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创新,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振兴与进步的灵魂。走教育创新之路,实施创新教育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教育承载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时代课题和任务。创新教育对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如今这个全球化经济环境下,专业知识、文化知识、科技以及经济发展瞬息万变,竞争激烈,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以往社会大有不同。人们不仅要适应原来社会的生活规律,更需要改造和创造新的生活条件,不断完善自我,这就需要强调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和创新行为,人们也只有接受创新的教育,进行创新的学习,才能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敏捷地接受新知识,创造世界,创新生活。在会计教学中,创新教育是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新的发现、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的教育。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一方面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作为会计教师,我们不仅应该对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改革创新,还要全面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三、全球化经济环境下我省普通高校会计创新教育的模式
创新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的表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也是人类适应环境而作出的能动性行为方式。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大省,改革开放30年,广东经过高速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大陆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最具经济活力和投资经营优势的地区之一。当前,广东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更有需要。广东要在国际赛场上与别人抗衡,就要下大力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上成为真正强有力的竞争者。而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就是要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人才的创新更离不开教育的创新。我省会计教育的创新应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一)创新会计教育目标
“通才 专才”是大多数人认同的模式,虽然不一定是最佳的,但它很可能是适应目前我国会计发展的需要的。所以真正将“通才 专才”的培养模式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在强化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注重经济学、管理学、投资学、信息技术等相关商业学科知识的扩展,以期使学生拥有广博的商业背景知识,能够对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环境有充分客观地了解,并对其的变化能够做出敏锐而且正确地反映。因此,我省高校的会计教育应该是以塑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
(二)创新会计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会计教育围绕着“概念+原理+练习+考试”的模式进行。这一模式固然有其优点。表现为逻辑性强,概念层次清楚,对于初次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学生来说,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之间联系清晰,便于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相关知识点。然而,如果所有会计课程都“复制”这一模式,其整体会计教育效果大大折扣。体现在以“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在大学学习变为以应付各种考试,而完全忘记了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目标。因而,会计教育观念应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观念转变,表现为:
1.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体现在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学习主动性是指通过自我设计学习方案,通过自学掌握相关内容;学习探索性体现在已知学习领域之外,掌握相关知识内容。对于教师来说,以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在教学课程设计上就会有很大不同,原来局限于书本面面俱到式的教育就不再适用。激发学生主动性,教师重要的作用在于引导,升华和扩展。引导体现在对整个学习进程的贯通,“打通难点关卡”;升华体现在现有知识点基础上理论的提高;扩展体现对课本以外未知领域的学习和掌握。
2.注重财经语言表达、写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会计作为一门商业“语言”,体现以专业词汇对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阐述;以财经语言进行交流、沟通是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因而,在会计和财经课程中安排 论文写作,课堂讨论是十分必要的。我省高校会计教育应该为学生开设更多关于历史、科学、社会人文、文学艺术、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课程。这不仅能够较好的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而且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能够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哲学的头脑以及立体的思维能力,有助于通才的培养。
3.注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经营模式和信息结构发生了本质变化。传统独立的手工会计系统早已为整合的信息系统所替代。为此,高校会计教育应通过案例教学、角色模拟、企业实习等方式在实战中锻炼职业判断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等。注重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培养,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的计算机设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
4.注重会计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职业胜任能力体现在以一定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对所分配工作完成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主要关注人的精神、品质和态度。这一培养应融会于整个教学模式中,在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以客观、独立的精神进行思考,养成正直、诚信的职业态度,关注公共利益和社会责任。
5.重视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会计教育应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术的能力;应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应重视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创新会计课程体系
我省普通高校会计教育现有的会计课程体系基本是改革开放初期对西方会计课程体系的引进和借鉴,形成了主干课程模快:如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等等,全球化经济环境下,原有各自为政的教学模块很难促使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笔者认为,创新会计课程体系应满足“专业性、层次性和模块化”的要求。
1.注重专业性:在以往的教学安排中,将会计学和财务专业置于管理学的子科目下进行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没有将管理课程和会计学课程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两张皮”的特点,会计专业学生缺乏从管理角度来认识会计问题,管理专业学生又缺乏会计视野和深度。为避免“两层皮”的问题,就应针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强调专业性,将管理和信息技术的课程有机整合在整个会计专业学习中。现实环境的发展 ,使会计人员早已不能局限进行记账和算账这样的传统工作,未来的会计人员将会是企业的信息执行员,预算控制员、资金调度员或成本管理员。
2.体现层次性。对会计专业的要求,体现了从会计角度对会计课程的安排。同时注意不同层次学生对会计要求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因而,可以将会计课程体系设计成若干层次。第一层——基础层次:强调会计的基本功能、会计的基本循环及会计在管理中的作用;第二层次——专业层次:强调会计处理的基本技能,及相关会计的专业知识;第三层次——应用层次:以基本技能为背景,进行实际的案例分析、操作技巧等方面的训练;第四层次——研究层次:以基本理论为基础,对相关财经问题展开自身研究。
3.实现模块化。模块化是将大量不同方向课程按照结构层次设计成为不同模式块,同一层次课程有一定相关度,并且课程难易程度相似,知识面涉及较宽。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对不同模块进行自由组合,模块设计过程中即要注意知识的递进层次,又将各个部分有机联系,相互渗透。
(四)创新教学、实践方法和考评方法
会计教学和实践是实现会计目标的两个重要环节。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课程体系以后,与之相适应的是教学模式的调整。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应该得到鼓励和采纳。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剖析、实习锻炼等等成为多样教学模式的重要形式如何创新会计实践模式,从而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需要亟待解决问题。会计教学实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学校和用人单位可以签订长期的实习合作协议,或有必要时学校自身建立实习基地,随时满足学生实习需要;其次,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也可作为实习重要一环节。
采取多样的会计教学模式同时要改变教学考评手段,现有教学模式固化,繁重而大量的课堂讲授几乎占去了会计教学大部分时间,学生疲于应付各种课程的讲授和考核,实践环节浮于表面,学生在自我学习、分析现实财经问题茫然无措,所学知识难以贯通。会计教学和实践环节的脱离,和会计教学考评有着一定关系。考评往往重视形式,忽略问题的实质。考评只注重卷面成绩而忽略实际能力,只重视期末成绩而不重视平时成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依赖于 考试 成绩,忽视对能力培养的考评。这也同时导引了教师的教学倾向和模式。因而对于课外现实问题要么兴趣索然,要么缺乏思考主动性;对教师安排的课堂讨论、案例剖析等教学环节表现出兴趣不大的特点,这无疑挫伤了教师进行新的教学模式探索的积极性,也无形促成了原有教学模式的僵化。所以创新考评方法势在必行。在考核方式上,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可以尝试取消期中考试,以平时测试代之,采用多次定期的平时测试与期末考试为主,课堂表现为辅的考核方式,两者结合,相辅相成。对于专业必修课而言,专业知识的牢固掌握较为重要,在平时测试上可以考虑分阶段定期进行,提议每月进行一次测试;测试的范围为本月讲授的内容,涉及面要广,而且教师一定要提前将测试时间告知学生,引起重视,学生们自然会积极准备,自觉对专业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对非必修课而言,平时测试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不一定要采用卷面考试,更提倡使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社会实践调查等教学形式。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而且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技能等综合素质与专业分析判断能力。
总之,我省普通高校会计教育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观念、目标、手段和考评等方方面面进行改革。,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是教学真正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我省普通高校会计教育应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环节多样化和考评等环节加以改革。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戴尔蒙德.新形势下的会计教育,研究和实务[J].会计研究,2005,(12).
[2]袁广达.加入WTO后中国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J].会计研究,2003,(3).
[3]刘永泽,孙光国.中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2).
本文为:本文为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2009年校级课题
课题编号XJKT200912
课题名称:全球化经济环境下我省普通高校会计教育创新问题研究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会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