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作业”东风 扬英语风帆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y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任何一个阶段的教学过程当中,想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业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小学英语也不例外。在每次课堂教学之后为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作业,其主要类型有两种:一是以基础内容为主的作业,意在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实现对本次所学知识的重现与巩固;二是以拔高内容为主的作业,意在让学生开辟出新的思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对既有知识的再思考、再探究、再理解。因此,教师需要运用一定的策略,精心设计,以实现作业的应有之效。
  一、分层布置作业,注意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不仅仅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需要关注的问题,更是课后作业布置方式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每个学生对于英语知识内容的接受程度都不尽相同。如果要求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都去完成相同内容的英语作业,显然是不够科学的。作业存在的意义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因此,只有适应学生个人知识需求的作业才是真正有效的。
  例如,在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5 What do they do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学生学习了不同职业的表达方式。之后,笔者分别布置了三个难度层次的作业:一是根据描述写出职业名称,如看到“He teaches English. He has a lot of students”一类的表述写出“teacher”单词;二是根据职业写出简要描述,如看到“writer”就写出如下语句“She writes stories./She works at home”;三是对教材之外的职业进行自由叙述:“Singers can sing a lot of excellent songs./ They always dance well...”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作业项目。
  在作业环节实施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从内容上对作业进行分层处理。将同一作业内容划分为不同的难度等次分别呈现,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现状进行自由选择。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作业,不会在心理上造成太大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加自觉、主动地展开学习探究。
  二、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一提到作业,大多数人头脑当中首先闪现出来的便是学生们趴在书桌上一笔一笔在作业本上书写的画面。对于作业如此程式化的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当前作业布置形式过于单一的现状。每天都进行同样的工作,成年人都会感到厌倦,更何况是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呢?因此,不断丰富课后作业的形式,对于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十分有必要。
  例如教学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2 After school,周一至周日的词汇表达是一个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能够快快乐乐地记忆,笔者为学生布置了一个制作小日历的作业,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本月日历。学生们都很喜欢动手的活动,在制作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巩固了Monday、Tuesday直至Sunday等单词。有些学生还运用了“Mon.”“Tue.”“Wed.”等简写形式。
  从心理特征来看,小学生大多喜欢新鲜活泼的事物,这一点为小学英语作业形式的创新预留出了相当大的空间。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除了需要从内容上进行考虑,保证作业布置紧贴本次课堂教学内容外,同时还要尽可能地选择灵活多变的作业形式,点燃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充满新鲜感和乐趣的氛围中完成作业。
  三、课外延伸练习,升华知识深度
  课后作业的内容涉及两个方面,除了基础内容外还有拔高内容。这也就是说,作业并不只是为了重现与巩固既有知识而存在的,它还兼具着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带领学生学习到更多课本外知识的重要任务。因此,单纯依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作业远远不够,教师还需要将课后作业向课外领域进行适当延伸。
  例如,在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3 Holiday fun课后作业中,笔者要求学生仿照课文,记录一个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旅行故事。课堂当中所学的“I went to...and visited... I saw many interesting things”等句子都是可以被用到的。很多学生的旅行地点是教材中未涉及的,如Australia、Eiffel Tower等,无形中拓展了学生的词汇量。
  一次完整且合理的课后作业,应当同时包含知识重现与课外延伸两个部分。知识重现旨在夯实基础,在此前提下进行课外延伸,可以让学生接受得更加自然;延伸部分要同基础知识之间紧密联系,以防过大的思维跳跃导致学生在没有教师辅导的情况下无法处理。适度的课外延伸,往往能够达到升华英语知识深度的效果。有了合理的课后作业作为保障,英语课堂才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
   □责任编辑:张淑光
其他文献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都是我国历代名家的经典之作,值得师生共同钻研、体会、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是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过程中,教者要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诗仙李白磅礴恣肆的作品风格及其洒脱浪漫的个人形象。赏析瀑布美景,品味千古名句,放飞心灵想象,诗歌的味道自然喷薄而出,教学效果之佳,自然不言而喻。  关键词:古诗教学 诗
期刊
苏教版《天鹅的故事》提出本课训练目标之一是复述描写天鹅破冰的几段课文。围绕着复述这一目标,最常见的训练就是让学生熟读课文,教师引领学生发现线索说说天鹅破冰,再说说冰面变化,最后说说天鹅庆祝,学生练习复述。以往总认为这样的复述已完成了本课的训练任务。其实复述绝不是那么简单,是大有诀窍的,我们不可忽视复述训练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看看如下实例,将会有所启发。  一、概要性复述,统领全文  师:“同学们
期刊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元、角、分”的两次不同教学设计,让笔者体会到,数学的设计要抓住数学的本质,从生活中提炼数学,在应用中回归。这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在探究中得到充分发展,真正体现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学习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一、在生活情境中感悟数学  导入新课。笔者设计了森林里小熊的商店开业了,它邀请伙伴们去参观呢!你们喜欢这些商品吗?(喜欢)用什么买呢?(钱)通常我们在哪里会用到它?(商店)
期刊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检测,是教学过程中实施优化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堂上有效的检测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反馈近阶段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些教学方法并不能全面掌握学情,而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堂检测后,教师便可以直观发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班级学生学习能力达到了何种程度,哪些学生达到教师所预设的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还
期刊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丰富多彩,无数的美也蕴藏在小学课本中,如:对称之美、比例之美、数形之美、构图之美……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蕴藏在教材中的诸多美育元素,使学生感受这种“数学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从而激发对数学学科的喜爱。  一、游戏激趣,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美  爱玩游戏是小学生天性,具有自由、快乐、奇妙、生动、形象等特点的数学游戏,
期刊
在现代通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技术普及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可以尝试通过家校通、校园网站、班级QQ群等现代信息交流平台,开辟家园沟通新途径,实现家园互动和家家互动,以更快、更广的方式丰富家园间的联络形态,促进家园共育,使幼儿教育从幼儿园拓展到家庭乃至全社会。  一、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一)更新教育观念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对“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年轻家长,面对越来越多由祖辈接送的留守儿童,面对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为培养本国高端国际化人才参与全球竞争,招收优质来华留学生,服务于国家外交及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学生的国际流动则是评估一个高校国际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在分析国内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新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南昌大学实际情况,提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发展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若干策略及建议。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 研究生培养 国际化
期刊
摘 要:高校凝练和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要解决三个主要问题,即“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解决“为什么”要求高校师生充分认识到凝练和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高校大学生成长、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对高校办学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解决“是什么”要求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要求,并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提出符合中央要求,又有高校特色的具体价值理念。解决“怎么办”要求高校以活动为载体,日常
期刊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设机遇,这就要求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教学文本的具体内容和特质,引导学生拓展延伸,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本文提出:要从课内到课外,丰富学生的涉猎视野;从知识向能力,锻造学生的分析素养;从教材到书海,增强审美意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从课内到课外,丰富学生的涉猎视野  很多著名学者都指出:“语文能力的形成仅仅依托学校40分钟的课堂教
期刊
摘 要:小学作文难教,学生感到写作困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问题。要想解决该问题,可以用“微型活动”作为切入点和抓手,围绕兴趣、内容、技能、方法等几个方面展开,让作文的起步变得轻松有效。实践中发现,“微型活动”对促进三年级学生作文起步有比较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作文起步 微型活动 兴趣 内容 观察能力  提到作文,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头疼。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