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针对当前幼儿园体育教学中的现实,指出了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对这几个问题的成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进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幼儿园 体育教学 口令指挥
一、关于口令指挥
口令是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口令运用合理、规范与否,不仅影响到当前幼儿园的体育教学,还会影响到孩子小学阶段甚至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笔者发现很多幼儿园教师对口令理解不够准确,不规范,运用口令时常会出现一些偏差,乃至错误。
口令一般分为短促、连续、断续和复合四种。幼儿园经常要用到的是短促和连续口令。
短促口令,只有动令,没有预令,发音短促有力,不论多少字,中间不拖、不停,一气呵成。每个字节分配的时间基本均等,简洁、明了的口令使队列动作干净整齐,有精神。这类口令最常用的有“立正”“稍息”“报数”。许多幼儿教师把“立正”喊成“立——正”;“稍息”喊成“稍——息”。还有不少教师要求幼儿在作立正、稍息动作时,发出“12”的喊声,这是很不合理也不规范的要求。因为立正、稍息的口令只有在对象定位站立时才可下达,行进间是不能作出这些动作的,动作又都是一拍能完成的,完全不必要分成两拍进行。如果幼儿养成这种不规范的动作后,很难改掉,我们在小学、中学的体育课上经常会发现这种幼儿园体育课中不规范口令形成的不规范动作的痕迹。
连续口令,既有动令又有预令,预令在前要拖长些,动令在后短促有力,预令的拖音与动令相连。常用口令有“立——定”、“向后(左、右)——转”。经常发现部分教师把“立——定”发成“立、定”或“立定——”;把“向后(左、右)——转”发成“向、后(左、右)、转”,把连续口令作为短促口令或断续口令,使队列动作难以整齐。
口令要做到准确、响亮,除了正确理解口令的概念和特点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领。
1. 掌握好音节,发口令要有节拍感,预令、动令有明显的节奏,轻重抑扬有度,使幼儿能听得清晰。2. 突出主音,下达口令时,音量不要平均支配,应在重点的字上加大音量。如“向后——转”要突出“转”;“齐步——走”要突出“走”。3. 控制好声调,口令的发音以阴平为宜,尤其是动令,应发成阴平。汉语普通话阴平声调发音具有平稳、有力的特点,既给人以振奋之感,又不易损伤嗓子。
笔者认为,不规范的口令,给幼儿以错误的示范,留下的负面影响还是很大的,还不如不喊口令,让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来做,待幼儿到了一年级由专业的体育教师来教,接受规范的口令指挥。
二、对待残疾幼儿
普通幼儿园的孩子中绝大多数是健康正常的幼儿,但是并不排除有少数残疾幼儿。这些残疾幼儿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了肢体活动的障碍,影响了正常的体育活动。表现在幼儿园的体育教学中,残疾幼儿由于身体活动的限制,体育活动的能力水平相对低下或部分的缺损,造成了他们与其他幼儿之间差距的不断加大;而教师的保护心理和保护行为,往往是阻止残疾幼儿参与幼儿的群体体育活动中,让他们游离在集体之外,成为旁观者,使他们显得更为孤独和失望。这对残疾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十分不利,也不利于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让残疾的幼儿参加到健康孩子的体育活动中去,对孩子的成长肯定是有利的。但是,这里还需要科学的设计、合理的组织、适宜的教法,否则,将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兼顾两个方面
这里研究的是普通幼儿园中的残疾幼儿的体育教学,他们毕竟是极少数的一部分。所以在考虑残疾幼儿体育的时候,并不能放弃多数幼儿,否则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要兼顾两方面的情况,无论是在体育教学的组织与设计上,还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均要考虑到两方面的实际需要,不能只顾一头而忘了另一头。
(二)多种形式参与
不一定每次体育活动都要让残疾幼儿直接参与跑、跳等,在其身体条件所不能达成的活动项目上,可以让其做个小裁判,协助教师判定胜负;可以安排其分发活动器材,做个小帮手等等。在集体活动中给残疾幼儿安排一个适宜的角色,也是一种参与,同样能在集体活动中得到快乐。
(三)做好活动记录
普通幼儿园,每一个幼儿都有健康档案。对残疾幼儿,教师可以为这些幼儿另外设立专门的体育活动档案,把每次体育活动的内容、角色、活动前后的变化,简单地记录下来,并经常与医务室、家长取得联系,把相关信息反馈给他们。
(四)向特殊教育的教师请教
特殊学校是面向身体、智力、心理存在障碍的学生招生的,特教老师面对的都是身体有障碍的不同年龄的学生。对于身体活动有障碍的学生的学习,特教老师有独特的方法和系统的经验,幼儿园老师可以向特教老师请教,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幼儿园可以请相关的特殊教育的专家作讲座,或对应的咨询活动,或去特殊学校旁听低年级的体育课,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相关理论水平,丰富实践经验,掌握适宜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实际的教学水平。
三、关于活动的情商目标
传统的幼儿体育强调增强体质,侧重幼儿生理负荷的达成度,忽视幼儿心理因素的培养。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幼儿体育不仅要注重生理负荷,而且要强调心理素质的培养。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情商理论创始人丹尼尔·戈尔曼说:孩子的未来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可见情商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因此,幼儿教师在幼儿体育教学中,不仅要确定生理目标、技术目标、思想目标、知识目标,还需要设定情商目标。
情商(EQ)是指认知、控制、和调节自身的能力。其具体的内涵是:1. 认知自身的情绪;2. 妥善管理情绪;3. 自我激励;4. 认知他人的情绪;5. 人际关系的管理。
情商的内涵可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两个方面。内在的情商是指有能力去了解自己的天赋、才能,可以明确地觉察自己的情绪,以及面对挫折困扰时的很好的容忍状态等。外在的情商指有敏锐的观察力去判别他人的行为动机,解读他人的情绪反应,懂得与他人和谐合作,能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自身和人际间的困扰。
情商已被教育界人士越来越看重,幼儿体育的情商目标,其本质上应归属于心理、社会目标的范畴。幼儿体育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活动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竞争和合作,时刻伴随着成功与失败,幼儿的情绪在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刺激下不断起伏,行为与情绪时而冲突,时而统一,幼儿在不断解决冲动与克制、本我与自我、欲望与克制力、追求满足与延迟满足的矛盾中发展幼儿的情商。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体育教学的特点,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情商。例如,通过跨越障碍游戏,培养幼儿勇敢顽强的精神;通过2~3人的协作比赛培养幼儿团队精神;通过责任归到每个人的小组竞赛,提高幼儿的责任感等。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和幼儿园的实际,幼儿体育教学中的情商目标有:
1. 坚强自信、乐观向上。2. 尊重他人,善于合作。3. 好奇心强,善于发现问题。4. 谦虚忍让,能体谅别人。5. 做事认真,全神贯注。6. 责任性强,不推卸责任。7. 勇敢顽强,勇于竞争。
情商目标很多,幼儿教师可根据每次课或每次活动的具体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情商目标,为幼儿健康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关于辅助活动
在幼儿园体育教学中,教师对于活动内容的选择和活动形式的设计,都比较重视,十分讲究。但对于一些辅助活动就比较随意。例如,对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放松整理活动,就不太注重,有些时候甚至不加考虑了。有些幼儿园教师认为,幼儿体育活动的强度较小,动作幅度也不大,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没有必要。其实,这是体育意识较弱的具体表现。幼儿体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养成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而这一习惯包括了运动前后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缺乏运动的经验,又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动作,经常会在活动中做出一些超过自己能力的动作,所以,做好准备活动有其必要性和实效性。
运动开始前的准备活动,就是在幼儿进行主要内容的运动前,教师应安排一些轻松的、运动量很小的肢体活动,这些准备活动尽可能与后面的运动内容有联系。这样,一旦在运动中出现用力过猛,也不易导致肌肉、肌腱、关节的损伤。运动结束后的放松整理活动,就是让幼儿在运动之后,做些轻松的动作,如原地踏步、散步、前后摆动手臂等活动,来放松幼儿的肢体。
文章针对当前幼儿园体育教学中的现实,指出了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对这几个问题的成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进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幼儿园 体育教学 口令指挥
一、关于口令指挥
口令是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口令运用合理、规范与否,不仅影响到当前幼儿园的体育教学,还会影响到孩子小学阶段甚至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笔者发现很多幼儿园教师对口令理解不够准确,不规范,运用口令时常会出现一些偏差,乃至错误。
口令一般分为短促、连续、断续和复合四种。幼儿园经常要用到的是短促和连续口令。
短促口令,只有动令,没有预令,发音短促有力,不论多少字,中间不拖、不停,一气呵成。每个字节分配的时间基本均等,简洁、明了的口令使队列动作干净整齐,有精神。这类口令最常用的有“立正”“稍息”“报数”。许多幼儿教师把“立正”喊成“立——正”;“稍息”喊成“稍——息”。还有不少教师要求幼儿在作立正、稍息动作时,发出“12”的喊声,这是很不合理也不规范的要求。因为立正、稍息的口令只有在对象定位站立时才可下达,行进间是不能作出这些动作的,动作又都是一拍能完成的,完全不必要分成两拍进行。如果幼儿养成这种不规范的动作后,很难改掉,我们在小学、中学的体育课上经常会发现这种幼儿园体育课中不规范口令形成的不规范动作的痕迹。
连续口令,既有动令又有预令,预令在前要拖长些,动令在后短促有力,预令的拖音与动令相连。常用口令有“立——定”、“向后(左、右)——转”。经常发现部分教师把“立——定”发成“立、定”或“立定——”;把“向后(左、右)——转”发成“向、后(左、右)、转”,把连续口令作为短促口令或断续口令,使队列动作难以整齐。
口令要做到准确、响亮,除了正确理解口令的概念和特点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领。
1. 掌握好音节,发口令要有节拍感,预令、动令有明显的节奏,轻重抑扬有度,使幼儿能听得清晰。2. 突出主音,下达口令时,音量不要平均支配,应在重点的字上加大音量。如“向后——转”要突出“转”;“齐步——走”要突出“走”。3. 控制好声调,口令的发音以阴平为宜,尤其是动令,应发成阴平。汉语普通话阴平声调发音具有平稳、有力的特点,既给人以振奋之感,又不易损伤嗓子。
笔者认为,不规范的口令,给幼儿以错误的示范,留下的负面影响还是很大的,还不如不喊口令,让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来做,待幼儿到了一年级由专业的体育教师来教,接受规范的口令指挥。
二、对待残疾幼儿
普通幼儿园的孩子中绝大多数是健康正常的幼儿,但是并不排除有少数残疾幼儿。这些残疾幼儿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了肢体活动的障碍,影响了正常的体育活动。表现在幼儿园的体育教学中,残疾幼儿由于身体活动的限制,体育活动的能力水平相对低下或部分的缺损,造成了他们与其他幼儿之间差距的不断加大;而教师的保护心理和保护行为,往往是阻止残疾幼儿参与幼儿的群体体育活动中,让他们游离在集体之外,成为旁观者,使他们显得更为孤独和失望。这对残疾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十分不利,也不利于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让残疾的幼儿参加到健康孩子的体育活动中去,对孩子的成长肯定是有利的。但是,这里还需要科学的设计、合理的组织、适宜的教法,否则,将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兼顾两个方面
这里研究的是普通幼儿园中的残疾幼儿的体育教学,他们毕竟是极少数的一部分。所以在考虑残疾幼儿体育的时候,并不能放弃多数幼儿,否则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要兼顾两方面的情况,无论是在体育教学的组织与设计上,还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均要考虑到两方面的实际需要,不能只顾一头而忘了另一头。
(二)多种形式参与
不一定每次体育活动都要让残疾幼儿直接参与跑、跳等,在其身体条件所不能达成的活动项目上,可以让其做个小裁判,协助教师判定胜负;可以安排其分发活动器材,做个小帮手等等。在集体活动中给残疾幼儿安排一个适宜的角色,也是一种参与,同样能在集体活动中得到快乐。
(三)做好活动记录
普通幼儿园,每一个幼儿都有健康档案。对残疾幼儿,教师可以为这些幼儿另外设立专门的体育活动档案,把每次体育活动的内容、角色、活动前后的变化,简单地记录下来,并经常与医务室、家长取得联系,把相关信息反馈给他们。
(四)向特殊教育的教师请教
特殊学校是面向身体、智力、心理存在障碍的学生招生的,特教老师面对的都是身体有障碍的不同年龄的学生。对于身体活动有障碍的学生的学习,特教老师有独特的方法和系统的经验,幼儿园老师可以向特教老师请教,借鉴他们的教学方法,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幼儿园可以请相关的特殊教育的专家作讲座,或对应的咨询活动,或去特殊学校旁听低年级的体育课,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相关理论水平,丰富实践经验,掌握适宜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实际的教学水平。
三、关于活动的情商目标
传统的幼儿体育强调增强体质,侧重幼儿生理负荷的达成度,忽视幼儿心理因素的培养。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幼儿体育不仅要注重生理负荷,而且要强调心理素质的培养。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情商理论创始人丹尼尔·戈尔曼说:孩子的未来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可见情商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因此,幼儿教师在幼儿体育教学中,不仅要确定生理目标、技术目标、思想目标、知识目标,还需要设定情商目标。
情商(EQ)是指认知、控制、和调节自身的能力。其具体的内涵是:1. 认知自身的情绪;2. 妥善管理情绪;3. 自我激励;4. 认知他人的情绪;5. 人际关系的管理。
情商的内涵可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两个方面。内在的情商是指有能力去了解自己的天赋、才能,可以明确地觉察自己的情绪,以及面对挫折困扰时的很好的容忍状态等。外在的情商指有敏锐的观察力去判别他人的行为动机,解读他人的情绪反应,懂得与他人和谐合作,能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自身和人际间的困扰。
情商已被教育界人士越来越看重,幼儿体育的情商目标,其本质上应归属于心理、社会目标的范畴。幼儿体育主要以游戏活动为主,活动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竞争和合作,时刻伴随着成功与失败,幼儿的情绪在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刺激下不断起伏,行为与情绪时而冲突,时而统一,幼儿在不断解决冲动与克制、本我与自我、欲望与克制力、追求满足与延迟满足的矛盾中发展幼儿的情商。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体育教学的特点,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情商。例如,通过跨越障碍游戏,培养幼儿勇敢顽强的精神;通过2~3人的协作比赛培养幼儿团队精神;通过责任归到每个人的小组竞赛,提高幼儿的责任感等。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和幼儿园的实际,幼儿体育教学中的情商目标有:
1. 坚强自信、乐观向上。2. 尊重他人,善于合作。3. 好奇心强,善于发现问题。4. 谦虚忍让,能体谅别人。5. 做事认真,全神贯注。6. 责任性强,不推卸责任。7. 勇敢顽强,勇于竞争。
情商目标很多,幼儿教师可根据每次课或每次活动的具体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情商目标,为幼儿健康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关于辅助活动
在幼儿园体育教学中,教师对于活动内容的选择和活动形式的设计,都比较重视,十分讲究。但对于一些辅助活动就比较随意。例如,对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放松整理活动,就不太注重,有些时候甚至不加考虑了。有些幼儿园教师认为,幼儿体育活动的强度较小,动作幅度也不大,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没有必要。其实,这是体育意识较弱的具体表现。幼儿体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养成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而这一习惯包括了运动前后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缺乏运动的经验,又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动作,经常会在活动中做出一些超过自己能力的动作,所以,做好准备活动有其必要性和实效性。
运动开始前的准备活动,就是在幼儿进行主要内容的运动前,教师应安排一些轻松的、运动量很小的肢体活动,这些准备活动尽可能与后面的运动内容有联系。这样,一旦在运动中出现用力过猛,也不易导致肌肉、肌腱、关节的损伤。运动结束后的放松整理活动,就是让幼儿在运动之后,做些轻松的动作,如原地踏步、散步、前后摆动手臂等活动,来放松幼儿的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