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的规格化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806778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不给大家一个泡茶的标准方法,免得大家去摸索,如多大的壶、放多少的茶叶、冲入多少温度的热水、浸泡多少时间,然后可以得出标准的茶汤?”于是大约在2005年, “一泡装”的茶叶出现了,研发的人以当时通用的盖碗为冲泡器,生产8克一包的茶叶,后来又有人为茶壶生产了10克、12要的包装。这种一泡装的茶是使用原片茶,而且是可以冲泡数次的量,这跟使用细碎状的茶,只准备冲泡一次的“小茶包”不一样。一泡装茶叶的出现,养成了大家以固定的茶量、固定的冲泡器、固定的时间来泡茶,到了后来,即使不是使用一泡装的茶叶,也要称一称茶量才放心泡茶。这种称重量的泡茶方法可以把茶泡好吗?只能大约地把茶泡成,无法泡得很精致。为什么呢?因为茶叶除了重量以外,还有茶叶的老嫩、茶叶的细碎程度、茶叶的发酵、揉捻、焙火、陈放等不同,都影响到所需的水温与浸泡的时间。除了茶量与水温的问题,还有冲泡器的容量与材质需要选定。每人使用的茶器容量与茶叶品质无法一致,是泡茶标准化很难实施的地方。走到哪里就要泡茶到哪里,遇到的壶具多是不一样的款式与大小,所以不能有一定的公式可以使用,除非随身携带自己的壶具。遇到的茶叶也不会一致,而且变化大于壶具。你说我可以携带自己的茶叶,但是罐子上部与罐子下部的茶叶粗细可能不一样,携带一泡装的茶叶出门,即使是同一批茶,每一包的粗细也会因被挤压的程度而有所差异。至于每一批茶的品质掌控就更困难了。视泡茶器的大小配以适当的茶叶用量,就是所谓的茶水比例,这是泡茶的第一个要素,依茶叶的品质特色,如粗细、老嫩、发酵、揉捻、焙火、陈化等决定水温的高低以及浸泡的时间,这是泡茶的第二个要素。固定使用一把壶、固定使用一定的茶叶重量,是解决了茶水比的问题,但是茶叶的品质判断得要靠自己学术与经验的累积。如果茶叶能由厂商百分之百地掌控在固定的標准之下,那是可以使用公式化的泡茶方式。但是壶的大小与茶叶的重量容易解决,茶叶的品质难得固定在一个标淮上。自动泡茶机就是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茶水比例固定在一个标准上没有问题,温度也可以在茶包上标示,剩下的就是茶叶品质的掌控,泡茶机的生产者会要求搭配使用厂商供应的茶包就是这个原因。泡茶喝茶的乐趣在于拿到一把壶、拿到一罐茶叶、有—把煮水器,只要壶茶水够好,他就可以泡出很到位的茶汤。他还会看茶泡茶,修改茶水比例、水温、浸泡时间,藉此促使茶叶的各种成分依需要的比例溶出,把茶的特性完美表现。这才叫做茶汤作品的创作、茶道艺术的呈现。使用自动泡茶机的人也可以在仔细分析茶况后,从时间、温度上来微调,也可以自行改变茶叶的用量,这样就是加进去了人为机动性的判断,使茶汤提升到更高的精致度。至于浸泡桶的材质、煮水的燃料,自动泡茶机是比较不容易让使用者随心所欲的。泡茶用水通常可以自行选用。但是要如此地一一要求,又回归到不是公式化、自动化的泡茶方式了。
其他文献
编者按 有茶之乐  那是个动荡的年代,那也是大师辈出的年代,他们肉身越备受煎熬,越要寻求思想的自由,不管是安稳还是漂泊的生活,都要活出乐观豁达的心态。 不管是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厅”,还是林语堂的“烟好茶好心隋好,便可为文”,端起一杯茶,他们总能为自己和他人找到一条通往自由、光明之路。  林语堂曾经说过“我的家乡是天底下最好的地方”,1895年10月10日,他出生于漳州平和县的坂仔鎮,他的家是一个前
期刊
位于三坊七巷旁的冰心故居,简朴的建筑风格,白墙黑瓦,步入屋内,花草丛生,在脑海中臆想着这位女作家在这的生活。冰心原名谢婉莹,她令人敬佩不仅是因为她能够写得一首好诗,还在于她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不退缩。作为一名女性,家庭必然是占据生活的一大部分的。生活中,冰心不仅要照顾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得兼顾诗作中的“琴棋书画诗花茶”。在常人看来,这着实是一件累人的事。可是,冰心却做得游刃有余。  她是一位雅
期刊
无上清凉  晨,落雪无声。走过露台,有咯吱的雪声在足底。这一场终南的雪等了许久,终在佛诞日覆盖了青山。  祖师洞和戒坛前的雪地里未有丝毫痕迹,生起一秒不忍踏足的犹豫,还是大步走了过去。拜过祖师洞,顺着戒坛外相至戒坛前,雪飞如羽,帐幔自不动。再抬头时,一壁山树和戒坛似都更加莹白明亮,似梦似幻,心里无尽的禅悦欢喜。  张宗子昔日在湖心亭观雪,曾说: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
期刊
我有一个群,群名作“围炉夜话,赏器瀹茶”,只五个人。  紫砂藏家阿甘,金缮手艺人晓凌,古器物玩家葡萄,独立摄影师乌鸦酱和一个伺弄小文字和茶的我,五个不同的灵魂,每天在一个小群里聊着各式各样有趣的话题。不过聊最多的,仍是器和茶。因为这两者大家共同的爱。用文艺的方式表达,就是“遇见相似的灵魂”。  立春前的那晚,福州城里下起了雪。对于南方临海的城市,是数十年不遇的罕至。  南方特有的湿冷,生生的像要钻
期刊
“是完整,不是完美。”身处苏育錶位于台湾彰化秀水隐隐散发着桧木清香的办公室中,聊起他的高山茶,聊起他创作的藏茗罐,话题往往还是会回到这一句话。  “我不认为世间有完美,我不完美,我也不认为我的创作是完美的。可是一件作品,如果是完整的,其实就已经不简单了。”在他看来,自己的作品往往是“拙”的,他从学不会向天地、向自己讨巧, “我就用一点真心,做自己而已。”  即便是金属这样带着“冷感”的材质,也因着
期刊
编者按 茶中风流  他们,作为一个文化人,学贯中西,精通多国语言,在近代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进程中扮演着桥梁的作用。  他们,作为一个文人,既诗书风雅,又风流倜傥,迷恋女子的鬓影衣香。  他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站在新旧文化的两端,不论守旧,还是革新,胸中都涌荡着对这片古老土地最深沉的爱意。  当他们手握一盏香茗时,茶香勾惹泉涌的文思,或闲情逸致,或嬉笑怒骂,或怅惘悲愤,多情都化作,杯底暗香流。  
期刊
茶,于好茶之人而言,不单是杯中之物,茶可生津,其味芬芳,饮后令人神旺,旧雨新知,亲朋好友,品味香茗,谈兴自浓,可以名符其实地口角生香。这种私人之间的茶话,才是真正的赏心乐事。2011年,《海峡茶道》特开设茶友专栏——茶客时光,向读者展示各地茶友的风采,与爱茶的你一同分享,与茶有约的浪漫时光。    “建盏产自福建,盛于宋,是宋徽最喜爱的茶碗,日本博物馆中八件国宝级藏品中有四件是建盏。然而,我国却失
期刊
以“黄金叶、象牙色”为标志的黄山毛峰,其滋味甘醇,回甘迅即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曾为中国的“十大名茶”。如今,特级黄山毛峰市价也就一两千元,可谓是名茶中性价比最高的一款茶了。在热闹的茶界,黄山毛峰似乎是“深藏”了功与名。  多年前,我曾在徽州黄山古街喝到黄山毛峰,哪怕只是用简易的白瓷杯泡出,也显得非常清香甘醇,饮后回甘良久,念念难忘。  黄山毛峰最早曾在充川(充头源)、汤口采茶,当年曾“名震欧洲”。
期刊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张老已离开我们半年多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却始终没有淡出我们的脑海,就仿佛他从未走远。人生如茶,他的人生本来就是一部令人回味无穷的传奇,充满了浮沉悲喜。就在他刚过花甲那一年,他被下放到位于闽东北寿宁县的龙虎山“五七”茶场劳动,一呆就是9年,成为他茶叶人生中一块重要的拼图。闻香思故人。2017年岁末一个飘着细雨冬晨,我们走访了“五七”茶场。那里陈迹旧物完好如初,把我们带回了4
期刊
春节过后,重新回到岗位上的大伙们相聚最常问的一句话就是: “春节咋过的?”大家一来一往唠嗑完往往会感慨,如今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了。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过年是一年中最繁忙有趣的时候。由于爸妈长期在外地工作,我小时候是跟着奶奶在乡下度过的,爸妈会在除夕前半个月回家,快过年的那段时光,感觉每天都在为过年做准备,比如大扫除、囤年货、买对联、做发糕、杀鸡宰羊等等。而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一家人更是围在一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