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数学情境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zhang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巧设数学情境,是数学老师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看看下面的一个数学术语,如教学“循环小数”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例子: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呢①?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这个耳熟能详的讲不完的故事在数学课上派上了用场,学生感到很新奇,经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再如:跑步时喊口令是怎样喊的:11, 121, 11 ,121 ……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教学,得出它的形成及规律性的知识,学生印象深刻。这就是巧设数学情境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其中一例。
  一、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所谓观察能力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现象的仔细观察,教师提供的“客观事物某种现象”是:特征有序、背景鲜明,而且要给出一些观察思考的空间。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进而使他们边观察、边思考、边议论,以便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与本质的东西。例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根据例证得三个等式:④
  (5+3)X2=5X2+3X2
  (6+4)30=6X30+4X30
  (25+9)X4=25X4+9X4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一下两个思考题观察上面三个等式,都具有什么相同点(即规律):① 竖向观察,等式的左边都有什么特点?等式的右边又有什么特点?② 横向观察,等式的左边与右边有怎样的关系?于是教师再引导学生归纳,“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所得的积与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后所得的和相同”,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②。在低年级学生观察时,我们则需要他们意志力的参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其实就是认真、细致、有耐心、有注意力。教学“几个和第几千”时,教师应注意请小朋友仔细看图;如观察有几个人排队上公共汽车?小朋友排在第几个?教师在示范时又提醒学生:看谁排得最认真,第一行从左边起老师涂色了几只?第二行从从左边起第几只涂了色?然后教师写上“3只”、“第3只”。在数学教学中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富有一定启发性的实际活动,将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境化,使学生全身心的置身于真实的教学活动环境中,教师运用语言的调节功能,激励低年级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观察,这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转化,学到新知识。
  二、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结合生活实际,把教材内容与实际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这不仅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还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我们看看一个数学的例子: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猫儿就不冷。
  在活动体验中领悟出数学知识。新教材中素材的选择都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相关问题,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例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这一运算定律时,先让3个学生在教室表演,讲台左边站一个,教师说开始走,当3个学生走在一起时,教师说停。然后再让站在讲台左边的2个学生站在讲台的右边,让站在讲台右边的那几个学生站在讲台的左边,用同样的方法走。通过3个学生在活动中表演的过程,使学生充分体验、领悟出加法交换律的运算定律:即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⑵借用活动实例来理解数学知识。有许多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方法不恰当,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出现死记硬背、机械性学习,导致对知识掌握不完整、理解不透彻、应用不灵活等现象。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对具体直观的感性知识容易理解和接受,对抽象的理性知识不易理解。所以,在教学有关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目的地找一些实际例子来组织教学,把相关的教学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我们看一个实例:在教学数量关系式“总价=单价X数量”时,学生对“单价”这个概念感觉比较抽象,难理解。于是教师可以借用这样一个活动例子来教学:上个星期老师在书店给同学们买了“AB卷”的时候,“AB卷”是每套2元钱,老师买了20套,共用去40元钱,这个例子中的比较直观的每套2元钱是单价。即每件商品的价钱就叫单价。
  ⑶在活动问题中引出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采用生活中熟悉的相应的活动例子来设置问题,使学生在问题中产生困惑和好奇心,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来引出相应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小括号”教学中,可以这样进行:先出“10+5X3”与“8x 4+12”两套算式,让学生复习运算顺序,然后出示应用题:我们班李某在星期六写生字练习当时,他早上写了20分钟,下午写了30分钟,他平均每分钟写15个字,请你运算出他这一天共写了多少个字?学生会列式如下:20+30X15X15=750(个)。教师设疑:先做加法,再做乘法,好像不對吧?这样问题就出现了。通过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在学生束手无策时,适时引出“小括号”。这样通过对问题的设置,矛盾的解决,使学生了解引进小括号的原因和用途,懂得在算式中先算小括号里的数学道理,从而获得数学知识。
  三、创新文本,使教材内容呈现灵活多变性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灵活多样的学习需求。我们再看看一个生活实例,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体现了创新教材的新与数学知识的玄。再如,一个熟悉的节令:公元前7至6世纪,巴比伦人便有了星期制。他们把一个月分为4周,每周有7天,即一个星期。古巴比伦人建造七星坛祭祀星神。七星坛分7层,每层有一个星神,从上到下依此为日、月、火、水、木、金、土7个神③。这就是星期天的由来之一。 由此,教师在呈现数学知识时,应该力求做到多变,在抓住教材内涵的同时,注意拉近教材与生活、学生的距离,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改和调换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其规律一是以静为动,以动促进。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与束缚,教材总是以静态的方式传递文化知识,而学生接受知识时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针对学生这点,我们要把静态的教学知识变为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同时感受获得的兴趣。这种动静结合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教师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课堂带来生机。二是变抽象为形象,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数学学习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上述一周的 由来,从文史角度不难理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解,但是从数学的角度看,一周七天,有一个数字“142857” 其规律如下:
  142857 X 1 = 142857
  142857 X 2 = 285714
  142857 X 3 = 428571
  142857 X 4 = 571428
  142857 X 5 = 714285
  142857 X 6 = 857142
  142857×7=999999(放假由9代班)④
  同样的数字,只是调换了位置,反复的出现。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与思考只能建立在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基础上,他们的思维呈现出形象和抽象相结合的特点,他们的抽象思维大多需要以具体表象作支撑。如果脱离生活实际,他们的学习就很困难。所以,教师应根据实际精选教材来促进儿童积极的思索。
  其实,这个数学规律发现于埃及金字塔内, 它是一组神奇数字, 它证明一星期有7天,它自我累加一次,就由它的6个数字,依顺序轮值一次, 到了第7天,它们就放假,由999999去代班,数字越加越大,每超过一星期轮回,每个数字需要分身一次, 你不需要计算机,只要知道它的分身方法,就可以知道继续累加的答案,它还有更神奇的地方等待你去发掘! 也许,它就是宇宙的密码, 如果您发现了它的真正神奇秘密┅┅
  四、 成立数学学习小组和数学兴趣小组。
  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自主学习的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3-5位同学构成), 为了唤起和发展优等生对数学及其应用的稳定兴趣,拓宽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充分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发展他们独立地、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科普读物能力,以及培养他们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其一,可向这些学生补充一些课外作业,让他们解答一些带有技巧性,较难的习题,以加深所學的知识,也可以出一些题目,让学生一题多解,或分类讨论,以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每周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以数学思考题的形式出现。 其二,对学生作一些适合他们兴趣的通俗报告,如有关中外数学史的专题报告,或著名数学家的故事,某些现代数学理论的通俗介绍,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志趣和理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能力普遍提高,教学效果很好。
  索引:
  ①《民间口头文学》(1998.0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②《数学·五年级》(上)
  ③基督教的《圣经》第一章《创世纪》。
  ④《数学文化》(2000.10) 作者:岳莹教育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标的不断推动下,我国语文教育制度得到了发展与进步,在以为国家培育优秀人才的教育目标中,小学语文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中开张了探究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学生的注意力得到提高,在课堂中变被动与主动,从而使小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优异的成绩。本文主要阐述了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在小学语文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做出了研究与分析,从而促进我
期刊
摘 要: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网络信息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也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独力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精心设计练习,巩固、深化概念。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避免多媒体使用中的不足,使之服务教学,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字:信息技术数学课堂  新课标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學习、合
期刊
摘 要: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那么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呢?我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二是丰富教學手段,调动学生情绪,三是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关键字:营造氛围 丰富手段 放开手脚 
期刊
摘 要: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接触音乐、学习音乐的平台,它能很好地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扩大学生音乐视野,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他们的音乐能力和音乐修养。同时,它对促进音乐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大意义,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提高我们音乐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  关键字:音乐 校本课程 以人为本  近年来,我国正在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颁发的《全日
期刊
在现在的高中英语课堂之中,学生不能够主动地去学习英语,这是造成课堂效率不高的原因。但正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造成了这个结果。在以往的教学中,是由教师传授知识而学生接受知识,这是一个单方面的学习过程。这种落后的、单方面的教育模式已经严重地影响了英语的课堂效率。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方式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发展。所以,英语教学必须改革。而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
期刊
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则是微观地对教学的革新。而作为我国母语的“语文”,如何在改革的浪潮中扬帆前行,是目前摆在语文教育界面前的主要任务,毫无疑问,高中语文教学肩负着一种特殊的使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以下是笔者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愉快教学  实施““愉快教学法”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而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师生双方各自对教学活动的情感、态度、师生双方的人际关系和相互作用
期刊
摘 要:问题教学法作为相对优越但操作难度较大的教学法之一,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尝试借美国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案例,在众多影响因素中,着重从问题设计,教师角色以及实施环境这三方面来进行分析以期从中得到启示。  关键字:问题教学;环境;教师角色;课程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依靠多个学科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局限于单一学科狭窄界限中的工作非常有限,问题教学法使教师和学生围绕具体的问题,整合并利
期刊
摘 要:初中与小学数学学习过渡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过程的转变;思维方式的转变。  通过课题前测、后测的调查分析、课堂教学内外改革,对学生观察跟踪、个案访谈等研究活动,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可喜的转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已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由简单的重复学习向程序化学习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由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经验型逻辑思维为主转变。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语境是一种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有效方式。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以及交际过程本身的复杂性,使得跨文化交际语境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跨文化交际语境构建的必要性,并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推进跨文化交际语境发展的有效措施,以提高小学英语教学中队跨文化交际语境的运用以及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字:小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语境
期刊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崇尚知识,崇尚教育的精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扬,优质的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追求的对象。优质的教育来自优秀的学校,优秀的学校来自优良的管理。学校管理是个常议常新的问题,在这以人为本的新时代,如何将以人为本的时代理念渗透到学校方方面面的建设中去,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字:小学学校 学校管理 以人为本  小学学校在教育和管理上都因为受教育人群的年齡而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