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宝学会说话和许多因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教育。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使宝宝快乐又快速的学会说话呢?
从宝宝出生开始,父母们就在期待着听到宝宝喊一声“爸爸、妈妈”,而这一声“爸爸、妈妈”就好像一个里程碑,不仅标志着孩子智力发展的一次飞跃,更是在扩大孩子的视野和活动范围的同时,迅速发展了孩子的思维。
语言对于人类的作用不言而喻,宝宝也会随着自己语言能力的发展,慢慢体会到表达内心的愉悦、与人沟通的快乐、倾诉真情的美好和歌唱生活的幸福。父母们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简单的词句,为的就是教会宝宝说话,更早的体会开口说话的乐趣。
如何教宝宝说话
许多父母觉得,宝宝长到一定的年龄自然就会开口说话,这就像是人的一种本能,但实际上宝宝开口说话的早晚,和许多因素分不开,尤其和父母的语言教育分不开。下面为您推荐一些实用的小方法,相信一定会让宝宝更快的学会说话。
● 多和孩子交流。刚出生的小宝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觉,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醒着的时间,多和孩子交流,逗孩子笑、拿着有趣的玩具和孩子说话,这都是提高孩子说话兴趣的好方法。也许孩子并不明白父母在说什么,父母也不要觉得自己是“对牛弹琴”,这实际上是引导孩子学习语言的前提。
● 反复和孩子讲眼前的事。妈妈每天要给宝宝穿衣服、喂奶、拿玩具等等,这个时候妈妈应该和孩子讲自己正在做什么,并且反复的讲,这样大约到了1 岁左右,孩子就能理解母亲在做什么了。例如妈妈在给孩子穿衣服的时候,只要妈妈说“小手伸直”,孩子就知道把胳膊伸直了。同时,孩子也能说“拿”、“要”、“吃”等简单的词语。
● 父母吐字要清晰、慢、强调重点、说简单句子。父母在教孩子说话时最好放缓语速,让孩子听清楚每一个字,和孩子尽量说简单的短句,不要说太长的句子,这样孩子理解起来有困难,比如妈妈说“妈妈用勺子喂宝宝鸡蛋”这句话时,应该强调“勺子”和“鸡蛋”,这样可以引起孩子的注意。
● 多用表情和肢体语言鼓励孩子。教宝宝说话时父母表情要亲切愉快,这样让宝宝学习语言更加轻松,多多夸赞孩子,也许孩子根本听不懂,但他却可以感知父母的情绪。看到宝宝有回应,可以奖励性的抱抱孩子、亲亲孩子,让宝宝觉得学习说话是快乐的事。
● 多说孩子感兴趣的事。许多孩子沉默寡言,除了性格的因素,多半是因为对父母说的东西不感兴趣。这个时候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会对什么感兴趣,例如孩子对某个玩具或这项活动感兴趣的时候,父母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多多和孩子联系说话。
● 回应孩子的喃喃自语。小宝宝在2 - 3 个月大小时就会咿咿呀呀的喃喃自语,这时候父母应该对孩子的反应做出回应。这样孩子会感受到对话的喜悦,而引起他学说话的欲望。如果父母不闻不问,那么孩子就会觉得失望而没有和别人说话的兴趣了。
● 常常呼唤宝宝的名字。半岁以后宝宝开始对自己的名字有所认识,叫他的名字时宝宝会有所反应。宝宝知道了自己的名字,等于意识到自己和别人有所不同,有自我意识的早期表现,经常呼唤宝宝的名字,可以帮助宝宝早点产生自我意识,从而激发其与外界交往的需要,逐渐意识到自己以外世界的存在,以及自己和外界的联系。
● 看图说话和看物说话。为了让宝宝能将具体的词和实物联系起来,便于记忆,妈妈最好在教宝宝说话的时候给宝宝看实物或者图画,比如拿着苹果告诉宝宝这是“苹果”,拿着香蕉告诉孩子这是“香蕉”,多利用身边的实务和图画册,让宝宝学会联想记忆。
● 父母用语要注意。父母在教育孩子学说话时有三点需要注意:第一,不要自顾自的说。要留下充分的时间给孩子模仿和学习。第二,不要问孩子太多问题,这样会让孩子很紧张而害怕说话。第三,边说要边演示,通过父母的肢体和一些感性的认识,更利于孩子的语言能力的提高。
● 把握学习语言的时间和时机。父母教孩子说话的时间可以循序渐进,因为小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有限,父母可以由每天2 - 3 分钟慢慢逐渐加长时间,另外,父母选择教孩子学习语言的时机也很重要,选择孩子心情比较好、精力充沛的时候,不要选择孩子生病和困乏的时候。
● 2 岁后要坚持教育。宝宝到了2 岁后能说和听许多词汇,父母常常觉得这个时期后就不需要有意识的教宝宝说话了,但是这个时期是很关键的时期,是宝宝学习能力很强的时期。如果父母对孩子学说话再不关心,孩子就会放缓学说话的速度。
宝宝开口说话的时间表
● 简单发音阶段( 0 - 3 月):这个阶段会发较多的元音,如:a/ai/e/ou和少量辅音m/h 等。
● 连续音节阶段( 4 - 8 月):会发的辅音增加;而且出现重复的连续音节。宝宝发出ma-ma,pa-pa 的声音,其实并不是会叫爸妈,而是前言语阶段的发音现象。
● 学话萌芽阶段( 9 - 12 月) :会发更多的声音和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变换音调,还能模仿成人和学习新的发音,有时可以对着物品发出正确的读音。
● 吐字的开始阶段( 12 - 19 月),他们可能会说出生平的第一个字,不外乎「爸爸」「妈妈」等。通常女孩学说话比较早也比较快,男孩发育比较晚一点,可能一岁半、甚至两岁才会开始说比较多的辞汇。
● 词汇叠加阶段(2 岁左右),词汇增加的速度也变得很快,他们可以理解几百个词汇、也可以听懂一些复杂句子的意思,他还会将一些会说的辞汇加以组合,例如会说“妈妈抱抱”这样的话。
● 最快学习阶段(2 岁半左右),这通常是人一生中词汇学习最快速的阶段,宝宝的词汇可能从两百个增加到一千两百个。宝宝也能将词汇组成简单的句子,比如他会说“妈妈抱抱我”,这已经跳脱单纯是名词的组合,开始有了动词或受词的使用。
● 语法学习阶段(3 岁左右),大部分的宝宝都可以了解长的句子及复杂的句子,并且能正确反应或回答。因为他的说话方式已经开始发展文法规则,句子里会有副词或形容词出现。他们也会听从两到三个简单指令。这时候,如果你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孩子几乎都可以说出答案。而这个时期的语言表达,家人都可以百分之百了解他所说的话,一般陌生人也可以了解七八成左右。
● 偶尔出错阶段(4 - 5 岁),陌生人已经都可以了解他所说的话,语法发展几乎已经完善,偶尔会出点小错。但正常何人沟通已经完全不成问题。孩子能认识数字、颜色,并且发音更加清晰。
● 语言发育完成阶段(6 岁后),孩子开始上学前班和小学后,开始系统的学习语言,他们的表达方式会更生动、多元化、更流利,这宣告着孩子的语言发育的完成。
不要这样教宝宝说话
● 不要用叠字。许多妈妈喜欢将“杯子”说成“杯杯”,将“猫咪” 叫成“咪咪”,父母认为这样的叠字会更利于宝宝掌握单词,但是却会阻碍宝宝学习长句子和整段的话。
● 不要重复错误发音。许多妈妈为了逗弄宝宝常常会模仿宝宝的错误发音,这样只会给正在模仿阶段的宝宝带来困扰,宝宝会习惯性的模仿错误的发音。
● 不要矫揉造作。有时候妈妈抱着宝宝的时候会像抱着儿时的布娃娃一般,发出很嗲的声音,这种矫揉造作的做法只会让宝宝学到不自然的发音方式,不利于宝宝对语言的学习。
● 不要指望电视和CD 教学。许多父母为了省事,就买了些CD 配合着电视让宝宝听,但这样的方式刻板且不感性,最好的方法是父母面对面对着孩子说,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嘴型,更容易模仿发音。
● 不要不耐烦。孩子的教育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工程,父母不要将自己的烦躁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焦躁的情绪只会让孩子胆怯和口吃。
什么样的宝宝说话晚
如果宝宝到了三四岁还不会喊爸爸妈妈,父母就应该多多关注自己的宝宝了,因为这可能是发育迟缓的征兆。什么样的宝宝会说话迟缓呢?
● 个性内向的孩子。抛开病理的原因,大部分的孩子迟迟不肯开口说话,最常见的原因要归结于宝宝的性格内向。宝宝孤僻、内向,不善与父母交流,因此开口说话越发困难,而不会说话成为孩子与外界交流的屏障,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 互动机会少。如果宝宝不经常去公共场所接触,常常被困在家里,这样他们与他人的互动就会减少,减少了宝宝学习他人语言风格和提高听力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也缺少谈资。
● 口腔功能出现问题。宝宝如果在吃奶或者吃东西时,不停的流口水或者吃进去的食物又流出来,说明孩子的口腔发育可能出现了问题,这样的孩子也会遇到语言障碍。
● 听力障碍。宝宝对别人的呼喊和巨大的声响没有反应,很可能是听力方面有问题,孩子听不清声音,自然无法模仿和学习。
● 脑部发育存在问题。孩子如果存在先天性的障碍、天生智能不足,或者脑部存在外部损伤,都无法正常说话。
● 孩子身体有其他疾病,身体不好、精神不佳、情绪消极,没有说话的精力和欲望。
● 家庭环境过于复杂。如果家里除了父母还有祖父母和其他人,并且使用不同的方言,这样会造成宝宝说话的困难。孩子不能辨别方言和不同人的语言习惯,宝宝2 岁以内最好由父母用普通话教其说话。如果出现以上任何问题,请多关注您的宝宝,或者到医院咨询并及时就医。
从宝宝出生开始,父母们就在期待着听到宝宝喊一声“爸爸、妈妈”,而这一声“爸爸、妈妈”就好像一个里程碑,不仅标志着孩子智力发展的一次飞跃,更是在扩大孩子的视野和活动范围的同时,迅速发展了孩子的思维。
语言对于人类的作用不言而喻,宝宝也会随着自己语言能力的发展,慢慢体会到表达内心的愉悦、与人沟通的快乐、倾诉真情的美好和歌唱生活的幸福。父母们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简单的词句,为的就是教会宝宝说话,更早的体会开口说话的乐趣。
如何教宝宝说话
许多父母觉得,宝宝长到一定的年龄自然就会开口说话,这就像是人的一种本能,但实际上宝宝开口说话的早晚,和许多因素分不开,尤其和父母的语言教育分不开。下面为您推荐一些实用的小方法,相信一定会让宝宝更快的学会说话。
● 多和孩子交流。刚出生的小宝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觉,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醒着的时间,多和孩子交流,逗孩子笑、拿着有趣的玩具和孩子说话,这都是提高孩子说话兴趣的好方法。也许孩子并不明白父母在说什么,父母也不要觉得自己是“对牛弹琴”,这实际上是引导孩子学习语言的前提。
● 反复和孩子讲眼前的事。妈妈每天要给宝宝穿衣服、喂奶、拿玩具等等,这个时候妈妈应该和孩子讲自己正在做什么,并且反复的讲,这样大约到了1 岁左右,孩子就能理解母亲在做什么了。例如妈妈在给孩子穿衣服的时候,只要妈妈说“小手伸直”,孩子就知道把胳膊伸直了。同时,孩子也能说“拿”、“要”、“吃”等简单的词语。
● 父母吐字要清晰、慢、强调重点、说简单句子。父母在教孩子说话时最好放缓语速,让孩子听清楚每一个字,和孩子尽量说简单的短句,不要说太长的句子,这样孩子理解起来有困难,比如妈妈说“妈妈用勺子喂宝宝鸡蛋”这句话时,应该强调“勺子”和“鸡蛋”,这样可以引起孩子的注意。
● 多用表情和肢体语言鼓励孩子。教宝宝说话时父母表情要亲切愉快,这样让宝宝学习语言更加轻松,多多夸赞孩子,也许孩子根本听不懂,但他却可以感知父母的情绪。看到宝宝有回应,可以奖励性的抱抱孩子、亲亲孩子,让宝宝觉得学习说话是快乐的事。
● 多说孩子感兴趣的事。许多孩子沉默寡言,除了性格的因素,多半是因为对父母说的东西不感兴趣。这个时候父母要细心观察孩子会对什么感兴趣,例如孩子对某个玩具或这项活动感兴趣的时候,父母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多多和孩子联系说话。
● 回应孩子的喃喃自语。小宝宝在2 - 3 个月大小时就会咿咿呀呀的喃喃自语,这时候父母应该对孩子的反应做出回应。这样孩子会感受到对话的喜悦,而引起他学说话的欲望。如果父母不闻不问,那么孩子就会觉得失望而没有和别人说话的兴趣了。
● 常常呼唤宝宝的名字。半岁以后宝宝开始对自己的名字有所认识,叫他的名字时宝宝会有所反应。宝宝知道了自己的名字,等于意识到自己和别人有所不同,有自我意识的早期表现,经常呼唤宝宝的名字,可以帮助宝宝早点产生自我意识,从而激发其与外界交往的需要,逐渐意识到自己以外世界的存在,以及自己和外界的联系。
● 看图说话和看物说话。为了让宝宝能将具体的词和实物联系起来,便于记忆,妈妈最好在教宝宝说话的时候给宝宝看实物或者图画,比如拿着苹果告诉宝宝这是“苹果”,拿着香蕉告诉孩子这是“香蕉”,多利用身边的实务和图画册,让宝宝学会联想记忆。
● 父母用语要注意。父母在教育孩子学说话时有三点需要注意:第一,不要自顾自的说。要留下充分的时间给孩子模仿和学习。第二,不要问孩子太多问题,这样会让孩子很紧张而害怕说话。第三,边说要边演示,通过父母的肢体和一些感性的认识,更利于孩子的语言能力的提高。
● 把握学习语言的时间和时机。父母教孩子说话的时间可以循序渐进,因为小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有限,父母可以由每天2 - 3 分钟慢慢逐渐加长时间,另外,父母选择教孩子学习语言的时机也很重要,选择孩子心情比较好、精力充沛的时候,不要选择孩子生病和困乏的时候。
● 2 岁后要坚持教育。宝宝到了2 岁后能说和听许多词汇,父母常常觉得这个时期后就不需要有意识的教宝宝说话了,但是这个时期是很关键的时期,是宝宝学习能力很强的时期。如果父母对孩子学说话再不关心,孩子就会放缓学说话的速度。
宝宝开口说话的时间表
● 简单发音阶段( 0 - 3 月):这个阶段会发较多的元音,如:a/ai/e/ou和少量辅音m/h 等。
● 连续音节阶段( 4 - 8 月):会发的辅音增加;而且出现重复的连续音节。宝宝发出ma-ma,pa-pa 的声音,其实并不是会叫爸妈,而是前言语阶段的发音现象。
● 学话萌芽阶段( 9 - 12 月) :会发更多的声音和不同音节的连续发音、变换音调,还能模仿成人和学习新的发音,有时可以对着物品发出正确的读音。
● 吐字的开始阶段( 12 - 19 月),他们可能会说出生平的第一个字,不外乎「爸爸」「妈妈」等。通常女孩学说话比较早也比较快,男孩发育比较晚一点,可能一岁半、甚至两岁才会开始说比较多的辞汇。
● 词汇叠加阶段(2 岁左右),词汇增加的速度也变得很快,他们可以理解几百个词汇、也可以听懂一些复杂句子的意思,他还会将一些会说的辞汇加以组合,例如会说“妈妈抱抱”这样的话。
● 最快学习阶段(2 岁半左右),这通常是人一生中词汇学习最快速的阶段,宝宝的词汇可能从两百个增加到一千两百个。宝宝也能将词汇组成简单的句子,比如他会说“妈妈抱抱我”,这已经跳脱单纯是名词的组合,开始有了动词或受词的使用。
● 语法学习阶段(3 岁左右),大部分的宝宝都可以了解长的句子及复杂的句子,并且能正确反应或回答。因为他的说话方式已经开始发展文法规则,句子里会有副词或形容词出现。他们也会听从两到三个简单指令。这时候,如果你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孩子几乎都可以说出答案。而这个时期的语言表达,家人都可以百分之百了解他所说的话,一般陌生人也可以了解七八成左右。
● 偶尔出错阶段(4 - 5 岁),陌生人已经都可以了解他所说的话,语法发展几乎已经完善,偶尔会出点小错。但正常何人沟通已经完全不成问题。孩子能认识数字、颜色,并且发音更加清晰。
● 语言发育完成阶段(6 岁后),孩子开始上学前班和小学后,开始系统的学习语言,他们的表达方式会更生动、多元化、更流利,这宣告着孩子的语言发育的完成。
不要这样教宝宝说话
● 不要用叠字。许多妈妈喜欢将“杯子”说成“杯杯”,将“猫咪” 叫成“咪咪”,父母认为这样的叠字会更利于宝宝掌握单词,但是却会阻碍宝宝学习长句子和整段的话。
● 不要重复错误发音。许多妈妈为了逗弄宝宝常常会模仿宝宝的错误发音,这样只会给正在模仿阶段的宝宝带来困扰,宝宝会习惯性的模仿错误的发音。
● 不要矫揉造作。有时候妈妈抱着宝宝的时候会像抱着儿时的布娃娃一般,发出很嗲的声音,这种矫揉造作的做法只会让宝宝学到不自然的发音方式,不利于宝宝对语言的学习。
● 不要指望电视和CD 教学。许多父母为了省事,就买了些CD 配合着电视让宝宝听,但这样的方式刻板且不感性,最好的方法是父母面对面对着孩子说,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嘴型,更容易模仿发音。
● 不要不耐烦。孩子的教育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工程,父母不要将自己的烦躁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焦躁的情绪只会让孩子胆怯和口吃。
什么样的宝宝说话晚
如果宝宝到了三四岁还不会喊爸爸妈妈,父母就应该多多关注自己的宝宝了,因为这可能是发育迟缓的征兆。什么样的宝宝会说话迟缓呢?
● 个性内向的孩子。抛开病理的原因,大部分的孩子迟迟不肯开口说话,最常见的原因要归结于宝宝的性格内向。宝宝孤僻、内向,不善与父母交流,因此开口说话越发困难,而不会说话成为孩子与外界交流的屏障,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 互动机会少。如果宝宝不经常去公共场所接触,常常被困在家里,这样他们与他人的互动就会减少,减少了宝宝学习他人语言风格和提高听力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也缺少谈资。
● 口腔功能出现问题。宝宝如果在吃奶或者吃东西时,不停的流口水或者吃进去的食物又流出来,说明孩子的口腔发育可能出现了问题,这样的孩子也会遇到语言障碍。
● 听力障碍。宝宝对别人的呼喊和巨大的声响没有反应,很可能是听力方面有问题,孩子听不清声音,自然无法模仿和学习。
● 脑部发育存在问题。孩子如果存在先天性的障碍、天生智能不足,或者脑部存在外部损伤,都无法正常说话。
● 孩子身体有其他疾病,身体不好、精神不佳、情绪消极,没有说话的精力和欲望。
● 家庭环境过于复杂。如果家里除了父母还有祖父母和其他人,并且使用不同的方言,这样会造成宝宝说话的困难。孩子不能辨别方言和不同人的语言习惯,宝宝2 岁以内最好由父母用普通话教其说话。如果出现以上任何问题,请多关注您的宝宝,或者到医院咨询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