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人李渔在《闲情记趣》中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虽然他说的是文章开头的重要性,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语文教学的导入环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也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的,课堂导入对一堂课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我们应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以精湛的导入愉悦学生的耳目,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然而万事开头难,如何才能使学生一下子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了一些导入方法,现整理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故事导入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用故事导入课堂,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如在教学《论语十则》时,我给学生讲述了文学家毕沅的故事:
文学家毕沅在陕西当巡抚,一天到庙里住宿,看一位和尚在念经,就问他:“一部《法华经》共有多少个‘阿弥陀佛’?”和尚说:“我是个蠢人,不知道这个。大人是天上文曲星,聪明得很,一定知道一部《论语》有多少个‘子曰’吧?”毕沅也答不出。因为“子曰”实在太多了,谁也没有统计过。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听后对《论语》有了初步的印象,很快地有了想读《论语》的欲望,课堂学习也就水到渠成地展开。
二、引用诗词导入法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诗词以其生动的语言、深刻的内涵打动了读者的心,适当地加以引用,既可以吸引学生,又可以加强学生对诗词的积累。例如我在教学《岳阳楼》时,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今天我们来学习《岳阳楼记》,去感受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
这样的导入,既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长了见识,又顺利导入佳境,极具艺术魅力。
三、设置悬念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又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新课导入,教师要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产生疑惑,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学习《白兔和月亮》一文时,我巧妙地引用名人名言设疑:
英国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人生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心爱的东西。”为什么得到心爱的东西是不幸呢?
学生心中有了疑惑,有了疑惑,就有了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了对课文的阅读,同时对人生的“得”与“失”有了理性的思索,对完善人格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真是一举两得。
四、创设情景导入法
创设情景,由生活到文本,再由文本到生活,将文本、生活、学生统一起来,让学生在教师有意创造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方法。比如,我在教学《端午的鸭蛋》一文,正值端午之后,学生们都戴着花线和香包,我借机创设情景:
细心的同学一定已经发现,这几天我们校园里弥漫着一种香香的味道,同学们的脸上也洋溢着一种短短的笑意,那是什么味道呢?同学们又为何如此快乐呢?原来呀,那是端午的味道,请看大家的手腕上还戴着五色的花线,衣襟上挂着清香的香包呢!
这样的导语,除了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对课堂的学习,还能对学生进行一种民俗文化的渗透,也是对幸福生活的感恩教育。
五、回顾导入法
初中语文每个单元的几篇课文在主题思想方面是贯通的,比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几篇课文都是有关民俗文化的,我用生动的语言将几篇课文串联起来,引入《春酒》的学习,我的导语是这样的:
我们的语文学习真是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我们欣赏了《云南的歌会》,吃过了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听过了萧乾为我们喊响的北京城古老的《吆喝》,今天,作家琦君又为我们盛上了一杯《春酒》,这甜甜的春酒,醉了作家,也醉了无数的读者,让我们也端起这杯春酒,在甜甜的春酒浓浓的乡情中一醉为快!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彻底忘记学习的负担,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责任编辑 韦淑红)
一、故事导入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用故事导入课堂,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思维活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如在教学《论语十则》时,我给学生讲述了文学家毕沅的故事:
文学家毕沅在陕西当巡抚,一天到庙里住宿,看一位和尚在念经,就问他:“一部《法华经》共有多少个‘阿弥陀佛’?”和尚说:“我是个蠢人,不知道这个。大人是天上文曲星,聪明得很,一定知道一部《论语》有多少个‘子曰’吧?”毕沅也答不出。因为“子曰”实在太多了,谁也没有统计过。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听后对《论语》有了初步的印象,很快地有了想读《论语》的欲望,课堂学习也就水到渠成地展开。
二、引用诗词导入法
我们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诗词以其生动的语言、深刻的内涵打动了读者的心,适当地加以引用,既可以吸引学生,又可以加强学生对诗词的积累。例如我在教学《岳阳楼》时,是这样导入的:
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今天我们来学习《岳阳楼记》,去感受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
这样的导入,既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长了见识,又顺利导入佳境,极具艺术魅力。
三、设置悬念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又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新课导入,教师要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产生疑惑,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学习《白兔和月亮》一文时,我巧妙地引用名人名言设疑:
英国作家萧伯纳有句名言:“人生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心爱的东西。”为什么得到心爱的东西是不幸呢?
学生心中有了疑惑,有了疑惑,就有了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了对课文的阅读,同时对人生的“得”与“失”有了理性的思索,对完善人格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真是一举两得。
四、创设情景导入法
创设情景,由生活到文本,再由文本到生活,将文本、生活、学生统一起来,让学生在教师有意创造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方法。比如,我在教学《端午的鸭蛋》一文,正值端午之后,学生们都戴着花线和香包,我借机创设情景:
细心的同学一定已经发现,这几天我们校园里弥漫着一种香香的味道,同学们的脸上也洋溢着一种短短的笑意,那是什么味道呢?同学们又为何如此快乐呢?原来呀,那是端午的味道,请看大家的手腕上还戴着五色的花线,衣襟上挂着清香的香包呢!
这样的导语,除了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对课堂的学习,还能对学生进行一种民俗文化的渗透,也是对幸福生活的感恩教育。
五、回顾导入法
初中语文每个单元的几篇课文在主题思想方面是贯通的,比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几篇课文都是有关民俗文化的,我用生动的语言将几篇课文串联起来,引入《春酒》的学习,我的导语是这样的:
我们的语文学习真是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我们欣赏了《云南的歌会》,吃过了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听过了萧乾为我们喊响的北京城古老的《吆喝》,今天,作家琦君又为我们盛上了一杯《春酒》,这甜甜的春酒,醉了作家,也醉了无数的读者,让我们也端起这杯春酒,在甜甜的春酒浓浓的乡情中一醉为快!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彻底忘记学习的负担,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