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位教师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既然教学是师生与文本、作者、编者的对话,就有必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解读与重构。
以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纸船和风筝》为例。
《狐假虎威》是一篇经典寓言故事。如果只是单纯了解内容,理解寓意,这堂课可能上得平淡无味。不少老师以重点句段来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但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角度看,意义并不大。从课文最后一段入手揭示寓意,再联系生活理解,大概就是常规手段了。
可以从思维架构的培养上重新建构吗?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是——(指着板书“狐假威”)。
生:狐假虎威。
师:真的吗?你们读给我听听。(学生读完第5自然段)
师:(指着板书)读到这里,你认为可以填哪个字呢?
生:(不假思索地)虎。
师:我看不见得。再浏览1至5自然段。
学生纷纷带着疑惑静静地读,陆续有新收获。
生:我觉得应该是“天”,狐狸借老天爷的威风蒙住了老虎。
更多学生如梦初醒,表示赞同。
师:这个故事其实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
生:狐假天威。
師:第二个环节才是——
生:狐假虎威。
老师打破常规,没有用“狐假虎威”来统领整个故事,而是从故事发展的情节上一分为二,以“借天威,蒙老虎”“借虎威,吓百兽”,让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清晰起来,理解内容和揭示寓意就水到渠成。正是由于在设计上造成了学生惯用思维的冲突,深层次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评价、分析、创造这些高阶思维就能比较顺利地运行。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充满温情的童话,浅显易懂,可以充分利用板书来引导学生重构文本解读。
师:(在“纸船”前面、“风筝”后面分别出示一个括号)这两个括号里可以填什么?
生:“松鼠”和“小熊”。
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题目改成“松鼠和小熊”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深入思考这个问题。
生:松鼠和小熊是通过折纸船和风筝送给对方,成为好朋友的。并且在吵嘴之后,又是通过纸船和风筝和好了。
师:是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相识成友”,也让他俩“和好如初”。那纸船和风筝就是他们友情的——
这个问题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深奥,可以整理和评价学生发言,逐步提炼。
师:他们的友情因纸船和风筝而产生、发展。纸船和风筝就是他们友情的桥梁、纽带。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用“桥梁、纽带”来作题目,就比单纯用两个主角作题目显得生动活泼得多。
从“知道了什么”到“发展了什么”,一个是知识的获得,另一个是技能的形成。同样是思维发展,却有明显的高阶与低阶层次的不同。在《纸船和风筝》一文教学中,“纸船和风筝”既是松鼠和小熊友谊的纽带、桥梁,也是文章的线索、眼睛。当学生建立这样的意识后,在解读文章和习作中,题目的拟定,线索的设置就会潜移默化地运用。
岳自奎 廖芝
以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纸船和风筝》为例。
《狐假虎威》是一篇经典寓言故事。如果只是单纯了解内容,理解寓意,这堂课可能上得平淡无味。不少老师以重点句段来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但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角度看,意义并不大。从课文最后一段入手揭示寓意,再联系生活理解,大概就是常规手段了。
可以从思维架构的培养上重新建构吗?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是——(指着板书“狐假威”)。
生:狐假虎威。
师:真的吗?你们读给我听听。(学生读完第5自然段)
师:(指着板书)读到这里,你认为可以填哪个字呢?
生:(不假思索地)虎。
师:我看不见得。再浏览1至5自然段。
学生纷纷带着疑惑静静地读,陆续有新收获。
生:我觉得应该是“天”,狐狸借老天爷的威风蒙住了老虎。
更多学生如梦初醒,表示赞同。
师:这个故事其实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
生:狐假天威。
師:第二个环节才是——
生:狐假虎威。
老师打破常规,没有用“狐假虎威”来统领整个故事,而是从故事发展的情节上一分为二,以“借天威,蒙老虎”“借虎威,吓百兽”,让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清晰起来,理解内容和揭示寓意就水到渠成。正是由于在设计上造成了学生惯用思维的冲突,深层次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评价、分析、创造这些高阶思维就能比较顺利地运行。
《纸船和风筝》是一篇充满温情的童话,浅显易懂,可以充分利用板书来引导学生重构文本解读。
师:(在“纸船”前面、“风筝”后面分别出示一个括号)这两个括号里可以填什么?
生:“松鼠”和“小熊”。
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题目改成“松鼠和小熊”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深入思考这个问题。
生:松鼠和小熊是通过折纸船和风筝送给对方,成为好朋友的。并且在吵嘴之后,又是通过纸船和风筝和好了。
师:是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相识成友”,也让他俩“和好如初”。那纸船和风筝就是他们友情的——
这个问题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深奥,可以整理和评价学生发言,逐步提炼。
师:他们的友情因纸船和风筝而产生、发展。纸船和风筝就是他们友情的桥梁、纽带。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用“桥梁、纽带”来作题目,就比单纯用两个主角作题目显得生动活泼得多。
从“知道了什么”到“发展了什么”,一个是知识的获得,另一个是技能的形成。同样是思维发展,却有明显的高阶与低阶层次的不同。在《纸船和风筝》一文教学中,“纸船和风筝”既是松鼠和小熊友谊的纽带、桥梁,也是文章的线索、眼睛。当学生建立这样的意识后,在解读文章和习作中,题目的拟定,线索的设置就会潜移默化地运用。
岳自奎 廖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