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敬的王先霈老师、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今天的座谈会议我们控制了规模,人数不多,但大作家、大理论家多。可以说是群贤毕至,蓬荜生辉。在此,我首先代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对出席今天座谈会的省作协领导、各位专家学者、新闻单位的朋友、校职能部门负责人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一直以来给予我们出版社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自1985年成立以来,一直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本着大学出版社的初心使命,致力把学术出版精品化、品牌化,一系列学术著作受到学界和社会好评和认可。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历代有文化情怀、有文化理想的华中师范大学出版人努力的结果,而王老师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王老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担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总编辑,他在总编辑任上,立足桂子山,依托华中师范大学百年老校的学术底蕴,策划推出了“文艺理论批评建设丛书”“桂岳书系”“桂苑书丛”等学术意义重大、具有品牌性、延续性的选题。其中,“桂岳书系”重在整理华中师范大学历史上著名学者的代表作,第一辑首推杨东莼、韦卓民、钱基博、张舜徽、詹剑峰五位大师的学术论著,他称之为“五老丛书”。“桂苑书丛”则重在扶持华中师范大学青年学者,收录学术新人的著作。老一辈的鸿篇与青年人的佳作,合理规划、依次推进,为出版社后来的学术出版、学者文集出版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后来,出版社范军他们又花大力气推出并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大奖的《张舜徽集》《钱基博集》《韦卓民全集》《章开沅文集》《黄曼君文集》,以及我们正在做的《邢福义文集》《刘守华故事学文集》《光未然全集》《熊铁基文集》《潘梓年全集》等等,可以说这些都是在“五老丛书”基础上的继承发扬。服务于学术新人和学科发展的“桂苑书丛”也依据不同院系和专业,逐渐分化为越来越多的套系,也在不断壮大之中。
王老师是著作等身的大教授、成就斐然的出版人,但他老人家为人亲切随和,爱护后学。这次在做王老师文集的过程中,我社的年轻编辑从他身上学习到很多。王老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学者风范,温文尔雅的待人风格,给我们的年轻编辑做了很好的示范,参与文集编辑工作的年轻编辑宋文静还专门就此写过一篇编辑札记。
当然,我们今天举办王老师文集出版座谈会,肯定不光是以上因素。更主要的是,我们想借此机会,表达我们会一直致力于学术出版,深耕细作学术精品的决心和信心。
大学的基本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其本質可以归纳为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承。大学出版社作为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机构,除对一所大学具有独特的意义外,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播马克思主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累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成果,大学出版社有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出版人,我们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服务于发展中的中国学术,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会议来了不少大学者、大作家,其实,学术研究、文学创作与出版工作一样,都是从事精神产品的劳动,都是理想主义者干的活儿,没有理想、激情、责任、奉献精神是难以坚持的,其中的甘苦冷暖各位都深有体会。借此机会,我也向各位道一声珍重。祝王老师、各位嘉宾身体健康。谢谢!
周挥辉,男,1964年6月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市,198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人民日报·理论版》《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出版》《出版科学》《新华文摘》等权威、核心报刊发表(转载)论文三十余篇。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编审、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自1985年成立以来,一直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本着大学出版社的初心使命,致力把学术出版精品化、品牌化,一系列学术著作受到学界和社会好评和认可。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历代有文化情怀、有文化理想的华中师范大学出版人努力的结果,而王老师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王老师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担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总编辑,他在总编辑任上,立足桂子山,依托华中师范大学百年老校的学术底蕴,策划推出了“文艺理论批评建设丛书”“桂岳书系”“桂苑书丛”等学术意义重大、具有品牌性、延续性的选题。其中,“桂岳书系”重在整理华中师范大学历史上著名学者的代表作,第一辑首推杨东莼、韦卓民、钱基博、张舜徽、詹剑峰五位大师的学术论著,他称之为“五老丛书”。“桂苑书丛”则重在扶持华中师范大学青年学者,收录学术新人的著作。老一辈的鸿篇与青年人的佳作,合理规划、依次推进,为出版社后来的学术出版、学者文集出版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后来,出版社范军他们又花大力气推出并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大奖的《张舜徽集》《钱基博集》《韦卓民全集》《章开沅文集》《黄曼君文集》,以及我们正在做的《邢福义文集》《刘守华故事学文集》《光未然全集》《熊铁基文集》《潘梓年全集》等等,可以说这些都是在“五老丛书”基础上的继承发扬。服务于学术新人和学科发展的“桂苑书丛”也依据不同院系和专业,逐渐分化为越来越多的套系,也在不断壮大之中。
王老师是著作等身的大教授、成就斐然的出版人,但他老人家为人亲切随和,爱护后学。这次在做王老师文集的过程中,我社的年轻编辑从他身上学习到很多。王老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学者风范,温文尔雅的待人风格,给我们的年轻编辑做了很好的示范,参与文集编辑工作的年轻编辑宋文静还专门就此写过一篇编辑札记。
当然,我们今天举办王老师文集出版座谈会,肯定不光是以上因素。更主要的是,我们想借此机会,表达我们会一直致力于学术出版,深耕细作学术精品的决心和信心。
大学的基本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其本質可以归纳为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承。大学出版社作为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机构,除对一所大学具有独特的意义外,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播马克思主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累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成果,大学出版社有自身不可替代的优势,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出版人,我们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服务于发展中的中国学术,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会议来了不少大学者、大作家,其实,学术研究、文学创作与出版工作一样,都是从事精神产品的劳动,都是理想主义者干的活儿,没有理想、激情、责任、奉献精神是难以坚持的,其中的甘苦冷暖各位都深有体会。借此机会,我也向各位道一声珍重。祝王老师、各位嘉宾身体健康。谢谢!
周挥辉,男,1964年6月出生于湖北省孝感市,198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人民日报·理论版》《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出版》《出版科学》《新华文摘》等权威、核心报刊发表(转载)论文三十余篇。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编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