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水泥花园》中孩子们的悲剧成长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hile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伊恩·麦克尤恩的第一部小说《水泥花园》描写了四个孩子在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双重挤压下的成长悲剧。笔者分别从孩子们成长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试分析孩子们悲剧成长的原因,进而说明麦克尤恩对青少年成长问题的关注。
  关键词:伊恩·麦克尤恩;《水泥花园》;成长;环境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01
  伊恩·麦克尤恩是当今英国文坛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也是当今世界最另类的作家。在1975年,他先后发表的两部小说集《先爱后礼》、《床笫之间》为他的后续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石。他于1978年创作的第一部小说《水泥花园》因其爱欲、乱伦、变态等话题及阴森恐怖的故事氛围使他得到了“恐怖伊恩”的绰号。此部小说虽触及人类社会中一系列禁忌话题,但却不乏是揭示青少年成长问题的警示之作。
  小说讲述的是朱莉、杰克、汤姆、苏四个孩子在父母相继离世后缺乏道德伦理引导下的“反成长”故事。四个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权制的家庭中,从小缺乏正确的道德引导,以致从小就应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严重的畸变。在父母去世后,他们担心家庭会被外人接管,就把母亲的尸体用水泥封存在地下室的一个大衣柜中。之后姐弟四人过上了无人看管,自我放逐的生活,上演了一幕幕当代伦理悲剧。笔者认为,在孩子们的“反成长”背后有其外在与内在的驱动力量,这决定了孩子们成长悲剧的最终形成。同时,作者也通过水泥荒原中的悲剧来揭示环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悲剧成长的“外在”塑造
  在《水泥花园》中,作者麦克尤恩用一定的笔墨详细地描述了杰克一家的外在生活环境:“我们家的房子原本立在一条满是房子的街上,可如今它就孤零零地立在一片空地上,荨麻围着皱瘪的罐头盒蹿出头来。”由此可见,杰克一家人犹如生活在一片废弃的荒岛上,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在这种封闭的空间中,孩子们不能与外界信息接触,他们把自己束缚在闭塞的环境里,心灵与思想也如同被水泥禁锢。然而,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孩子们需要与外界的接触以及社会的正确引导才能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水泥花园中的孩子们因长期生活在这种异化环境中,他们彼此的关系变得疏离,情感也变得麻木,直至最后发生乱伦的悲剧。
  小说中的朱莉与杰克是这种异化环境中的典型受害者。在杰克父母去世前两三年的时候,四个孩子在家进行了一场疯狂的枕头大战。在游戏中,兴奋的汤姆把屎拉在了裤子里。然而,朱莉与杰克却对汤姆置之不理甚至把他绑了起来。姐弟,兄弟之间关系的冷漠,彼此的自私代替了本应属于他们的纯真感情,为他们的关系划下了一条深深的裂痕。有一次,杰克在花园中看到一只黄眼睛的青蛙,只因为杰克认为青蛙直直地盯着他的眼睛,他就做出了这样的举动:““够了!”我大喊一声,用那块扁石头狠狠地猛击它小小的绿脑袋,我把石头拿起来的时候青蛙的身体粘在上头一起被带了起来,然后落在地上。”可见,长期生活在这种由水泥构建的荒原下的孩子们心中的理性早已被那孤异可怕的环境消噬,以致原始人类的兽性因子逐渐占据了他们的思想意识,使他们难以逃脱那早已被塑造的命运悲剧。
  二、悲剧成长的“内在”塑造
  在这个由水泥打造的花园内部,麦克尤恩则又为读者呈现出了一种幽闭,阴森的生活空间。在这种孤岛似的环境中,孩子们的父母并没有为他们的成长指明方向,反而却通过异化的家庭伦理关系将孩子们的成长引向悲剧的结局。
  这种异化的家庭伦理关系主要体现在父母与孩子们的关系上。在该小说中,孩子们的父亲是一个蛮横,集权主义者的形象。他从不顾及妻子与孩子的感受。有时,他会嘲笑孩子们生理上的特点,“笑话苏的眉毛和睫毛少得几乎看不出来,笑话朱莉一心想当个著名运动员,笑话汤姆时不时地尿床,笑话我当时刚开始长出来的粉刺。”可见,水泥花园中的孩子们从小就受这种异化家庭关系的影响,他们并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去感受父亲高大伟岸的形象,以致他们对父亲的逝世保持冷漠麻木的态度。
  如果说父亲是用一种野蛮,专横的方式将孩子们的成长引入迷途,那么他们的母亲采用的则是一种温柔掩盖下的非理性方式。在孩子们的父亲去世之后,他们的母亲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但与孩子们的父亲不同,她并没有采用强制蛮横的方式去管理家庭,而采用的是一种放任自流的方式。她从不干涉朱莉被学校严禁的行为,而任由朱莉随意着装。当杰克装病回家时,他的母亲并没有制止,反而认为有个人可以在白天陪陪她是一件不错的事。在表面上看,他们的母亲的确是用一种温柔的方式来维持着这个家庭,实则却滋生了孩子们自由放纵的心理。由此可见,母亲与父亲同样对孩子的成长进行了错误的引导,使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向迷途,内心发生畸变。
  结语:
  通过麦克尤恩笔下四个孩子的成长悲剧,表现了他在后现代背景下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注。从汤姆的恋母与易性欲望到杰克与朱莉的乱伦,那一幅幅超越道德伦理的画面展示了当代社会,家庭对青少年教育的缺失。小说籍此向社会发出呼吁,给我们带来诸多关于青少年成长的思考。
  参考文献:
  [1]伊恩·麦克尤恩著.冯涛译.水泥花园[C].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2]张洁,辛曙光,李旭.伦理倒错的水泥花园[J].天津大学学报2014.(01).
  [3]孙银娣.《水泥花园》中的伦理异化[J].语言文学研究2015.
  [4]尚比武.成长的不能承受之轻:麦克尤恩《水泥花园》的伦理意识与伦理选择[J].外语教学2014.(07).
  [5]张松存,汪艳.论《水泥花园》情节的悲剧性[J].青春岁月2015.(01).
其他文献
摘 要: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赫·乔·威尔斯的《时间机器》是他的一部代表作。小说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并巧妙结合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作者的乌托邦思想和物理学的熵增原理,呈现了一个晦暗和濒临灭亡的未来世界,深刻地批判了科技文明的发展所导致的社会弊端和道德危机,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现状与未来的忧虑。小说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把多维空间的无限性引入文学创作,以科幻遐想的方式展示人类的未来。而物理学中的熵增原理
摘 要:《不毛之地》是日本社会派作家山崎丰子所撰写的“战争三部曲”之一,有别于其他日本战争文学作品的是,《不毛之地》不拘泥于表现战争进行时候的实况,更注重于表现战争结束后人们对战争的看法以及内心的表现。本论文将重点研究《不毛之地》中日本战俘西伯利亚流放生活的内容,围绕壹岐正等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提炼出山崎丰子的反战意识。  关键词:战争文学;人物形象;反战意识  作者简介:唐楚辉(1992-),男,
摘 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是菲尔丁的代表作品之一。汤姆·琼斯的故事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这部小说反映的就是当时社会的虚伪以及资本主义的丑恶嘴脸。小说的结构严谨,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是一部兼具艺术性和现实性的伟大作品,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极高的创作才能。本文将从主人公汤姆·琼斯的人生际遇为出发点,对这部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  关键词:《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菲尔丁;讽刺艺术  作者简介:
摘 要:自古以来,描写情人离别主题的诗词不胜枚举。一对情人分别时或悲戚黯然,或乐观以对,亦或是离别后发现对方已背叛自己进而抒发怨怼之情。本文以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和罗伯特.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为例阐释情人离别的难舍难分,以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和约翰.多恩的《别离辞:节哀》为例阐释情人离别时的乐观,以佚名的《有所思》和拜伦的《记我俩分手时》为例阐释离别后发现对方已背叛自己进而抒发怨怼之
目的:1、研究正常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体外培养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2、研究正常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K562细胞株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途径活
摘 要:《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讲述的是主人公多崎作在名古屋的高中时代,结交了四位亲密无间、推心置腹的朋友——两男两女“赤”、“青”、“黑”、“白”,形成了一个众人眼里无坚不摧的五人小团体。而姓名里不带色彩词的主人公多崎作,人如其名,喜欢制造某种有形、有意义的东西——火车站。也正因为如此,在高中毕业这条人生的分岔路口,他毅然选择了离开名古屋,离开决意念当地大学的“赤”、“青”、“黑”、“
摘 要:文学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通常是从女性的性别、种族与历史变迁等角度来说明女性生存的情况,而美国犹太作家文学作品则丰富了女性的生存意识。本文通过分析美国犹太文学作品中的女性生存意识,探讨了犹太女性在历经民族苦难、性别歧视等问题后如何去融入主流社会,同时也分析了有觉醒意识的美国犹太作家对犹太女性未来生活的设想。  关键词:犹裔美籍;文学作品;生存意识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