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们的交流中,生活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现代汉语词典对于生活的解释有多种,如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生存等等。从广义上看,生活是指人类的各种活动,如教育活动、社交活动等等。而“化”用在名词和形容词之后,就成了动词的象征,意思是使之成为、变为某种性质和状态。所以,生活化就是使之贴近生活、转变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达到生活中的理想状态。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以生活为中心、在生活中进行、从生活中出发并回归生活的、满足现实生活需要的思想教育活动。
第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目标理想化。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过于理想化,脱离了生活实际,有空想的成分在内。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提倡大学生形成毫无瑕疵、通体为善的人格,却丝毫不考虑这种人格是否有实现的可能和必要。例如一些高校提倡大学生学习兢兢业业做贡献,积劳成疾坚持工作的劳动模范,却不关注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团结友善等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前者固然高尚,值得推广,但却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缺乏大众基础,无法真正地融入大学生的心灵。
2、教育内容知识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就具备了相应的思想政治观念。所以,某些高校热衷于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情感体验。大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无法真正落实到实践中。
3、教育价值工具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地强调社会价值和政治职能,忽视了学生的个体价值和个体意识,强调个体对社会的服从,忽视个体在社会中的需求。对于一些有争议的社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避而不谈,害怕学生思想出现自由化、无组织化的现象。这种方式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
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构想。
1、教育目标要贴近生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贴近生活,是指教育目标既要符合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现实性的一面,又要有理想主义的特征,具有理想化的一面。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从理想过度到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由培养圣人转变为培养普通人、现实人,允许大多数人都能够达到目标的要求。所以,高校在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时候,在树立理想的同时,也要贴近大学生的实际,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考虑社会的潮流和趋势。此外,目标的制定也体现出层次性。由于大学生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等各不相同,他们的思想层次和思想意识也不尽相同。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教育目标的制定要体现出层次和梯度,使得不同思想层次和思想意识的大学生都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2、教育内容要来自生活。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一味地喊口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正确地看待世界、获得幸福。要实现这一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以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为分析对象,教会大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方法,让他们真正学会生存,成为生活的主人。从生活中摘取教育内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和素材,应该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疑难问题;要按照生活的逻辑而不是知识的逻辑来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手段,提高大学生接受的积极性等等。
3、教育途径要融入生活。首先,高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一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所以,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结合现实,在实践中践行理论知识。社会实践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莫大的助益。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性活动、军训、志愿者活动等等。其次、家庭、社会、高校要协同合作。思想政治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它需要社会、家庭的配合和参与。三方形成合力,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学生在日常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
第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目标理想化。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过于理想化,脱离了生活实际,有空想的成分在内。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提倡大学生形成毫无瑕疵、通体为善的人格,却丝毫不考虑这种人格是否有实现的可能和必要。例如一些高校提倡大学生学习兢兢业业做贡献,积劳成疾坚持工作的劳动模范,却不关注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团结友善等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前者固然高尚,值得推广,但却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缺乏大众基础,无法真正地融入大学生的心灵。
2、教育内容知识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就具备了相应的思想政治观念。所以,某些高校热衷于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情感体验。大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无法真正落实到实践中。
3、教育价值工具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地强调社会价值和政治职能,忽视了学生的个体价值和个体意识,强调个体对社会的服从,忽视个体在社会中的需求。对于一些有争议的社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避而不谈,害怕学生思想出现自由化、无组织化的现象。这种方式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
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构想。
1、教育目标要贴近生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贴近生活,是指教育目标既要符合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现实性的一面,又要有理想主义的特征,具有理想化的一面。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从理想过度到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由培养圣人转变为培养普通人、现实人,允许大多数人都能够达到目标的要求。所以,高校在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时候,在树立理想的同时,也要贴近大学生的实际,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考虑社会的潮流和趋势。此外,目标的制定也体现出层次性。由于大学生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等各不相同,他们的思想层次和思想意识也不尽相同。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教育目标的制定要体现出层次和梯度,使得不同思想层次和思想意识的大学生都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2、教育内容要来自生活。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一味地喊口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正确地看待世界、获得幸福。要实现这一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以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为分析对象,教会大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方法,让他们真正学会生存,成为生活的主人。从生活中摘取教育内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和素材,应该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疑难问题;要按照生活的逻辑而不是知识的逻辑来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手段,提高大学生接受的积极性等等。
3、教育途径要融入生活。首先,高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一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所以,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结合现实,在实践中践行理论知识。社会实践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莫大的助益。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性活动、军训、志愿者活动等等。其次、家庭、社会、高校要协同合作。思想政治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它需要社会、家庭的配合和参与。三方形成合力,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学生在日常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