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外生存教育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不仅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而且也体现了高校体育课的多样化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体现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的需要。
在现代社会中,户外活动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活,吸引越来越多的人。2000年以来是户外俱乐部迅速发展的时期。到今天国内以徒步为主的户外俱乐部已有100多家。在选择运动健身的方式上,超过半数的人选择散步,其次有29.1%的人骑自行车,接下来的排名依次是羽毛球23.7%,游泳23.3%,登山或郊游22.7%。
一、该项运动开展状况
2005年11月26日,由中国登山协会主办的2005中国广州(增城)登山活动在南粤荔枝之乡广东增城市白水寨风景区举行。参加此次活动的青少年和当地群众十分活跃,达到了近万人,在绵延的山路上形成了见头不见尾的人流。
为了贯彻“服务、引导、规范”的工作方针,推动我国户外运动健康持续发展,由中国登山协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户外运动俱乐部工作会议,于2006年1月8日至10日在北京怀柔国家登山队训练基地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体育主管部门、80余家户外运动俱乐部、高校以及户外运动相关设施器材、产品、装备的生产、销售单位代表等近130人到场参会。会上对获得2005年全国十佳的户外俱乐部进行了表彰及新一轮的俱乐部认证。可见野外运动在我国已经有序的蓬勃发展。
二、高校野外体育项目发展状况
教育部计划从2007年7月开始,将要在全国各高校推广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内容,目前这一“工程”正处于实验阶段。2002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课题《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高校中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验研究》课题组组织七所大学的学生,开展了把“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实验研究,并相继建立了湖北神龙架、东北帽儿山和浙江大明山三个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验基地。2002年7月,三个实验基地和七所实验学校进行了第一批实验。其中浙江林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在浙江临安大明山高校野外生存生活实验基地进行了为期五天六夜的实验。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季克异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野外体育”作为一门课程,将像篮球、足球、体操等项目一样,很快和更多中国大学生见面,最终成为我国高校一门正式的体育选修课。
2003年11月8日,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馆降下帷幕。来自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解放军体育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华东大学、长安大学、江西应用技术学院等26所高校的27支代表队、87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由中国登山协会、安徽省体育局、黄山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黄山国际登山大会暨2005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闭幕式11月12日在风景如画的黄山举行。共有北京、浙江、江苏等46支国内企事业代表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支大学代表队和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法国、乌克兰等26支外国代表队的487人以及数以千计的群众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是2005年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的最后一站。从今年4月开始,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先后在四川华蓥、北京、青岛、山西运城、宁夏银川、新疆、辽宁鞍山、吉林延边、贵州都匀、青海西宁、安徽黄山举行了11站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数以亿计的群众参与,创历史之最。
三、我校野外体育训练实验尝试结果
野外体育项目许多是对个人能力的挑战,也是向个人“极限”的挑战。许多人一看到“极限”俩字就害怕了,它的含义只是超越自己以前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当人们超越自身的极限,便会产生兴奋和成就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队员产生强烈的体育锻炼的欲望,体验挑战极限的乐趣,挖掘身体潜能,提高技能,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基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同时更充分展现团队的合作精神和个人创造性。
我院共50人参加了在陕西树人拓展训练基地的训练,50人分四组,分别参加了一天7个项目的训练课程,通过调查及个人体验,认为这些项目很具有挑战性、很刺激,充分展示个人能力,激发参与者的热情,挖掘人体潜能。这次活动我们首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野外生存教育计划,包括了各项活动实施的时间、地点、效果预测等,并将此次拓展训练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目的、评价分析等结合,对参加的指导教师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配备了相应的医疗保健管理人员,确保参加的全体人员的安全。通过各项目完成情况来看,大家对野外体育项目的参与热情和接受程度都是十分理想的。
四、项目的特点及训练情况分析
在训练项目中——渡河、信赖背摔、信任行走、钻“电网”、绝壁求生是集体合作完成的项目;另外2个项目是个人完成的项目。
通过集体项目的训练,队员可以从最初的相互不默契,不融洽发展到活动中和谐相处,彼此信任;从活动中的“以我为中心”到后来考虑别人、主动帮助别人,懂得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渡河、信赖背摔、信任行走、钻“电网”四个项目的训练完成率是100%。钻“电网”,所有的人都必须钻过去,每一处只能钻一个人,充分显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合作,个人的成功,基于团队成功,体现出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及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还有渡河项目,找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组织分工与协作。野外的体育训练使人们更加深刻体会集体与个人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信自己,更相信伙伴,团结一致才是胜利的基础。绝壁求生训练项目完成率是80%,完成的人数是40人。这个项目是在六米高的直壁上所有的人都要上去,剩下没有完成的3女7男,都在40岁左右,这部分人主要是在其它项目完成后,身体有些疲劳,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产生恐惧导致放弃。
个人项目——高空独木桥、跨越断桥。其中跨越断桥是在4米高空中跨越1.1米宽的断桥,目的是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克服心理恐惧,增强自信心,增强控制与决断能力,感受换位思考。在练习中有些队员因在高空中胆怯准备放弃,但是经过大家的鼓励,使这些队员终于鼓足勇气,最终完成了这个项目。而高空独木桥,目的是培养个人的勇气,克服恐惧,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这个项目完成94%,有3人没完成,2女1男,都是35岁以上,这些人是因为高空害怕,以及体力上的不支,觉得自己无法通过而退却。从以上训练情况分析,这些训练项目很适合高校大学生体育项目的开设。
总之,将野外体育列入体育课程中,是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一次有时代意义的尝试,不仅丰富了课程教学的内容,而且对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将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通过调研,像“野外体育训练”这样新颖的体育运动,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它将促进大学生掌握基本的野外生存生活知识,体验野外体育乐趣、领略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刺激,通过野外体育运动可使学生更深入挖掘自身潜能,从而增强自信心,乐观面对学习与生活的挑战。
“野外体育训练”不仅突破了体育课程长期形成的一种封闭式格局,丰富和完善了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满足了高校体育向“多项选择”方向改革的需要,也是高校体育发展的目标。
在现代社会中,户外活动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活,吸引越来越多的人。2000年以来是户外俱乐部迅速发展的时期。到今天国内以徒步为主的户外俱乐部已有100多家。在选择运动健身的方式上,超过半数的人选择散步,其次有29.1%的人骑自行车,接下来的排名依次是羽毛球23.7%,游泳23.3%,登山或郊游22.7%。
一、该项运动开展状况
2005年11月26日,由中国登山协会主办的2005中国广州(增城)登山活动在南粤荔枝之乡广东增城市白水寨风景区举行。参加此次活动的青少年和当地群众十分活跃,达到了近万人,在绵延的山路上形成了见头不见尾的人流。
为了贯彻“服务、引导、规范”的工作方针,推动我国户外运动健康持续发展,由中国登山协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户外运动俱乐部工作会议,于2006年1月8日至10日在北京怀柔国家登山队训练基地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体育主管部门、80余家户外运动俱乐部、高校以及户外运动相关设施器材、产品、装备的生产、销售单位代表等近130人到场参会。会上对获得2005年全国十佳的户外俱乐部进行了表彰及新一轮的俱乐部认证。可见野外运动在我国已经有序的蓬勃发展。
二、高校野外体育项目发展状况
教育部计划从2007年7月开始,将要在全国各高校推广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内容,目前这一“工程”正处于实验阶段。2002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课题《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高校中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验研究》课题组组织七所大学的学生,开展了把“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实验研究,并相继建立了湖北神龙架、东北帽儿山和浙江大明山三个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验基地。2002年7月,三个实验基地和七所实验学校进行了第一批实验。其中浙江林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在浙江临安大明山高校野外生存生活实验基地进行了为期五天六夜的实验。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季克异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野外体育”作为一门课程,将像篮球、足球、体操等项目一样,很快和更多中国大学生见面,最终成为我国高校一门正式的体育选修课。
2003年11月8日,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馆降下帷幕。来自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解放军体育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华东大学、长安大学、江西应用技术学院等26所高校的27支代表队、87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由中国登山协会、安徽省体育局、黄山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黄山国际登山大会暨2005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闭幕式11月12日在风景如画的黄山举行。共有北京、浙江、江苏等46支国内企事业代表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支大学代表队和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法国、乌克兰等26支外国代表队的487人以及数以千计的群众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是2005年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的最后一站。从今年4月开始,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先后在四川华蓥、北京、青岛、山西运城、宁夏银川、新疆、辽宁鞍山、吉林延边、贵州都匀、青海西宁、安徽黄山举行了11站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数以亿计的群众参与,创历史之最。
三、我校野外体育训练实验尝试结果
野外体育项目许多是对个人能力的挑战,也是向个人“极限”的挑战。许多人一看到“极限”俩字就害怕了,它的含义只是超越自己以前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当人们超越自身的极限,便会产生兴奋和成就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队员产生强烈的体育锻炼的欲望,体验挑战极限的乐趣,挖掘身体潜能,提高技能,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基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同时更充分展现团队的合作精神和个人创造性。
我院共50人参加了在陕西树人拓展训练基地的训练,50人分四组,分别参加了一天7个项目的训练课程,通过调查及个人体验,认为这些项目很具有挑战性、很刺激,充分展示个人能力,激发参与者的热情,挖掘人体潜能。这次活动我们首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野外生存教育计划,包括了各项活动实施的时间、地点、效果预测等,并将此次拓展训练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目的、评价分析等结合,对参加的指导教师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配备了相应的医疗保健管理人员,确保参加的全体人员的安全。通过各项目完成情况来看,大家对野外体育项目的参与热情和接受程度都是十分理想的。
四、项目的特点及训练情况分析
在训练项目中——渡河、信赖背摔、信任行走、钻“电网”、绝壁求生是集体合作完成的项目;另外2个项目是个人完成的项目。
通过集体项目的训练,队员可以从最初的相互不默契,不融洽发展到活动中和谐相处,彼此信任;从活动中的“以我为中心”到后来考虑别人、主动帮助别人,懂得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渡河、信赖背摔、信任行走、钻“电网”四个项目的训练完成率是100%。钻“电网”,所有的人都必须钻过去,每一处只能钻一个人,充分显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合作,个人的成功,基于团队成功,体现出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及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还有渡河项目,找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组织分工与协作。野外的体育训练使人们更加深刻体会集体与个人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信自己,更相信伙伴,团结一致才是胜利的基础。绝壁求生训练项目完成率是80%,完成的人数是40人。这个项目是在六米高的直壁上所有的人都要上去,剩下没有完成的3女7男,都在40岁左右,这部分人主要是在其它项目完成后,身体有些疲劳,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产生恐惧导致放弃。
个人项目——高空独木桥、跨越断桥。其中跨越断桥是在4米高空中跨越1.1米宽的断桥,目的是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克服心理恐惧,增强自信心,增强控制与决断能力,感受换位思考。在练习中有些队员因在高空中胆怯准备放弃,但是经过大家的鼓励,使这些队员终于鼓足勇气,最终完成了这个项目。而高空独木桥,目的是培养个人的勇气,克服恐惧,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这个项目完成94%,有3人没完成,2女1男,都是35岁以上,这些人是因为高空害怕,以及体力上的不支,觉得自己无法通过而退却。从以上训练情况分析,这些训练项目很适合高校大学生体育项目的开设。
总之,将野外体育列入体育课程中,是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一次有时代意义的尝试,不仅丰富了课程教学的内容,而且对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将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通过调研,像“野外体育训练”这样新颖的体育运动,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它将促进大学生掌握基本的野外生存生活知识,体验野外体育乐趣、领略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刺激,通过野外体育运动可使学生更深入挖掘自身潜能,从而增强自信心,乐观面对学习与生活的挑战。
“野外体育训练”不仅突破了体育课程长期形成的一种封闭式格局,丰富和完善了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满足了高校体育向“多项选择”方向改革的需要,也是高校体育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