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28日,衡阳市新民中学迎来百岁华诞。
100年前,湖南优级师范学堂毕业的罗传榘、屈子健,湖南高等师范毕业的刘艺侯、刘碧珊、谭起如、袁骐、黄成安以及颜寅、唐应乾、毛德生、易检吾、唐绍陶等12人,怀着教育救国的赤子之忱,创办了湖南省私立新民中学(衡阳市新民中学的前身)。
在100年里,新民中学五迁校址,三易校名。2020年11月16日,衡阳县第六中学正式移交至衡阳市国家高新区管理,并更名为“衡阳市新民中学”。历经百年过后,新民中学却仍生生不息、弦歌不辍。
它曾在民族危难之际,给时代注入强心剂,它是湘南学联的发起单位之一、社会主义青年团五大支部之一、中共衡阳地区最早的三大党支部之一,涌现出了戴晓云、贺恕、谢翰文等一大批优秀师生前仆后继投身于中国革命事业中。
它也曾是无数学子逐梦未来的土壤。100年来,它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培养了大批国之栋梁,他们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刘仲华,原中国驻法国大使周觉,中国驻挪威大使易先良,国家开发银行行长欧阳卫民等优秀人才。
立德树人,新民百年,在衡阳市新民中学百年华诞之际,记者走进这所学校,探索其弦歌不辍、历久弥新的百年缘由。
顶层设计 以“新民精神”推动学校全面纵深发展
2017年2月,易善忠被任命为衡阳市新民中学校长(时为衡阳县第六中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新需求?这一系列问题都成为易善忠思考的课题。
实际上,易善忠在接手学校时,学校正历经曲折发展。从2000年至2007年学校办学质量总体仍是上升,此后逐步下降,直至2016年前后触底回升。
一所底蕴丰富的学校,其内涵与发展历程是所有师生的富矿,深挖“新民精神”也成了易善忠的首要目标。以易善忠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深耕学校悠久历史文化,弘扬“新民精神”,提出“谋划同心圆,共筑复兴梦”的办学方略,围绕“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的办学理念,进行了“大变革”“大发展”。
学校打造了以校史文化长廊为核心的新民苑,修缮了主题文化广场“衔佩园”;撰写了《新民赋》,树立了学校前三任校长和孔子、孟子、王夫之等先贤的雕像和校训石刻,修补了建校就有的桂花树。并着眼立德树人目标,坚持“五育并举”,形成了“崇尚美好人性、塑造完善人格、追求幸福人生”的德育工作理念。并立足历史,面向未来,将“新民精神”的内涵丰富发展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德育为首、全面发展”。
新民中学纪检组组长杜伍阳介绍,2013年,学校在篮球场举行了大型的元旦文艺晚会,同台献艺的不仅有本校师生,还有许多毕业于新民中学、在演艺界知名的校友。学校从2018年—2021年组织了系列元旦文艺晚会,主题分别为“激情六中·和美新民”“出彩六中·騰飞新民”“魅力六中·复兴新民”“辉煌六中·幸福新民”,晚会主题设计力图将学生的精神追求植入丰富多彩的舞台,以有形的节目形式发挥无形的教化功能。
学校大力开展校园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组建了新民中学校园合唱团,系统地培训了演讲、朗诵、作文等文化宣传人才,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8年组织的“辉煌七十年,廉风入校园”文艺节目获衡阳县二等奖;2019年,在衡阳县关工委举办的“我为祖国点赞”朗诵和征文比赛中,该校学生再折桂冠,学校也被衡阳市关工委授予“优秀组织奖”称号;在全国中小学“美好生活·劳动创造”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中,新民中学获“国家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多措并举 将教师队伍建设融入到新民文化中
学校领导层一致认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是师德师风建设。为此,新民中学明确了党支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领导地位,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起来,长期的引导使教职工形成了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在业务上,学校加强各种技能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教学比武、师徒结对、校际学习与交流等,促使教职工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高三语文组,根据不同的学生基础,一改过去一讲到底的讲课模式,采取分层教学、肢解难点、精讲精练、典型引路、重点突破的新方式,深受学生欢迎,曾在衡阳县内作示范宣传推广。外语组、地理组也非常重视常规教研与特色教研,新民中学的外语、地理一直是学校的优势科目。
“学校建立了‘教学设计让学生心动,教学过程让学生行动,教学效果让学生感动’的‘三动’机制。强化了年级组管理制度,制定了措施推动行政人员‘推门听课’,要求班主任以教室为阵地,做好学生知识和人生的双引路人。”新民中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冯小亚说,该校教研教改一方面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另一方面,强化数据分析,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学校专门成立了《学四史·知校史》教育学习研究小组,常态化开展各类党史学习活动和‘红色新民’校史学习活动,编写了《党史校史知识读本》校本教材,申报了《学四史、知校史、承传统、育新人实践教育研究》课题研究。”学校党委书记谭兰桂说。
近20年来,学校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课题研究,分别是2007年的《五环导学法》获衡阳市二等奖;湖南省十三·五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时期农村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方法途径改革和创新研究》于2011年10月结题,获湖南省二等奖,并作为社科成果获衡阳市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基础教育课业改革与小研究生创新学习实验》之子课题《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研究》,于2018年获衡阳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成果一等奖,2019年获全国课业改革实验优秀成果一等奖。
同时,学校出台措施鼓励广大教师加强教育科研。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教师共在国内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190余篇;教师参加国内各级教学比武、说课比赛、教学案例设计、教案比赛、微课等获奖达160人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获优秀指导老师奖120人次;因教育教学业绩突出受到省、市、县各级奖励、荣誉称号达121人次。
创新推动 形成“新民”特色教育品牌
一所学校完整的课程体系应该包括文化课程、竞赛课程、实验课程等学术类课程和艺体课程、社团课程、德育课程等素质类课程。所有课程的实施都要以课堂为依托,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所以课堂效果直接决定了课程效果。在易善忠的倡导下,学校管理层提出了“4321工程”。
“4”是指“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科学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3”是指培育“乐学、乐思、乐群”的学风,“敬业、专业、爱业”的教风,打造“博爱型、书香型、平安型”校园,形成“严谨、严毅、严正”的校风;“2”是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是指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确立了“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走动式管理、近距离服务”的管理模式。通过内抓队伍建设,提高教职工的政治、物质待遇,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指数为切入点,以此激发广大教职工的活力。围绕素质教育开展系列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奖优助学等多种措施和途径激发学生的活力。
正是这样的千锤百炼,自2017年以来,学校年年取得骄人成绩,成就“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典范,每年都有学生考取飞行员。此外,该校共有40人次获国家级奥赛奖项,10余名学生荣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20余名教师荣获衡阳市教育质量先进个人、衡阳市教研先进个人称号。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实验学校”“全国基础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湖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衡阳市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花落新民中学,这所百年名校的育人画卷愈加耀眼夺目。
100年前,湖南优级师范学堂毕业的罗传榘、屈子健,湖南高等师范毕业的刘艺侯、刘碧珊、谭起如、袁骐、黄成安以及颜寅、唐应乾、毛德生、易检吾、唐绍陶等12人,怀着教育救国的赤子之忱,创办了湖南省私立新民中学(衡阳市新民中学的前身)。
在100年里,新民中学五迁校址,三易校名。2020年11月16日,衡阳县第六中学正式移交至衡阳市国家高新区管理,并更名为“衡阳市新民中学”。历经百年过后,新民中学却仍生生不息、弦歌不辍。
它曾在民族危难之际,给时代注入强心剂,它是湘南学联的发起单位之一、社会主义青年团五大支部之一、中共衡阳地区最早的三大党支部之一,涌现出了戴晓云、贺恕、谢翰文等一大批优秀师生前仆后继投身于中国革命事业中。
它也曾是无数学子逐梦未来的土壤。100年来,它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培养了大批国之栋梁,他们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学校、刘仲华,原中国驻法国大使周觉,中国驻挪威大使易先良,国家开发银行行长欧阳卫民等优秀人才。
立德树人,新民百年,在衡阳市新民中学百年华诞之际,记者走进这所学校,探索其弦歌不辍、历久弥新的百年缘由。
顶层设计 以“新民精神”推动学校全面纵深发展
2017年2月,易善忠被任命为衡阳市新民中学校长(时为衡阳县第六中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新需求?这一系列问题都成为易善忠思考的课题。
实际上,易善忠在接手学校时,学校正历经曲折发展。从2000年至2007年学校办学质量总体仍是上升,此后逐步下降,直至2016年前后触底回升。
一所底蕴丰富的学校,其内涵与发展历程是所有师生的富矿,深挖“新民精神”也成了易善忠的首要目标。以易善忠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深耕学校悠久历史文化,弘扬“新民精神”,提出“谋划同心圆,共筑复兴梦”的办学方略,围绕“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的办学理念,进行了“大变革”“大发展”。
学校打造了以校史文化长廊为核心的新民苑,修缮了主题文化广场“衔佩园”;撰写了《新民赋》,树立了学校前三任校长和孔子、孟子、王夫之等先贤的雕像和校训石刻,修补了建校就有的桂花树。并着眼立德树人目标,坚持“五育并举”,形成了“崇尚美好人性、塑造完善人格、追求幸福人生”的德育工作理念。并立足历史,面向未来,将“新民精神”的内涵丰富发展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德育为首、全面发展”。
新民中学纪检组组长杜伍阳介绍,2013年,学校在篮球场举行了大型的元旦文艺晚会,同台献艺的不仅有本校师生,还有许多毕业于新民中学、在演艺界知名的校友。学校从2018年—2021年组织了系列元旦文艺晚会,主题分别为“激情六中·和美新民”“出彩六中·騰飞新民”“魅力六中·复兴新民”“辉煌六中·幸福新民”,晚会主题设计力图将学生的精神追求植入丰富多彩的舞台,以有形的节目形式发挥无形的教化功能。
学校大力开展校园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组建了新民中学校园合唱团,系统地培训了演讲、朗诵、作文等文化宣传人才,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8年组织的“辉煌七十年,廉风入校园”文艺节目获衡阳县二等奖;2019年,在衡阳县关工委举办的“我为祖国点赞”朗诵和征文比赛中,该校学生再折桂冠,学校也被衡阳市关工委授予“优秀组织奖”称号;在全国中小学“美好生活·劳动创造”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中,新民中学获“国家级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多措并举 将教师队伍建设融入到新民文化中
学校领导层一致认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是师德师风建设。为此,新民中学明确了党支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领导地位,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起来,长期的引导使教职工形成了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在业务上,学校加强各种技能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如教学比武、师徒结对、校际学习与交流等,促使教职工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高三语文组,根据不同的学生基础,一改过去一讲到底的讲课模式,采取分层教学、肢解难点、精讲精练、典型引路、重点突破的新方式,深受学生欢迎,曾在衡阳县内作示范宣传推广。外语组、地理组也非常重视常规教研与特色教研,新民中学的外语、地理一直是学校的优势科目。
“学校建立了‘教学设计让学生心动,教学过程让学生行动,教学效果让学生感动’的‘三动’机制。强化了年级组管理制度,制定了措施推动行政人员‘推门听课’,要求班主任以教室为阵地,做好学生知识和人生的双引路人。”新民中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冯小亚说,该校教研教改一方面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另一方面,强化数据分析,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学校专门成立了《学四史·知校史》教育学习研究小组,常态化开展各类党史学习活动和‘红色新民’校史学习活动,编写了《党史校史知识读本》校本教材,申报了《学四史、知校史、承传统、育新人实践教育研究》课题研究。”学校党委书记谭兰桂说。
近20年来,学校组织了四次大规模的课题研究,分别是2007年的《五环导学法》获衡阳市二等奖;湖南省十三·五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时期农村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方法途径改革和创新研究》于2011年10月结题,获湖南省二等奖,并作为社科成果获衡阳市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基础教育课业改革与小研究生创新学习实验》之子课题《导学—自学—互学模式研究》,于2018年获衡阳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成果一等奖,2019年获全国课业改革实验优秀成果一等奖。
同时,学校出台措施鼓励广大教师加强教育科研。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教师共在国内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190余篇;教师参加国内各级教学比武、说课比赛、教学案例设计、教案比赛、微课等获奖达160人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获优秀指导老师奖120人次;因教育教学业绩突出受到省、市、县各级奖励、荣誉称号达121人次。
创新推动 形成“新民”特色教育品牌
一所学校完整的课程体系应该包括文化课程、竞赛课程、实验课程等学术类课程和艺体课程、社团课程、德育课程等素质类课程。所有课程的实施都要以课堂为依托,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所以课堂效果直接决定了课程效果。在易善忠的倡导下,学校管理层提出了“4321工程”。
“4”是指“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科学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3”是指培育“乐学、乐思、乐群”的学风,“敬业、专业、爱业”的教风,打造“博爱型、书香型、平安型”校园,形成“严谨、严毅、严正”的校风;“2”是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是指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确立了“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走动式管理、近距离服务”的管理模式。通过内抓队伍建设,提高教职工的政治、物质待遇,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指数为切入点,以此激发广大教职工的活力。围绕素质教育开展系列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奖优助学等多种措施和途径激发学生的活力。
正是这样的千锤百炼,自2017年以来,学校年年取得骄人成绩,成就“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典范,每年都有学生考取飞行员。此外,该校共有40人次获国家级奥赛奖项,10余名学生荣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20余名教师荣获衡阳市教育质量先进个人、衡阳市教研先进个人称号。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实验学校”“全国基础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湖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衡阳市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花落新民中学,这所百年名校的育人画卷愈加耀眼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