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关键是要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文化素质高、业务技能优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本文从“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与价值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师资;“双师型”教师
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对职业院校要加强“雙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及建设程度,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决定职业院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取得的效果显而易见,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大量职业院校毕业生存在就业难问题,另一方面是高技能人才短缺,存在青黄不接现象。就师资队伍来说,许多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仍大量短缺。教师忙于应付繁重的理论教学任务,难以顾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之许多教师自身学历偏低、动手能力不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难以达到职业教育的要求,还有相当比例的教师没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未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很难培养出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符合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针对我学院工作现状,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其目的是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建立教师终身学习观念,通过参加技能鉴定,获取一定等级的专业资格证书,以提升其实践技能,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劳动者和初中级应用型人才。这就对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特别是区别于普通中学的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目前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相对于高等院校我国中职院校办学条件较差,“双师型”专业老师数量不足,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办学机制改革有待突破等,严重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市场需求逐渐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们对于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我国中职教育的规模也得到了空前扩大,这就要求中职院落校必须以企事业需求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满足企业的需要。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教育改革和科技发展,决定了职业学校只有采用合理的途径和措施,加强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技能的培训,实施终身教育制度,让专业教师不断充实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作为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面和一定相关专业岗位的实践能力,如综采专业的教学,除了具有煤矿开采、采煤工艺、矿井安全生产等相关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具有煤矿井下生产一线的工作经历、熟悉生产工艺工序并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等。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1、狠抓教师培训
强化对中职院校教师的培训,使之尽快的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教师到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必须安排在编专业课教师到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训练。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新教师,应到企业见习一年以上,其他教师则应要求每年去企业轮训半年以上,或利用假期开展行业、专业社会调查。避免因脱离实践时间较长,使双师素质有所下降。
二是加强对教师的资格培养。鼓励专业教师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和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等;加强国家中职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由国家统筹规划,教育部在全国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一系列中职培训基地,对现有中职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基地院校要重视培训内容和方式,及时推出有吸引力的培训项目,开通有效渠道,形成一定的联系机制,促使基地院校教师到学校去,主动了解院校要求,找准师资培训的突破口,将教师培养和院校要求有机结合,避免出现因基地院校提供的培训与学校教学实际相脱离的现象。
三是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养。当前社会处于迅速发展时期,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技术工具、手段日新月异,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更替和应用,加强在职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的途径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理论和实践联系的能力,学校可以每学期安排教学轮空,要求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专业实践锻炼,也可以带着专业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到企业中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二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在职业院校教育中体现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采用要求专业理论教师必须深入实践第一线进行指导的方法,促使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三是积极开展产学研开发。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要求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专业教育和实训工厂的建设,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与有关人员一起自行研制、开发、安装教学、实验设施,这样不仅为院校节约了资金,而且加强了与生产科研部门的合作,为教师创造了工程实践的机会和继续学习的条件,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科研开发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到企业中聘请部分高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学校专业建设的方法,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或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操作比武等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2、建立创业机制
就是要引导青年教师在重视理论与实践进修的同时,创造必要的条件使理论与实践进修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发挥“双师型”教师潜质和潜力,鼓励他们在专业对口的条件下兼职和创业。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实训基地和社会影响,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创业机制,帮助具有双师素质、能在“产学研”中创造较好效益的教师先富起来。 3、制定有力措施
必要的措施是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只有措施得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是管理制度并重。实践表明,“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广、专业要求复杂,管理难度明显大于其他教师。目前部分中职院校存在对“双师型”教师实践及应用能力管理上的盲点,不能有效的进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不能准确衡量他们对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应用的贡献,当然就无法对“双师型”教师实施有针对性的激励政策。“双师型”教师处于行为目标不明确、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业绩大小一个样、能力强弱无区别的状态中,缺乏素质进一步提升的动力。因此,对“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可进行分层分类和创建素质模型来完成。有了完善的聘任制度后,还要摒弃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形成充分体现并积极鼓励教师履行岗位职责和创造突出业绩的薪酬体系。
二是制定考核办法。对于中职教师职称评定,要制定独立的考核办法。目前,中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沿用普通院校的标准,重点是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而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科研,更表现在专业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在现行中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指挥棒下,实际上造成了“双师型”教师的精力分散。因此,中职教师职称评定应该制定独立的考核办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具有“双师素质”资格的教师申报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务。
三是侧重全面发展。应侧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职业发展。调查表明,“职业道德的拓展性”已成为人们选择工作单位时仅次于“薪水”的第二位考虑因素。“双师型”教师的知识、能力均处于较高层次,他们对职业发展的需求更甚于一般员工,经过多年的专业实践,一些教师积累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并形成了一定的科研开发能力。院校应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主动开展科研服务,承担科研项目。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等转化科研成果,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三、“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1、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通过对我学院“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课题研究充分说明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只有具备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使职业技能成为连接教育和生产的纽带,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劳动人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形势会越来越好,职业教育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2、理论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我学院今后在“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学院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可督促学院领导更进一步重視“双师型”队伍建设,必将更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教育改革和科技发展,决定了职业院校只有采用合理的途径和措施,加强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技能的培训,实施终身教育制度,让专业教师不断充实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师资;“双师型”教师
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对职业院校要加强“雙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及建设程度,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决定职业院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取得的效果显而易见,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大量职业院校毕业生存在就业难问题,另一方面是高技能人才短缺,存在青黄不接现象。就师资队伍来说,许多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仍大量短缺。教师忙于应付繁重的理论教学任务,难以顾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之许多教师自身学历偏低、动手能力不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难以达到职业教育的要求,还有相当比例的教师没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未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很难培养出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符合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针对我学院工作现状,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其目的是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建立教师终身学习观念,通过参加技能鉴定,获取一定等级的专业资格证书,以提升其实践技能,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劳动者和初中级应用型人才。这就对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特别是区别于普通中学的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目前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相对于高等院校我国中职院校办学条件较差,“双师型”专业老师数量不足,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办学机制改革有待突破等,严重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市场需求逐渐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们对于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我国中职教育的规模也得到了空前扩大,这就要求中职院落校必须以企事业需求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满足企业的需要。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教育改革和科技发展,决定了职业学校只有采用合理的途径和措施,加强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技能的培训,实施终身教育制度,让专业教师不断充实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作为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面和一定相关专业岗位的实践能力,如综采专业的教学,除了具有煤矿开采、采煤工艺、矿井安全生产等相关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具有煤矿井下生产一线的工作经历、熟悉生产工艺工序并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等。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1、狠抓教师培训
强化对中职院校教师的培训,使之尽快的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教师到一线进行实践锻炼。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必须安排在编专业课教师到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训练。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新教师,应到企业见习一年以上,其他教师则应要求每年去企业轮训半年以上,或利用假期开展行业、专业社会调查。避免因脱离实践时间较长,使双师素质有所下降。
二是加强对教师的资格培养。鼓励专业教师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和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等;加强国家中职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由国家统筹规划,教育部在全国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一系列中职培训基地,对现有中职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基地院校要重视培训内容和方式,及时推出有吸引力的培训项目,开通有效渠道,形成一定的联系机制,促使基地院校教师到学校去,主动了解院校要求,找准师资培训的突破口,将教师培养和院校要求有机结合,避免出现因基地院校提供的培训与学校教学实际相脱离的现象。
三是加强对教师的在职培养。当前社会处于迅速发展时期,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技术工具、手段日新月异,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断更替和应用,加强在职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的途径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理论和实践联系的能力,学校可以每学期安排教学轮空,要求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专业实践锻炼,也可以带着专业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到企业中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二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在职业院校教育中体现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采用要求专业理论教师必须深入实践第一线进行指导的方法,促使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三是积极开展产学研开发。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要求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专业教育和实训工厂的建设,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与有关人员一起自行研制、开发、安装教学、实验设施,这样不仅为院校节约了资金,而且加强了与生产科研部门的合作,为教师创造了工程实践的机会和继续学习的条件,从而提高专业教师的科研开发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到企业中聘请部分高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学校专业建设的方法,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或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操作比武等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2、建立创业机制
就是要引导青年教师在重视理论与实践进修的同时,创造必要的条件使理论与实践进修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发挥“双师型”教师潜质和潜力,鼓励他们在专业对口的条件下兼职和创业。院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实训基地和社会影响,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创业机制,帮助具有双师素质、能在“产学研”中创造较好效益的教师先富起来。 3、制定有力措施
必要的措施是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只有措施得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是管理制度并重。实践表明,“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广、专业要求复杂,管理难度明显大于其他教师。目前部分中职院校存在对“双师型”教师实践及应用能力管理上的盲点,不能有效的进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不能准确衡量他们对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应用的贡献,当然就无法对“双师型”教师实施有针对性的激励政策。“双师型”教师处于行为目标不明确、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业绩大小一个样、能力强弱无区别的状态中,缺乏素质进一步提升的动力。因此,对“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可进行分层分类和创建素质模型来完成。有了完善的聘任制度后,还要摒弃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形成充分体现并积极鼓励教师履行岗位职责和创造突出业绩的薪酬体系。
二是制定考核办法。对于中职教师职称评定,要制定独立的考核办法。目前,中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沿用普通院校的标准,重点是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而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科研,更表现在专业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在现行中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指挥棒下,实际上造成了“双师型”教师的精力分散。因此,中职教师职称评定应该制定独立的考核办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具有“双师素质”资格的教师申报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务。
三是侧重全面发展。应侧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职业发展。调查表明,“职业道德的拓展性”已成为人们选择工作单位时仅次于“薪水”的第二位考虑因素。“双师型”教师的知识、能力均处于较高层次,他们对职业发展的需求更甚于一般员工,经过多年的专业实践,一些教师积累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并形成了一定的科研开发能力。院校应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主动开展科研服务,承担科研项目。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等转化科研成果,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三、“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1、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通过对我学院“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课题研究充分说明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只有具备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使职业技能成为连接教育和生产的纽带,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劳动人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形势会越来越好,职业教育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2、理论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我学院今后在“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学院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可督促学院领导更进一步重視“双师型”队伍建设,必将更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教育改革和科技发展,决定了职业院校只有采用合理的途径和措施,加强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技能的培训,实施终身教育制度,让专业教师不断充实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