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豪在编撰《中国武艺图籍考》过程中,历经十余年求索,广泛收集取证,查阅大量原始文献,拜访各路武林人物,从各种渠道收集武学资料,集之大成。
中华武术历史传承悠久,博大精深。窥其起源,始于原始社会人类与自然的抗争,武术技巧在狩猎和搏击中产生。进入阶级社会,这种技能更多的用途是在战场上进行搏杀,并逐渐形成武术特色。
中华武术的传承特点
中国武术自秦汉时期开始快速发展,至唐宋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体系,而到了明清时期,武术发展得以完善,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形象之一。从中国武术发展历程来看,武术除了在军事上大有用途,其从文化分类上来说仍属于体育范畴,具有健身养生、休闲防御、表演艺术等特点。中国武术自诞生至今,传承过程并非完善全面。在宗门、派别这些思想的左右下,很多武术功夫仅限同门弟子代代相传,甚至家传武术也曾出现过传子不传女的封建思想。因此,一些武术因习武弟子减少或断层,造成失传,一些武术以孤本或口述形式代代相传,稍有不慎也容易失传,更有一些小门派的武术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在传承过程中因较少人关注以至于查找无门。
《中国武艺图籍考》的内容
《中国武艺图籍考》是清末武术学家唐豪编撰的一部研究中国传统武艺的史料性典籍,记载着在中国历史上有记录和争议的一些武功图籍,以徒手搏击和兵刃器械为主进行划分,全书共计武功种类二十多种,徒手搏击以角力、手搏、擒拿为主。兵器突出射、弹、弩、枪、棍,戈、戟、刀、剑、斧等十八种。在书中所列的武功中,唐豪又对每种武功器械再次进行详细划分,将一些由武功衍生出的功夫器械也记录在案,进行精心描绘和细致解读。
唐豪在编撰《中国武艺图籍考》过程中,历经十余年求索,广泛收集取证,查阅大量原始文献,拜访各路武林人物,从各种渠道收集武学资料,集之大成。这部书以武功整体论为主线,将中国武术的历史形成、发展演变和完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将中国几千年来的武术套路和种类,以图表图画形式进行展现,在此之前,没有武术书籍做过这样的详细记录。《中国武艺图籍考》中所记录的功夫秘籍资料来源广泛,翔实丰富,为了查证其可靠性,书中引用了大量地方志、经书百科、金石碑刻及各派武功高手的笔录。不仅如此,唐豪还对清代宫廷中有关的武功档案进行查阅,一一审查流传于江湖的各类拳谱手抄本。正是这样周到的资料搜集,使得这部武功图籍,在内容考证上更令人信服,为武术史料的研究,做了有力的补充。
在这部武功典籍中,典型的武术介绍成为一个亮点。这部书并不是泛泛地将各种武术都统一罗列,罗列的方式无法突出经典。于是唐豪进行了有选择地推介,同时为了追求真实,他在所推介的各种功夫的文后都详细注明了考证来源与出处,这也为读者追本溯源提供了帮助。
对武术的理解和实用价值
《中国武艺图籍考》在对中华传统武学思想进行解读过程中,也对各类功夫特点进行深入剖析。唐豪本身就是一位武学理论家,通过研究,他发现中国功夫存在很多设计缺陷,使人在修炼过程中容易致残。还有的功夫招式看似威风,实则无用,只是花把式,实战效果不佳。在《中国武术图籍考》中,唐豪对这些武功上的不足一一进行中肯的点评,同时还对一些武术提出合理的改正建议。唐豪的这种做法,对痴迷武学的爱好者来说极具参考价值,这让他们在练习武术过程中更容易找到重点环节。在考证一些拳术功夫出处时,唐豪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各方面资料来源进行考证比对,在此期间,他发现了多处记录不详或以往刊登有误的地方,并在此类武术后面进行了特别标注。
武术传承中华武术文化,不同门派功夫特点各不相同。在拳脚功夫上就分为内家拳与外家拳,一字之差,拳法特征大相径庭,这也是中国武术晦涩难懂之处。在《中国武艺图籍考》中,唐豪对内外功夫的练习方式和各自特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说明。对艰涩难懂之处都以图形进行标注讲解,化解了武术初学者对功夫的误区,也为其他武术学者进行武术深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作者单位:中州大学体育学院)
中华武术历史传承悠久,博大精深。窥其起源,始于原始社会人类与自然的抗争,武术技巧在狩猎和搏击中产生。进入阶级社会,这种技能更多的用途是在战场上进行搏杀,并逐渐形成武术特色。
中华武术的传承特点
中国武术自秦汉时期开始快速发展,至唐宋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体系,而到了明清时期,武术发展得以完善,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形象之一。从中国武术发展历程来看,武术除了在军事上大有用途,其从文化分类上来说仍属于体育范畴,具有健身养生、休闲防御、表演艺术等特点。中国武术自诞生至今,传承过程并非完善全面。在宗门、派别这些思想的左右下,很多武术功夫仅限同门弟子代代相传,甚至家传武术也曾出现过传子不传女的封建思想。因此,一些武术因习武弟子减少或断层,造成失传,一些武术以孤本或口述形式代代相传,稍有不慎也容易失传,更有一些小门派的武术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在传承过程中因较少人关注以至于查找无门。
《中国武艺图籍考》的内容
《中国武艺图籍考》是清末武术学家唐豪编撰的一部研究中国传统武艺的史料性典籍,记载着在中国历史上有记录和争议的一些武功图籍,以徒手搏击和兵刃器械为主进行划分,全书共计武功种类二十多种,徒手搏击以角力、手搏、擒拿为主。兵器突出射、弹、弩、枪、棍,戈、戟、刀、剑、斧等十八种。在书中所列的武功中,唐豪又对每种武功器械再次进行详细划分,将一些由武功衍生出的功夫器械也记录在案,进行精心描绘和细致解读。
唐豪在编撰《中国武艺图籍考》过程中,历经十余年求索,广泛收集取证,查阅大量原始文献,拜访各路武林人物,从各种渠道收集武学资料,集之大成。这部书以武功整体论为主线,将中国武术的历史形成、发展演变和完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将中国几千年来的武术套路和种类,以图表图画形式进行展现,在此之前,没有武术书籍做过这样的详细记录。《中国武艺图籍考》中所记录的功夫秘籍资料来源广泛,翔实丰富,为了查证其可靠性,书中引用了大量地方志、经书百科、金石碑刻及各派武功高手的笔录。不仅如此,唐豪还对清代宫廷中有关的武功档案进行查阅,一一审查流传于江湖的各类拳谱手抄本。正是这样周到的资料搜集,使得这部武功图籍,在内容考证上更令人信服,为武术史料的研究,做了有力的补充。
在这部武功典籍中,典型的武术介绍成为一个亮点。这部书并不是泛泛地将各种武术都统一罗列,罗列的方式无法突出经典。于是唐豪进行了有选择地推介,同时为了追求真实,他在所推介的各种功夫的文后都详细注明了考证来源与出处,这也为读者追本溯源提供了帮助。
对武术的理解和实用价值
《中国武艺图籍考》在对中华传统武学思想进行解读过程中,也对各类功夫特点进行深入剖析。唐豪本身就是一位武学理论家,通过研究,他发现中国功夫存在很多设计缺陷,使人在修炼过程中容易致残。还有的功夫招式看似威风,实则无用,只是花把式,实战效果不佳。在《中国武术图籍考》中,唐豪对这些武功上的不足一一进行中肯的点评,同时还对一些武术提出合理的改正建议。唐豪的这种做法,对痴迷武学的爱好者来说极具参考价值,这让他们在练习武术过程中更容易找到重点环节。在考证一些拳术功夫出处时,唐豪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各方面资料来源进行考证比对,在此期间,他发现了多处记录不详或以往刊登有误的地方,并在此类武术后面进行了特别标注。
武术传承中华武术文化,不同门派功夫特点各不相同。在拳脚功夫上就分为内家拳与外家拳,一字之差,拳法特征大相径庭,这也是中国武术晦涩难懂之处。在《中国武艺图籍考》中,唐豪对内外功夫的练习方式和各自特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说明。对艰涩难懂之处都以图形进行标注讲解,化解了武术初学者对功夫的误区,也为其他武术学者进行武术深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助力。
(作者单位:中州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