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慧旅游的发展对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我国目前智慧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高校课程设置及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慧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的建议,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高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建设师资队伍、编写系列教材、完善配套设施及建立适合本校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通过培养全方位的智慧旅游专业人才,为我国智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智慧旅游;本科人才;现状;对策
一、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背景
2008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通过利用更智慧的信息技术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随即“智慧城市”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它是“智慧地球”落地城市的实际举措,智慧旅游便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国家旅游局于2011年提出约用10年的时间在中国初步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2012年以来,国家旅游局先后公布了两个批次的“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以及公布了“全国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单位”。之后,国家旅游局确定2014年为“智慧旅游年”,智慧旅游得到快速发展。随即2015年,国家旅游局印发《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智慧旅游对于旅游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智慧旅游是旅游业一场全新的变革,同时“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对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智慧旅游背景下,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符合新的旅游发展业态。
智慧旅游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其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是多数学者对智慧旅游也存在共识,认为智慧旅游由智能技术平台支撑,为旅游业的各个主体提供旅游信息,可优化旅游资源利用,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以及提高旅游行业的管理能力[1]。对于智慧旅游人才的概念,鲜有学者为其定义。一些学者以需求为导向,认为智慧旅游人才主要为智慧景区人才、智慧酒店人才、智慧旅行社人才、智慧旅游管理人才[2]以及信息技術应用人才、电子商务人才、平台使用和维护人员等[3]。在此,笔者认为智慧旅游人才,即是在智慧旅游的背景下,服务于智慧旅游各行业的人才。包括服务于智慧政府、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智慧景区、智慧旅游规划、智慧旅游营销、旅游电子商务等多方面的人才。
二、智慧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现状
人才是我国智慧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我国目前智慧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为全面了解我国高校智慧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的状况,以及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及建议。笔者于2016年10月,以郑州大学召开的“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全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院校院长联席会议”为契机,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我国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现状。此次大会,全国主要本科院校教师集聚于此,为这次问卷的有效发放提供了便利。调查对象为参会的各学校代表,包括相关学院院长、系主任及专业骨干教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95份,共调查95名高校教师,64所院校。85%的老师对智慧旅游相当了解,并熟悉本校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现状,说明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是可信的,保证了问卷质量[1]。
(一)智慧旅游本科人才目标定位
在智慧旅游人才是否为当前急需的问题上,83%的教师认为是,16%表示不确定,只有1%的调查者认为智慧旅游人才不是当前所急需。由此可见,多数教师认同智慧旅游人才是当前急需的。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调查结果如图1。各项的百分比相差不大,可见智慧政府、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智慧景区、智慧旅游规划、智慧旅游营销、旅游电子商务这7个方面对智慧旅游人才都有需求。其中多数教师认为在智慧旅游营销和智慧景区方面对智慧旅游人才需求最大,因而当前应集中重点培养智慧旅游营销与景区管理方面的人才[2]。
(二)高校智慧旅游课程设置现状
目前有57%的高校开设了智慧旅游相关课程,43%的高校尚未开设此类课程。其中,较多高校开设旅游电子商务类和计算机技术类的课程,较少高校开设网络安全类和智慧旅游概念类课程,还有一些高校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MIS)、旅游信息系统、智慧酒店等课程,图2。由此可见,全国高校的智慧旅游相关课程结构并不平衡[3]。
此外,对高校的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优势进行调查,优势并不突出。其中实验条件和校企合作优势的高校相对较多,但师资优势与学科优势并不明显,图3。在对高校培养的智慧旅游人才是否可满足相关就业岗位的需求进行调查时发现,只有13%的高校认为是,19%的认为不是,另外不确定的高校有48%,说明当前只有少数高校培养的智慧旅游人才能够满足相关就业岗位的需求,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与当前人才需求不一致。
对于并未开设智慧旅游相关课程的高校,调查将来是否会开设此类课程,46%的高校表示将会开设此类课程,没有高校明确表示不会开设此类课程,53%不清楚以后是否开设此类课程。
(三)智慧旅游本科人才培养制约因素
智慧旅游人才培养已滞后于智慧旅游的发展,高校的智慧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种种问题与障碍。对已开设相关课程的高校,有26%的教师认为缺乏校企合作,41%认为资金不足,46%认为实验室缺乏,69%认为师资力量不足。对于没有开设智慧旅游相关课程的原因进行调查,图4,高达66%的教师认为高校缺乏师资。由此可知,师资是高校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中最大的一个制约因素。此外,还有一些高校表示培养方案设置中没有涉及、缺乏学校及学院的支持、智慧旅游未成体系以及专业设置不能随意改动等问题。
三、智慧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的对策
智慧旅游发展如日中天,人才培养已迫在眉睫,如何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及重点。在问到“您认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多选题),其中师资力量是其中的关键因素,77%的调查者认为这是培养智慧旅游人才的关键。其次是实验条件,占66%。校企合作,占55%,学校重视和政府政策等也均占到了30%左右。因此,我国高校智慧旅游人才培养应注重以下方面。 (一)政府加大支持力度,高校提供实验室建设等多方支撑
政府在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中起引导、支持的作用,为人才培养搭建平台。政府应立足于智慧旅游发展的需求,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加大对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专项资金投入,构建完整的智慧旅游人才培训体系,开展智慧旅游培训活动,鼓励智慧旅游交流。高校在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根据社会发展需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重视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给予实验室和经费支持,为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资源。
(二)建立师资队伍,打造优势团队
在对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中,师资力量是目前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智慧旅游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更要求符合智慧旅游发展的教学理念与技能。在师资队伍构建中,既要在原先的基础上吸纳具备不同背景知识的教师,又要为旅游专业的教师提供培训,鼓励教师吸纳新知识,具备智慧旅游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经常邀请智慧旅游行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开展讲座,从而对师资力量进行补充与强化。优秀的师资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和保障,因而有必要打造一支优势互补、学科交叉的师资团队。
(三)编写相关教材,完善配套设施
缺乏相关教材是目前智慧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之一。高校应根据智慧旅游人才的需求,制定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方案,鼓励教师尽快地编写智慧旅游系列教材。教材的编写应吸纳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除编写完备的智慧旅游知识外,还应加入大量实例和实验,便于学生的理解与参与。与课程相配套的硬件设施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一,目前已有一些高校建立了智慧旅游实验室和教学平台,如模拟景区管理实验系统、模拟景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智慧旅游大数据分析系统等。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相应的智慧旅游教学设施,建立智慧旅游教学平台。
(四)校企积极合作,培养实践人才
在调查中,一些高校教师提出智慧旅游人才应重点培养实践性人才,根据智慧旅游发展的需求,实践型人才是目前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重点,而校企合作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其中最重要的是寻求高校与企业最佳合作机制,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高校根据企业需要培养相关人才,可聘请企业专家开办讲座,开展技能培训,以及担任兼职教师等。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帮助高校共同建立智慧旅游实验室及教学平台。高校与企业优势互补,共同为我国智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性人才。
(五)立足本校资源,建立课程体系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高校的智慧旅游相关课程结构单一,不能满足智慧旅游发展的多方面的需求。高校应根据本校的资源特色,开设智慧旅游相关课程,而不盲目跟随,如财经类学校开设旅游电子商务或营销等课程、地学类学校开设地理信息系统等课程、计算机类学校开设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等课程。高校要充分利用本校的教师及教学设施等资源,結合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多方面全方位的人才。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李会琴,1978年生,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扶贫,智慧旅游。
徐宁,1995年生,女,硕士生,研究方向:可持续生计与旅游,智慧旅游。
参考文献
[1]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05):66-73.
[2]王楠.智慧旅游背景下长春市旅游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3]赖文俊.“智慧旅游”与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应对策略探讨——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涉外旅游专业为例[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6,(01):49-52.
关键词:智慧旅游;本科人才;现状;对策
一、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背景
2008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通过利用更智慧的信息技术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随即“智慧城市”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它是“智慧地球”落地城市的实际举措,智慧旅游便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国家旅游局于2011年提出约用10年的时间在中国初步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2012年以来,国家旅游局先后公布了两个批次的“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以及公布了“全国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单位”。之后,国家旅游局确定2014年为“智慧旅游年”,智慧旅游得到快速发展。随即2015年,国家旅游局印发《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智慧旅游对于旅游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智慧旅游是旅游业一场全新的变革,同时“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对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智慧旅游背景下,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符合新的旅游发展业态。
智慧旅游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其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是多数学者对智慧旅游也存在共识,认为智慧旅游由智能技术平台支撑,为旅游业的各个主体提供旅游信息,可优化旅游资源利用,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以及提高旅游行业的管理能力[1]。对于智慧旅游人才的概念,鲜有学者为其定义。一些学者以需求为导向,认为智慧旅游人才主要为智慧景区人才、智慧酒店人才、智慧旅行社人才、智慧旅游管理人才[2]以及信息技術应用人才、电子商务人才、平台使用和维护人员等[3]。在此,笔者认为智慧旅游人才,即是在智慧旅游的背景下,服务于智慧旅游各行业的人才。包括服务于智慧政府、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智慧景区、智慧旅游规划、智慧旅游营销、旅游电子商务等多方面的人才。
二、智慧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现状
人才是我国智慧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我国目前智慧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为全面了解我国高校智慧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的状况,以及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及建议。笔者于2016年10月,以郑州大学召开的“教育部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暨全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院校院长联席会议”为契机,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我国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现状。此次大会,全国主要本科院校教师集聚于此,为这次问卷的有效发放提供了便利。调查对象为参会的各学校代表,包括相关学院院长、系主任及专业骨干教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95份,共调查95名高校教师,64所院校。85%的老师对智慧旅游相当了解,并熟悉本校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现状,说明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是可信的,保证了问卷质量[1]。
(一)智慧旅游本科人才目标定位
在智慧旅游人才是否为当前急需的问题上,83%的教师认为是,16%表示不确定,只有1%的调查者认为智慧旅游人才不是当前所急需。由此可见,多数教师认同智慧旅游人才是当前急需的。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调查结果如图1。各项的百分比相差不大,可见智慧政府、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智慧景区、智慧旅游规划、智慧旅游营销、旅游电子商务这7个方面对智慧旅游人才都有需求。其中多数教师认为在智慧旅游营销和智慧景区方面对智慧旅游人才需求最大,因而当前应集中重点培养智慧旅游营销与景区管理方面的人才[2]。
(二)高校智慧旅游课程设置现状
目前有57%的高校开设了智慧旅游相关课程,43%的高校尚未开设此类课程。其中,较多高校开设旅游电子商务类和计算机技术类的课程,较少高校开设网络安全类和智慧旅游概念类课程,还有一些高校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MIS)、旅游信息系统、智慧酒店等课程,图2。由此可见,全国高校的智慧旅游相关课程结构并不平衡[3]。
此外,对高校的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优势进行调查,优势并不突出。其中实验条件和校企合作优势的高校相对较多,但师资优势与学科优势并不明显,图3。在对高校培养的智慧旅游人才是否可满足相关就业岗位的需求进行调查时发现,只有13%的高校认为是,19%的认为不是,另外不确定的高校有48%,说明当前只有少数高校培养的智慧旅游人才能够满足相关就业岗位的需求,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与当前人才需求不一致。
对于并未开设智慧旅游相关课程的高校,调查将来是否会开设此类课程,46%的高校表示将会开设此类课程,没有高校明确表示不会开设此类课程,53%不清楚以后是否开设此类课程。
(三)智慧旅游本科人才培养制约因素
智慧旅游人才培养已滞后于智慧旅游的发展,高校的智慧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种种问题与障碍。对已开设相关课程的高校,有26%的教师认为缺乏校企合作,41%认为资金不足,46%认为实验室缺乏,69%认为师资力量不足。对于没有开设智慧旅游相关课程的原因进行调查,图4,高达66%的教师认为高校缺乏师资。由此可知,师资是高校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中最大的一个制约因素。此外,还有一些高校表示培养方案设置中没有涉及、缺乏学校及学院的支持、智慧旅游未成体系以及专业设置不能随意改动等问题。
三、智慧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的对策
智慧旅游发展如日中天,人才培养已迫在眉睫,如何培养智慧旅游人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及重点。在问到“您认为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多选题),其中师资力量是其中的关键因素,77%的调查者认为这是培养智慧旅游人才的关键。其次是实验条件,占66%。校企合作,占55%,学校重视和政府政策等也均占到了30%左右。因此,我国高校智慧旅游人才培养应注重以下方面。 (一)政府加大支持力度,高校提供实验室建设等多方支撑
政府在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中起引导、支持的作用,为人才培养搭建平台。政府应立足于智慧旅游发展的需求,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加大对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专项资金投入,构建完整的智慧旅游人才培训体系,开展智慧旅游培训活动,鼓励智慧旅游交流。高校在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根据社会发展需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重视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给予实验室和经费支持,为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资源。
(二)建立师资队伍,打造优势团队
在对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中,师资力量是目前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智慧旅游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更要求符合智慧旅游发展的教学理念与技能。在师资队伍构建中,既要在原先的基础上吸纳具备不同背景知识的教师,又要为旅游专业的教师提供培训,鼓励教师吸纳新知识,具备智慧旅游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经常邀请智慧旅游行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开展讲座,从而对师资力量进行补充与强化。优秀的师资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和保障,因而有必要打造一支优势互补、学科交叉的师资团队。
(三)编写相关教材,完善配套设施
缺乏相关教材是目前智慧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之一。高校应根据智慧旅游人才的需求,制定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方案,鼓励教师尽快地编写智慧旅游系列教材。教材的编写应吸纳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除编写完备的智慧旅游知识外,还应加入大量实例和实验,便于学生的理解与参与。与课程相配套的硬件设施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一,目前已有一些高校建立了智慧旅游实验室和教学平台,如模拟景区管理实验系统、模拟景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智慧旅游大数据分析系统等。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相应的智慧旅游教学设施,建立智慧旅游教学平台。
(四)校企积极合作,培养实践人才
在调查中,一些高校教师提出智慧旅游人才应重点培养实践性人才,根据智慧旅游发展的需求,实践型人才是目前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重点,而校企合作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其中最重要的是寻求高校与企业最佳合作机制,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到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高校根据企业需要培养相关人才,可聘请企业专家开办讲座,开展技能培训,以及担任兼职教师等。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帮助高校共同建立智慧旅游实验室及教学平台。高校与企业优势互补,共同为我国智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性人才。
(五)立足本校资源,建立课程体系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高校的智慧旅游相关课程结构单一,不能满足智慧旅游发展的多方面的需求。高校应根据本校的资源特色,开设智慧旅游相关课程,而不盲目跟随,如财经类学校开设旅游电子商务或营销等课程、地学类学校开设地理信息系统等课程、计算机类学校开设网络技术、网络安全等课程。高校要充分利用本校的教师及教学设施等资源,結合智慧旅游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为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多方面全方位的人才。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李会琴,1978年生,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扶贫,智慧旅游。
徐宁,1995年生,女,硕士生,研究方向:可持续生计与旅游,智慧旅游。
参考文献
[1]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05):66-73.
[2]王楠.智慧旅游背景下长春市旅游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3]赖文俊.“智慧旅游”与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应对策略探讨——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涉外旅游专业为例[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6,(01):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