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而课堂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技巧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教师注重阅读的训练和技巧的把握对英语阅读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本文作者就英语课堂阅读教学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课堂阅读教学 存在的问题 培养方法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英语阅读能力是发展语言技能的前提,是考核一个人的英语水平的标准之一,同时也是学习英语的目标。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可以看出考生必须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理解能力。高考命题中阅读理解这一大题一般有4—5篇,分数占40分左右,再连同完形填空和与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相关的题型,总分达到了85分。阅读理解的分数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成绩的高低。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为学生了解国外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1.阅读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语言基础问题
影响阅读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是词汇量。有些学生语法知识匮乏和词汇量不足,再加上阅读时碰到的生词较多,不能摄取文章的整体意思,于是就断章取义,造成理解的偏差。
1.2课堂参与问题
在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并没有做到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特别是当教师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只有几个学生能回答,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没有提高。长此以往,多数学生对阅读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是抵触情绪。
1.3阅读选材问题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只是形式单一、内容乏味的阅读材料,恐怕不能取得提高阅读能力这个预期的效果。反之,如果材料的选用尽量做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生词量尽量控制在3%左右,那么结果就会截然相反。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这点。
1.4阅读技巧问题
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味地追求“量”,认为只要到达一定的练习就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练习讲解时只是简单地对答案,而不注重阅读技巧的灌输。这样不但没能通过阅读练习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压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培养阅读能力
2.1充分利用教材
新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话题范围广泛,教学内容贴近内现实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信息量大,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对其他国家特别是英语国家的文化理解。这些特点和高考阅读理解的选材一致。在课文教学中,如果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教材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可以抓住这几个方面:①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培养学习的主动性。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提出疑问,带着问题上课。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更强,针对性更突出,也有利于教师解决重点、难点。因此,在课文教学前,首先让学生掌握课后词汇,为阅读清除障碍;其次从整体上理解文章,了解主旨大意;最后才是深入阅读、细节理解、了解作者的观点等。此外,在开展阅读教学前,教师有必要对课文内容作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如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科技发明、文化习俗等。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在特定背景下理解课文,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②抓住中心,进行整体教学。准确地抓住材料的主旨大意是正确理解全文的关键所在,而且在高考考查中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提问是阅读理解测试的必考内容。因此概括归纳能力很重要。具体体现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通读文章,找出文章中心大意(general idea),然后将文章划分段落,找出段落大意(topic sentence),再对一些关键句子、中心词进行具体理解。最后让学生将具体细节信息与段落文章中心思想结合。这样的理解应是透彻、全面和具体的。另外,在解题方面,应使学生养成准确理解题意的良好习惯。③精读。教师应在泛读之后再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深入理解课文,然后回答难度大的、甚至字面上找不到答案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对整篇文章正确理解并掌握细节,领悟作者的意图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例如Book 1 Unit 1 Reading里边的一句话“But as the moon gave far too much light,I didn’t dare open a window.”看到这句话你也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月光太亮就不敢开窗户?很多小女孩不是很喜欢月光吗?但如果对整篇课文的内容和情节有所了解的话,你就会知道主人公安妮一家是犹太人,他们为了躲避德国纳粹的抓捕而躲藏起来,当然就不敢随便打开窗户。④结合课文,设置讨论话题。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合理设置情景话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参与到阅读思考中来,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提高阅读能力奠定了基础。阅读课的讨论可以安排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
2.2通过课堂阅读技巧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2.1阅读速度的提高
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速度。教师可以开设阅读技巧训练课,或者利用课前十分钟阅读练习来加强阅读教学。阅读技巧训练的目的是通过课堂当场的练习和讲评,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还可以增加一定的阅读量以提高阅读速度。这是近三年福建省高考英语试卷阅读量和读速比较: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高考对考生阅读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平时的课堂上通过训练来提高阅读速度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但前提是要正确地理解文章意思,否则没有一定的准确率就没有提高速度的意义。
2.2.2阅读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只有在正确的引导下,在阅读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培养起来。因此,在进行阅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要求:①不出声地阅读,要默读。默读的速度要比出声阅读要快得多。②要以意群或者句子为单位,不要逐字逐句地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而不是一字一句地理解,否则势必会影响阅读速度,同时也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③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测词义而不查字典,从词的相邻和句子的语法关系寻找代替词,边阅读边推测词义。如果是对文章的理解没有很大关系的生词,可以跳过。
2.2.3利用不同的方法阅读
①略读:通过整体的理解,大致掌握文章的内容大意,为细读做准备。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中心,找出每段的主题句,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整体大意。如果是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句意及上下文的关系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大意,正确理解文章表达的信息。
②跳读:对于一些明显的信息,如年代、数字、书名、人名、地名、专业词汇等,可以直接在文中寻找,而不需要全篇阅读。
③细读:要抓住文章的细节和关键信息,还要对不明白的句子或段落反复阅读。多次阅读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再结合上下文反复推敲,同时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全文的中心思想,仍然可以猜测出句子的意思。
3.引导学生反思,做好自我评价
反思不仅能加强对所形成知识的巩固,而且是学生对个体的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思考。教师在课堂中应该精心设计多个阶段的小反思,还有整节课的反思。这样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并进一步改进自己的阅读方法。比如可以在课后设计一些反思性的问题:Can you tell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Can you recite some beautiful sentences?Do you have some different opinions?做好反思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体系。在阅读训练后,可以让学生设计两张分别能表示阅读速度和理解正确率的统计表。一张让学生登记每次阅读练习的速度和正确率,另一张可供全班同学使用。这样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进展情况,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了解、相互促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实践,勇敢探索,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得到真正提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钻研教学大纲,充分合理地利用教材,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林红.谈谈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2010-03-10]http://www.21stcentury.com.cn/story/46089.html.
[2]陈涛.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探析.[2010-03-10]http://www.pep.com.cn/ge/jszx/jxyj/jylw/200903/t20090303_554609.htm.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课堂阅读教学 存在的问题 培养方法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英语阅读能力是发展语言技能的前提,是考核一个人的英语水平的标准之一,同时也是学习英语的目标。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可以看出考生必须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理解能力。高考命题中阅读理解这一大题一般有4—5篇,分数占40分左右,再连同完形填空和与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相关的题型,总分达到了85分。阅读理解的分数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成绩的高低。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为学生了解国外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1.阅读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语言基础问题
影响阅读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是词汇量。有些学生语法知识匮乏和词汇量不足,再加上阅读时碰到的生词较多,不能摄取文章的整体意思,于是就断章取义,造成理解的偏差。
1.2课堂参与问题
在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并没有做到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特别是当教师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只有几个学生能回答,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没有提高。长此以往,多数学生对阅读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是抵触情绪。
1.3阅读选材问题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只是形式单一、内容乏味的阅读材料,恐怕不能取得提高阅读能力这个预期的效果。反之,如果材料的选用尽量做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生词量尽量控制在3%左右,那么结果就会截然相反。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这点。
1.4阅读技巧问题
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味地追求“量”,认为只要到达一定的练习就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练习讲解时只是简单地对答案,而不注重阅读技巧的灌输。这样不但没能通过阅读练习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压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如何在英语课堂上培养阅读能力
2.1充分利用教材
新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话题范围广泛,教学内容贴近内现实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信息量大,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对其他国家特别是英语国家的文化理解。这些特点和高考阅读理解的选材一致。在课文教学中,如果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教材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可以抓住这几个方面:①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培养学习的主动性。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提出疑问,带着问题上课。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更强,针对性更突出,也有利于教师解决重点、难点。因此,在课文教学前,首先让学生掌握课后词汇,为阅读清除障碍;其次从整体上理解文章,了解主旨大意;最后才是深入阅读、细节理解、了解作者的观点等。此外,在开展阅读教学前,教师有必要对课文内容作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介绍,如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科技发明、文化习俗等。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在特定背景下理解课文,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②抓住中心,进行整体教学。准确地抓住材料的主旨大意是正确理解全文的关键所在,而且在高考考查中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提问是阅读理解测试的必考内容。因此概括归纳能力很重要。具体体现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通读文章,找出文章中心大意(general idea),然后将文章划分段落,找出段落大意(topic sentence),再对一些关键句子、中心词进行具体理解。最后让学生将具体细节信息与段落文章中心思想结合。这样的理解应是透彻、全面和具体的。另外,在解题方面,应使学生养成准确理解题意的良好习惯。③精读。教师应在泛读之后再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深入理解课文,然后回答难度大的、甚至字面上找不到答案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对整篇文章正确理解并掌握细节,领悟作者的意图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回答。例如Book 1 Unit 1 Reading里边的一句话“But as the moon gave far too much light,I didn’t dare open a window.”看到这句话你也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月光太亮就不敢开窗户?很多小女孩不是很喜欢月光吗?但如果对整篇课文的内容和情节有所了解的话,你就会知道主人公安妮一家是犹太人,他们为了躲避德国纳粹的抓捕而躲藏起来,当然就不敢随便打开窗户。④结合课文,设置讨论话题。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合理设置情景话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参与到阅读思考中来,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提高阅读能力奠定了基础。阅读课的讨论可以安排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
2.2通过课堂阅读技巧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2.1阅读速度的提高
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速度。教师可以开设阅读技巧训练课,或者利用课前十分钟阅读练习来加强阅读教学。阅读技巧训练的目的是通过课堂当场的练习和讲评,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还可以增加一定的阅读量以提高阅读速度。这是近三年福建省高考英语试卷阅读量和读速比较: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高考对考生阅读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平时的课堂上通过训练来提高阅读速度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但前提是要正确地理解文章意思,否则没有一定的准确率就没有提高速度的意义。
2.2.2阅读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只有在正确的引导下,在阅读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培养起来。因此,在进行阅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要求:①不出声地阅读,要默读。默读的速度要比出声阅读要快得多。②要以意群或者句子为单位,不要逐字逐句地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而不是一字一句地理解,否则势必会影响阅读速度,同时也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③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测词义而不查字典,从词的相邻和句子的语法关系寻找代替词,边阅读边推测词义。如果是对文章的理解没有很大关系的生词,可以跳过。
2.2.3利用不同的方法阅读
①略读:通过整体的理解,大致掌握文章的内容大意,为细读做准备。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中心,找出每段的主题句,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整体大意。如果是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句意及上下文的关系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大意,正确理解文章表达的信息。
②跳读:对于一些明显的信息,如年代、数字、书名、人名、地名、专业词汇等,可以直接在文中寻找,而不需要全篇阅读。
③细读:要抓住文章的细节和关键信息,还要对不明白的句子或段落反复阅读。多次阅读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再结合上下文反复推敲,同时联系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全文的中心思想,仍然可以猜测出句子的意思。
3.引导学生反思,做好自我评价
反思不仅能加强对所形成知识的巩固,而且是学生对个体的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思考。教师在课堂中应该精心设计多个阶段的小反思,还有整节课的反思。这样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能力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并进一步改进自己的阅读方法。比如可以在课后设计一些反思性的问题:Can you tell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Can you recite some beautiful sentences?Do you have some different opinions?做好反思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形成自我评价体系。在阅读训练后,可以让学生设计两张分别能表示阅读速度和理解正确率的统计表。一张让学生登记每次阅读练习的速度和正确率,另一张可供全班同学使用。这样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进展情况,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了解、相互促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实践,勇敢探索,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得到真正提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钻研教学大纲,充分合理地利用教材,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林红.谈谈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2010-03-10]http://www.21stcentury.com.cn/story/46089.html.
[2]陈涛.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探析.[2010-03-10]http://www.pep.com.cn/ge/jszx/jxyj/jylw/200903/t20090303_5546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