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台戏

来源 :上海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m74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如戏,我们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徐衎新作《仙》讲述了一个在人生角色扮演的真真假假中载沉载浮的故事。四位青年评论家不同维度的解读,为我们延展出不同的时空去反观“戏梦人生”这个说不尽的话题。
  庸常和杀戮
  时代使然,造就了趣味趋同,思维相似,以及太多并无本质区别的经验、情感和经历被批量复制。所以小说和生活便手拉着手、肩并着肩走进了庸常经验和情感的沼泽,久而久之,生活与小说相互嫌弃,大约也不是很难理解的事情了。但依然不断有越来越年轻的作家进入我们的阅读视野,要去解开这样的症结。徐衎便是这样的年轻野心家。他似乎总能发现那些从庸常、麻木的生活表情中一闪而过的狰狞的瞬间和惊悚的时刻。
  从徐衎晚近的作品来看,他从未将庸常视为琐碎、重复、无意义叠加、糅合的物质性存在,恰恰相反,在他的笔下,庸常的生活像是一只假装颟顸的凶兽,永远一副百无聊赖、睡眼惺忪的样子,均匀的呼吸声中偶尔飘来的血腥味似乎在提醒我们,在某些未曾觉察的时刻,曾经发生过漫不经心的残暴和悄无声息的杀戮。
  《心经》(《人民文学》2016年第9期)里的杀戮绵长而
  锋利。独居的老妇人虐杀老鼠这样的细节让人不寒而栗地联想到一种古老的惩罚:浸猪笼。当浸猪笼所携带的扭曲而残暴的道德审判意味,与老妇人心平气和地虐杀动物叠加在一起时,日常生活便显露出人间炼狱的表情。与其说,杀戮成为平复无伤大雅的欲望的手段令人恐惧,倒不如说,日常生活本身在漫不經心培育、催生妖艳的恶之花,因为,庸常的生活无边无沿,没人知道下一次的杀伐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降临……
  然而,并非所有的杀戮都鲜血淋漓,有时也显得温情脉脉。《栗色沃野》(《西湖》2015年第8期)是另一种形式的杀戮故事。房东对租客的严苛要求,哪怕是以长辈关爱的面貌出现,也涉及一个问题,即现代社会的契约关系让压迫和伤害变得合情合理起来。对小动物的抛弃、肢解和玩味适时地成为年轻的情侣释放、调整荷尔蒙的情趣游戏,于是本是为了纾解被压抑的情欲而发生的无聊举动却在无意识中成为冷血的屠杀,赤裸裸的丛林食物链思维在情欲的起伏中隐现着。无疑,温情脉脉的杀戮正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地合法化、制度化、诗意化,这是一个令人惊悚而难以忽视的现象和结论。
  大约是执著于庸常生活中潜伏的那些残暴和杀戮,所以,“作家之死”的发生大约是迟早的事情。《肉林执》(《收获》2017年第5期)讲述的是一个小镇的日常。工厂的破产抵挡不住发财的妄想,向往健康却迷信偏方,年轻人的理想永远只是停留在幻想中,情欲受挫却默默承受,在谎言和浮夸造就的历史和英雄故事中乐此不疲……就这样,千疮百孔的生活反倒成为大家都能接受的日常。《肉林执》是徐衎写作上的一次拓展。他对小镇危机四伏的日常的精细描摹,其实是对当下精神暗疾的隐喻。所以,那些洞悉生活真相并试图吐露秘密的人将收到来自死亡的召唤。小说的结尾处,作家死亡时嘴角的口红印来自何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是庸常生活胜利后暧昧的微笑。
  《仙》是徐衎的新作。如果我们把纪录片导演和作家都视为观察生活并试图追寻真相的人,那么不妨将《仙》视为《肉林执》创作思路的延展和变异。当作者不动声色地将纪录片导演的工作从“记录”叙述为“表演”时,浓厚的黑色幽默迅速弥漫。导演和摄像机意味着身份、知识和权力,因此他们粗暴地将按摩店从业人员界定为“被看”的对象,而当所谓的性工作从业人员面对镜头熟练地“编织”导演想要的“故事”时,“看”与“被看”的关系已经被悄然倒置。颠倒的关系不仅嘲讽了自认为高悬于俗世上空并能照亮庸常的知识、权力及其价值观的虚妄和孱弱,反而倒逼以“独立”自诩的导演重新表演了按摩女“虚构”的故事以换取功成名就,而代价却是主动放弃已经观察到的部分真实。不难发现,一个以真相追寻和价值观高扬作为目的的行为,在进展的过程中却被“虚构”消解,转而以主动“虚构”价值观和编织“真实”作为结束。这是一个真相和真实逐步退场甚至是主动撤离的叙事。因为,此刻所有的人都会发现,庸常生活的杀戮不再是气势汹汹或是温情脉脉,而是甜蜜的暴力,即“规训”和“游戏”。“规训”后的奖赏和“游戏”时的快感编织了“生活”这个大故事,每个人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各取所需,真实和真相也就变得毫无意义。故事结尾时,“女导演笑了。黑暗中没人看到她,她也看不见其他人,女导演就一直笑着,飘飘欲仙”。
其他文献
1  没人知道它们从何而来,又去往何方。它们经常性地出现,在春天的夜里,在没有记忆的梦境中。在那些欢乐或暴怒的时刻。第一次看马远的《水图》,我看到的只是一些线条,烟波浩渺般的线条,像水一样的线条,它来自水,又远远地脱离水。它是纸上的水,是水的抽象物,却那么机敏、跳脱、生机勃勃。  作为天然的流逝物,水与时光、年华以及无为之命运联系在一起。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如果要问,应用信息技术,到底期望它给教学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脱口而出——提高教学质量。但究竟什么是教学质量?或许答案并没有那么简单。  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初期,很多人习惯性地用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来证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这样做的结果反而让技术成了应试教育的“帮凶”。著名的计算机教育应用先驱西蒙·派珀特曾经形象地把这种用学业成绩,更直
臧小平大姐寄来作品集《难得纯真》。扉页一句话,读得让人感慨万千:“谨以此书敬献给我最亲爱的父亲母亲!”  读《写在前面的话》,才知道臧小平中年患重病,一直得到父母臧克家、郑曼两位老人的关爱,长期卧床的她,是在父母悉心照顾下,才挺了过来。臧小平写道:  当我提起笔,为自己的第一本作品集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往昔那么多萦绕于心难以忘怀的面容和场景,带着声音,带着色彩,带着温度和情感,带着穿透时空无比强大的
古代中国有一个国王,能力不济,糊涂得要命,经常做傻事,做了傻事后又经常向大臣和王后承认错误。此人好大喜功,喜欢大排场,每次碰到不懂的问题就问成百上千的门客,门客们你一言我一语,他也就没了主意。于是,国王娶了两个妻子,一个美貌无比用来显摆,一个丑陋无比却很有主见,这个国王在任的时候却也平安无事。  国王有个儿子,英俊潇洒能武善断,儿子继位后,挨个考核老国王留下来的成千才子。就这样,最终只剩下真正有能
网络教育平台是基于各种网络,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网络系统。C/S和B/S是当今世界开发模式技术架构的两大主流技术。本文就对这两种结构加以比较,以方便用户的选择。  C/S和B/S结构简介  C/S (Client/Server)结构,即大家熟知的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它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它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
走走:时隔七年,距离上次畅销至五十万册的长篇小说《誓鸟》之后,你拿出了新的长篇小说《茧》,你觉得和你之前的作品相比,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张悦然:有时候我自己也不太相信过去了那么久。那种感觉,好像我一直待在一个自己的世界里,不知道外面今夕是何年。《茧》包含着一些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如何看待我们的父辈和祖辈,并且对于爱的继承、罪的流传作了一些探究。这些都和我之前的小说不一样。像《誓鸟》或者再以前的小说
“计算思维”概念自进入教育视野后,备受关注。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计算思维”有不同的理解。一部分教师将“计算思维”视为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大集合,把教学如剪贴板、驱动程序、邮件传输等视同计算思维教育的分解;而另一部分教师则将“计算思维”与“程序算法”画上约等号。起初不起眼的微小的理解差异,经过多次迭代,最终会发展成截然不同的实践结果。鉴于此,笔者认为需要追根溯源,透析计算思维的内在要素,追问计算思维
一个未知的故事开始了:  在另一个荒漠的季节  迁徙的候鸟已别离  飛向遥远的天际,  消息铺天盖地  春天不会再来了  在寒冷忧郁的土壤里  花儿和爱情即将消失  种子也无法孕育果实。  白日余烬依旧炽热  人们在房子里迷失,  如同废弃教堂里的天使。
连续三年就翻转课堂作新年展望,至今已觉不新鲜。不过,对新一年实验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还是必要的。敢问路在何方?  在我看来,首先,要牢牢把准教学主体与其他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把握好两者关系,就能激发信息技术对教学变革的革命性因素;把握不好,还会落后于其他行业信息化。  现在我们来分析教学要素。在教学要素中,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主体的素养构成,也改变了其他教学要素的存在方式。  比如,教学目标由教师输入电
2014年8月,盛夏酷暑,怀着对教育新技术的热情,我们相聚在山东大学,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短短三天,我们在NOC竞技场上接受着前所未有的“头脑风暴”,新教育、新理念、新技术,我们尽情呼吸着教育的新鲜空气,感受着教育的活力与生机。感谢NOC赛场,让我们对教育有了崭新的认识;感谢NOC赛场,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无限潜能,看到了团队合作的巨大力量,更感受到了信息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