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全国课标卷Ⅱ)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bozaiw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拒绝“喂食”,自立自强
  ——一只帝王蛾的遗嘱
  一考生
  我亲爱的蛾族后辈们:
  你们好!
  在我即将结束一生的奋斗历程,告别这个美丽富饶、充满竞争和快乐的世界的时候,虽然有些舍不得你们,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任何生物也不能违背。为了让你们更了解我们种族的生活习性,更好地顺应生命规律,更快地繁衍发展我们的种群,有些话,不能不与你们说说——权当一只老蛾子临终的叮嘱吧。
  在昆虫世界里,我们为何被称为“帝王蛾”?这既不是因为我们生就长达几十公分的美丽双翼,也不是因为我们能够对其他蛾类发号施令,而是源于我们无以复加的苦难经历:需要突破命运的苛刻设定,战胜巨大的艰难险阻,才能拥有自由飞翔的生命。可以自豪地说,“帝王”的冠冕,非我辈莫属。
  我们的出生,比其他蛾类要苦难得多。同样是破茧而出,其他蛾类把茧弄破以后,就可以轻松地走出那个“小洞”;而我们,却要“艰难”地爬出那个比自己身体小得多的“牢笼”。那个过程,回忆起来真是痛苦而且残酷。记得在那生死攸关的时刻,我只感到头昏脑胀,似乎全身的血液都集中到了头部;只感到脸颊红热、晕头转向,甚至分不清东南西北;又感到双翅隐隐作痛,血液好像要从翅膀中冲出……那个痛苦啊,简直比经受炼狱还要艰辛千倍万倍!然而,只有经历这殊死的搏击,我们帝王蛾才能振翅高飞!
  如果有人怀着悲悯恻隐之心,将幼虫的生命通道弄得宽阔一些——把茧子的洞口剪大,让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力气,就能轻易从那个牢笼里钻出来,那么,破茧而出的蛾子不能算是真正的“帝王蛾”,因为它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功能、成为累赘的双翅在地面爬行。
  正因为如此,世上才盛传着“没有谁能够施舍帝王蛾一双奋飞的翅膀”的格言。是的,乞求怜悯、依靠施舍,怎么能潇洒地飞舞于世间呢?真正的生命从来不乞求怜悯和给予,而是致力于磨难中的自立自强、成长壮大。我们虽然不可能成为世界的统治者,但完全可以做自己命运的“帝王”啊!
  我亲爱的孩子们,以上所说,既是我生命实践中的体味和感悟,也是我的真诚叮嘱和殷切期望。愿你们都能拒绝怜悯和施舍,一个个炼就过硬的飞翔本领,从而发展好我们的种群。这样,我这只老蛾子也就含笑九泉、死而无憾了。祝福
  生活快乐、种群壮大!
  一只深爱着你们的老蛾子
  ××年××月××日
  [点评]这是一篇令阅卷老师拍案叫绝的满分佳作。文章具有如下优点:(1)新颖的文体样式。考场作文中,固然年年都有书信体出现,但像本文这样,以书信方式写遗嘱的,似乎还从未有过先例。该考生凭着开阔的思路、大胆的想象,将“一只深爱着你们的老蛾子”的心声娓娓道出,读来让人由衷地感叹,作者的构思真是“亏他想得出来”。(2)积极的思想内容。文章通篇拟人,所写内容既是“生命实践中的体味和感悟”,也属先辈的“真诚叮嘱和殷切期望”;通过述身世、寄希望,间接反映了“拒绝‘喂食’,自立自强才是硬道理”的深刻主题。值得提及的是,想必作者读过张丽钧的《帝王蛾》,但如此使用材料绝非套作或抄袭,反而能彰显作者头脑之灵活,手法之巧妙。(3)准确质朴的语言。文章不追求语言的华丽,而是明白易懂、简洁流畅,且字里行间满含着深情。比如,“可以自豪地说,‘帝王’的冠冕,非我辈莫属”,这一句洋溢着豪迈之情;“真正的生命从来不乞求怜悯和给予……但完全可以做自己命运的‘帝王’啊”,这两句表述得极为恳切。至于“记得在那生死攸关的时刻……简直比经受炼狱还要艰辛千倍万倍”这一片段,更是颇具画面感与感染力。作者准确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力,由此可见一斑。
  愿从本性,自来清风
  一考生
  遵从白云随风飘荡的本性,才会收获云卷云舒的心境;遵从鸟儿啁啾山林的本性,才会收获百鸟齐鸣的动听;遵从野生动物自主觅食的本性,才能保持自然界不可或缺的平衡。
  物犹如此,人亦愿从本性,收获自来的清风。
  撑起一根长篙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溯,欲在岸边找寻,摘取一朵又一朵愿从本性的花朵。
  溯于元朝,摘取一朵追求宁静本性的洁白芦花。
  他是芦花丛中的隐者,是世人眼里的仙君。作一首曲往历史长空中一扔,便转身走进了芦花丛,他留给官场一个决绝的背影。他不强求官场腾达,不强求名利双收,也不破坏心态的平衡,只愿追求宁静安逸的本性,从此饮酒作诗,观赏落日,一心做他的“芦花道人”。贯云石愿从宁静之本性,自来宁静清风。
  溯于茶峒小镇,摘取一朵追求善良本性的厚实虎耳草。
  远远聆听,仿佛已听到了翠翠清脆的歌声从如梦的水乡中传来。边城,一个远离世俗喧嚣的小镇,承载着沈从文对善良和美的本真追求。人之初,性本善。不刻意雕琢,如茶峒下摆渡的老人,在对善良本性的遵从中划出一片平衡的波澜不惊。
  溯于忘川,在三生石边摘取一朵鲜红的玫瑰,唱着追求爱的歌谣。
  是谁要在来生做一棵大树,一半在土里深藏,一半在风里飞扬?是谁一世只为伊人,吟着“因为爱,所以慈悲”?是我们敬仰的张爱玲!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爱与被爱也是人的本性。她如一朵带刺的玫瑰,以一种近乎偏执的状态遵从爱的本性,收获爱的清风。
  愿从本性,不破坏,不强求,只愿时光静好。还记得白衣胜雪的李白,愿从流浪本性,才得诗百斗;还记得风流俊美的杨过,愿从忠贞的本性,一生只为一人;还记得温文尔雅的萨松,遵从内心的平衡,让猛虎与蔷薇并存。
  人,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在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却只愿在这幸福的时光中遵从本性,收获生命中高贵的清风。
  收起长篙,任舟飘荡,看历史河岸上愿从本性的花朵将其点缀得色彩斑斓。采撷一朵,愿本性永在,愿生命平衡,无论自然,无论人生,都愿其永远花香弥漫,任生命的清风迎面扑来。   [点评]自然界以其丰富呈现博大,而人类以其本性的迥异呈现出生命的多彩斑斓。该考生精准地解读材料,又独具慧眼,以恰当的比喻统领全文;用一枝生花妙笔,从自然规律到社会万象逐层析意,水到渠成地得出了中心观点——“愿本性永在,愿生命平衡,无论自然,无论人生,都愿其永远花香弥漫,任生命的清风迎面扑来”。文章行文流畅,文采斐然,不失为一篇精彩的考场佳作。
  虽己所欲,勿施于人
  一考生
  蝴蝶破茧重生,只能由它们自己完成生命的突围;幼鹰展翅蓝天,只能由它们独自完成成长的使命;被喂食的动物,却只能固守依赖而丧失生命的本能。孔夫子曾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之,“己所欲”就果真能“施于人”?其实不然,自然的生长规律早已在宇宙洪荒时便已定下,随着亘古流传的规则不断前行。
  帮蝴蝶打开束缚它的蝶蛹又当如何?不!那是你在摧残生命。
  川端康成曾写道:“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大师并未撷下这朵芬芳,也并未用闪光灯打扰它彼时的宁静。然而,总有人穿上“善意”的外衣却大行伤害之事,将天然生长的野菊移于温室,将翱翔天际的飞鸟拘于小小笼中,还美其名曰“保护”,实则伤害了它们最引以为傲的天性和自由。如果将天性比作双足,那么善意便是助行之履,倘若削足适履,以善意伤害原本的天性,那便是适得其反、本末倒置了。善意的力量不在你手中,而在于你的内心,在于你的一念之间,成全抑或不成全它们的天性,满足抑或不满足你自己喜爱的“欲望”,决定权完全在于你。
  不止对于生命中的动物朋友,对于社会以及个人的精神家园,因“喜爱”而被伤害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学雷锋日敬老院的奶奶因被洗脚二十余次而苦不堪言;网络上因“喜爱”而被恶搞的事件不计其数;因“喜爱”而高调行善的背后,是对他人尊严的践踏……当我们只能在学雷锋日一表自己的爱心,而平日对弱势群体不管不问时;当所有历史社会事件都可以被戏谑玩笑,狂欢成风时,我们的喜爱与关注早已演变成了一阵阵狂风,将我们的责任感与善举之意吹得摇摇欲坠。当国民的喜爱没有一丝敬畏与尊重时,我们的家国大厦必将岌岌可危。怀揣一颗体贴与尊重之心吧,日常去照顾孤寡老人,让他们体味家的温暖;网络上也别人云亦云哗众取宠,让正气返璞归真,我们不需要对恶劣之事口诛笔伐,只要每个人身正独善,便能将善举之履穿好,便能保护天性越行越远,便能以众人拾柴之力照彻漆黑的长空。
  君不见那花间纷飞的蝴蝶,若没有当初蜕变的痛苦,又怎会成就日后美丽动人的翩翩舞姿;那九天盘旋的苍鹰,若是不经历那断崖折翅的刻骨铭心,又怎会成就笑傲长天的勃勃雄姿?让生命成为他们自己吧!莫削天性之足适善意之履,莫用好心办了坏事。哪怕是“己所欲”,也要用理智的冷眼和平和的心境判断是否应该“施于人”。
  遵从生命本来的规律,“虽己所欲,勿施于人”。
  [点评]曾经,我们从个人意愿出发,以为只要是好心便能办好事,高举着爱的大旗却干着伤害自然与他人的事。这位考生开篇即提出疑问——“‘己所欲’就果真能‘施于人’?”然后分写两层,先说“对于生命中的动物朋友”,再言“对于社会以及个人的精神家园”,篇末处则再次强调“遵从生命本来的规律,‘虽己所欲,勿施于人’”,其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而且例证富于现实针对性。文章启示我们:唯有读书思考方显其厚重,唯有关注当下才不失鲜活,学习与运用永远是作文高分的不二法门。
  关于“给动物喂食”
  “依法惩处”的通信
  一考生
  亲爱的××同学:
  近好!
  来信收悉。你能很快适应以自学为主的大学生活,并在学业上迅速进步,老师深感欣慰。至于信中谈到你们因为“给动物喂食”,而遭“依法惩处”的事,我虽然表示同情,但还是支持并赞同自然保护区的做法。现在与你交流一下,希望你能够明白。
  首先,你们是因为“喜爱动物才给它们喂食的”,这可以理解,出于喜爱,便会关注它、呵护它,做“有益”于它的事。这的确没什么大错。然而,你们是否想过:这种貌似关爱的做法仅仅出自“喜欢”,只是为了满足一己精神上的需求;对动物的健康成长、生存发展并没有实质上的好处。人们常说“爱,就要为所爱做长远的打算”,你们这样做,替动物们做长久的切身的考虑了吗?机灵的小松鼠、美丽的白天鹅、笨拙的大狗熊……它们确实很可爱,招人喜欢得忍不住喂它们食物吃。喂它,就是宠它;但野生动物不是宠物,不应该给予这样小恩小惠的喂食。因为一旦这样喂食惯了,动物们会泯灭野性、丧失觅食能力,完全成为讨取嗟来之食的“乞丐”。据报载,“被喂食过的动物会跟着汽车奔跑,弄不好会被汽车轧死”;“‘跟踪器’显示,经过喂食的黑熊,在山林里走了160公里都不曾主动去觅食,因为它们觉得食物反正会自己送上门来”。你看,如此喂食会毁掉动物的野性,使它们丧失自己的生存能力,其害处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实在应该设身处地为动物的成长、生存、繁衍着想啊!
  其次,你们对仅仅“给动物喂食”居然遭受“处罚”很感困惑,以为这是小题大做,甚至还有点愤愤不平。这也是你们认识上的偏差。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就像中学有《中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大学有《大学生行为规范条例》一样,自然保护区也必然要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假如没有规则来作约束,或者不按照规则办事,事情就会一团糟,哪里还会有秩序可言,还会有效率、发展与和谐呢?由于你们没有遵守人家的规则,不听从警告,随意给动物喂食,才“依法”受到了“惩处”,这是很自然的事啊。再说,不就是每人罚了点款吗?权当你们捐给动物买食物,奉献出对动物的喜欢和关爱了吧!你看,这么一变向思考,不是也挺好的吗?
  上面就你信中提及的两个问题,谈了我的一些想法,相信日渐成熟的你会理解的。时钟已指向22点,就此搁笔吧。此致
  身心健康、学习进步!
  你高中的生物老师××   ×年×月×日
  [点评]这是阅卷专家组评定的一篇标杆佳作。文章因语言流畅、感情真挚、说理透彻,且具有创新意识而被评为一类卷。其具体特点如下:(1)文体上创新。高考作文写书信体,个别省份专门考查过;年年也都有借“不限文体”的便利,以书信体成篇的文章。但像本文这样,以教师的身份给学生回信,并借助书信固有之瓶,巧妙地酿作者意蕴之酒,很好地表现命题意旨的考场作文毕竟非常少见。(2)生动的语言。本文形为书信,实为议论性散文。文章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叙述时从容畅达、娓娓而谈,议论处简洁洗练、一语中的。时而陈述句言事,时而疑问句明理,引用、排比、反问等修辞信手拈来,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也显示出作者的才情与灵思。(3)巧妙的方式。文章是以“生物老师”的口吻来与学生谈心的:先动之以情,做委婉的否定;再晓之以理,于分析推论中指明错误。学生如果不是冥顽不化,自然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我”的意见了。如此“说教”,特别符合对同学负责的“老师”的身份。
  两只猴子
  一考生
  老刘在山上捉到两只猴子。他把猴子带回家,想训练它们的表演能力,帮自己挣大钱。
  他精心为猴子制做了衣服、帽子,专门跑外地买回桃子、栗子、核桃等猴子喜欢吃的果子。说来奇怪,两只猴子虽同睡同起、关系亲密,但表现出来的性格、行为却有很大差别:同是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只一会儿,较大的那只猴子感觉不舒服了,会脱下来,丢到一边;较小的猴子却毫不在乎地穿戴在身上。给它们食物吃,大猴子总是自己挑选,从不接受老刘给的;而小猴子却是接过来就吃,而且来者不拒,给几个就吃几个,甚至还眼巴巴盯着盛果子的竹篮。
  老刘先训练它们站立行走和翻跟头,每行走一圈或翻一个跟头,就给一个果子吃。训练一开始,老刘敲锣、呼喊,较小的猴子很兴奋,它小眼睛滴溜溜转动,老刘让它走圈就走圈,让翻跟头就翻跟头……为了多吃果子,小猴子不停地走圈、起劲地翻跟头,特别享受被赏赐的快乐。可大猴子却表现得十分冷淡:对老刘的敲锣、口令,似乎充耳不闻;让它走圈、翻跟头它不听;给它食物吃,也视而不见;即使用鞭子抽它,它也只是本能地躲闪。总之,大猴子不配合训练,只是习惯两眼呆呆地想着自己的心事。
  如此训练若干天后,小猴子因听话、食物吃得多,很快就膘肥体壮、精神头挺旺盛。而大猴子,由于老刘不让它拿东西吃——它宁可挨饿也不像小猴子那样听话——竟然瘦得皮包骨头,只能无精打采、有气无力地活着。老刘看着它越发来气,就把它赶走了。
  可是,老刘并没赚到钱。原因是小猴子好吃懒做,得了肥胖症,仅凭它会走几圈、翻几个跟头的演技,并没有多少观众买账,挣来的钱还不够给它买食物的。不久,老刘就无奈地放走了小猴子。
  不料,第二天小猴子又回来了。老刘只好牵着它,亲自送它回山。巧的是,在山中老刘看到了那只大猴子。大猴子今非昔比,判若两猴:见老刘和小猴子到来,它奔跑跳跃、爬树摘果,不停地鸣叫,向小猴子示意。老刘见它们有了伴,就把小猴子放在了山上。
  然而,一个星期后老刘再到山上时,发现小猴子已经死了。原来,小猴子身躯肥胖,已不能很好地爬树、摘果,适应不了竞争激烈的野外环境,居然活生生地饿死了。
  [点评]这是一篇精彩的寓言故事。阅卷老师给出高分,主要有以下依据:一是创新的形式。考生发挥想象,娓娓讲述了两只猴子的故事,相关情节虽谈不上波澜起伏,但趣味性较强,且富于启发性——大小猴子的不同命运,喂食觅食的矛盾关系,具有耐人寻味的阅读效果。二是准确的题旨。根据材料关键词句,考生准确提炼出了“习惯于接受,就会因丧失觅食本领而无法生存”的观点,并将其巧妙地寓于故事发展和动物遭遇之中。全文化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虽没有只言片语的议论,写作者的意图却明明白白。三是巧妙的手法。语言通俗流畅、自然平实,在横向、纵向多重对比中展现主题;对两只猴子的描写(如“较小的猴子很兴奋,它小眼睛滴溜溜转动”、“只是习惯两眼呆呆地想着自己的心事”),用笔生动,形神毕肖。
  拒绝“喂食主义”
  一考生
  想必大家都有过去餐厅吃饭的经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留意过,几个大人带着一个年幼的孩子一起吃饭的情景——必定有一个大人专职给孩子喂饭,期间还有其他人换着喂,光喂还不行,还需要不停地哄着喂。孩子呢?吃得身上是饭粒,桌上是饭粒,还会围着饭桌不停地跑圈。那情形不像是在给孩子喂饭,反而像在往孩子嘴里硬塞。最后孩子吃得不开心,大人也喂得累断老腰。
  在学校里,经常可以见到天气变化的时候,为孩子送衣服送伞的家长;同时,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而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则比较单一:“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将来考个好大学,有份好工作,就对得起爸妈了。”
  小孩子不会自己吃饭吗?显然不是!中学生无法做到生活自理吗?当然更不是。那为什么要喂饭?为什么要为孩子包办一切?因为家长怕孩子吃苦受累。正因为一个“怕”字,所以家长们总是以“爱”之名义在做相同的事情。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不过让人困惑的是:以“爱”之名义包办了孩子的一切,这到底是爱还是害?
  记得小时候我去动物园游玩时,经常会和其他游人一起喂食动物。那种喂食的快感和观看动物夺食的乐趣,至今让我难忘。可是,那些圈养的动物还能否直接让它们回归大自然呢?不可以,因为它们已经失去了觅食的能力。人们必须对它们进行野外生存训练之后,才能将它们放归自然。
  孩子也一样,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人还得穿衣吃饭,还要面对人情世故,这些方面仅仅依靠学校里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正如一只雄鹰,假若长久地待在鸡群里,它就不再是一只鹰,而变成了一只鸡;一只老虎圈养在动物园里给游人观看,它就不再是百兽之王,而只是一个道具。
  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不正是“喂食主义”吗?有些孩子一旦脱离父母的照料,就很难自立,其结果必然是失去自信,怀疑自己的生存能力。他们对父母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于是才会出现“大学生把脏衣服打包邮递回家给父母洗”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我想,这绝不是做父母的所期望看到的吧?   而作为主体的我们,需要主动拒绝父母“喂食”。拒绝被喂食,主动去觅食,被圈养的动物的确很难做到,但作为一个人却可以做到。因为,政治课本告诉我们,主观能动性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
  [点评]本文题目便显示出作者的写作立意切合题意——“拒绝‘喂食主义’”,观点鲜明,颇具启发性。开篇并未直接摘引供料,而是先描绘了两个生活化的场景,然后以一连串问句引出自己的论点,这种写法容易引发读者共鸣,并能发人深省。随后,作者巧妙地将题目材料融入文中,看似信手拈来、不着痕迹,实际充分表现了自己的作文水平。紧接着,水到渠成地由动物讲到人,对为人父母者的“喂食主义”进行批评,并针对被喂食的孩子提出了“主动去觅食”的倡议,完整地收束了全文。整篇文章中心显豁,论证严密,说服力强,是较为成熟的议论文佳作。
  卖猴粮者言
  一考生
  峨眉山多猴。刚刚走下旅行车,一大群猴子便呼啸而来,它们或翘首以望,或抓耳挠腮,有大胆者竟倚人而立,站人肩头,抱人大腿,想着法子从游人那里要吃的。
  我放下背包,想取出相机记录下这人与动物相处的美景,未曾想犯了大错,忽然间有七八只猴子将我围在中间,有的撕扯我的背包,有的抢夺我的食品袋,还有一只猴子竟攀着我的胳膊,将那毛茸茸的小手伸进我的衣兜。我有些害怕,有些无措,但只一会儿工夫,它们就带上战利品躲到一边享用去了。
  “小伙子,想拍几张与猴子亲密接触的照片吗?”一个五十多岁的罗锅男人走过来。
  我点点头,又无奈地摊开手。
  “买猴粮呀!”罗锅男又靠近了几步。
  “猴粮?”我忽然想起了山下的告示,“不是说不允许随便拿食品喂猴子吗?”
  “规定是规定,”罗锅男背靠着一棵树说,“没有猴粮可引不来猴子呀!”
  “会被处罚吧?罚款很重的。”我看看左右,有些担心。
  “放心,罚不到你的。”罗锅男接过钱,把两袋猴粮递给我。
  诚如罗锅男所言,有了猴粮之后,猴子们配合多了,几乎到了想怎么拍就怎么拍、想怎么照就怎么照的程度。
  随大队人马游览过奇峰、名寺之后,我觉得有些累,就跟导游打个招呼,独自向山下走去。沿途虽有猴子骚扰,但因为有猴粮,倒也有惊无险。
  在旅行车附近,我又见到了罗锅男。“怎么样?小伙子,玩得尽兴吧?猴粮是不是早用完了?”他竟然还记得我。
  “非常尽兴,就是有点累。”我找个地方坐下来。
  “累是必然的,爬这么高的山谁不累?”罗锅男坐在了我的对面。
  “猴粮生意还好吧?买的人多吗?”我有一搭没一搭地问。
  “马马虎虎,糊口而已。”罗锅男回答。
  “为什么……不干点别的?卖这……可是违法的。”
  “违法?违法的事多了,管得过来吗?”
  在山脚下,我又看到了那份告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与此同时,罗锅男的话又回响在耳边:“卖的违法,买的就不违法?没有猴粮就引不来猴子,没有猴子就引不来游客,没有游客景区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还怎么搞建设?都一环一环连着呢……”
  本以为依法保护可以迅速解决问题,今以卖猴粮者言观之,依法保护还任重而道远。
  [点评]这是一篇受明代文学家刘基《卖柑者言》启发而写就的优秀作文。文章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精选角度,新颖独特。该考生选择的角度来自试题材料中“依法惩处”四个字。这一角度因源于试题而非常切题,又因他人很少顾及而显得新颖独特。(2)主题深刻,引人深思。文章表达的主题集中体现于结尾段,如果说“本以为”一句还多少有些书生意气的话,那么“依法保护还任重而道远”则深沉得多,也深刻得多,很能启人深思。(3)巧于描写,个性表达。文中不仅有对猴群动作、神态的生动描写,也有对罗锅男语言、动作的生动描写,既有精彩的场面,也有传神的细节。看得出,这是一个善于铺叙的考生,他已深得叙述、描写之法,并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
  鸳鸯又起飞了
  一考生
  2010年暑假第一天,我和父母到石阡鸳鸯湖旅游。上午八点,鸳鸯湖湖面上冷冷清清,没有一点生气,游人也不多。我们刚在湖畔的椅子上坐下,就有十几对鸳鸯向我们游来,停在水面,显然是在向我们乞食。
  这时,有个端着小簸箕叫卖鸳鸯食的妇女走了过来。我花5元钱买了一包鸳鸯食,分次撒向鸳鸯。这些鸳鸯争抢食物之后,开始在湖面上嬉戏。我想,这算是对我喂食的一种回报吧。于是,我拍摄了几张照片,给这次鸳鸯湖旅游留下一点纪念。
  大约九点,游客逐渐增多,“鸳鸯食,鸳鸯食”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十几对鸳鸯离我们而去,游向新的客人。那时,我还以为鸳鸯只会游,不会飞呢。
  我们离开时,十几对鸳鸯已经吃饱,早在湖心的破木船上慵懒地午睡了。
  去年的七月,我和父母重游石阡鸳鸯湖。刚进入景区,就听到“鸳鸯起飞了”的欢呼声,只见数十只鸳鸯搏击着有力的翅膀,盘旋在湖面上空。我惊叹着眼前壮观的景象。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鸳鸯是会飞的。
  我们看见一对对身着白色婚纱的情侣,在湖畔拍摄婚纱照。在湖畔的石壁上,我们看到了“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的警示。
  景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为了更好地保护鸳鸯群,国家林业局2011年正式批准鸳鸯湖纳入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而自从彻底整治非法喂食以后,鸳鸯的体质和数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每年暑假,到这里旅游的情侣特别多,他们以鸳鸯为背景拍照,见证自己的爱情。
  石阡鸳鸯湖因常年聚集上千对鸳鸯而得名。蓝天碧水,绿树葱葱,鸳鸯成双结对在湖水间嬉戏追逐,是全国最大的鸳鸯栖息地。不过,由于游客对鸳鸯进行喂食,有段时间,石阡鸳鸯湖再也见不到鸳鸯双双飞的场景了。
  现在,通往石阡鸳鸯湖的柏油马路已经拓宽,湖区停车场已经投入使用,还修建了观鸳亭和现代化的鸳鸯扩繁基地。当然,最重要的是石阡鸳鸯湖已经全面禁止游客对鸳鸯进行喂食,结果没过多久,这里的鸳鸯又起飞了!作为贵州人,我真为石阡鸳鸯湖的发展变化感到欣慰。
  祝愿鸳鸯湖的鸳鸯成双成对,越飞越高!
  [点评]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作者取材自我生活,按照时间顺序构思全文,通过两次旅游的对比,反映了鸳鸯湖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禁止给野生动物喂食”警示的效果——鸳鸯由“慵懒地午睡”而“又起飞了”。作者构思精巧,围绕文章主旨设置了极富画面感的情景,通过对鸳鸯乞食、鸳鸯食的叫卖、鸳鸯慵懒午睡、鸳鸯起飞、情侣拍照等场景的描写,让读者如临其境,真实可感。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是想通过这些情景,让我们从中感悟出作品主题。特别是“我还以为鸳鸯只会游,不会飞呢”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鸳鸯是会飞的”的感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患者顽固性便秘与其胃肠激素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明确其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就诊的3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伴有顽固性便秘的
独木桥上千军万马义无反顾地涌过,也总有人和另一个人同载独木舟,在暗流汹涌的河上摆渡。常用一种怜悯的眼光,看那些偏离轨道而全然不觉渐坠深渊的少男少女,替他们惋惜和担忧,却也无能为力。  我总说他们是摆渡者。用尽青春的时光选择彼岸,结果终其一生都上不了岸。他们总唱:“人潮拍打上岸,一波波欢快的浪,校门口老地方,我是等候堤防。”我为此心酸。人潮永不止息,摩肩接踵时也许还会丢了自己,谁能确保他等的那个谁就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脑血管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一系列的老年性疾病的发生率没有下降反而呈上升趋势。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亦是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危险因素,VCI
我不知道梦里是不是有个妖精她指引我触摸梦那盈盈的眼睛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初见李商隐的这句诗时,除了感叹作者匠心独运、别出心裁,还深深地钦佩诗人乐观豁达的心胸以及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桶人综合征(MIBS)是以双上肢瘫痪为主要表现而不伴有面部和双下肢瘫痪的神经系统疾病。MIBS最初在因严重的脑灌注不足而出现双侧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区分水岭梗死的患者身上
寒冬渐渐过去。春日悄悄到了。风吹一片粉,它是阳春白雪里的杏花娇,是惊蛰后醒来的桃花妖,是桃花落后的樱花俏。总是看不尽这一片大好春色。一身粉衣初装的她,眉眼间带着嫣然笑意
垂体腺瘤是颅内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垂体腺瘤具有向多方向广泛侵袭的潜在可能性,外科手术仍是垂体腺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各种不同激素分泌类型垂体腺瘤的生长扩展方向具有一定
当明天变成了今天成为了昨天,当未来变成了现在成为了过去……我们正在不知不觉中被时间推着向前走。有时会疑惑,曾经那个在幼儿园明媚阳光下奔跑的小女孩,真的已经不复存在,被现在这个在高中教室灯光下安静写作业的我完全取代?曾经焦躁的“我要长大”真的已经成为了现实?16岁的时光,转眼变成回忆。童年那些斑驳的光影,沉淀在时光里,铭刻在记忆深处。  回首以往,我难觅其踪影;翘首未来,我不知其走向。  年龄渐长,
亲爱的杜亚雯同志:首先。我要声明我这么叫你是因为你总说我把你叫老了。其实我们也好久没有以书信的方式交流了。而你总是说。这样交流才显得我们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