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级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my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军队初级任职教育院校开展任职教育的观察与思考,分析查找了制约初级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发展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教员队伍
  
  随着任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级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发生了重大变化,队伍建设将面临严峻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如何正确面对教员队伍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深化初级任职教育院校任职教育改革,提高任职教育能力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初级任职教育院校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员队伍教育理论薄弱
  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员来说,丰厚的教育理论知识、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是其必备素质之一。然而,目前教员的教育理论水平非常有限,还难以满足教学需要。一是由于初级任职教育院校中大部分是理工科院校,其教员中的大多数没有系统地接受过教育理论培训,诸如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以及教育管理学等教育知识严重缺乏。二是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后,任职教育空前发展,任职教育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但相当一部分教员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任职教育的重要性,学习、研究任职教育理论时还存在着“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现象,对任职教育本质、特点、规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教员队伍建设等理论知之甚少,任职教育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三是从部队选拔进教员队伍中的优秀基层干部虽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学能力,但其由于长期从事繁忙的军事工作,对教育科学、任职教育理论了解微乎其微,不知道怎样按军校教育特有的规律展开实践性教学,教学的盲目性较大。因此,提高教员的教育理论水平是任职教育教员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二)教员队伍实践知识缺乏
  任职教育的岗位指向性、实践依赖性要求教员必须熟悉部队情况,具有部队经历和具备部队实践知识。但初级任职教育院校教员的实践知识十分缺乏、部队经历严重不足,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从教员来源看,来自作战部队、设计生产装备一线的年轻教员人数极少,多数年轻教员来自院校,而且一毕业就直接走向教学岗位,其部队经历呈现空白,先天实践知识不足。部分老教员虽然过去来自部队,但部队变化十分迅速,其原有的部队经历、实践知识也早已落伍;从近来年部队代职情况看,受代职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代职机会少、代职时间短等因素的影响,去部队代职的教员数量十分有限,代职效果也并不明显,代职锻炼的真正目的还远未达到;从去部队调研和参观见习情况看,由于教员外出调研和参观见习的机会少、范围窄、时间短,且参加人数少等原因,调研和参观见习的实际收获并不大。因此,教员队伍的实践知识还相当缺乏,建设任职教育教员队伍急切呼唤着教员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教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任职教育对教员队伍的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对教员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教学科研能力、实践经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标准。但是,目前初级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员队伍还存在着梯队的结构性问题,教员队伍结构还不适应任职教育的要求。一是在教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上,高学历的比例还普遍偏低,知识面窄、专业技能低、科研能力弱等问题还普遍存在,教员知识结构的整体提升受到严重制约。二是职称结构上,还普遍存在中职比例偏大,初职、高职比例偏小的不良现象。三是教员队伍的年龄结构上,部分教员的年龄偏大,缺乏活力,与学员互动交流难度较大。四是学缘结构上,师承关系单一,近亲繁殖和退化现象严重。
  
  二、初级任职教育院校教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转观念、建机制,提高教员队伍教育理论水平
  提高教育理论水平,首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教育理论的重要性。一是请教育界知名专家做报告和演讲,从理论上阐述教育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对指导教育实践的重大价值,分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指出教员学习研究教育科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二是从教学一线挑选教学能力强,教育理论水平高的教员现身说法,讲述教育理论是怎样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科学有效,更加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讲述研究教育理论对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推动作用。三是领导要带头学习教育理论,率先转变观念,正确理解教育理论的重要性。领导是教员的表率和旗帜,如果他们能在会议、谈话中经常强调、宣传教育理论的重要作用,必然影响带动教员转变对教育理论的看法。
  认识到教育理论的重要性后,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理论学习机制,促使教员教育理论水平的有效提高。首先,建立新教员岗前培训制度,打牢新教员的教育理论基础。新教员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军人职业道德教育、现代教育理论和军事任职教育理论,目的是增强其献身国防教育事业的决心和信心,帮助其掌握军校教育,特别是任职教育规律,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其次,建立学年教育理论培训制度,不断更新教员的教育理论知识。学期教育理论培训主要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对教员进行轮训,以便使更多的教员尽快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第三,创设有利于教员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提高教育理论水平的氛围。良好的教育理论氛围可使教员在自然、宽松、愉悦的环境下逐步认识教育理论,进而对其产生兴趣,并自觉地学习教育理论。为此,我们要经常邀请教育理论专家作报告,宣讲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要向教员提供诸如教育理论专著、研究报告、任职教育资料汇编等材料,使教员及时了解军校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认识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要鼓励教员在从事教学的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教学经验,撰写教育理论方面的论文,并对成绩突出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二)拓来源、抓关口、强交流,丰富教员队伍实践知识
  拓来源。就是要拓宽教员的来源渠道。设法从部队、科研单位选调一些学历高、教学能力强、熟悉部队、熟悉武器装备的指挥或技术军官到院校任教。
  抓关口。就是要严格抓好新教员的上岗关。为打牢新教员的实践知识基础,其上岗前必须达到以下条件:上岗前到部队代职锻炼的时间必须达半年以上;至少到两种型号装备的部队去,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岗位代职各三个月;代职期满后,必须获得所代职锻炼的部队颁发的岗位合格证或开出的岗位合格证明;回到院校后,必须通过部队实践知识考核。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全部满足后,才能上岗教学。
  强交流。就是要加强在位教员与部队交流的力度。加强交流力度应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适当拓宽代职交流的范围。教员到部队代职,要着力解决对部队了解不多的问题,使教员得到更充分的锻炼,因此,在不影响院校、部队工作连续性的情况下,应适当拓宽代职交流的范围。即代职人员不仅局限于初、中职教员,还应扩大到高职教员;初、中职教员交流的时间以1至2年为宜,高职教员以半年左右为宜;教员到部队代职的部门既要有作战分队,又要有勤务保障分队;既要有本系统部队,又要有其他军兵种部队;既要到基层部队,也要到部队机关。二是完善代职和交流的运行机制。首先要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代职和交流形式。在代职人员的选择上,按计划每批次安排的代职教员要有不同年龄层次和职务等级,初职教员以下连队锻炼和了解部队生活为主,中、高职教员以岗位任职锻炼和专项课题调研为主。在代职的形式上,不仅要有短期的代职锻炼,还要有长期的岗位任职,不仅要把教员放到部队去,还要把部队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指挥军官和参谋军官调到学校任教;其次要建立检查、监督和考评的管理机制。教员的代职和交流应当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下进行,上级主管部门应对教员代职的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且要定期对代职教员进行考核,对于代职期间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教员要优先使用,优先晋升职称和行政职务,而对代职期间表现一般或考评不合格者,当年原则上不能晋升新的技术等级或行政职务。
  (三)着眼任职教育需要,不断优化教员队伍结构
  一是着眼提高任职教育活力,优化年龄结构。通常情况下,教员与学员年龄相仿,既便于了解、易于沟通、利于施教,又易于创造互信、合作、轻松、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还可提高教员的教学热情、激励学员的积极性。因此,初级任职教育院校应适当增加中青年教员的数量,形成以中青年教员为主体的年龄结构,以利于双向交流和教学相长。
  二是着眼发挥教员队伍的群体优势,优化学缘结构。学缘结构对教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术风格、人际关系、教学功能发挥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合理的学缘结构应该是“远缘杂交”,同一所院校的教员应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而不是出自同一源头。
  三是着眼初级任职教育特性,优化职称结构。针对初级任职教育院校的培训任务、目标、对象、学科分类及发展规划,其合理的职称结构应是正金字塔状,即初职所占比例大,中职适中,高职所占比例较小。
  四是着眼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优化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是指教员队伍内不同智能优势的教员的配备及其相互关系,是教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当前,为了适应任职教育的开展,必须不断改善教员的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使其具有高于所教学员1至3级的学历层次、复合的知识结构、较大的发展潜能、优良的教研素质。在教员配备上,应根据教学任务,注重不同专业、学历、知识结构的科学组合,使其相互配合、大力协作。
  
  [参考文献]
  [1]董会瑜.军队院校现代化教学理论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8
  [2]李元奎,马立峰.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5.2
其他文献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化教育教学当中,这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教育结构与现代教育方法的改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情景交融的环境中快乐地接授知识,在快乐中成长呢?    一、借助计算机的超级链接、抓图、配音等功能的随时可选性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期刊
摘 要: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隐性管理模式是相对于显性管理而存在的一种管理模式。隐性管理模式的提出并不意味着要彻底取代原有的管理模式,而是旨在弥补和完善现有管理模式。该模式倡导从转变管理思路入手,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从目标设定到具体策略的转向。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隐性管理;显性管理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高校教师整体、全方位和持续的发展。关于这个问题人们的意识愈来愈明确,那就是,要实现高校
期刊
Abstract: What ancient classicism,Renaissance neoclassicism and the eighteenth century Neoclassicism, share in common is that their premises and fundamental aims belong to something classical. There a
期刊
摘 要: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它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同时,教师要注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用评价激励学生,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会学习,不断成熟,不断进步。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必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与技能:学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二语习得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作为理论依据,以跨时一学年的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为样本,分析了以英文电影为辅助的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特点、可行性和应用价值,并探讨了如何利用英文电影优化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  关键词:英文电影;语言输入假设;情感过滤假设;英语口语教学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
期刊
摘 要:伴随世界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中国与外界的跨文化交际已日益频繁和广泛。跨文化意识培养也成了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讨论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提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 跨文化意识;大学英语教学;培养的途径    多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语言输入多、文化输入少,课堂知识输入多、课外知识输入少,抽象理论分析多、具体感悟少,对语言能力重视多、对实际交
期刊
摘 要:加入WTO后,我国会计服务市场对外开放,面临着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涌入。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经营风险增加,CPA从业人员面临较大冲击,我国应该快速的转换观念,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实现会计制度的统一,实行财务会计管理机制再造,建立和发展国际化会计人才。  关键词:国际贸易;CGA 人才;会计服务;会计准则;会计国际趋同    一、引言    我国已成为WTO的一员,全球经济一体化将成为未来
期刊
摘 要:为了响应教育部进行的中专语文新课程教改实验的号召,笔者就中专语文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这一问题做了深入地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语文教师;业务水平;措施    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了《普通中专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并在部分省市进行新课程教改实验。在这个新的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如下的要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
期刊
摘 要:本文探讨了校园和谐心理环境的涵义及基本功能,提出了营造和谐心理环境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校园;和谐;心理环境    一、对校园和谐心理环境的认识    所谓和谐,是融洽、统一之意。心理环境,是指主体对客观环境的内化、整合,是在一定心理时空表现出来的对主体心理行为产生实际影响的环境因素,即被反映到心理世界中并以观念形式表现出来的环境。校园和谐心理环境,则是指经常处于一种相对融洽、统一和平衡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双语教学的分析,指出外语双语教学的提法更符合中国情。同时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阐述外语双语教学应该试点展开,适当推迟和控制比例的观点,从而客观冷静地审视外语英语教学,以加强其在中国地适用性,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外语双语教学;中国国情;实践要点    一、中国外语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虽然不能确定一确切日期来表明英语是何时在中国掀起的波潮,但不可否认的是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