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全面进入“新常态”,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日子也越发难过。企业内部普遍面临技术管理落后、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问题。而在企业成长的环境方面,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时间短等问题始终困扰着自身的发展。
在全国工商联常务副主席谢经荣看来,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很多,但大多叫得响、落实少。企业在依靠政府帮扶的同时,要想走出困境,还需要进行技术升级。
作为全国工商联常务副主席,谢经荣的主要职责是协助主席负责扶贫、光彩事业、会员维权等方面的工作。除关注民营企业发展问题外,谢经荣还对房地产领域颇有研究,曾多次在《人民日报》刊登署名文章。
新常态下,小微企业应该如何突破困境?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房地产市场与国民经济的关系?针对这些问题,谢经荣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
民生周刊:目前经济形势下行,民营企业的生存状况比较受关注。您认为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该如何渡过这个难关?
谢经荣:当前,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面临很多压力。一是产业过剩,对于產品的竞争力、质量、价格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过去企业生产什么就卖什么,卖什么都挣钱,现在是消费者来权衡你,是买方市场。
再者,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还面临融资期限短的问题。大家都讲难融资,但期限短这个问题还没有受到重视。小微企业很难贷到款,贷到之后利率很高,大概在15%左右。按照现在的技术状况来讲,15%的利率几乎就不挣钱。很多企业都处在微利阶段,贷款利率稍微一高就挣不着钱了,处于一种维持状态。
民生周刊:您觉得融资期限短是比融资贵还严重的问题吗?
谢经荣:的确是很大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小微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如果做技术改造,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可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特别是从投入到见效再到有收益。要是贷款期限很短,半年、一年之后还要续期,总处在这个压力下,对小微企业的技术改革是十分不利的,再加上税费负担也很重。
民生周刊:目前不是有一系列小微企业的免税政策吗?
谢经荣:的确有很多国务院出台的政策,但真能落到实处的、小微企业能感受到的政策,所占比例并不是特别高。特别是在地方财政收入吃紧的情况下,减税政策的落实就更难一些。
民生周刊:是不是有这样一个现象,越是经济下行,越是地方财政吃紧的时候,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负担反而越重?
谢经荣:对。在这种情况下,小微企业怎么发展?一是抱团发展,比如依靠相同产业或者不同产业,依靠所属商会,相互帮助。特别是不同的产业面临困难不一样,所以抱团发展很重要。二是加强管理,因为管理加强之后可以节省一些成本,开源节流。三是从长远来看,要在技术创新方面要下功夫。
民生周刊:近期用工荒的新闻频出,这个话题也并不新鲜,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谢经荣:是的,应该说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也带来了就业观念的变化。我记得参观过一个企业,据他们介绍,上世纪80年代时招工很容易。当时人们从农村来到沿海地区,到工厂打工,找工作也不是那么难。他们拿了工资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到银行给家里汇钱。
现在不一样了,招工不是那么容易,招工之后职工还需要培训上岗。工人拿到工资后可能不到月底就花光了。还有一个问题是用工不稳定,工人可能干两三个月就离开了。他们来打工的目的不仅仅是挣钱,而是闯世界,给自己一个好的前景——需求变了。
从某些角度来看,这一现象有好的方面。比如我出身农村,来你这里打工,这一过程中我的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增强了,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想法了,这是很好的现象。但不稳定不是好事,因为不管再简单的工种,它都需要熟练,都需要技术,都需要革新。不稳定就很难有高质量,也很难升级换代。
民生周刊:您觉得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应该给小微企业提供哪些支持?
谢经荣:我认为政府对小微企业的重要性还应该重新重视起来。大部分人都在小微企业工作,占百分之七八十,是很多人养家糊口的一个饭碗。但是现在政府对一般的制造业不太重视,一般制造业给人的印象就是劳动力成本低、劳动力密集、盈利少。
另外,政府政策发文多,落实少;叫得响,落地少。造成这一现象有许多原因,一是这些政策大多是原则性的,原则性太强不太好落实,企业制定详细方案也需要时间。二是,小微企业一般管理人员很少,就连会计也可能是兼职的,甚至可能好几个企业共有一个会计。财会人员如果只负责记账、出纳,对政策并不了解,就不会主动去和税务及其他部门沟通,去落实这些政策。
政府有关部门也没有主动工作,没有把政策落实到企业中去,小微企业没看到,信息不对称。但不同地方不一样,有的地方落实得好一些,有的地方差一些。
民生周刊:2014年房地产市场库存压力非常大,目前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哪里?是去库存还是转型?
谢经荣:去年10月我在《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文章,是关于冷静面对房地产市场新常态。我觉得房地产是由原来的高增长——投资的高增长和房价的高增长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走向了一种价格有波动的正常过程。
前面十几年房地产价格一直在往上涨,可能暂时回落了,但半年一年后又升上去了,基本上一直处于直线上升的阶段。现在可能正在变为一个匀速、有波动的,按市场规律来走的一个状态,这是回归市场的表现,是符合房地产发展规律的。
其他国家在经济起飞过程中也都有类似情况。房地产是一个先导性产业,把路建好了,把房子盖好了,工厂建好了,才能生产、生活。房地产从早期的高速发展的阶段,经过十年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后,肯定会进入一个同其他产业相适应的阶段,也就是周期性变化的阶段,目前我国房地产就处在这么一个阶段变化的过程中。 民生周刊:您觉得当前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经济和房地产的关系呢?
谢经荣:我过去主持过一个清华大学参与的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题目。房地产发展同国民经济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可能有时快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时同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如果2015年我们的国民经济能够达到政府7%的要求,房地产投资按照10%的速度递增,整个房地产市场还是不会坏到哪里去的。
民生周刊:就是说只要达到这两个数据的指标,房地产市场就不会坏到哪里去是吗?
谢经荣:对,但这7%的增长要是正常的,是真实的。只要国民经济按照这个速度发展,那房地产肯定就不会坏到哪里去。这是我看过许多国家房地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后得出的结论。国民经济好,房地产不可能差。
民生周刊:目前房地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谢经荣:现代房地产企业遇到一个适应房地产市场新常态的问题。第一,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怀有快投资、挣快钱、高速发展的期望了。第二,房地产过去主要集中在投资、建房、卖房这样的过程,但是未来房地产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居住、服务、养老、休闲、产业等,它有很多领域,不一定非要在一个领域,而应该在更广的领域里发展。
民生周刊:目前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哪个泡沫问题比较严重?
谢经荣:我认为不能按一、二、三线城市来划分,我通常也不说哪边泡沫多。“泡沫”是有一个标准的,它是市场价和实际价值之间的比例。市场价就是买的价格,实际价值则是经济学中房租换算的价格。
房租才是房子真实的价格,房子在市场上有多值钱,就看你的房租。房子再贵,但房租很便宜,那肯定有问题。有人说,房价和房租的比例应该是二百分之一,如果高于这个数就有问题了。这个比例中,房价是指整体房屋的价格而不是每平米的价格,而房租指的是月租金。
另外,不是说房价高就是有泡沫。为什么叫泡沫?因为它就像肥皂泡一样,膨胀起来了,也就是说它的实际价值可能很小,膨胀起来就变成泡沫了。如果价格背离实际价值太远就是泡沫了。但如果价格漲得很快,但没有背离实际价值,那就不是泡沫。比如房价增长很快,房租增长也很快,那就没有泡沫。
社会上讲的“泡沫”和理论上的“泡沫”是不一样的。
民生周刊:老百姓讲的泡沫可能是工资和房价的直观比较。比如我工资一年涨了多少,房价一年涨了多少。
谢经荣:如果从这个角度,他讲的是个人收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而不是泡沫的关系。泡沫就是房租计算的价格和现实价格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是泡沫。我觉得咱们国家一些城市还是有泡沫的。
民生周刊:媒体披露出来的“鬼城”存在房地产泡沫吗?
谢经荣:鬼城不仅是泡沫的问题了,而是开发失败。鬼城的存在有很多原因,一个是选址的时候就有问题,人们都不愿意去住。你盖了一个住宅,人不光是要去睡觉,还有小孩上学、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如果相关设施不配套,变成了鬼城,这不能叫泡沫。
民生周刊:有一种理论叫做“收缩的城市”,意思是随着城镇化建设,城市的体量在不断扩张,建了很多房子,但整个人口却在呈现下降趋势。人口在收缩,城市也在收缩。
谢经荣:这属于住房供应过度,严重供大于求,这就不是泡沫的问题了。大家讲鬼城好像都是泡沫,其实有的是泡沫,有的其实是规划问题,有的是供应量的问题,也有的是炒作,把房价炒上去了,再一下掉下来,都有可能。
(实习生夏曼对本文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