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的中考像高考一样注定是不平静的,年初的南方雪灾,五月的汶川地震,初夏传递的火炬,这一切引起我们对人生、价值、命运的思考。在人生的重要考场上,我们不得不面对此写出自己的答卷。
从笔者分析的近100套各地的中考试题来看,今年的作文试题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一、高度关注生活,探寻生命的价值
08年的高考是中考的风向标,高考全国卷Ⅰ、四川卷不回避热点问题,直接关注五月汶川地震,出乎很多人意料。虽然高考、中考作文题有回避热点的原则,但是在如此重大事件,恰恰是“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传统回归。直接面对大事件,抒写情感、思考人生,不仅能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是精神上的一次洗礼。
如成都选题作文(一) 请以“震撼心灵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四川资阳选题作文(二)“不可忘却的记忆”;如今,当地震撕裂大地,我们仍要以这样一种声音告诉世界:中国人将依然与坚强同在”提示语来表达命题人对这场灾难、对现实热点的直接关注。其他地市中考作文题这样的关注也同样明显。如浙江绍兴卷,写一封信说服父母捐助地震灾区,湖南益阳卷选题作文(二)话题作文“生命的重量”,在提示语中直接点出“生命是宝贵的。温家宝总理在指挥抗震救灾时说:‘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被掩埋和受伤的群众’”;江苏南通命题作文“心中的火炬”,北京密云地区命题作文“传递”都体现了命题人对现实的高度关注。
对大事件的关注,其实是考查学生对大事件里细微片段、镜头的把握能力,通过这样的作文既能提高他们对现实关注度,又能锻炼学生把握细节的能力。在大事件中,学生不得不对生命、价值、命运思考,同时对学生的成长很有帮助。
二、感悟生命,抒写真情,表达真我
在08年中考作文题中,“我”频繁出现恰恰体现了命题人对学生抒写真我,抒写真情的急切的渴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学生独特的情感、表达的尊重、重视。
如上海卷命题作文“我眼中的色彩”,云南省卷命题作文“我爱我家”;山西太原卷半命题作文“我可以选择……吗?”,广西省玉林半命题作文“……我的最爱”,湖北宜昌选题作文(二)命题作文“我的季节我做主”,江苏无锡命题作文“我最想依靠的是你”,江西的省半命题作文“有时,我想…… ”。
形式多样的“我”其实就是对学生成长的“我”的一次生命追忆,不仅便于学生写出心中最真实的情感,而且最大限度减少命题、半命题给学生带来的限制,有利于学生表达,也体现“以生为本”的命题原则。
三、命题隽永,含蓄意味深长,便于学生张扬个性
中考作文不仅要便于学生抒写,同时也肩负这选拔的功能,如何让有一定语言功底的学生写出飞扬的文字,这就要考虑到命题上有一定的区分度。
北京卷命题作文,“向前,向前,向前!”就很有特色,这是积极奋进的乐观,这是永不放弃的追求,这是昂扬的斗志,题目充满了青春的朝气与活力。三个向前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这就需要学生在选择素材上有所区别。广州卷命题作文“又见枝头吐新芽”,为了减轻学生的审题难度,命题人用了“春回大地,原野上、道路旁、房前屋后,那一棵棵、一排排的树,高的、矮的、直的、弯的、立的、倒的……无论是被凛冽寒风刮得一叶不剩的秃枝,还是依然挂着绿叶的繁枝,都又悄悄地吐出了新芽,嫩嫩的,翠翠的,或浅黄,或浅绿,或微微露出点粉色……”题目中“又”“新芽”是关键词,那枝头“吐新芽”不正是人生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经历风霜后真实的写照吗?命题含蓄,需要学生认真审题,选择恰当的素材,才能赢得满意的得分。南京卷命题作文“寻”命题人用“寻幽探胜,饱览美丽的风景;寻根究底,探求科学的奥秘。异乡寻梦,故园寻根。寻找发展机会,寻求人间真情……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多角度阐释了“寻”的内涵,学生可以选择最熟悉的角度切入,来表达对人生追寻的理解。广东省卷命题作文卷“脚步”,扬州卷命题作文“回家”,看似平淡,但是要写好、写深刻是需要学生在选材、立意上下功夫的。
我们不难发现在这类命题作文中对学生的审题、立意要求是较高的,给那些平时训练有素的,语言功底扎实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好舞台。
四、命题形式变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高考作文是中考作文的风向标,高考题型的变化对中考作文题型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纵观今年20套高考作文题其中命题作文9套,材料作文8套(根据材料确定文意,故也称命意作文),话题作文3套。从前几年话题作文一统天下,到今天的式微,材料与命题作文重新占据主要位置,这种变化是符合作文规律的。当年话题作文是以它选材的多样性、灵活性深受命题人与学生的喜欢,但是近几年的实践表明,话题的灵活性、主题的多样性,学生天马行空的作文不仅增加了阅卷者的难度,也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笔者在06、07年《语文教学通讯》(增刊版)(《中考语文全攻略》中收集一组数据恰恰印证了这种趋势。
从上表我们不难发现命题、半命题作文占据了主流,而话题作文比重不断下落,这与高考的趋势完全相符。与高考不同的是,为了让初中生选题的范围更大写,让他们有话可写,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二选一式选题作文在中考出现是对话题作文逐渐淡出的一种弥补。而在中考实践中发现,材料作文对于初中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容易出现跑题、偏题现象,故材料作文在中考作文中所占比例较低,且一般出现在二选一式的选题中。
针对2008年中考作文的走势,我们在复习作出以下几点建议,提高作文的复习效率。
一、有针性做好文体训练
从中考阅卷来看,许多考生心中没有文体意识,或者说文体不清,大量的“四不像”式文章充斥其间。虽然现在中考作文大都是文体不限,但是文体不限不是说不讲文体。记叙文六要素要分明,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清晰,散文要有“神”。在中考复习中要强化文体意识,写出规范的文体,这是作文的高分的第一要素。适当尝试书信、日记、通话、寓言故事、采访稿、剧本等文体规范训练,以扩大在中考文体选择的面,可以达到出新求异的效果。
二、有计划的、有侧重点训练记叙文
议论文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议论文写作上建议做到浅尝辄止。但是对于记叙文的训练各个点要顾及、深入。比如,写人的记叙文的训练要突出人物性格,需要调动的描写手法,概述与生动描述,需要抑扬手法;记事的记叙文不仅要在一件事情上写出波澜来,还要学会多件事情上的详略处理,如何选择素材;写景状物需要落实顺序,多角度的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侧面相结合,修辞手法,烘托与渲染等表现手法的
运用。
三、有目的、有选择收集素材
从中考阅卷实践来看,学生所选素材老套、陈腐,毫无新意让人生厌。写老师就写灯下批改昨夜,母爱就是雨中送伞,生病后同学帮我补课;要么是虚构情节,不惜咒家庭变故;胡编乱造,人生坎坷等。这与同学没有有意识收集素材有关,在中考作文复习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分门别类准备有独特个人体验、感人、真实的素材。比如亲情类、友情类、师生情,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书,我的人生感悟等。
四、有效的技巧训练,规范的书写
从中考作文阅卷的实践来看,一定写作技巧对于提升文章的分数是很有帮助的。比如文章的立意,半命题的拟题、开头、结尾、行文的布局影响你的作文得分。有序的安排训练点,比如开门见山、先声夺人、渲染式美的开头,呼应式、点名主旨的议论式有力结尾,中间段落的伏笔与铺垫,照应、过渡等一些写作技巧训练。
对于结构的安排,一定要做到疏朗、错落有致;卷面书写规范,美观大方,这一切都能影响你的作文得分。
作文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我们在了解中考作文命题的大势后,有针对性、有计划、科学安排复习,在短期内学生的作文是能获得一个较大的提升的。
从笔者分析的近100套各地的中考试题来看,今年的作文试题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一、高度关注生活,探寻生命的价值
08年的高考是中考的风向标,高考全国卷Ⅰ、四川卷不回避热点问题,直接关注五月汶川地震,出乎很多人意料。虽然高考、中考作文题有回避热点的原则,但是在如此重大事件,恰恰是“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传统回归。直接面对大事件,抒写情感、思考人生,不仅能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是精神上的一次洗礼。
如成都选题作文(一) 请以“震撼心灵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四川资阳选题作文(二)“不可忘却的记忆”;如今,当地震撕裂大地,我们仍要以这样一种声音告诉世界:中国人将依然与坚强同在”提示语来表达命题人对这场灾难、对现实热点的直接关注。其他地市中考作文题这样的关注也同样明显。如浙江绍兴卷,写一封信说服父母捐助地震灾区,湖南益阳卷选题作文(二)话题作文“生命的重量”,在提示语中直接点出“生命是宝贵的。温家宝总理在指挥抗震救灾时说:‘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被掩埋和受伤的群众’”;江苏南通命题作文“心中的火炬”,北京密云地区命题作文“传递”都体现了命题人对现实的高度关注。
对大事件的关注,其实是考查学生对大事件里细微片段、镜头的把握能力,通过这样的作文既能提高他们对现实关注度,又能锻炼学生把握细节的能力。在大事件中,学生不得不对生命、价值、命运思考,同时对学生的成长很有帮助。
二、感悟生命,抒写真情,表达真我
在08年中考作文题中,“我”频繁出现恰恰体现了命题人对学生抒写真我,抒写真情的急切的渴望,这也是新课程标准“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学生独特的情感、表达的尊重、重视。
如上海卷命题作文“我眼中的色彩”,云南省卷命题作文“我爱我家”;山西太原卷半命题作文“我可以选择……吗?”,广西省玉林半命题作文“……我的最爱”,湖北宜昌选题作文(二)命题作文“我的季节我做主”,江苏无锡命题作文“我最想依靠的是你”,江西的省半命题作文“有时,我想…… ”。
形式多样的“我”其实就是对学生成长的“我”的一次生命追忆,不仅便于学生写出心中最真实的情感,而且最大限度减少命题、半命题给学生带来的限制,有利于学生表达,也体现“以生为本”的命题原则。
三、命题隽永,含蓄意味深长,便于学生张扬个性
中考作文不仅要便于学生抒写,同时也肩负这选拔的功能,如何让有一定语言功底的学生写出飞扬的文字,这就要考虑到命题上有一定的区分度。
北京卷命题作文,“向前,向前,向前!”就很有特色,这是积极奋进的乐观,这是永不放弃的追求,这是昂扬的斗志,题目充满了青春的朝气与活力。三个向前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这就需要学生在选择素材上有所区别。广州卷命题作文“又见枝头吐新芽”,为了减轻学生的审题难度,命题人用了“春回大地,原野上、道路旁、房前屋后,那一棵棵、一排排的树,高的、矮的、直的、弯的、立的、倒的……无论是被凛冽寒风刮得一叶不剩的秃枝,还是依然挂着绿叶的繁枝,都又悄悄地吐出了新芽,嫩嫩的,翠翠的,或浅黄,或浅绿,或微微露出点粉色……”题目中“又”“新芽”是关键词,那枝头“吐新芽”不正是人生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经历风霜后真实的写照吗?命题含蓄,需要学生认真审题,选择恰当的素材,才能赢得满意的得分。南京卷命题作文“寻”命题人用“寻幽探胜,饱览美丽的风景;寻根究底,探求科学的奥秘。异乡寻梦,故园寻根。寻找发展机会,寻求人间真情……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多角度阐释了“寻”的内涵,学生可以选择最熟悉的角度切入,来表达对人生追寻的理解。广东省卷命题作文卷“脚步”,扬州卷命题作文“回家”,看似平淡,但是要写好、写深刻是需要学生在选材、立意上下功夫的。
我们不难发现在这类命题作文中对学生的审题、立意要求是较高的,给那些平时训练有素的,语言功底扎实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好舞台。
四、命题形式变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高考作文是中考作文的风向标,高考题型的变化对中考作文题型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纵观今年20套高考作文题其中命题作文9套,材料作文8套(根据材料确定文意,故也称命意作文),话题作文3套。从前几年话题作文一统天下,到今天的式微,材料与命题作文重新占据主要位置,这种变化是符合作文规律的。当年话题作文是以它选材的多样性、灵活性深受命题人与学生的喜欢,但是近几年的实践表明,话题的灵活性、主题的多样性,学生天马行空的作文不仅增加了阅卷者的难度,也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笔者在06、07年《语文教学通讯》(增刊版)(《中考语文全攻略》中收集一组数据恰恰印证了这种趋势。
从上表我们不难发现命题、半命题作文占据了主流,而话题作文比重不断下落,这与高考的趋势完全相符。与高考不同的是,为了让初中生选题的范围更大写,让他们有话可写,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二选一式选题作文在中考出现是对话题作文逐渐淡出的一种弥补。而在中考实践中发现,材料作文对于初中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容易出现跑题、偏题现象,故材料作文在中考作文中所占比例较低,且一般出现在二选一式的选题中。
针对2008年中考作文的走势,我们在复习作出以下几点建议,提高作文的复习效率。
一、有针性做好文体训练
从中考阅卷来看,许多考生心中没有文体意识,或者说文体不清,大量的“四不像”式文章充斥其间。虽然现在中考作文大都是文体不限,但是文体不限不是说不讲文体。记叙文六要素要分明,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清晰,散文要有“神”。在中考复习中要强化文体意识,写出规范的文体,这是作文的高分的第一要素。适当尝试书信、日记、通话、寓言故事、采访稿、剧本等文体规范训练,以扩大在中考文体选择的面,可以达到出新求异的效果。
二、有计划的、有侧重点训练记叙文
议论文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议论文写作上建议做到浅尝辄止。但是对于记叙文的训练各个点要顾及、深入。比如,写人的记叙文的训练要突出人物性格,需要调动的描写手法,概述与生动描述,需要抑扬手法;记事的记叙文不仅要在一件事情上写出波澜来,还要学会多件事情上的详略处理,如何选择素材;写景状物需要落实顺序,多角度的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侧面相结合,修辞手法,烘托与渲染等表现手法的
运用。
三、有目的、有选择收集素材
从中考阅卷实践来看,学生所选素材老套、陈腐,毫无新意让人生厌。写老师就写灯下批改昨夜,母爱就是雨中送伞,生病后同学帮我补课;要么是虚构情节,不惜咒家庭变故;胡编乱造,人生坎坷等。这与同学没有有意识收集素材有关,在中考作文复习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分门别类准备有独特个人体验、感人、真实的素材。比如亲情类、友情类、师生情,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书,我的人生感悟等。
四、有效的技巧训练,规范的书写
从中考作文阅卷的实践来看,一定写作技巧对于提升文章的分数是很有帮助的。比如文章的立意,半命题的拟题、开头、结尾、行文的布局影响你的作文得分。有序的安排训练点,比如开门见山、先声夺人、渲染式美的开头,呼应式、点名主旨的议论式有力结尾,中间段落的伏笔与铺垫,照应、过渡等一些写作技巧训练。
对于结构的安排,一定要做到疏朗、错落有致;卷面书写规范,美观大方,这一切都能影响你的作文得分。
作文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我们在了解中考作文命题的大势后,有针对性、有计划、科学安排复习,在短期内学生的作文是能获得一个较大的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