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改变未来城市面貌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84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引起的温度上升在城市地区效应更加明显。洪水并不仅仅在发展中国家造成大的困扰,许多发达国家城市也没有做好准备。单单在美国,纽约、迈阿密、新奥尔良这些城市都有严重的洪灾隐患。
  —些国家整体都要被破坏,他们的居民必须找到新的居住区。
  热带风暴“天鹰”上个月横扫菲律宾南部城市卡加延德奥罗市,一天之中倾倒了该城市往年12月的全部降水量。
  据菲律宾大气、地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统计,该地区上周五共录得181毫米的降雨。而往年一整个月才只有99.9毫米的降水量。
  排山倒海的洪水带走了超过1000人的生命。这距离英国气象局哈德利中心发出预警报告刚刚几个星期。报告指出,全球变暖已极大地提高了全球人们遭遇洪水的风险。
  这份报告指出:“气候:观察、计划和影响”解释了气候变化将如何改变垒球24个国家的气候。
  尽管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报告预测如果各种废气排放量没有得到遏制,本世纪海岸和内河洪水、极端天气事件将呈上升趋势,垒球温度将上升3~5摄氏度。
  气候专家表示,美国的纽约和孟加拉国的达卡可能是受影响最大的城市。
  被迫迁移一些地区居民或整体移民
  C40城市网络执行理事西蒙·瑞迪说:这可能将是移民到城市地区的催化剂。该组织一直推动本地城市与周围环境可持续发展。
  “如果预测的温度是精确的,在世界有些国家不可避免地全部受到伤害。他们的居民不得不找到其他地方生存。”瑞迪说。
  为了证明他的观点,瑞迪举例说,“如果当地海平面上升60厘米,那么南亚的孟加拉国三分之一的易受洪水侵扰的地区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英国气象局报告对孟加拉的情况也有相同的看法。报告预测气候变化将使孟加拉国受洪水所困的人口增加500万,前提是当地居民仍坚持原地居住。
  “他们能去哪里?”瑞迪说,“大部分情况下他们将搬去有机会和工作的地方最近的可居住的城市。”
  据联合国的数据,2050年世界上70%的人口将在城市生活。气候变化对于城市环境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洪水肆虐发达国家城市同样隐患重重
  “从历史上来看,建在河流旁边和沿海城区的城市往往因为海洋贸易和运输而兴旺繁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高级气候变化分析师简·考费·莫罗特说:“这意味着世界上许多城市事实上都位于受洪水侵抚风险增长的地区。”
  莫罗特表示,经合组织最近的风险研究表明,千载难逢的极端天气如骤发洪水和海岸飓风将变得越来越司空见惯。这一点也得到英国气象局的报告数据印证。
  但是她补充说:并不仅仅只有发展中国家对这些问题应对不足。“以美国为例,纽约、迈阿密、新奥尔良这些城市都面临着严重的洪灾隐患,他们都没有防御措施去应对,不像荷兰的鹿特丹。”
  未来,莫罗特相信大城市将通过修建更多的基础设施如大型的防洪堤坝、疏散通道等来应对定期的洪水侵袭。
  超高温城市热岛效应将加剧
  英国气象局表示,到下个世纪全球温度预计将升高3~5摄氏度。
  世界环境与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戴维·多德曼博士说,由于“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的温度上升将远不止此。
  建筑物白天吸收热量,晚上慢慢释放热量,所以城市几乎没有冷下来。多德曼说:“这意味着垒球气温升高的效应在城市地区将特别加剧。”
  除了不断上升的高温,相关的死亡病例开始出现,尤其在老年人中间更为常见。多特曼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城市热岛效应反而刺激了城市地区人们对空气质量的需求。在印度城市德里,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为了健康使用耗电量大的空调,这又加速了温度上升,事实上也产生更负面的效果。”
  用水短缺瓶装水或定量供应
  据多德曼介绍,预计垒球海平面的上升将对城市地下水产生威胁,不少城市居民仍依靠城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
  “在沿海城市,海平面上升将导致盐水侵入。盐水侵入地下水,让其变得不能被饮用。”他说。
  此外,剑桥大学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道格·布朗博士预见:当城市洪水破坏了淡水供应系统时,瓶装水将会被定量供应。
  “尽管在发达城市如伦敦,这里被泰晤士大坝保护得很好。但是高强度的降雨同样可能引起下水道系统出问题,可能导致细菌疾病污染。”布朗博士说。
  适应变化新加坡高密度式建筑将成范本?
  西蒙·瑞迪相信,未来都市风格将“不仅仅是限制影响气候变化的排放物,而是因采用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和政策而定义”。
  最后,瑞迪说C40网络中的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应用这些适应措施。“在首尔,当地政府迁移走一条高速公路,修复了穿过城区的古河道。这样就建造了一个通风走廊,使城市温度降低,在强降雨时也有助于排水。”同时,纽约和东京在屋顶绿化和城市公园的做法具有示范意义。
  “城市中的绿色空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瑞迪说:“它们不仅仅吸收热量的降雨,帮助城市降温和干燥,也能提供小范围的食物耕作,使城市居民可较少地依赖进口。”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环境研究所教授马修·卡恩指出,气候变化使城市化进程加强,对于大多数城市而言,唯一的办法是提升城市,适应变化。
  卡恩教授曾在他的著作《气候之都》中详细地描述了未来城市是可能将气候变化转换为有利因素的。他希望,为了适应移民的洪流,未来的现代化城市要在一小块区域上建节能的摩天大楼居住区,就像今天的新加坡一样。
其他文献
近日,吉林大学教授刘祥等人在黑龙江五大连池的老黑山、火烧山附近首次辨认出火山爆发时由山崩形成的岩屑崩落堆积。岩屑崩落堆积是火山喷发碎屑堆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火山学家的广泛重视。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刘祥就开始研究五大连池火山群,特别是老黑山火山和火烧山火山。刘祥告诉《地球》记者,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先后完成了原地矿部地质行业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项目“东北地区新生代火山喷发
期刊
2010年4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部署,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质响应与对策”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称《响应与对策》)。通知指出,在浅层地热能开发上,计划用三年时间查清我国浅层地温能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中国浅层地热能的分布状况与开发特点是什么?浅层地热资源推广与利用情况怎样?浅层地热能与地质气候关系如何?带着这些问题,《地球》杂志专访了
期刊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地质工作已走过了60年的历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说过,地质工作既是经济建设的先行,又贯穿于长期建设的全过程,渗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盖楼需要前期的地质勘探和地质测量,铺路同样也需要地质工作,
期刊
2011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第七次垒国环境保护大会并讲话。他强调,环境是重要的发展资源,良好环境本身就是稀缺资源,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的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动经济转型,提升生活质量,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固本强基,为人民群众提供水清天蓝地干净的宜居安康环境。  李克强说,“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从认
期刊
钨是稀有高熔点金属元素。原子序数74,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二长周期)的VIB族。钨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外形似钢。颜色呈钢灰色或银白色,硬度高,熔点高。钨称为——tungsten,wolfram,元素符号W。这个名字的来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1781年,瑞典化学家舍勒(C.W.scheele)发表了他在瑞典发现的一种白色的矿石tunsten的报告(白钨矿),它因为比重大而得名——tungsten
期刊
一颗小小橄榄壳,透露了古人类的“食谱”。一个巴掌大的“石锛”,就好比“餐具”……日前,经过半个月考古发掘工作,位于隆安县境内的一处古人类文化遗址已进入发掘收尾阶段。记者跟随南宁市博物馆考古专家走进谷红岭遗址发掘现场,探秘5000至6000年前古人类部落的生活习俗。  遗址出土上百石器文物  广西南宁隆安县最为闻名的考古发现,源自上个世纪70年代野外考古发掘出土的200余件大石铲,从此,广西考古界专
期刊
一项有关冰期动物起源的研究成果,历时四年,终于被揭示出来。  2007年,在喜马拉雅山西部海拔4200多米的扎达盆地中,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考察队发现了一个上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组合,其中包含了已知最原始的披毛犀。这些新化石材料证明,冰期动物群的一些成员在第四纪之前已经在青藏高原上演化发展,从而推翻了冰期动物起源于北极圈的假说,并证明了青藏高原才是它们最初的演化中心。  2011年下半年,
期刊
提到李仲揆,或许并没有人熟识,但是提到李四光,亿万中国人都会如雷贯耳。深深记得这位地质力学的先驱。他出生于帝国主义列强横行的动乱时代,在坎坷中精益求精,为新中国的地理力学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拥有2000多年建制历史的湖北黄冈,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革命传统光辉灿烂。少年的李四光,就成长在这个依山带水、风光秀丽的地方,起名李仲揆。“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学到的知识全部奉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期刊
2012年1月8日下午,全国国土资源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徐绍史强调党风廉政建设要肯定成效,坚定信心,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当作事业的生命线,形成新的工作格局,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国土资源业务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把权力监督中的薄弱环节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区位,形成了顺畅的工作路径,要宣扬先进,严惩腐败,形成良好的反
期刊
近日,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如果没有人类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下个冰河世纪很可能会在1500年内到来,但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决定了它不会在这个时间段内到来。  剑桥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自然·地学》上报告说,过去在两个冰河期之间的间冰期长度约为1.1万年,而人类目前所处的这个间冰期长度已经达到了1.16万年。  研究人员分析了当前地球的状况。发现它与78万年前的一个间冰期非常相似。如果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