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微弹簧圈囊内栓塞治疗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mi8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原因,破裂后的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以及再破裂出血是导致病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因素.因此,早期诊断、早期病因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的关键[1,2].2000年6月至2004年3月作者对62例(65个动脉瘤)患者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急性出血期(7d)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detachble coil,GDC)进行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

其他文献
一、资料与方法  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6例和常规治疗组24例.亚低温治疗组除常规颅脑损伤措施治疗外同时加用亚低温治疗.降温方法:入院或手术后采用降温毯降温.采用直肠、足底两部位持续监测体温.直肠温度作为机体的核心温度,足底温度作为末梢温度.给予冬眠合剂和肌松药持续静滴,用药剂量主要根据病情作适当调节.直肠温度控制在34℃~35℃,时程24-72h.早期缓慢降低温度,2h后
期刊
一、临床资料与与方法  1.一般资料:45例双侧瞳孔散大的特急性颅内血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紧急钻颅放血组22例和常规开颅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伤因、GCS评分、颅内血肿及脑挫裂伤程度、药物治疗等临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期刊
我院于2005年2-7月应用Microvention公司最新研制的新型水解脱弹簧圈系统MicroPlex Coil System和HydroCoil Embolism System栓塞系统,(MCS&HES)栓塞13例颅内动脉瘤,现将初步应用的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期刊
重型额颞部脑损伤在脑外伤患者中发生率高,损伤重,死亡率高,手术治疗应强调彻底减压-即颞下充分减压,作者自2002年以来用扩大翼点入路并硬脑膜成形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98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期刊
患者男,48岁.因右侧面部麻木、走路不稳3个月、视物模糊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全身无明显色素痣,右眼外展受限,双侧水平眼震、复视,右侧面部感觉减退、右侧角膜反射消失,右侧肌力减退,右侧指鼻试验欠稳准,闭目难立征阳性.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双侧踝反射增高,双侧Babinski征阳性,双侧Chddock征阳性。
期刊
例1男,45岁.因电击坠地.检查: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存在,右耳出血,右侧肢体活动差.CT示右顶枕部硬膜下血肿,量约30ml,左侧额颞叶脑挫伤,脑内血肿4cm×4cm×3cm.行双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与去骨瓣减压术.术后第5天意识清醒,呼吸浅慢,睡眠中呼吸停止,刺激时患者清醒,呼吸恢复,停止刺激呼吸又停止,再刺激,呼吸又恢复,不足1min呼吸又停止,给呼吸机辅助呼吸.48h后自主呼吸恢复
期刊
一、资料与方法  颅内动脉瘤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9.43±11.03岁.病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h至5年.全部病人均全麻下行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术.同期收治脑肿瘤病人13例,男5例,女8例.平均年龄45.36±17.24岁.均采取翼点入路脑瘤切除术.健康成人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43±13.2岁.检查方法:术前、术后第3-5天、7-10天分3次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
期刊
颞叶癫痫一直是癫痫外科的主要手术病例,但对于颞叶癫痫治疗方案尚有争议,作者按自定的颞叶癫痫分型治疗方案于2001年9月至2003年7月以手术方法治疗76例颞叶癫痫患者,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期刊
一、资料与方法  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手术救治双额叶或双额+一侧颞叶挫裂伤76例,男56例,女20例.年龄6~68岁,平均3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5-72h,平均6h.术前GCS评分:4~5分6例,6~8分48例;一侧瞳孔散大16例,一侧略大28例.手术前CT表现:双额部挫裂伤并颅内血肿31例,双额叶、一侧颞叶挫裂伤并颅内血肿45例;环池、基底池变窄或消失38例.中线移位<1.0cm
期刊
硬脑膜的切开有很多种方法,根据部位和手术的要求,也有一些特殊的硬脑膜切开法,如翼点入路的放射状切开.剪开硬脑膜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获得最佳(而非最大)的颅内暴露,对于半球手术可以要求最大范围的脑皮层显露;(2)硬膜剪开的长度最短;(3)便于缝合;(4)操作简单.缝合硬脑膜的顺序与切开的顺序相反,即:先剪开的后缝合,后剪开的先缝合.根据北京天坛医院小儿神经外科多年的实践经验,介绍以下三种硬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