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和研究小儿疝气手术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以来,在我院普外一科进行手术治疗的小儿疝气患儿95例。按照自愿原则将患儿划分成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他们进行临床手术干预,并就两组患儿的临床情况和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临床比较分析显示,观察组患儿在术后疼痛评分、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98.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78%)、护理满意度(96.0%)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80.0%,6.0%,82.22%),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小儿疝气患儿进行临床手术干预,其治疗时间短,临床疗效高,患儿恢复快,并发症少,因此,它是一种有效、理想、科学的临床护理方法。
【关键词】 小儿疝气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 临床效果
小儿疝气,又叫“脱肠”、小儿腹股沟疝气等,是普外一科临床上极为普遍的一种常见性、多发性小儿疾病。它主要指的患儿出生后其鞘状突没有完全关闭,导致患儿在排便、哭闹、用力咳嗽、烦躁不安时,其腹腔内的压力升高,从而造成小儿疝气的发生[1]。本文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普外一科住院部收治的95例小儿疝气患儿。将他们根据自愿原则进行分组护理治疗,即:对照组患儿45例,采用常规护理进行临床手术干预;观察组患儿50例,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进行临床手术干预。并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儿的临床手术情况和护理效果。现将具体结果进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之间,在我院普外一科住院部进行手术治疗的小儿疝气患儿95例。患儿的年龄大约在1岁~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1.3)岁;女性患儿32例,男性患儿63例;病症类型中,32例患儿为左侧斜疝,57例患儿为右侧斜疝,6例患儿为双侧斜疝。根据自愿原则将95例患儿进行组别划分,其中:对照组45例,观察组50例。经过临床诊断对比,两组患儿均采用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手术进行临床治疗,且不存在心、肝、肾等其他器官功能疾病,无手术史、先天病史、药物过敏史等,并在基本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对患儿进行临床手术干预。具体包括有:①手术前,对患儿进行常规术前检查,指导患儿正确禁食,还要做好手术室的准备工作。②手术后,给予患儿一般性的临床监测、伤口护理、饮食指导、运动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
1.2.2 观察组
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患儿进行临床手术干预。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儿更加全面、综合性的临床护理。具体包括有:①手术前,更加详细的了解患儿体征、症状情况,完善临床检查评估,并加强同患儿家长的交流沟通,安抚家长焦虑、烦躁情绪,并同家长一起对患儿进行情绪抚慰和心理疏导,缓解患儿的紧张、恐惧、抵触等不良情绪,确保患儿术前状态的良好;②手术中,加强对患儿手术过程中的预见性护理,并密切观察患儿临床体征状况。③手术后,加强患儿术后疼痛护理、并发症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并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增强同患儿的交流沟通,鼓励患儿树立治疗信心,保持乐观心态。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软件SPSS15.0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手术情况和术后疗效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并采用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若差异值P<0.05,则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手术情况分析
统计学比较显示,观察组患儿在术后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临床对比分析显示,对照组45例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36/45),观察组50例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0%(49/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
经过临床统计分析显示,对照组45例患儿中共有8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其总发生率为17.78%。其中:伤口感染2例,伤口疼痛4例,尿潴留2例;观察组50例患儿中共有3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其总发生率为6.0%。其中:伤口感染1例,伤口疼痛2例。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的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X2=5.61325)。
2.4 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分析
临床调查统计显示,对照组45例患儿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2.22%(37/45),观察组50例患儿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6.0%(48/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的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X2=4.10243)。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小儿疝气的治疗方法多是采用手术治疗,其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好、美观度高等优点。但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和防御能力不足,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哭闹、抵触等激烈反应,导致意外事故以及并发症等的发生,给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3]。因此,必须要加强手术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干预工作,以便于更好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研究显示,在本次随机抽选的小儿疝气手术患儿当中,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患儿,其手术后的平均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儿,且临床总有效率达到了98.0%(49/5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患儿(8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0%(3/50),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儿(17.78%),且患儿家长的护理总满意度(96.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82.22%),两组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小儿疝气患儿的临床手术护理过程中,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加速患儿的术后恢复,减轻患儿术后疼痛感,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够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更好的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帮忙和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陈晓琳.438 例小儿疝气手术前后的观察和护理体会[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09):1128-1129.
[2]高晔,王东.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34):136-137.
[3]胡志丹.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运用和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09):231-232.
【关键词】 小儿疝气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 临床效果
小儿疝气,又叫“脱肠”、小儿腹股沟疝气等,是普外一科临床上极为普遍的一种常见性、多发性小儿疾病。它主要指的患儿出生后其鞘状突没有完全关闭,导致患儿在排便、哭闹、用力咳嗽、烦躁不安时,其腹腔内的压力升高,从而造成小儿疝气的发生[1]。本文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普外一科住院部收治的95例小儿疝气患儿。将他们根据自愿原则进行分组护理治疗,即:对照组患儿45例,采用常规护理进行临床手术干预;观察组患儿50例,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进行临床手术干预。并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儿的临床手术情况和护理效果。现将具体结果进行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之间,在我院普外一科住院部进行手术治疗的小儿疝气患儿95例。患儿的年龄大约在1岁~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1.3)岁;女性患儿32例,男性患儿63例;病症类型中,32例患儿为左侧斜疝,57例患儿为右侧斜疝,6例患儿为双侧斜疝。根据自愿原则将95例患儿进行组别划分,其中:对照组45例,观察组50例。经过临床诊断对比,两组患儿均采用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手术进行临床治疗,且不存在心、肝、肾等其他器官功能疾病,无手术史、先天病史、药物过敏史等,并在基本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对患儿进行临床手术干预。具体包括有:①手术前,对患儿进行常规术前检查,指导患儿正确禁食,还要做好手术室的准备工作。②手术后,给予患儿一般性的临床监测、伤口护理、饮食指导、运动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
1.2.2 观察组
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患儿进行临床手术干预。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儿更加全面、综合性的临床护理。具体包括有:①手术前,更加详细的了解患儿体征、症状情况,完善临床检查评估,并加强同患儿家长的交流沟通,安抚家长焦虑、烦躁情绪,并同家长一起对患儿进行情绪抚慰和心理疏导,缓解患儿的紧张、恐惧、抵触等不良情绪,确保患儿术前状态的良好;②手术中,加强对患儿手术过程中的预见性护理,并密切观察患儿临床体征状况。③手术后,加强患儿术后疼痛护理、并发症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并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增强同患儿的交流沟通,鼓励患儿树立治疗信心,保持乐观心态。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软件SPSS15.0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手术情况和术后疗效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并采用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若差异值P<0.05,则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手术情况分析
统计学比较显示,观察组患儿在术后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临床对比分析显示,对照组45例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36/45),观察组50例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0%(49/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
经过临床统计分析显示,对照组45例患儿中共有8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其总发生率为17.78%。其中:伤口感染2例,伤口疼痛4例,尿潴留2例;观察组50例患儿中共有3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其总发生率为6.0%。其中:伤口感染1例,伤口疼痛2例。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的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X2=5.61325)。
2.4 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情况分析
临床调查统计显示,对照组45例患儿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2.22%(37/45),观察组50例患儿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6.0%(48/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的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X2=4.10243)。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小儿疝气的治疗方法多是采用手术治疗,其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好、美观度高等优点。但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和防御能力不足,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哭闹、抵触等激烈反应,导致意外事故以及并发症等的发生,给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3]。因此,必须要加强手术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干预工作,以便于更好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研究显示,在本次随机抽选的小儿疝气手术患儿当中,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患儿,其手术后的平均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儿,且临床总有效率达到了98.0%(49/5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患儿(8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0%(3/50),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儿(17.78%),且患儿家长的护理总满意度(96.0%)明显高于常规护理(82.22%),两组比较的差异性显著,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小儿疝气患儿的临床手术护理过程中,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加速患儿的术后恢复,减轻患儿术后疼痛感,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够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更好的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帮忙和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陈晓琳.438 例小儿疝气手术前后的观察和护理体会[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09):1128-1129.
[2]高晔,王东.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34):136-137.
[3]胡志丹.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疝气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运用和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09):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