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阶段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一个快乐且积极向上的环境对幼儿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足够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通过采取针对性的引导措施,实施个性化的引导策略,来为幼儿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此基础上,才好推进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后续的育人计划执行起来更加高效,育人活动开展的更加顺利。本文具体研究了家庭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的有效引导对策。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心理健康;引导对策
引言:在幼儿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家长以及教师共同努力,打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尊重幼儿主体意愿的前提下,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三观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尊重生命、乐于助人等等的优良品质,幼儿在家庭活动中获取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身心健康成长目标的实现也将变得异常顺利。关于家庭教育中如何引导幼儿们的心理健康,笔者就此阐述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1、提供稳定的家庭结构
一个家庭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幼儿们的心理健康。比如:父母离异会使子女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和矛盾,他们通常会变得冷漠、孤僻、多疑,甚至有些神经质,普遍认为自己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不愿与外界接触,更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家庭结构破裂给儿童带来的心理创伤不易被消除,部分幼儿在过分紧张的生活环境、家庭氛围里生存发展,始终存在情感冲突,会让他们失去未来的目标,思维及行为出现动荡后,容易朝着不良方向去发展,极有可能成为问题学生、不良少年[1]。鉴于此,必须动员各方力量,为幼儿提供稳定的家庭结构,充分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各位父母应该履行好自己的育人职责,这对下一代的健康发展及个性化发展而言起到关键的作用。
2、家庭成员的共同期望
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期望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家长的期望越高,对孩子的激励越大,就越能强化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儿童意志品质的锻炼,形成远大的抱负。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期望是有一定限度的,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合儿童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例如:一对孪生姐妹竟然用老鼠药杀死了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要求她们一定要考上重点中学,而她们的成绩与重点高中的分数线相距甚远,父母平时又经常责骂她们成绩不好,却忽视了女儿成绩不好有多方面原因,没有和孩子沟通,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关心,没有耐心和细心,一味地责怪和数落女儿,以至于被父母“贬”得无地自容后滋生的自卑感深深地笼罩着她们,为了争取自由,导致悲剧发生。可见,如果家长盲目攀比,过分拔高对子女的期望,不但起不到积极促进作用,反而会使孩子屡遭挫折,丧失信心,形成消极心理。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科学合理的期望应该是长远与阶段目标相结合,还要联系孩子的兴趣爱好,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父母所要求孩子做到的应该是孩子经过一定努力可以达到的,并在孩子遭遇挫折时不断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勇气和自信,这样逐渐提高要求,并且将父母的关心、爱护渗透其中,就会使孩子从父母长期的美好愿望中吸取力量,不断进取,从而促进和维护儿童心理健康。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一切善良、美好的品质和优良的素质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芽的。任何一位家长都不应低估这种“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为了家庭的幸福美满,父母应努力追求合理、积极的教养态度,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3、注重家庭激励式教育
此点内容,我们可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更为直观的阐述,例如:有一个四岁的女孩叫欣欣,她的性格比较内向,各项能力发展也较为平衡,独立吃饭穿衣都没有问题,不过就是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慢,缺乏自信心以及安全感。具体体现为:刚刚进入幼儿园时,欣欣不太愿意和其他小朋友说话,也不愿意和老师说话;接触一段时间后,欣欣也只是对几位老师有问才有答;而在签到时,回答完老师问的问题,都要得到老师的肯定后才能去操作;有时欣欣还会因为家长一句很平常的话而生气。当我们将这些情况反应给欣欣妈妈时,她却很平常的说:可能是因为早上爸爸的一句玩笑话,今天你去幼儿园我们就去亲戚家喝酒,你就不能去了。她还惦记着,所以才会闹情绪……等到通话结束后,我们向孩子询问了实际情况,孩子说是害怕爸妈把她丢下。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我同妈妈交流孩子最近的情况时,妈妈说:孩子胆小,出去玩如果遇到有小朋友抢玩具,也只是会哭,问什么都不说,只是用摇头或者点头来回答;有时回家问她在幼儿园学了些什么,也不说话,不过我们有时发现她自己在表演什么,不过一看到我们看她就停止了。听到这里,利用幼儿心理学的概念来理解,孩子缺乏相应的安全感。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家长应做到:多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肯定。在平常的生活中,不能因为一些琐事直接指责孩子的不足之处,应要选择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鼓励及赞美,用多一些的肯定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每一天也會遇到很多开心与不开心的事情,如果不能及时将情绪表达出来,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情绪的积压,这时候家长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疏导,使其慢慢的讲出心中的事情,将压力释放出来,增加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密性,提升孩子的安全感。
4、帮助幼儿们管理情绪
家庭是幼儿发泄情绪最佳的场所,所以家长在幼儿性格品质的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2]。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要与幼儿成为朋友,幼儿出现不良情绪时,家长要耐心、心平气和地与其交流,适当地去理顺幼儿的脾气和情绪。如果家长无法有效疏导幼儿的情绪,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是老师的帮助,促进幼儿形成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家长在疏导的过程中还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己的情绪转移给孩子,增加幼儿的心理负担;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其积极勇敢地面对成长中的问题,提升幼儿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我们不怕做不好,只怕想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虽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但只要拥有这种精神,从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从幼儿细微的心理表现人手,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使每位幼儿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晓春.家庭教育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8(34)100-102.
[2]王琴.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中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J].教师,2019(16)35-36.
(威宁县小海镇中心幼儿园 贵州毕节 553113)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心理健康;引导对策
引言:在幼儿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家长以及教师共同努力,打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尊重幼儿主体意愿的前提下,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三观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尊重生命、乐于助人等等的优良品质,幼儿在家庭活动中获取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身心健康成长目标的实现也将变得异常顺利。关于家庭教育中如何引导幼儿们的心理健康,笔者就此阐述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1、提供稳定的家庭结构
一个家庭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幼儿们的心理健康。比如:父母离异会使子女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和矛盾,他们通常会变得冷漠、孤僻、多疑,甚至有些神经质,普遍认为自己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不愿与外界接触,更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家庭结构破裂给儿童带来的心理创伤不易被消除,部分幼儿在过分紧张的生活环境、家庭氛围里生存发展,始终存在情感冲突,会让他们失去未来的目标,思维及行为出现动荡后,容易朝着不良方向去发展,极有可能成为问题学生、不良少年[1]。鉴于此,必须动员各方力量,为幼儿提供稳定的家庭结构,充分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各位父母应该履行好自己的育人职责,这对下一代的健康发展及个性化发展而言起到关键的作用。
2、家庭成员的共同期望
父母对子女的美好期望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家长的期望越高,对孩子的激励越大,就越能强化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儿童意志品质的锻炼,形成远大的抱负。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期望是有一定限度的,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合儿童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例如:一对孪生姐妹竟然用老鼠药杀死了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要求她们一定要考上重点中学,而她们的成绩与重点高中的分数线相距甚远,父母平时又经常责骂她们成绩不好,却忽视了女儿成绩不好有多方面原因,没有和孩子沟通,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关心,没有耐心和细心,一味地责怪和数落女儿,以至于被父母“贬”得无地自容后滋生的自卑感深深地笼罩着她们,为了争取自由,导致悲剧发生。可见,如果家长盲目攀比,过分拔高对子女的期望,不但起不到积极促进作用,反而会使孩子屡遭挫折,丧失信心,形成消极心理。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科学合理的期望应该是长远与阶段目标相结合,还要联系孩子的兴趣爱好,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父母所要求孩子做到的应该是孩子经过一定努力可以达到的,并在孩子遭遇挫折时不断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勇气和自信,这样逐渐提高要求,并且将父母的关心、爱护渗透其中,就会使孩子从父母长期的美好愿望中吸取力量,不断进取,从而促进和维护儿童心理健康。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一切善良、美好的品质和优良的素质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萌芽的。任何一位家长都不应低估这种“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为了家庭的幸福美满,父母应努力追求合理、积极的教养态度,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3、注重家庭激励式教育
此点内容,我们可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更为直观的阐述,例如:有一个四岁的女孩叫欣欣,她的性格比较内向,各项能力发展也较为平衡,独立吃饭穿衣都没有问题,不过就是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慢,缺乏自信心以及安全感。具体体现为:刚刚进入幼儿园时,欣欣不太愿意和其他小朋友说话,也不愿意和老师说话;接触一段时间后,欣欣也只是对几位老师有问才有答;而在签到时,回答完老师问的问题,都要得到老师的肯定后才能去操作;有时欣欣还会因为家长一句很平常的话而生气。当我们将这些情况反应给欣欣妈妈时,她却很平常的说:可能是因为早上爸爸的一句玩笑话,今天你去幼儿园我们就去亲戚家喝酒,你就不能去了。她还惦记着,所以才会闹情绪……等到通话结束后,我们向孩子询问了实际情况,孩子说是害怕爸妈把她丢下。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我同妈妈交流孩子最近的情况时,妈妈说:孩子胆小,出去玩如果遇到有小朋友抢玩具,也只是会哭,问什么都不说,只是用摇头或者点头来回答;有时回家问她在幼儿园学了些什么,也不说话,不过我们有时发现她自己在表演什么,不过一看到我们看她就停止了。听到这里,利用幼儿心理学的概念来理解,孩子缺乏相应的安全感。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家长应做到:多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肯定。在平常的生活中,不能因为一些琐事直接指责孩子的不足之处,应要选择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鼓励及赞美,用多一些的肯定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每一天也會遇到很多开心与不开心的事情,如果不能及时将情绪表达出来,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情绪的积压,这时候家长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疏导,使其慢慢的讲出心中的事情,将压力释放出来,增加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亲密性,提升孩子的安全感。
4、帮助幼儿们管理情绪
家庭是幼儿发泄情绪最佳的场所,所以家长在幼儿性格品质的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2]。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要与幼儿成为朋友,幼儿出现不良情绪时,家长要耐心、心平气和地与其交流,适当地去理顺幼儿的脾气和情绪。如果家长无法有效疏导幼儿的情绪,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是老师的帮助,促进幼儿形成一个良好健康的心理。家长在疏导的过程中还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己的情绪转移给孩子,增加幼儿的心理负担;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其积极勇敢地面对成长中的问题,提升幼儿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我们不怕做不好,只怕想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虽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但只要拥有这种精神,从实实在在的小事做起,从幼儿细微的心理表现人手,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使每位幼儿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晓春.家庭教育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8(34)100-102.
[2]王琴.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中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J].教师,2019(16)35-36.
(威宁县小海镇中心幼儿园 贵州毕节 55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