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前答辩失权制度必要性分析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nd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深入,审前程序在民事诉讼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的相应制度建设却十分滞后。构建答辩失权制度不仅与证据失权制度相契合,而且完善了民事审前程序,弥补现有制度的不足。本文评析了民事审前程序中的答辩制度和我国关于答辩的立法现状,重点分析了答辩失权制度的必要性。
  关键词:民事审前程序;答辩制度;答辩失权
  审前程序中的答辩制度
  审理前的准备,学理上称为审前准备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到开庭审理之前,由案件承办人员依法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的总称。①
  有学者认为:“民事诉讼审前程序具备主体、结果、时间和空间四个构成要素或特征、其中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主体要素指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主体为法院和双方当事人,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结果要素指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以收集证据、整理争点和证据为目的,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时间要素指民事诉讼审前程序发生在原告起诉之后、开庭审理之前的特定阶段,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空间要素指民事诉讼审前程序在一个较为宽松的场所如专门的准备会议室或法官办公室进行。②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民事诉讼审前程序应包括证据的收集和固定、争点的整理。
  随着我国民事诉讼机制的改革重点从程序基本模式到程序结构模式的转变,集中审理主义的思想也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在集中审理模式中,争点整理离不开证据的交换。在司法实践中,二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原告将起诉状呈交法院,由法院转送被告。被告提交答辩状,对原告的起诉事实和理由提出异议,并在法定期间内提交证据。,在期间形成一个提交证据—交换—再提交—再交换这样一个逐渐深入的动态过程。在这样的互动当中,案件的争议焦点得到初步明确。
  因此,争议焦点的整理过程与双方证据交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争议焦点的由多到少与案件事实的逐渐明晰是密不可分的。双方当事人提交证据的变化与争议焦点的形成是事物的两面,如果将他们割裂开来,就会丧失他们各自存在的意义。在此,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案件的审理期限。众所周知,案件的审理是有时间成本的,这包括当事人,也包括司法机关。因此,争议焦点的整理不可能无限制的延续下去。
  争点整理和证据交换在实践中虽然交互在一起,但从理论上讲,这是两个并行的实质问题,各有自身的运行机理。各国均有不同的司法制度承担相应的功能。争点整理和证据交换在实践中虽然交互在一起,但从理论上讲,这是两个并行的实质问题,各有自身的运行机理。各国均有不同的司法制度承担相应的功能,在我国则是由答辩制度承担起争点的整理的功能。《民事诉讼法》125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在立法者看来,答辩是一种诉讼权利,并且不答辩不影响人民法院的审理。如此造成的恶果是对案件争议焦点无法及时整理,浪费司法资源,影响案件审理。《民事证据规定》第 32 条的规定是对答辩失权制度缺失的弥补。但是,我们可以断定我国现有法律未规定答辩失权制度。司法实践的尴尬状态已经明确的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现行法律的不完善规定,故而司法实践中,被告不进行答辩或不按期提出答辩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因包括:原因包括:1、案件事实清晰,争议不大,被告对于原告的诉讼请求在事实难以推翻,在法律上难以反驳。2、在法治意识偏低的地区,普遍存在对于诉讼的抵触情绪。反映在行为上,就是对自身提出答辩的权利置之不理。3、在一些商业案件中,一方当事人出于诉讼策略的考虑,利用现有规则延迟答辩。4、被告本身下落不明,实际不可能提出答辩。
  上述现象的存在对司法实践的影响是极其消极的。对于拖延答辩的仍将之视为符合程序的答辩,这是对诉讼程序的一种巨大破坏。因此,弥补现行法律漏洞,建立答辩失权制度成为一种需要。
  答辩失权制度的必要性
  关于答辩失权制度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答辩失权即被告答辩权利的丧失;答辩权的丧失,主要指法律明确规定被告在法定的期间内,没有进行答辩而丧失于后的答辩权利。答辩权丧失的法律后果是法院直接承认原告的权利主张或诉讼请求。”③另外的学者认为:“在民事诉讼中,被告在答辩期内必须答辩,且答辩必须具有事实和理由等实质性内容,否则视为对原告诉讼请求的承认,在开庭审理之前就可以直接宣告其败诉。”④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对答辩失权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从宏观层面来讲确定答辩的权利。其次,从微观制度运行的方面来讲,确定答辩的期限、方式和内容。再次,从消极层面来讲,确定不答辩的不利后果。笔者认为,答辩失权是指处在被告地位的当事人在民事诉讼过程中,无故不答辩,并因此丧失答辩的权利。
  对于诉讼程序来说,答辩失权制度的建立有其必要性。
  首先,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效率是程序法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第一,通过答辩失权制度能够迅速有效的整理争议焦点,及时对案件作出程序上的选择。第二,在进入庭审程序后,能够直接进入案件审理的主题,避免重复开庭,节约诉讼成本。第三,双方当事人互相明确各自的攻击防御方法,能够及时作出合理的选择,促进和解,简化矛盾的解决成本。
  其次,符合程序本质的要求。诉讼程序本质上是为了解决人类纠纷解决的无序和肆意。其基本要素包括:其一,程序的有序性;其二,程序的不可逆性;其三,程序的时限性;其四,程序的终结性;其五,程序的法定性。其中,程序的时限性是为了限制诉讼参与人行为的随意,为这些行为衡量的标准。杜绝了程序参与者的肆意和盲目,保持了诉讼行为在时间上连贯和衔接,避免行为各环节的中断。我国这种被告答辩状的任意提起,显然违反了程序的时限性;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答辩任意提起,使诉讼程序反复进行,进而影响了程序的安定性而产生肆意和无序。因此,实行答辩失权制度符合程序的本质要求。
  第三,证据失权制度运行的必然要求。我国已建立起证据失权制度,实施证据失权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相应的答辩失权制度。当事人只有提出自己的主张,才能获得有利于自己的判决。答辩失权制度在于敦促被告及时提出主张,然后在举证时限内及时提出对自己有力的证据。两种制度之间有紧密的依存关系。我国现存的任意答辩制度是对证据失权制度的掣肘,严重影响了整个程序的运行。因此,建立答辩失权制度对于证据失权制度来说是极其必要的。
  第四,建立答辩失权制度符合民事诉讼发展的潮流。无论是在以德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还是在以英美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都建立起了答辩失权制度或者类似的制度。我国的法制建设处在上升期,积极吸取世界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是必须的。
  答辩失权制度的基本要求是被告限期提出答辩。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诉讼产生于当事人的利益纠缠,而当事人具有直接参与者和利益享有者的双重身份,其本身对案件事实产生了最真实的体验,因此限期答辩既是应为也是该为。总的来说,为了保证证据失权制度的良好运行,应该建立答辩失权制度。(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注解:
  ① 何文燕 廖永安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专论》,湘潭大学出版社,第399页。
  ② 崔敏:《民事诉讼准备程序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期刊网,第7-9页。
  ③ 张卫平:《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载《法学研究》,1999年第6期。
  ④ 王琦主编:《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法律出版社,第7页。
其他文献
摘 要:关于现代公司治理效率的问题始终是管理学研究的热点,大多数研究表明企业代理成本问题对于企业的当前和未来价值有直接影响,发现影响代理成本的关键因素并且对其进行准确的计量和控制是公司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影响代理成本的因素入手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股权结构;管理层持股比例;董事会结构  一、 股权结构  1、股权集中度  股权集中度是指全部股东因持股比例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股权集中还是
期刊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暴露,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等一次次商业银行危机对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稳定产生的冲击,对金融秩序的维护以及宏观经济的稳定构成的重大威胁,其中产生的巨大成本唤醒了人们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的重视,董事会治理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核心,其人员组成结构就像一个企业的大脑,深刻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一家商业银行的绩效跟其董事会成员的知识和技能的多元化、受教育程
期刊
摘 要:本文将以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为论述主题,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银行利率风险的概念进行叙述。第二部分说明银行利率风险产生的原因,将相关理论知识与当今我国实践情况相结合,对其原因进行阐述说明。最后一个部分,将对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进行分析,从开发中间业务、资产负债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分析。对商业银行来说,坚持创新,向国际一流银行学习经验对其发展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
期刊
摘 要:我国目前的体育法学存在着不仅有量和质的缺失,而且不论是理论还是基础研究都十分的薄弱,许多的研究仅仅停留在法条阶段,有的甚至用一些法学或者社会学的一些理论,显得单薄而且过于政治化。体育法学应当有利于体育的发展,有利于体育的法治化能够适应当前体育发展的实际,实现它应该有的价值和作用,而不能沦落为为政治而体育,或者作为我国体育的法律宣传手册.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我国的体育过于行政化,行政色彩过于浓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但是整体来看,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大国地位并不相称,这客观上要求我国要重视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制定有效的措施破除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阻碍,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本文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全面阐述,在对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阻
期刊
摘 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但融资难是众所周知的问题,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何在现有的金融机制下,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题,各级财政出资设立的中小企业投融资担保机构,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为事业目标,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对当前形势进行分析,就继续加强有政府背景的政策性投融资平台的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阐述几点意见,以供思考。  关键词:政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为了适应全新的社会形势和环境变化,必须针对内部进行调整。而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点,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的水平高低和好坏不仅关系着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更与我国的经济息息相关。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就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现状进行探讨,就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期刊
摘 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关系到改革开放的大局。和谐金融环境的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转型期我国的金融环境还存在着社会信用程度低、法律体系不健全、金融系统内部管理记住不完善、市场的调节作用没有充分实现等问题。这些因素不仅影响着中国目前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更是构建和谐金融环境的需要突破的关键瓶颈和重要课题。  关键词:和谐金融;金融环境;现状;问题  金融环境是一个复杂的
期刊
摘 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普惠金融的进程中,村镇银行在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与服务缺位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丰富了我国县域金融資源,促进了“三农”经济与小微企业的发展,但其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融资困境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从我国村镇银行的融资渠道、信用风险等多方面对村镇银行融资困境的具体表现展开分析,进而探讨可行的解决对策,以充分发挥村镇银行
期刊
摘 要: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为企业、政府、个人提供着全面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和金融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为重点,浅析商业银行如何进行风险控制,从而不断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风险防范  引言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金融领域逐年开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