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激励竞争机制激趣一谈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klwoyao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国际教育改革的主题由“学会生存”转为“学会关心”、“学会创造”。这是人类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因此,优化教育结构,实行目标教学便成为被广大师生所接受、所喜爱,并自觉探索实践的新生事物。
  吕淑湘先生说过:“第一个做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认清他教的是什么”。自我校全面推广目标教学以来,我边学习,边探索,针对语文学科“基础性、工具性”的特点,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我深知在教学过程中,干巴巴强调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不一定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考虑到“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我注重“激趣”这一步骤,重点抓好每一堂课的“前提测评”、“达标测评”两个环节。
  在“激趣”过程中,我揉进了“小组激励竞争机制”这一教学方法。具体实施过程是:“前提删评”题课前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在小组长的统一带领下,把前提测评题中复习旧知识部分都提前自答。题的难易程度以通过小组内讨论,都能自己解决为标准。在进行每节课的第一环节“前提测评”时,教师主要以“抽签法”进行教学。把有一定难度的前提测评题制成签,每个小组由教师指定一个同层次的同学,前来抽签回答。回答正确、语句流畅、声音宏亮者加二分,答错或答的不够准确的酌情扣分,前提测试完成,备组总一次分。这样的竞争机会有两次,另一次就是每一节课的“达标测评”。“达标测评”当堂课完成,不预先把题发下,没有小组讨论的时间,题对于大家来说都很陌生,在答题时更能体现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应变能力,所以竞争更为激烈。在“前提测评”竞争中失利的小组都想在达标时抢占先机,夺回失分,而其它组又互不相让。这样,促使课上同学们都能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盎然。
  “小组激励竞争机制”以小组为单位,所在确立小组时要相对科学,比如组长,既要学习成绩优异,又要有组织能力和号召力,各组的成员都要按学习水平分层次,并且各组间要层次均衡。抽签答题时,每组都要派学习水平相当的同学上阵。每一个月后,层次重新划分一次,这对增强学生上进心无疑是一种动力。
  由语文学科特点决定,每一单元结束后公布一次小组总分,作为阶段总评价,以小组为单位,整体得分最高的小组为优胜组,对全组组员均给予奖励。整体分是由组员个人平时课堂表现得分累计的,所以,每个人每节课的表现都关系到本组的荣誉。对于本组学生来说,组员之间无形之中就会相互团结,加强合作,成绩较好的同学会主动帮助本组成绩差一些的同学,大家团结起来共同进步,这对提高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都大有好处。
  “小组激励竞争机制”应用在课堂上的“前提测评”和“达标测评”两个环节,相当于每节课的首尾,因此,这两个环节的成败,关系着每节课的成功与否。好的“前提测评”好比一个良好的开端,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对于一节课的主体一一“导学达标”也是大有裨益的。在一节课的结束前进行的“达标测评”还会有小组竞争,学生必须认真听讲,勤于思考,密切配合老师的“导学达标”环节,才不会在“达标测评”中竞争失利,因此,大部分同学都会认真听讲,坚持始终。否则,“达标测评”时,上课“开小差”的同学答题失误,即使老师不批评他,同组同学也会谴责他,无形中提高了课堂达标率。
  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重要动力,自实行这种方法教学以来,学生学习成绩较上学年有大幅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班内比学赶超的氛围异常浓厚,极大地激发了后进生学语文的热情,两个班9O多名学生中,语文“缺腿”生很少。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小组激励竞争机制”的实施是分不丌的。同时,“小组激励竞争机制”具有普遍的实用价值。当今社会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这种方法的应用,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使他们能主动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增强了学生的自觉学习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为今后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竞争打下基础。
  教学既是一种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法”的“法”指的是法则,即有规律可循;“无定法”的“法”,指的是方法,即再好的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机械照搬,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目标教学”定义中有这样一句话:“以多种教学方法最佳组合为桥梁”。目标教学既然已经成为一种被广大师生所认可的先进教学方法,它必定还有许许多多更微妙的可取之处,我只能就个人在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发表一点浅显的见解。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重要动力,学习亦然,在实施目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通过多种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大有裨益。
  
  贾海燕,教师,现居河北兴隆。
其他文献
纵观2006年各省市古诗鉴赏高考试题,诗歌题材多样,考查的题型也是多样。研究试题的命题角度、测试意向、设计技巧,对我们的诗词教学和高考备考,应该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试从古诗鉴赏命题的角度来探索古诗鉴赏的解题技巧,进行初步分析归纳,力求使考生摸清古诗词鉴赏题的基本方法。    一、关注题目,揣摩题旨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犹窗户,认真审视可以了解作品的内容主旨,猜测到其思想感
今年揭晓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喜欢老舍    2008年揭晓得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公告中说,克莱齐奥获奖是因为他是“一位注重新历程、诗歌历险、感官享受的作者,是一个超越目前主导文明和探求主导文明低层的探索者”。克莱齐奥从年轻时就对中国文化很有兴趣,曾三次来过中国,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经说过:“那是在1967年,我申请加入在中法两国交流合作协议框架下的由法国派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那么,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写作成为学生最钟情的学习活动,成为其日常生活的“甜蜜的要素”,甚至产生“一日不‘写’,如三秋兮”的期盼,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认真思考实践的课题。  那么,如何让作文插上快乐的翅膀,使学生下笔有神、乐于写作、善于写作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手段
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贪多求全、主次混淆。语文课变成了知识拼盘的常识课;人文提升过度,语文课变成了不伦不类的教育课;教学目标贪全,语文课变成了各科杂烩的综合课。“荒己园而肥人田”,令人痛心不已!执教十余载,上课无数节,听课也不少,对语文课有自己的看法:不管课程如何改革,真实永远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激情则是灵魂升华的催化剂,两者不可缺少,它们是语文课堂成功的法宝。而要真正地理解、实践这一理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翻译新探  陆江华    学过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的人一定不会忘记文中点题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很多参考书对这句话的翻译都是这样的: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呢!我觉得这样翻译不妥,整个句子应译为: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啊!  我们知道,句子按语气可分为四类: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孰知”句显然属于感叹句。《现代汉语词
每一个春天,你都会到来。  在村口,屋后,坡地上  油菜花展开黄色的绸子,  那么鲜亮地昭示欢乐的降临。  风从溪涧边吹来——  我听见鸟儿清脆的叫声。  蜜蜂飞舞,整条山垄  都散发出花朵沁人的香气。  春光,以她娇嫩的身子  撲进我温暖的怀抱。  而远处,田野边,滑行而过的  汽车如游荡的木偶。  光阴  风的手指从山谷间滑落。  我们沉入一片湖湾里  遥看天上的星星,  明月探测光阴的距离。
近几年来,在高三学生的作文批改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我的文章我做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的文章的评改过程中来,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引导学生自改作文主要包括四个原则、三个步骤、五种方法。    四个原则    一是面向全体  教师要以满腔的热忱去面对每一个学生,去对待每一篇作文。不轻视成绩差的学生,也不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对每一棵幼苗,教师都要用爱的光辉去照耀,
戴涛,男,1966年5月生,湖北黄梅人,高级教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无党派人士,现任湖北省襄樊市政协常委,襄樊市樊城区政协副主席,襄樊市第二中学校长。有二十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省级期刊发表,多次受到省、市、区各级表彰。    “滔滔的汉水碧波荡漾,巍巍的铁桥伸向远方,江畔上有一座可爱的学校,哺育着代代优秀的好儿郎”,歌词所说的这座可爱的学校就是被誉为汉江明珠的襄樊市第二中学。襄樊二中
对话中问题确立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对话的方向,影响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影响课堂的质量。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并没有真正吃透对话理论的内涵,只是将对话简单地理解为师生间的“你问——我答”,一堂教学课变成了“问答课”。这种课型中问答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而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被挤压得所剩无几,由此导致了阅读教学中的“假对话”。那么,教师如何使问题具有引爆性并激发学生的对话欲,做课堂提问的智
尽管话题作文走进中学语文教学已有几个年头,然而,我们却发现,无论是对中考作文的抽样调查还是平时作文训练,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情感实失真,一是文体不明,针对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语文教师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引导。    一、做诚信的人,写真实的文    俗话说,文如其人,作文与做人始终是紧密相关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应重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