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本文就物理兴趣小组定位在“物理是有用的”这个角度全方位向学生介绍物理的方方面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介绍背景知识,培养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材中出现了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兴趣小组活动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需要这些知识.学生了解这些问题,不但可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需要他们掌握的结论,更重要地是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物理本身就可以看成是一种思维活动,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物理小组的成立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到这个活动中,从而形成具有物理思维特点的智力结构.利用兴趣小组的活动,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各种知识背景,可以加深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介绍物理史、物理家轶事等,培养学习兴趣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向学生生动地讲述一些物理史,使学生在陶醉于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而深感自豪的同时,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向往.
例如,介绍力学、热学、电磁学和经典光学的发展;实验和实验室在物理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讲解物理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物理学概念和思想发展和变革的过程,物理学是怎样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怎样不断开拓新领域,怎样产生新的飞跃,它的各个分支怎样互相渗透;等等.这些物理史话,能引起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三、介绍物理美,培养学习兴趣
美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通常所说的美,以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艺术美、科学美的形态而存在.物理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生活中的例子,让我们可以发现物理美.在教学实践中,带动学生利用生活用品研制的物理教具和学具进行实验探究.
1.神奇的光学仪器
探讨实验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法和途径,身边司空见惯的物品摇身一变,可以演变出趣味无穷的科学实验:两个纸筒魔术般地组合,可以制成照相机、幻灯机、望远镜、显微镜等模型,并能生动地揭示这4种光学仪器的原理.
2.趣味横生的静电实验
(1)静电感应实验.取一根用过的圆珠笔芯,取下铜笔头,将残留的笔油洗净,用钳子把笔芯的正中央部分夹扁,在夹扁的部位扎个小孔,让铜笔头尖端恰好能插紧小孔,另取一根缝衣针,将有针眼一端固定在软木塞上(热水瓶塞),针尖朝上,将固定在圆珠笔芯上的铜笔头套在针尖上,使它能在针尖上灵活转动.
(2)电荷相互作用实验.将两根笔芯用纸摩擦,一根笔芯架在上述针尖上的铜笔头中,另一根拿在手上,让它们带电端相互靠近,这时针尖上的笔芯就会被手中的笔芯推开,调换两根笔芯的位置,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说明它们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实验.让学生取一段长20cm的普通塑料包扎绳,在一端打个结,从另一端往打结端方向用手反复撕成许多条细塑料丝,然后将这束塑料丝平铺在桌面上,用手指使劲摩擦塑料丝,待手指发热时,提起塑料丝的打结端,这时可以惊奇地看到塑料丝像“着魔”似地自动散开,这个实验生动地说明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这些利用废弃学习用品、身边之物精心设计的趣味性实验极具创意:第一,利用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小铜笔头巧妙设计的灵敏支架装置和精心选择的极易带电的实验材料,使得本来较难的实验能轻易地做成;第二,类似简单、方便、切实可行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机会,使得人人动手做随堂实验成为了可能,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介绍物理在社会发展、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注意面对和解决实际问题与生活问题.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入活动过程,以形成学生将现实问题物理化的习惯.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寻找实际问题并构造物理模型进行解决.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物理建模能力.
五、介绍物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习兴趣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除了介绍物理与传统学科如数学、化学的联系外,还可适当介绍物理在经济学、管理学、工业建筑、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及物理与计算机的关系.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到物理是多么有用,多么神奇,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要进一步揭开物理的神秘面纱.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一、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介绍背景知识,培养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材中出现了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兴趣小组活动向学生介绍这些知识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需要这些知识.学生了解这些问题,不但可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需要他们掌握的结论,更重要地是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物理本身就可以看成是一种思维活动,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物理小组的成立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到这个活动中,从而形成具有物理思维特点的智力结构.利用兴趣小组的活动,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各种知识背景,可以加深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介绍物理史、物理家轶事等,培养学习兴趣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向学生生动地讲述一些物理史,使学生在陶醉于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而深感自豪的同时,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向往.
例如,介绍力学、热学、电磁学和经典光学的发展;实验和实验室在物理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讲解物理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物理学概念和思想发展和变革的过程,物理学是怎样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怎样不断开拓新领域,怎样产生新的飞跃,它的各个分支怎样互相渗透;等等.这些物理史话,能引起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三、介绍物理美,培养学习兴趣
美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通常所说的美,以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艺术美、科学美的形态而存在.物理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生活中的例子,让我们可以发现物理美.在教学实践中,带动学生利用生活用品研制的物理教具和学具进行实验探究.
1.神奇的光学仪器
探讨实验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法和途径,身边司空见惯的物品摇身一变,可以演变出趣味无穷的科学实验:两个纸筒魔术般地组合,可以制成照相机、幻灯机、望远镜、显微镜等模型,并能生动地揭示这4种光学仪器的原理.
2.趣味横生的静电实验
(1)静电感应实验.取一根用过的圆珠笔芯,取下铜笔头,将残留的笔油洗净,用钳子把笔芯的正中央部分夹扁,在夹扁的部位扎个小孔,让铜笔头尖端恰好能插紧小孔,另取一根缝衣针,将有针眼一端固定在软木塞上(热水瓶塞),针尖朝上,将固定在圆珠笔芯上的铜笔头套在针尖上,使它能在针尖上灵活转动.
(2)电荷相互作用实验.将两根笔芯用纸摩擦,一根笔芯架在上述针尖上的铜笔头中,另一根拿在手上,让它们带电端相互靠近,这时针尖上的笔芯就会被手中的笔芯推开,调换两根笔芯的位置,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说明它们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实验.让学生取一段长20cm的普通塑料包扎绳,在一端打个结,从另一端往打结端方向用手反复撕成许多条细塑料丝,然后将这束塑料丝平铺在桌面上,用手指使劲摩擦塑料丝,待手指发热时,提起塑料丝的打结端,这时可以惊奇地看到塑料丝像“着魔”似地自动散开,这个实验生动地说明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这些利用废弃学习用品、身边之物精心设计的趣味性实验极具创意:第一,利用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小铜笔头巧妙设计的灵敏支架装置和精心选择的极易带电的实验材料,使得本来较难的实验能轻易地做成;第二,类似简单、方便、切实可行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机会,使得人人动手做随堂实验成为了可能,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介绍物理在社会发展、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注意面对和解决实际问题与生活问题.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入活动过程,以形成学生将现实问题物理化的习惯.教师可让学生动手寻找实际问题并构造物理模型进行解决.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物理建模能力.
五、介绍物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习兴趣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除了介绍物理与传统学科如数学、化学的联系外,还可适当介绍物理在经济学、管理学、工业建筑、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及物理与计算机的关系.通过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到物理是多么有用,多么神奇,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要进一步揭开物理的神秘面纱.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