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课前“文本解读”不够,教师对文本语用点就没有内化;没有内化,课上又如何能外化实现教学价值?本文试图从“文本解读”的诠释、目的、原则和策略几个方面,阐述作为语文教师要如老中医“望闻问切”样地去解读文本。
【关键词】语文阅读 文本解读 “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原是中医术语,指的是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本文引之来比喻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
一、什么是“文本解读”
不可思议的是,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术语的“文本解读”一词,在《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都检索不到。只有新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了:“通过分析来理解。”
我们该如何来诠释“文本解读”呢?文本解读应该是通过自己的实际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从而实现对文本的理解。“文本解读”的目的是为了对文本的理解。“文本解读”的价值是实现读者与作者的交流。“文本解读”的特征是开放性、多元性、历史性、现实性、生成性和个性等。
二、为何要“文本解读”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就是凭借这个“例子”,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教师课前文本解读何其重要,和老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手段了解病人病况无异。文本解读,既是一项技术,也是一种策略。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这“彼”,一是指学生,另一便是指教材文本了。要想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教师知两“彼”,是必须的。
三、“文本解读”的原则
1.真实自然原则
教材中的课文,一般都是改编的或是节选的,教师解读在注重其“教学价值”的同时,也要遵循其“原生价值”。虽说文本解读是开放的、多元的,但是读者要敬畏作者、敬畏编者,尊重原文原意,必须避免想当然的理解和自身情感的无节制放纵。
2.“整體一局部一整体”原则
文本解读,要先从整体感知入手,大处着眼。再逐段联系语境,厘清知识点,赏析写作方法,领悟写作意图。最后整体总结归纳,升华主题。
3.细腻充分原则
选人教材的文本,很多都是名家名篇,可谓字字珠玑。我们解读文本时要字字入眼,对于作者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要反复赏析,字里行间的意蕴更要多加回味。正如叶老所言:“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4.循序渐进原则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也必然要循序渐进。鉴于此,语文教师文本解读也一定是由浅入深、由具象到抽象、由理解到领悟的循序渐进过程。
四、“文本解读”的策略
下面就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盘古开天地》做个例谈。
1.解读把准体裁
文学体裁一般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那么,《盘古开天地》应属散文体裁。从表达角度可以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传说、寓言、笔记小说、正史、童话、对联和笑话等。《盘古开天地》仍属散文体裁。从广义类别的散文体裁看,是没有严格的韵律和篇幅限制的。继而,我们可以确认,《盘古开天地》属于散文体裁中的故事体裁。
浏览了网上多位语文教师《盘古开天地》的教材分析,也翻阅了一些教参教辅用书,有说是神话故事,有说是民间传说故事。那这篇课文究竟是什么体裁呢?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神话”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人类演化初期的故事;二是单一事件;三是神话传承者一定对所述说的内容信以为真。由此判断,《盘古开天地》应属神话故事。
其次,再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民间传说。民间传说一般是老百姓从远古时代起就口口相传的一种叙事体故事,体裁十分广泛。故事语言奇异,象征手法运用普遍,一般都是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关系。大多是从生活本身出发,却又通常超越了实际情况,或突破了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读者读来,常有超自然、异想天开的感觉。它也有几个特征:第一,既不是真实人物传记,也不是历史事件记录(其中可能包含着真实历史的某些因素),而是百姓的艺术创作;第二,人物性格非常单一;第三,有历史性的特点,而又非历史,是艺术化的历史,或者是历史化的艺术;第四,虽充满传奇色彩,可信度却高,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智慧和勇气;第五,故事结局具有同质性,要么对机智之人的赞颂,要么表达生活最后变好,要么表达弱者获胜……从这个角度看,《盘古开天地》是民间传说故事。
2.解读准确题材
说了体裁,我们再来说说题材。题材是指表现作品主题所用的材料,也指用以表现作品主题的素材,是文学作品内容要素之一。这里,我们仅从狭义角度来说。题材是在素材基础上提炼而成的,用来塑造艺术形象、呈现主题思想的一组具体完整的生活材料。
《盘古开天地》的题材是什么呢?课文通过具体描述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好的宇宙”,来塑造盘古伟大的形象,赞颂他开天辟地、勇于牺牲的精神。字里行间充满了神奇想象,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课文呈现了一个完整的生活镜像,人物、环境、情节“三要素”也都具备了。
3.解读估准价值
对阅读文本价值的充分考量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文本价值考量,也有“三要素”:文本、学生和课标。课堂阅读教学,就是在遵循新课标的目标和要求下,解读估准文本的正确价值取向,从而充分发挥出语文教育的功能,充分满足学生身心学发展的需求。
《盘古开天地》一文的情感价值观之一,是盘古那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毅力;之二,是盘古自我牺牲的精神;之三,是所表现的一种人本主义思想,也是一种生命意识,生命不息,劳作不止;之四,是古代人民渴望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整篇文章流露了十分鲜明的自我奉献核心价值观。《盘古开天地》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说之一,盘古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从而确定价值取向也很重要。盘古是本篇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本文的颂扬对象。盘古是中国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长期在百姓中口头流传。三国时,吴国徐整才将此故事记入《三五历记》。盘古的遗迹,几乎遍布中国各地,广东最多。“中国盘古之乡”是河南桐柏。儒释道也均有吸纳盘古之说。
4.解读瞄准语用
“很久很久以前”,是民间故事、传说故事常用的开场语。
神奇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巧妙的修辞,都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了光明;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盘古的整个身体化为了宇宙万物,想象何其神奇!排比修辞的运用,极大限度地使文本语言生动,极大限度地呈现了盘古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
教材里的文本,经过编者们的精挑细选,都是精品。综上所述,我们还明确了教材又是承载知识的载体,是我们用来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例子”。因此,课前做好“文本解读”,对每一篇文本都来个“望闻问切”,十分必要。
【关键词】语文阅读 文本解读 “望闻问切”
“望闻问切”原是中医术语,指的是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本文引之来比喻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
一、什么是“文本解读”
不可思议的是,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术语的“文本解读”一词,在《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都检索不到。只有新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了:“通过分析来理解。”
我们该如何来诠释“文本解读”呢?文本解读应该是通过自己的实际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从而实现对文本的理解。“文本解读”的目的是为了对文本的理解。“文本解读”的价值是实现读者与作者的交流。“文本解读”的特征是开放性、多元性、历史性、现实性、生成性和个性等。
二、为何要“文本解读”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就是凭借这个“例子”,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教师课前文本解读何其重要,和老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手段了解病人病况无异。文本解读,既是一项技术,也是一种策略。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这“彼”,一是指学生,另一便是指教材文本了。要想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教师知两“彼”,是必须的。
三、“文本解读”的原则
1.真实自然原则
教材中的课文,一般都是改编的或是节选的,教师解读在注重其“教学价值”的同时,也要遵循其“原生价值”。虽说文本解读是开放的、多元的,但是读者要敬畏作者、敬畏编者,尊重原文原意,必须避免想当然的理解和自身情感的无节制放纵。
2.“整體一局部一整体”原则
文本解读,要先从整体感知入手,大处着眼。再逐段联系语境,厘清知识点,赏析写作方法,领悟写作意图。最后整体总结归纳,升华主题。
3.细腻充分原则
选人教材的文本,很多都是名家名篇,可谓字字珠玑。我们解读文本时要字字入眼,对于作者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要反复赏析,字里行间的意蕴更要多加回味。正如叶老所言:“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4.循序渐进原则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也必然要循序渐进。鉴于此,语文教师文本解读也一定是由浅入深、由具象到抽象、由理解到领悟的循序渐进过程。
四、“文本解读”的策略
下面就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盘古开天地》做个例谈。
1.解读把准体裁
文学体裁一般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那么,《盘古开天地》应属散文体裁。从表达角度可以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传说、寓言、笔记小说、正史、童话、对联和笑话等。《盘古开天地》仍属散文体裁。从广义类别的散文体裁看,是没有严格的韵律和篇幅限制的。继而,我们可以确认,《盘古开天地》属于散文体裁中的故事体裁。
浏览了网上多位语文教师《盘古开天地》的教材分析,也翻阅了一些教参教辅用书,有说是神话故事,有说是民间传说故事。那这篇课文究竟是什么体裁呢?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神话”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人类演化初期的故事;二是单一事件;三是神话传承者一定对所述说的内容信以为真。由此判断,《盘古开天地》应属神话故事。
其次,再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民间传说。民间传说一般是老百姓从远古时代起就口口相传的一种叙事体故事,体裁十分广泛。故事语言奇异,象征手法运用普遍,一般都是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关系。大多是从生活本身出发,却又通常超越了实际情况,或突破了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读者读来,常有超自然、异想天开的感觉。它也有几个特征:第一,既不是真实人物传记,也不是历史事件记录(其中可能包含着真实历史的某些因素),而是百姓的艺术创作;第二,人物性格非常单一;第三,有历史性的特点,而又非历史,是艺术化的历史,或者是历史化的艺术;第四,虽充满传奇色彩,可信度却高,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智慧和勇气;第五,故事结局具有同质性,要么对机智之人的赞颂,要么表达生活最后变好,要么表达弱者获胜……从这个角度看,《盘古开天地》是民间传说故事。
2.解读准确题材
说了体裁,我们再来说说题材。题材是指表现作品主题所用的材料,也指用以表现作品主题的素材,是文学作品内容要素之一。这里,我们仅从狭义角度来说。题材是在素材基础上提炼而成的,用来塑造艺术形象、呈现主题思想的一组具体完整的生活材料。
《盘古开天地》的题材是什么呢?课文通过具体描述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好的宇宙”,来塑造盘古伟大的形象,赞颂他开天辟地、勇于牺牲的精神。字里行间充满了神奇想象,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课文呈现了一个完整的生活镜像,人物、环境、情节“三要素”也都具备了。
3.解读估准价值
对阅读文本价值的充分考量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文本价值考量,也有“三要素”:文本、学生和课标。课堂阅读教学,就是在遵循新课标的目标和要求下,解读估准文本的正确价值取向,从而充分发挥出语文教育的功能,充分满足学生身心学发展的需求。
《盘古开天地》一文的情感价值观之一,是盘古那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毅力;之二,是盘古自我牺牲的精神;之三,是所表现的一种人本主义思想,也是一种生命意识,生命不息,劳作不止;之四,是古代人民渴望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整篇文章流露了十分鲜明的自我奉献核心价值观。《盘古开天地》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传说之一,盘古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从而确定价值取向也很重要。盘古是本篇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本文的颂扬对象。盘古是中国神话体系中最古老的神,长期在百姓中口头流传。三国时,吴国徐整才将此故事记入《三五历记》。盘古的遗迹,几乎遍布中国各地,广东最多。“中国盘古之乡”是河南桐柏。儒释道也均有吸纳盘古之说。
4.解读瞄准语用
“很久很久以前”,是民间故事、传说故事常用的开场语。
神奇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巧妙的修辞,都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了光明;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盘古的整个身体化为了宇宙万物,想象何其神奇!排比修辞的运用,极大限度地使文本语言生动,极大限度地呈现了盘古自我牺牲的奉献精神。
教材里的文本,经过编者们的精挑细选,都是精品。综上所述,我们还明确了教材又是承载知识的载体,是我们用来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例子”。因此,课前做好“文本解读”,对每一篇文本都来个“望闻问切”,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