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辅导员具有品格高尚、性格豁达、知识丰富和能力全面的人格魅力,是其职业发展、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和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客观要求。然而,现实中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形成、发展和作用的发挥,存在着常识与能力不足不全、单一僵化的管理模式、传统“师道尊严”引起的疏远感等障碍性因素。为了塑造健全的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我们必须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辅导员;人格魅力;作用;塑造
一、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内涵
“人格”是由生理遗传与后天经验共同形成的,包括人的各种心理要素以及能根据客观条件变化的、相对稳定的内部行为和外部行为的统一,是现实中体现个人特色的思想和行为的综合。具体包括个性倾向、理想、信念、气质、性格等。“魅力”是人的自身非权利性影响力,是一个人的人品、学识、才能、情感、意志等素质的综合。人格魅力就是指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
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具体内涵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品格高尚。品格是一个人人格构成的核心,品格的核心又是“德”,即崇高的信仰、高尚的道德、诚信的品质等,这些在人的精神面貌中处于较高层次的特质直接影响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尚与卑微。一个有着高尚道德品质的辅导员能够使学生产生由衷的钦佩,并且将这种钦佩转化为自身努力向上的动力,从而达到言传所达不到的示范作用。其次,性格豁达。性格是每个人内在的特质,作为一名辅导员。忧郁的性格会阻碍他与学生的沟通。开朗的性格、洒脱的个性、豁达的胸襟有助于辅导员深化辅导员与学生的交往,及时应对在学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再次,知识丰富。信息化时代里,社会需求的是金字塔式的人才——即专家型或全能型人才。辅导员广泛的兴趣、渊博的知识、出众的才艺,在学生带有审美倾向的评价中更容易得到赞扬,产生共识,最后,能力全面。能力的有无和强弱是衡量辅导员人格魅力的重要标准,一个具有过硬管理与辨别能力、沟通与决断能力、创新等能力的辅导员不仅会使学生产生敬佩感和信服感,而且能有效地与学生建立思想沟通的桥梁,从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二、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的作用
1. 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是职业特定要求。高校辅导员专职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高尚完美的人格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即所谓的人格魅力。要求他们要善于将自己的人格素质升华为人格魅力和人格精神,使自己的人格魅力根植于学生的记忆深处,以便在教育学生中发挥独特而神奇的作用。
2. 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是和谐师生关系形成的客观要求。和谐师生关系既是和谐教育的根基,又是实现施教于爱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一项“良心事业”,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必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具有亲和力的人,而人情味和亲和力是人格的基本表现形式。高校辅导员要实现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和谐相处,达到教育目的,就必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高尚人格。
3. 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塑造是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的要求。第一,辅导员工作必须走进学生心灵。当代大学生思想状态表现为责任感强而责任意识弱、认同感强而践行能力弱、参与能力强而辨别意识弱、主体意识强而集体观念弱、人性特征强而承受能力弱。辅导员需要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帮助大学生首先学习做人,再去学习做事做学问。第二,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师生关系是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的主题之一,塑造辅导员人格魅力,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对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方面。
4. 辅导员人格魅力有效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首先,辅导员的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老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老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而辅导员老师恰恰是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师者,像春雨一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进而无形而深远地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其次,辅导员人格魅力有助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辅导员学生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学生能够健康的生活,进而成长成材,而一个人格魅力高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心理趋于健康发展。这就要求了辅导员老师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美人格,再用其不畏艰辛的工作态度、合作民主的作风影响使学生健康成长成材。
三、辅导员人格魅力塑造的障碍因素
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辅导员道德素养和人格高尚,但在学生中却缺乏应有的感召力、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c内人格魅力障碍现象。造成这种人格魅力障碍主要由以下因素而综合形成。
1. 高校辅导员队伍年轻化导致辅导员学识与能力不足不全。高校辅导员不仅需要最基本的学历学识素养,更需要有能够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高校辅导员多是年轻人,经历和阅历有限,对于承担起“人生导师”的责任和引导学生思考未来、规划人生显得学识与能力不足不全。
2. 单一僵化的管理模式带来学生的逆反心理。当前由于学生数量大而辅导员人数相对较少,容易产生只有“辅”没有“导”单一僵化的管理模式,结果带来学生的逆反心理。辅导员整日陷入事务性工作当中,以行政“辅助”方式取代了对学生的“疏导”工作,做了一个“保姆”的角色。当代大学生有了相当的自立能力,更多地渴望辅导员“指导”其参与具体实践,缺少“疏导”性为学生提供亲身实践机遇和舞台的“大包干”式的管理带来学生的不配合或相抵制的逆反心理,对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发挥必然带来障碍。
3. 由传统“师道尊严”引起的疏远感障碍。教育本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的行为,属于双边活动。当代大学生民主和自尊意识强,他们希望与老师平等交流的同时获得尊重。而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使有的辅导员喜欢以“教师爷”自居,在学生面前板着面孔或动辄训斥学生。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没有平等交流的机会,只好对其敬而远之。这样,其人格魅力自然大打折扣。
四、辅导员人格魅力塑造的具体措施
1. 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科学规划辅导员队伍建设方向。首先,提高对辅导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学术水_甲和职业素养,增强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要求,也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其次一明确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从实现育人目标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 高度出发,确立以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建设高水平辅导员队伍的努力方向,鼓励、支持骨干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再次,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把专业化、职业化的理念,通过系统的顶层设计,具体为周密的制度体系,细化为可行的操作措施,使学生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逐步由抽象变为具体,从理念走向现实。
2. 确保数量,严格准入,不断优化辅导员素质结构。首先,足额配备辅导员队伍。把‘大批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育人的优秀人才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米。其次,严格建立职业准入制度。明确辅导员资格标准,要求辅导员除应为中共党员、具有相应学位外,还应具有与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严格准入标准,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3. 明确职责,强化考核,进一步健全辅导员管理制度。首先,明确辅导员的职责范围。坚持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学生发展指导为主体,以学生事务管理为基础,将辅导员工作职责细化并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使辅导员工作有遵循,干事有方向。其次,建立健全管理评价机制。建立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以学生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考核体系。再次,优化考核奖励激励措施。建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使广大辅导员感受到学校对自身工作的重视和肯定,从而进一步增长爱岗敬业的热情和干事创业的信心。
4. 统筹规划,注重培养,努力拓宽辅导员发展空间。首先,着力提升工作水平。搭建辅导员素质拓展平台,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整体水平。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和培养规划,对辅导员进行多渠道、全方位的业务培训和网络知识、心理健康、就业工作等方面的专题技能培训。其次,统筹规划发展序列。进一步明确辅导员行政职级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双重身份管理,把辅导员队伍纳入学校党政管理后备干部和人才队伍发展序列进行系统规划。
5. 加强品德修养,树立辅导员威信。辅导员的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品德可以对学生思想产生影响的因素,这些品德却反映在辅导员的言行举止中。广大青年学生往往是从辅导员的实际行动中认识和理解正确社会价值观的。因此,一个辅导员除了要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敏锐的政治眼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外,还要坚持原则、办事公道、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消正廉洁、道德高尚、品行正直。辅导员如果在这些方面能做出表率,就是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比任何说教都有影响力、说服力和感召力。学生们就会被辅导员的人格力量所感染、吸引和征服,自觉听从他的领导和指挥,辅导员的权力性影响力也就能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反之,辅导员在学生中就不会有威信。正如《论语》所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 拓宽交往渠道,增进师生沟通。辅导员要想与广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变以往那种封闭式、单线式的交流方式为开放式、多线式的交往方式,通过谈心、对话、咨询、网络等方式开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多种渠道,把尊重、信任、理解、关心等积极健康的情感注入师生的人际关系之中,尽力缩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心理上的距离。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想些什么,有什么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辅导员只有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从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建立起真正无私的友谊,学生心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做到点子上,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辅导员;人格魅力;作用;塑造
一、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内涵
“人格”是由生理遗传与后天经验共同形成的,包括人的各种心理要素以及能根据客观条件变化的、相对稳定的内部行为和外部行为的统一,是现实中体现个人特色的思想和行为的综合。具体包括个性倾向、理想、信念、气质、性格等。“魅力”是人的自身非权利性影响力,是一个人的人品、学识、才能、情感、意志等素质的综合。人格魅力就是指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
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具体内涵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品格高尚。品格是一个人人格构成的核心,品格的核心又是“德”,即崇高的信仰、高尚的道德、诚信的品质等,这些在人的精神面貌中处于较高层次的特质直接影响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尚与卑微。一个有着高尚道德品质的辅导员能够使学生产生由衷的钦佩,并且将这种钦佩转化为自身努力向上的动力,从而达到言传所达不到的示范作用。其次,性格豁达。性格是每个人内在的特质,作为一名辅导员。忧郁的性格会阻碍他与学生的沟通。开朗的性格、洒脱的个性、豁达的胸襟有助于辅导员深化辅导员与学生的交往,及时应对在学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再次,知识丰富。信息化时代里,社会需求的是金字塔式的人才——即专家型或全能型人才。辅导员广泛的兴趣、渊博的知识、出众的才艺,在学生带有审美倾向的评价中更容易得到赞扬,产生共识,最后,能力全面。能力的有无和强弱是衡量辅导员人格魅力的重要标准,一个具有过硬管理与辨别能力、沟通与决断能力、创新等能力的辅导员不仅会使学生产生敬佩感和信服感,而且能有效地与学生建立思想沟通的桥梁,从而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二、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的作用
1. 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是职业特定要求。高校辅导员专职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高尚完美的人格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即所谓的人格魅力。要求他们要善于将自己的人格素质升华为人格魅力和人格精神,使自己的人格魅力根植于学生的记忆深处,以便在教育学生中发挥独特而神奇的作用。
2. 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是和谐师生关系形成的客观要求。和谐师生关系既是和谐教育的根基,又是实现施教于爱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一项“良心事业”,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必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具有亲和力的人,而人情味和亲和力是人格的基本表现形式。高校辅导员要实现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和谐相处,达到教育目的,就必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高尚人格。
3. 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塑造是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的要求。第一,辅导员工作必须走进学生心灵。当代大学生思想状态表现为责任感强而责任意识弱、认同感强而践行能力弱、参与能力强而辨别意识弱、主体意识强而集体观念弱、人性特征强而承受能力弱。辅导员需要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帮助大学生首先学习做人,再去学习做事做学问。第二,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师生关系是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的主题之一,塑造辅导员人格魅力,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对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方面。
4. 辅导员人格魅力有效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首先,辅导员的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老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老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而辅导员老师恰恰是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师者,像春雨一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进而无形而深远地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其次,辅导员人格魅力有助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辅导员学生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学生能够健康的生活,进而成长成材,而一个人格魅力高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心理趋于健康发展。这就要求了辅导员老师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美人格,再用其不畏艰辛的工作态度、合作民主的作风影响使学生健康成长成材。
三、辅导员人格魅力塑造的障碍因素
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辅导员道德素养和人格高尚,但在学生中却缺乏应有的感召力、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c内人格魅力障碍现象。造成这种人格魅力障碍主要由以下因素而综合形成。
1. 高校辅导员队伍年轻化导致辅导员学识与能力不足不全。高校辅导员不仅需要最基本的学历学识素养,更需要有能够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高校辅导员多是年轻人,经历和阅历有限,对于承担起“人生导师”的责任和引导学生思考未来、规划人生显得学识与能力不足不全。
2. 单一僵化的管理模式带来学生的逆反心理。当前由于学生数量大而辅导员人数相对较少,容易产生只有“辅”没有“导”单一僵化的管理模式,结果带来学生的逆反心理。辅导员整日陷入事务性工作当中,以行政“辅助”方式取代了对学生的“疏导”工作,做了一个“保姆”的角色。当代大学生有了相当的自立能力,更多地渴望辅导员“指导”其参与具体实践,缺少“疏导”性为学生提供亲身实践机遇和舞台的“大包干”式的管理带来学生的不配合或相抵制的逆反心理,对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发挥必然带来障碍。
3. 由传统“师道尊严”引起的疏远感障碍。教育本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的行为,属于双边活动。当代大学生民主和自尊意识强,他们希望与老师平等交流的同时获得尊重。而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使有的辅导员喜欢以“教师爷”自居,在学生面前板着面孔或动辄训斥学生。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没有平等交流的机会,只好对其敬而远之。这样,其人格魅力自然大打折扣。
四、辅导员人格魅力塑造的具体措施
1. 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科学规划辅导员队伍建设方向。首先,提高对辅导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学术水_甲和职业素养,增强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要求,也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其次一明确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从实现育人目标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 高度出发,确立以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建设高水平辅导员队伍的努力方向,鼓励、支持骨干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再次,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把专业化、职业化的理念,通过系统的顶层设计,具体为周密的制度体系,细化为可行的操作措施,使学生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逐步由抽象变为具体,从理念走向现实。
2. 确保数量,严格准入,不断优化辅导员素质结构。首先,足额配备辅导员队伍。把‘大批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育人的优秀人才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米。其次,严格建立职业准入制度。明确辅导员资格标准,要求辅导员除应为中共党员、具有相应学位外,还应具有与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严格准入标准,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3. 明确职责,强化考核,进一步健全辅导员管理制度。首先,明确辅导员的职责范围。坚持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学生发展指导为主体,以学生事务管理为基础,将辅导员工作职责细化并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使辅导员工作有遵循,干事有方向。其次,建立健全管理评价机制。建立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以学生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考核体系。再次,优化考核奖励激励措施。建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使广大辅导员感受到学校对自身工作的重视和肯定,从而进一步增长爱岗敬业的热情和干事创业的信心。
4. 统筹规划,注重培养,努力拓宽辅导员发展空间。首先,着力提升工作水平。搭建辅导员素质拓展平台,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整体水平。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和培养规划,对辅导员进行多渠道、全方位的业务培训和网络知识、心理健康、就业工作等方面的专题技能培训。其次,统筹规划发展序列。进一步明确辅导员行政职级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双重身份管理,把辅导员队伍纳入学校党政管理后备干部和人才队伍发展序列进行系统规划。
5. 加强品德修养,树立辅导员威信。辅导员的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品德可以对学生思想产生影响的因素,这些品德却反映在辅导员的言行举止中。广大青年学生往往是从辅导员的实际行动中认识和理解正确社会价值观的。因此,一个辅导员除了要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敏锐的政治眼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外,还要坚持原则、办事公道、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消正廉洁、道德高尚、品行正直。辅导员如果在这些方面能做出表率,就是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比任何说教都有影响力、说服力和感召力。学生们就会被辅导员的人格力量所感染、吸引和征服,自觉听从他的领导和指挥,辅导员的权力性影响力也就能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反之,辅导员在学生中就不会有威信。正如《论语》所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 拓宽交往渠道,增进师生沟通。辅导员要想与广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变以往那种封闭式、单线式的交流方式为开放式、多线式的交往方式,通过谈心、对话、咨询、网络等方式开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多种渠道,把尊重、信任、理解、关心等积极健康的情感注入师生的人际关系之中,尽力缩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心理上的距离。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想些什么,有什么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辅导员只有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从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建立起真正无私的友谊,学生心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做到点子上,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所接受,从而产生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