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简介:
《狐假虎威》(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是先秦时代的一个寓言故事,也是一个成语故事。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被老虎逮住了,狐狸说它是老天爷派来管森林百兽的,老虎要是吃了它,就是违抗老天爷的命令。如果老虎不相信,就跟着它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老虎被蒙住了,听从了狐狸的话,和狐狸一前一后在森林里走了走,大大小小的野兽果然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百兽是怕自己,还真以为是怕狐狸呢!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什么本领。这个故事也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狡猾。《狐假虎威》这篇课文共有九个自然段,配有两幅插图。课文以狐狸和老虎的对话为主线,层层推进,适合学生朗读和表演。课文中的人物对话生动有趣,尤其是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及其神态、动作的描写极具特色,如“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等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狐狸的狡诈与装腔作势,而“一愣”“被蒙住了”“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等词语写出了老虎被狡猾的狐狸蒙住了,不知不觉地上当受骗。本文学习的主体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对寓言故事非常感兴趣,对他们来说读懂故事内容并不难,难的是挖掘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托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在多种方式的诵读中结合语境与图画,在联系上下文中理解词句意思,并抓住课文中特别关键的词句通过分角色读好故事及演好故事来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及寓意,明白“在生活中,不能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不能仗势欺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释课题
1.谈话激趣。同学们,老虎是百兽之王,你们听说过老虎被狡猾的狐狸欺骗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寓言故事,同时也是成语故事的《狐假虎威》。(板书课题,学生齊读课题)
2.学习生字。课题中的“假”和“威”是这一课要学习的生字,说说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假”和“威”这两个生字。
3.解题质疑。(1)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中,“狐”指的是狐狸;“虎”指的是老虎。那么,“假”是什么意思?“威”又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字典里“假”的意思是借用;“威”的意思是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态度。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里“假”是借用、利用的意思;“威”是威风、威势的意思)“狐假虎威”连起来是什么意思?(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板书:狐狸 老虎 借用 威风)(2)看到“狐假虎威”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3)是呀,狐狸为什么要假借老虎的威风?狐狸是怎样假借老虎威风的?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得到了什么?下面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领”来揭示课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习“假”和“威”两个生字,并通过查字典正确理解“假”和“威”的意思。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既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又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为学习课文和理解寓意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和文中图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清字形,想一想怎样记住生字。(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这个故事讲了什么,找出文中能概括这个故事意思的一个句子,找到后用“﹏﹏”画出来。
2.认读生字。
(1)卡片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教师正音。
(2)卡片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3)出示生词。玩“开汽车”游戏,认读生词。
狐假虎威 食物 眼珠一转 扯着嗓子 违抗 走一趟 野猪 纳闷 老天爷
派我来 受骗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大摇大摆 借威风
3.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思考:这个故事讲了什么?课文中能概括这个故事意思的句子是哪一句?(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既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快乐,又照顾了不同阅读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用卡片开火车和用多媒体课件玩“开汽车”的游戏不但检查了学生生字词认读的情况,也遵循了学生的识字规律及年龄特点,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三、精读课文,指导读演
1.读演故事起因:狐狸被老虎抓住了。
(1)回答问题。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讲了狐狸假借老虎威风的原因?(课文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讲了什么?(狐狸被老虎逮住了)
(3)狐狸被老虎逮住了,它的处境如何?(老虎很饿,狐狸被老虎扑住,逃脱不掉,随时会被老虎吃掉,非常危险)
(4)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狐狸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呢?(“正在寻找食物”说明老虎很饿,急着找东西吃。“窜过”“扑过去”说明动作发生很快,时间很短。狐狸快速地跑过,还是被老虎抓住,说明老虎很凶猛,要把狐狸当作食物,狐狸的处境很危险)
(5)分角色读演课文第一自然段。(一个同学读课文,两个同学表演。指导学生重读表示动作的词语“寻找”“窜过”“扑过去”“逮住”,展开想象表演故事起因)
2.读演故事经过:狐狸蒙骗老虎的过程。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思考:狐狸为了活命,它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老虎听后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指导学生理解后朗读,并进行表演。
出示: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指导:①做做“眼珠子骨碌碌一转”的动作,想想:狐狸的“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这时它会想些什么呢?谁能上台来表演一下?②“你敢吃我?”这是什么问句?(反问句)这句反问句是什么意思?(你不敢吃我)狐狸为什么说“你敢吃我?”,而不是说“你别吃我”或“你不能吃我”。(“你敢吃我”有威吓的语气,说明狐狸装腔作势,同时也在试探老虎)③“扯着嗓子”的“扯”是什么意思?(拉)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呢?(“扯着嗓子”说明狐狸内心很恐慌,却还要装作很神气的样子)④指导朗读。想一想,人在生活中“扯着嗓子”说话是什么样子?(说话时声音音量放大,音调提高,并且把每一个字都拉长了说)结合课文中的情景,谁来“扯着嗓子”读读“你敢吃我?”这句话,吓唬吓唬老虎。 出示:“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
思考:老虎为什么“一愣”?(“老虎一愣”,说明老虎本以为吃狐狸是理所当然的事,现在被狐狸的反问吓住了,觉得很奇怪,不敢立刻把狐狸吃掉)这时,老虎心里会想什么呢?
出示:“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指导:①狐狸说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让老虎不敢吃狐狸)②想一想。狐狸说这两句话时会有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③听了狐狸的这番话,老虎有什么反应?(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怎样读狐狸的这段话才能把老虎给蒙住?(指导学生在朗讀狐狸的这番话时语气要蛮横,“多大的胆子”要重读)
出示: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指导:①“蒙住”“松开”说明了什么?(说明老虎相信了狐狸的话)②狐狸的谎言奏效了,老虎松开了爪子,放弃了已经到手的美餐。这时候狐狸为什么不立即逃跑?(因为狐狸一跑,老虎就会识破狐狸的骗局,把狐狸抓回来吃掉)狐狸看到老虎一愣,更是计上心头,狐狸又对老虎说了什么?
出示: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指导:①“我带你”能不能换成“我跟你”或“你带我”?(不能,“我带你”说明狐狸要装出它管理百兽的架势,在向老虎炫耀它的权势)②狐狸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进一步用事实证明它说的话是对的,让老虎亲自见识一下它的威风,彻底打消老虎的疑虑,让老虎完全相信它说的话)
(3)指导学生读演课文第二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①同桌读演。同桌一人当狐狸,一人当老虎,先读课文,读好狐狸和老虎的对话,然后结合课文试着演一演。②展示交流。指名让学生读演课文第二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一人读狐狸的话,一人读老虎说的话,一人读叙述,其他同学当评委进行评价。③四人小组合作表演。两人读旁白,一人演狐狸,一人演老虎。
3.读演故事结果。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
(1)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插图二,说一说老虎跟着狐狸向森林深处走去,结果怎么样。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幅画面的?请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
(2)自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画出描写狐狸、老虎、百兽表现的词语,想想词语的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摇头摆尾 神气活现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大摇大摆)
(3)猜一猜。“神气活现”“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根据图画、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意:“神气活现”形容自以为优越而表现出很威风、很有气派、很傲慢的样子。“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怀疑。又信又不信,对事物的真假不敢肯定。“东张西望”四处张望。“大摇大摆”指走路时故意把身体摇来摇去,形容一副高傲的神态)
(4)回答问题。狐狸为什么要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老虎为什么会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是因为狐狸心里有鬼,故意装作很了不起的样子,同时也说明狐狸特别有把握相信老虎一定会上当。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则说明老虎不完全相信狐狸的话,很困惑,想看看周围动物的反应。这几个词把狐狸和老虎的动作神态描写得惟妙惟肖,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百兽看到狐狸和老虎有什么反应?(纳闷 拔腿就跑)
(6)百兽看到狐狸和老虎为什么纳闷呢?它们在想什么?大大小小的野兽为什么撒腿就跑?它们到底怕谁?
(7)配音表演。学生分别戴上老虎、狐狸、小鹿、兔子和野猪的头饰进行表演。重点指导学生演出狐狸的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和老虎的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及百兽的纳闷、撒腿就跑的动作神态。
设计意图: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读演结合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结合语境、图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通过自主读演、合作读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之中,置身于动物的角色中,在朗读、表演中想象老虎、狐狸的心理活动,与作者、编者、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做到读懂课文,在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中感受狐狸的狡猾。
四、揭示寓意,拓展延伸
1.自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思考:“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信以为真 吓跑百兽)
2.揭示寓意。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读了故事,又表演了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狐狸太狡猾了,它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使自己脱离危险。后来,人们就把借着别人的威势吓唬别人的这种行为叫作“狐假虎威”。“狐假虎威”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在生活中,我们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
3.拓展延伸。说一说你知道的生活中有关“狐假虎威”的事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充分理解成语《狐假虎威》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思考成语的引申含义及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通过故事总结道理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
《狐假虎威》(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是先秦时代的一个寓言故事,也是一个成语故事。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被老虎逮住了,狐狸说它是老天爷派来管森林百兽的,老虎要是吃了它,就是违抗老天爷的命令。如果老虎不相信,就跟着它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老虎被蒙住了,听从了狐狸的话,和狐狸一前一后在森林里走了走,大大小小的野兽果然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百兽是怕自己,还真以为是怕狐狸呢!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什么本领。这个故事也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狡猾。《狐假虎威》这篇课文共有九个自然段,配有两幅插图。课文以狐狸和老虎的对话为主线,层层推进,适合学生朗读和表演。课文中的人物对话生动有趣,尤其是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及其神态、动作的描写极具特色,如“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等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狐狸的狡诈与装腔作势,而“一愣”“被蒙住了”“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等词语写出了老虎被狡猾的狐狸蒙住了,不知不觉地上当受骗。本文学习的主体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对寓言故事非常感兴趣,对他们来说读懂故事内容并不难,难的是挖掘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托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在多种方式的诵读中结合语境与图画,在联系上下文中理解词句意思,并抓住课文中特别关键的词句通过分角色读好故事及演好故事来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及寓意,明白“在生活中,不能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不能仗势欺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解释课题
1.谈话激趣。同学们,老虎是百兽之王,你们听说过老虎被狡猾的狐狸欺骗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寓言故事,同时也是成语故事的《狐假虎威》。(板书课题,学生齊读课题)
2.学习生字。课题中的“假”和“威”是这一课要学习的生字,说说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假”和“威”这两个生字。
3.解题质疑。(1)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中,“狐”指的是狐狸;“虎”指的是老虎。那么,“假”是什么意思?“威”又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字典里“假”的意思是借用;“威”的意思是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态度。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里“假”是借用、利用的意思;“威”是威风、威势的意思)“狐假虎威”连起来是什么意思?(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板书:狐狸 老虎 借用 威风)(2)看到“狐假虎威”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3)是呀,狐狸为什么要假借老虎的威风?狐狸是怎样假借老虎威风的?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得到了什么?下面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领”来揭示课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习“假”和“威”两个生字,并通过查字典正确理解“假”和“威”的意思。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既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又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为学习课文和理解寓意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和文中图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清字形,想一想怎样记住生字。(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这个故事讲了什么,找出文中能概括这个故事意思的一个句子,找到后用“﹏﹏”画出来。
2.认读生字。
(1)卡片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教师正音。
(2)卡片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3)出示生词。玩“开汽车”游戏,认读生词。
狐假虎威 食物 眼珠一转 扯着嗓子 违抗 走一趟 野猪 纳闷 老天爷
派我来 受骗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大摇大摆 借威风
3.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思考:这个故事讲了什么?课文中能概括这个故事意思的句子是哪一句?(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既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快乐,又照顾了不同阅读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要求。同时,用卡片开火车和用多媒体课件玩“开汽车”的游戏不但检查了学生生字词认读的情况,也遵循了学生的识字规律及年龄特点,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三、精读课文,指导读演
1.读演故事起因:狐狸被老虎抓住了。
(1)回答问题。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讲了狐狸假借老虎威风的原因?(课文第一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讲了什么?(狐狸被老虎逮住了)
(3)狐狸被老虎逮住了,它的处境如何?(老虎很饿,狐狸被老虎扑住,逃脱不掉,随时会被老虎吃掉,非常危险)
(4)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狐狸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呢?(“正在寻找食物”说明老虎很饿,急着找东西吃。“窜过”“扑过去”说明动作发生很快,时间很短。狐狸快速地跑过,还是被老虎抓住,说明老虎很凶猛,要把狐狸当作食物,狐狸的处境很危险)
(5)分角色读演课文第一自然段。(一个同学读课文,两个同学表演。指导学生重读表示动作的词语“寻找”“窜过”“扑过去”“逮住”,展开想象表演故事起因)
2.读演故事经过:狐狸蒙骗老虎的过程。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思考:狐狸为了活命,它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老虎听后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指导学生理解后朗读,并进行表演。
出示: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指导:①做做“眼珠子骨碌碌一转”的动作,想想:狐狸的“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这时它会想些什么呢?谁能上台来表演一下?②“你敢吃我?”这是什么问句?(反问句)这句反问句是什么意思?(你不敢吃我)狐狸为什么说“你敢吃我?”,而不是说“你别吃我”或“你不能吃我”。(“你敢吃我”有威吓的语气,说明狐狸装腔作势,同时也在试探老虎)③“扯着嗓子”的“扯”是什么意思?(拉)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呢?(“扯着嗓子”说明狐狸内心很恐慌,却还要装作很神气的样子)④指导朗读。想一想,人在生活中“扯着嗓子”说话是什么样子?(说话时声音音量放大,音调提高,并且把每一个字都拉长了说)结合课文中的情景,谁来“扯着嗓子”读读“你敢吃我?”这句话,吓唬吓唬老虎。 出示:“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
思考:老虎为什么“一愣”?(“老虎一愣”,说明老虎本以为吃狐狸是理所当然的事,现在被狐狸的反问吓住了,觉得很奇怪,不敢立刻把狐狸吃掉)这时,老虎心里会想什么呢?
出示:“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指导:①狐狸说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让老虎不敢吃狐狸)②想一想。狐狸说这两句话时会有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③听了狐狸的这番话,老虎有什么反应?(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怎样读狐狸的这段话才能把老虎给蒙住?(指导学生在朗讀狐狸的这番话时语气要蛮横,“多大的胆子”要重读)
出示: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指导:①“蒙住”“松开”说明了什么?(说明老虎相信了狐狸的话)②狐狸的谎言奏效了,老虎松开了爪子,放弃了已经到手的美餐。这时候狐狸为什么不立即逃跑?(因为狐狸一跑,老虎就会识破狐狸的骗局,把狐狸抓回来吃掉)狐狸看到老虎一愣,更是计上心头,狐狸又对老虎说了什么?
出示: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指导:①“我带你”能不能换成“我跟你”或“你带我”?(不能,“我带你”说明狐狸要装出它管理百兽的架势,在向老虎炫耀它的权势)②狐狸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进一步用事实证明它说的话是对的,让老虎亲自见识一下它的威风,彻底打消老虎的疑虑,让老虎完全相信它说的话)
(3)指导学生读演课文第二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①同桌读演。同桌一人当狐狸,一人当老虎,先读课文,读好狐狸和老虎的对话,然后结合课文试着演一演。②展示交流。指名让学生读演课文第二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一人读狐狸的话,一人读老虎说的话,一人读叙述,其他同学当评委进行评价。③四人小组合作表演。两人读旁白,一人演狐狸,一人演老虎。
3.读演故事结果。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
(1)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插图二,说一说老虎跟着狐狸向森林深处走去,结果怎么样。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幅画面的?请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
(2)自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画出描写狐狸、老虎、百兽表现的词语,想想词语的意思。(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摇头摆尾 神气活现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大摇大摆)
(3)猜一猜。“神气活现”“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大摇大摆”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根据图画、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意:“神气活现”形容自以为优越而表现出很威风、很有气派、很傲慢的样子。“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怀疑。又信又不信,对事物的真假不敢肯定。“东张西望”四处张望。“大摇大摆”指走路时故意把身体摇来摇去,形容一副高傲的神态)
(4)回答问题。狐狸为什么要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老虎为什么会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是因为狐狸心里有鬼,故意装作很了不起的样子,同时也说明狐狸特别有把握相信老虎一定会上当。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则说明老虎不完全相信狐狸的话,很困惑,想看看周围动物的反应。这几个词把狐狸和老虎的动作神态描写得惟妙惟肖,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百兽看到狐狸和老虎有什么反应?(纳闷 拔腿就跑)
(6)百兽看到狐狸和老虎为什么纳闷呢?它们在想什么?大大小小的野兽为什么撒腿就跑?它们到底怕谁?
(7)配音表演。学生分别戴上老虎、狐狸、小鹿、兔子和野猪的头饰进行表演。重点指导学生演出狐狸的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和老虎的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及百兽的纳闷、撒腿就跑的动作神态。
设计意图: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读演结合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结合语境、图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通过自主读演、合作读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之中,置身于动物的角色中,在朗读、表演中想象老虎、狐狸的心理活动,与作者、编者、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做到读懂课文,在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中感受狐狸的狡猾。
四、揭示寓意,拓展延伸
1.自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思考:“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信以为真 吓跑百兽)
2.揭示寓意。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读了故事,又表演了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狐狸太狡猾了,它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使自己脱离危险。后来,人们就把借着别人的威势吓唬别人的这种行为叫作“狐假虎威”。“狐假虎威”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在生活中,我们不要学狡猾的狐狸去骗人。
3.拓展延伸。说一说你知道的生活中有关“狐假虎威”的事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充分理解成语《狐假虎威》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思考成语的引申含义及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通过故事总结道理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