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居住小区规划理论是一定时期内小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小区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也是建设小区和管理小区的依据。规划设计,作为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其目的是为了规划对象谋取可能条件下地最大利益。本文主要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居住区;规划设计;布局
引言: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和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需求,全国各地相应建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在小区规划设计方面的一些问题,表现在环境、安全、服务等方面。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特点
目前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一个共同而普遍的特点:在“建筑主导论”和“功能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居住区规划设计依然以建筑专业为主导,以规划——建筑——景观三段式设计步骤为特点。具体表现为在以建筑专业为主导设计的修建性详规完成后,景观设计专业在此基础上进行“填空”式设计。这种设计步骤特点带来的一些问题会很多。设计本身应该是建立在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基础上展开分析、研究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完整的考虑问题并全面的解决问题。这种分段式设计方法,使设计本身所应具备的知识体系缺乏完整性,由于设计过程中各专业之间的知识存在差异性和片面性,导致规划设计从理论到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在对居住区环境设计缺乏整体性的认识,阶段性认识和片面的知识理论无法支撑设计一个优良的居住区环境的任务。
二、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和布局
1、围合式布局
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任一方为,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围合式布局可有宽敞的绿地和舒展的空间,日照、通风和视觉环境相对较好,但要注意控制适当的建筑层数。
2、集约式布局
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开发地下空间,依靠科技进步,使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室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平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式整体空间。
3、隐喻式布局
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提炼、抽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某种联想与领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构成了“意在象外”的境界升华。
4、综合式布局
各种布局形式,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以一种形式为主兼容多种形式而形成组合式或自由式布局。
5、住宅用地规划设计
住宅用地,在居住区内不仅占地最大,其住宅的建筑面积及其所围合的宅旁绿地在建筑和绿地中也是比重最大的。住宅用地的规划设计对居住生活质量、居住区以致城市面貌、住宅产业发展都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住宅用地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住宅选型、住宅的合理间距与朝向、住宅群体组合、空间环境及住宅层数密度等。
三、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优化措施
1、结合地形,尊重场地的特征为前提
过去居住区大都以空间形态为切入点开展相关规划设计,结构布局按照美学原则设计尺度、形式、轴线等形态。目前在规划设计上要结合小区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对居住区域进行合理布局,利用模拟居住区域风环境确定最佳建筑布局,以使居住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对冬季寒风的有效阻挡、阻止生成强风带、使夏季凉风能够正常引入的效果。结合建筑布局及不同组合方式,使建筑南、北立面上产生风压差而形成过堂风,解决住宅通风环境:在建筑立面上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确定最佳风压位置,设计建筑开窗合理位置与尺寸。整个居住区域规划还要综合考虑场地内的生物因素,特别是要有利于动植物的正常生长,使自然原生生态系统保持平衡。比如要尽可能降低对地表及次地表水文生态的破坏,对场地内原有林地保护好,建设自然排水系统以实现对植被层的保护,建设栖息地与活动走廊提供给野生动物使用,尽可能将小区开发成本降到最低程度。结合各制约因素综合分析后确定最适宜的土地开发原则,使地下水位能得到建筑物保护层最大限度的补充。
2、以“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文化理念动身,突出居住区的文化特点并尊重人类生活的习惯及居住行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也越来越追求郊区小区的行为,反映了人类对优美自然环境的向往。然而,小区作为人类聚居生活的一种载体,除了要具有优美的户外环境之外,还需要有一个复杂的、能辅助人们生活的网络系统,以满足人们对教育、休闲、娱乐、工作、消费的需求。在小区的总体规划的框架内,精心设置了一系列的辖区组件:每一个小区都应有一系列的消费娱乐设施,且居民步行或者开车都能顺利到达。
3、强调从形态规划到生态规划的转变,尊重小区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以往居住区规划设计多从空间形态出发,结构布局也遵从形式、比例、尺度、轴线等形态设计的美学原则。而现在我们在规划设计方面应优从小区的绿化环境,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对生态平衡与环境状况日趋重视,而小区的绿化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绿色植物的除尘、消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是人们所熟知的。应用绿色植物这种调节生态系统平衡的生理机制决定了它具有最佳的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使小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城市的生态平衡得到保障。城市绿化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是高效益的经济活动、高质量的生态环境、高效率的基础设施、高水平的生活质量、高度灵活配套的社会协作和服务体系。例如对地表及次地表的水文生态的破坏减至最小,保护好场地原有的森林系统,建立一个自然的排水系统,保护场地的植被层,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活动走廊,将小区的开发成本降至最低。中和考虑各个制约因素系统地确定最合适的土地开发原则。建筑物的保护层能够对地下水位进行最大限度的补充,保护自然植被与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只有运用生态规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为支撑,对传统意义上的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才能使小区成为真正的生态居住区,以居住区生态文明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追求小区中的审美和谐
首先,把和谐与协调的主题作为小区规划追求的目标。同时在最大可能的保持区域自然特征的前提下,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仍要遵循自然,将创作融入自然,成为自然演进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中也不乏一些实例。比如,有一种流水别墅的设计理念。它其实就是把建筑物作为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衍生的。其次,在小区中,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关系也显得由为重要。家庭是人类生存不可分割和或缺的。更离不开可以与之相应的居住景观环境。所以,必须把以营造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小区生活环境,做为小区规划的基本目标。同时还必须注意的是,如何营造人性化社区规划,这些都应以人的需求,适合人的尺度为前提和出发点。当然的,在规划的过程必须充分考虑到,大面积的林地保留地带、花园等开放式的空间的设计。使其整体环境达到一个幽静舒适的效果。再次,追求小区中规划与经济利益的协调。如总体规划通过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减少排水设施的建设;在规划先期建设过程中,减小对基础设施的投入,等到有一定销售收入之后,再进行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了销售收入大于先期投资。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建筑、景观各专业的基本特点的有机结合的设计方法,不仅能够创造出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平衡,物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从中达到人、物、自然相互结合,促进人的身心得到健康及不断满足人的心里需求,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及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向韶.探讨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J].广东科技,2008,(02).
[2]薛慧平,等.居住区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J].陕西建筑,2009,(06).
[3]王增强.浅析建筑施工中的成本控制问题[J].科技风,2011,(08).
【关键词】 居住区;规划设计;布局
引言: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和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需求,全国各地相应建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在小区规划设计方面的一些问题,表现在环境、安全、服务等方面。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特点
目前现行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一个共同而普遍的特点:在“建筑主导论”和“功能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居住区规划设计依然以建筑专业为主导,以规划——建筑——景观三段式设计步骤为特点。具体表现为在以建筑专业为主导设计的修建性详规完成后,景观设计专业在此基础上进行“填空”式设计。这种设计步骤特点带来的一些问题会很多。设计本身应该是建立在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基础上展开分析、研究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完整的考虑问题并全面的解决问题。这种分段式设计方法,使设计本身所应具备的知识体系缺乏完整性,由于设计过程中各专业之间的知识存在差异性和片面性,导致规划设计从理论到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在对居住区环境设计缺乏整体性的认识,阶段性认识和片面的知识理论无法支撑设计一个优良的居住区环境的任务。
二、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和布局
1、围合式布局
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环境条件可设于任一方为,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围合式布局可有宽敞的绿地和舒展的空间,日照、通风和视觉环境相对较好,但要注意控制适当的建筑层数。
2、集约式布局
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开发地下空间,依靠科技进步,使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室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平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式整体空间。
3、隐喻式布局
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提炼、抽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某种联想与领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构成了“意在象外”的境界升华。
4、综合式布局
各种布局形式,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以一种形式为主兼容多种形式而形成组合式或自由式布局。
5、住宅用地规划设计
住宅用地,在居住区内不仅占地最大,其住宅的建筑面积及其所围合的宅旁绿地在建筑和绿地中也是比重最大的。住宅用地的规划设计对居住生活质量、居住区以致城市面貌、住宅产业发展都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住宅用地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住宅选型、住宅的合理间距与朝向、住宅群体组合、空间环境及住宅层数密度等。
三、居住区园林规划设计优化措施
1、结合地形,尊重场地的特征为前提
过去居住区大都以空间形态为切入点开展相关规划设计,结构布局按照美学原则设计尺度、形式、轴线等形态。目前在规划设计上要结合小区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对居住区域进行合理布局,利用模拟居住区域风环境确定最佳建筑布局,以使居住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对冬季寒风的有效阻挡、阻止生成强风带、使夏季凉风能够正常引入的效果。结合建筑布局及不同组合方式,使建筑南、北立面上产生风压差而形成过堂风,解决住宅通风环境:在建筑立面上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确定最佳风压位置,设计建筑开窗合理位置与尺寸。整个居住区域规划还要综合考虑场地内的生物因素,特别是要有利于动植物的正常生长,使自然原生生态系统保持平衡。比如要尽可能降低对地表及次地表水文生态的破坏,对场地内原有林地保护好,建设自然排水系统以实现对植被层的保护,建设栖息地与活动走廊提供给野生动物使用,尽可能将小区开发成本降到最低程度。结合各制约因素综合分析后确定最适宜的土地开发原则,使地下水位能得到建筑物保护层最大限度的补充。
2、以“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文化理念动身,突出居住区的文化特点并尊重人类生活的习惯及居住行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也越来越追求郊区小区的行为,反映了人类对优美自然环境的向往。然而,小区作为人类聚居生活的一种载体,除了要具有优美的户外环境之外,还需要有一个复杂的、能辅助人们生活的网络系统,以满足人们对教育、休闲、娱乐、工作、消费的需求。在小区的总体规划的框架内,精心设置了一系列的辖区组件:每一个小区都应有一系列的消费娱乐设施,且居民步行或者开车都能顺利到达。
3、强调从形态规划到生态规划的转变,尊重小区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以往居住区规划设计多从空间形态出发,结构布局也遵从形式、比例、尺度、轴线等形态设计的美学原则。而现在我们在规划设计方面应优从小区的绿化环境,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对生态平衡与环境状况日趋重视,而小区的绿化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绿色植物的除尘、消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是人们所熟知的。应用绿色植物这种调节生态系统平衡的生理机制决定了它具有最佳的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使小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城市的生态平衡得到保障。城市绿化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是高效益的经济活动、高质量的生态环境、高效率的基础设施、高水平的生活质量、高度灵活配套的社会协作和服务体系。例如对地表及次地表的水文生态的破坏减至最小,保护好场地原有的森林系统,建立一个自然的排水系统,保护场地的植被层,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活动走廊,将小区的开发成本降至最低。中和考虑各个制约因素系统地确定最合适的土地开发原则。建筑物的保护层能够对地下水位进行最大限度的补充,保护自然植被与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只有运用生态规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为支撑,对传统意义上的居住区进行规划设计,才能使小区成为真正的生态居住区,以居住区生态文明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追求小区中的审美和谐
首先,把和谐与协调的主题作为小区规划追求的目标。同时在最大可能的保持区域自然特征的前提下,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仍要遵循自然,将创作融入自然,成为自然演进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中也不乏一些实例。比如,有一种流水别墅的设计理念。它其实就是把建筑物作为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衍生的。其次,在小区中,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关系也显得由为重要。家庭是人类生存不可分割和或缺的。更离不开可以与之相应的居住景观环境。所以,必须把以营造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小区生活环境,做为小区规划的基本目标。同时还必须注意的是,如何营造人性化社区规划,这些都应以人的需求,适合人的尺度为前提和出发点。当然的,在规划的过程必须充分考虑到,大面积的林地保留地带、花园等开放式的空间的设计。使其整体环境达到一个幽静舒适的效果。再次,追求小区中规划与经济利益的协调。如总体规划通过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减少排水设施的建设;在规划先期建设过程中,减小对基础设施的投入,等到有一定销售收入之后,再进行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了销售收入大于先期投资。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建筑、景观各专业的基本特点的有机结合的设计方法,不仅能够创造出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平衡,物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从中达到人、物、自然相互结合,促进人的身心得到健康及不断满足人的心里需求,以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及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向韶.探讨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J].广东科技,2008,(02).
[2]薛慧平,等.居住区生态小区的规划设计[J].陕西建筑,2009,(06).
[3]王增强.浅析建筑施工中的成本控制问题[J].科技风,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