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区域发展与就业的中职专业设置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olence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成为国家战略发展重点以来,不但需要大量的中级技能人才,且对人才结构提出了非常专业的要求。作为直接为其服务的中职教育,在专业结构调整上与其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文章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为例,提出了应对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与解决就业困境的专业设置策略。
  [关键词]中职教育 就业困境 区域经济发展 专业设置
  [作者简介]王屹(1962- ),男,河北张家口人,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系主任、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教育。(广西南宁530023)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民族地区统筹城乡职教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分层开发机制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FJB060408)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0-0159-02
  
  调整和改革广西中职专业设置,加快培养北部湾经济开发区急需的大批操作型技能人才,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中职教育促进经济发展,既是北部湾经济发展对中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解决广西中职教育就业问题的有效路径。
  
  一、北部湾经济开发对中职操作型人才的需求
  
  2008年1月16日,国家正式批准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经济区的开放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而在北部湾经济发展中,人才资源开发目录为中职专业设置指明了具体的方向。《北部湾经济开发区人才开发目录》表明,化学工程、化工机械、电气自动化等专业背景的中专操作人才需求量较大,特别是操作技术人才供不应求。需要林产化工、造纸工程等专业背景的中专毕业生;大量需要一线技术、安全、质检等技术工人;大量需要具有食品机械、化工机械等相关专业背景,中专及技校毕业的设备维护、维修人才;急需发酵工程、精细化工等相关专业,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一线技术工人。
  在北部湾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南宁市、崇左市、贵港市、来宾市、河池市的各基层乡镇都需要具有中专学历的农业科技推广、良种推广、甘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在食品工程、制糖工程、食品机械等相关专业大量需要中专及技校毕业生。柳州市急需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熟悉机械制造、焊接、锻压、铸造等专业背景的工程技术人才及中专技校毕业生。百色市、河池市急需热能动力、煤化工、自动控制、仪器仪表等专业背景,有中专、技校学历的生产操作人才;急需金属材料热处理、金属压力加工等专业背景,中专、技校学历,有一定经验的操作技术工人。全区各地均急需大量中专以上学历的经济作物种植、植保人才;急需大量具有农学、质量监测、环境保护等专业背景,中专以上学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食品检验、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人才;急需环保、园林、路桥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中专以上学历的市政建设人才;急需道路桥梁、工程机械等专业背景,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道路建设人才;对中专以上学历的建筑设计、施工人才(含中专、技校毕业生)需求量较大。
  从目前来看,广西中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远不能满足北部湾经济开发对人才的需求。为此,一是必须加快发展中职教育新增专业设置,培养目前十分紧缺的、面向经济建设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二是适度扩大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强化专业技能训练,走专业内涵发展的道路,不断增强专业的复合性,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二、广西中职教育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西现有中职专业结构远远没跟上北部湾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为此,笔者选取广西国家级重点中职校——广西纺织工业学校(以下简称纺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和实地调查等形式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影响广西专业设置的人的因素问题:首先,生源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各专业办学质量。随着“普九”教育的全面实施,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与普通高中迅速扩招,中职学校面临着生源质量严重下降的困境。虽然纺校招收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但增长的比例却逐年下降。为了获得生源数量,学生入学门槛一再降低,结果进入中职学校就读的,多是普通中学里升不上高中、学习能力缺乏、学习动机弱、文化基础差的学生。生源质量的下降,加大了专业教育的难度,致使一些需要扎实外语基础的和需要扎实理科基础的数控、化工等专业基础要求高的专业很难开设,即使开设了,毕业生质量也难以保证。其次,一些学校主动迎接激烈竞争的意识不强。他们认为北部湾经济开发肯定需要大批的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而中职教育无疑是培养这些人才的主阵地。他们没有明确地看到北部湾发展前景和产业调整、布局情况还只是一个初步的轮廓,如果此时盲目上新专业,势必会承担较大风险。北部湾需求人才目标规格与具体数量不明,的确是当前广西中职教育设置对应专业的一大障碍。但有条件的中职校也应该在认真调研基础上,大胆尝试探索。另外,广西中职学校较多,真要采取为北部湾经济发展设置对口新专业的行动,将面临新一轮严酷的竞争。因此,这些学校目前在实习、实训、招生等方面的做法,也由于种种原因,只能首先求稳,确保现有办学规模和竞争优势。最后,中职学校专任教师素质整体偏低,数量不足。这个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专业的设置,制约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面临着中职教育专业为地方经济服务与就业的矛盾问题。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6年共有745名学生毕业后被各企业录用,其中广西区企业录用的人员仅6人,占企业录用总单位的1%,而广东省企业录用人员为377名,占企业单位总数的50.6%,其余的也都是外地的企业,如江苏、浙江等一些发达地区的企业录用的。因此,我们可看出,该校在2006年所培养的人才大多数是向东部地区输出的。以广西为例,职业教育所培养的4万人当中,其余3万多都到广东务工①。同时,在对2007年的就业统计中,毕业生就业去向的比例有所变化。虽然到广东地区的就业人数所占比例呈现较大的下降趋势,但在本地就业的人数几乎没有增加,反而是面向其他地区的就业人数正呈上升趋势,比例竟达到71.9%。他们就业的去向几乎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可见,纺校的就业方向、范围、途径在不断扩大,主要是面向各个经济发达的地区。从学生的就业走向看,主要是流向发达地区,而本地则因岗位增加有限,即使专业设置面向地方经济,最后培养的人才也因难以在本地就业而没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所以,在就业与服务地方经济之间,就业是第一位的,也是中职教育最直接的目标追求,其次才是服务地方经济。只有有了就业的基础和前提,毕业生才能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尽管如此,中职学校应该有明确的针对地方经济发展,进行技术研发、劳动力培训、走产学研一条龙服务的意识,正确处理好就业与服务地方经济的问题。
  
  三、广西中职教育新增专业的对策
  
  1.紧跟地方经济发展大势,认清专业设置的总趋势。职业教育具有专业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是直接针对劳动岗位的需求来培养人才的。因此,中职学校只有从各自最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角度,使设置的专业紧跟市场,服务市场,才能在就业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赢得优势地位。随着北部湾钢铁、石化、林浆纸业和港口建设与海洋四个重点产业的加速推进,这一区域的交通、贸易、物流、旅游、能源、农业、制造业、投资、海洋资源与产业开发、区域环境等方面都需要大量人才。具体来说,中职学校应适度增加物流、会展、化工机械、电气自动化、发酵工程、精细化工等相关专业的招生数量,新增石油运输、林产化工、造纸工程、安全、质检、食品机械等相关专业,为其培养设备维护、维修人才和一线技术工人;适度增加复合型专业,尤其是机械自动化外语、小语种强化班等,为北部湾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好培养、输送人才的准备。
  2.加强相关职能部门对中职扩招与新增专业的调控力度。为了避免纺校的类似担心,减少各中职学校为适应北部湾经济发展盲目扩招和上新专业的现象,各级招生部门应加强对招生计划的调控,适度限制各职业学校的扩招规模,使广西中职学校招生数与全区中职人才需求以及区外人才需求协调,把新增专业的开设和相关专业的扩招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结合专业就业率、就业走向、学校的办学条件等因素来确定各校招生专业和计划。中职学校在新增专业的设置上,一是要找准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类型和规格的需求;二是要结合自身相关专业的办学条件,确定开设新专业的方向。这样才能做到既具备培养人才的条件,又使培养的人才具有广泛的本地就业市场,从而有效地化解中职学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与就业追求的矛盾。比如广西纺校新增精细化工专业,其既与印染专业有密切联系,具备相关专业教师;又具有较为宽广的北部湾就业市场。
  3.采取弹性化专业管理,实施报考急需人才专业的奖励制度。在学生就读专业的管理上,应以学生为本,减少刚性约束,增加柔性管理。学生可以根据社会的需求,结合个人兴趣和学习条件,自主选择课程和专业。一些地方和中职学校的实践证明,实行有弹性的学分制,允许学生跨学校、跨专业选择课程,是增加教学管理制度柔性的有效措施。为了鼓励广大学生报考北部湾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政府和中职学校可以借鉴上海的做法,实施有利于自治区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奖励”计划,对就读公布工种专业的广西学生给以一定数额的现金奖励,以确保新增专业的生源质量和数量。
  4.开展校企合作,根据订单设置专业。可参照教育部的相关精神,协调有关部门和行业、企业,对中职学校专业结构进行科学调整,推动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设置专业的培养方法。如纺校与江苏景盟针织企业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后,景盟公司为纺校提供、安装总价值达200万元的纺织、针织设备,学校则以对口专业设置为突破口,量身打造自己的中职学生,进行强化培训。企业选聘优秀技术人员对学校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学校则以专业定向、招收普通中职班等形式为企业定期培养、输送急需人才。
  5.塑造精品专业,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创出自己的“名牌产品”。为此,中职校要依据自己的优势,紧贴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确定自己的特色专业。如纺校就以纺织特色专业为依托和突破,经过长期的锻造,打造出了该校纺织专业第一品牌,使学校在市场上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中职学校只有自始至终树立起名牌意识,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原则,设置一些社会急需而又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拳头专业”,打造出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专业品牌,才能以质取胜,取信于社会。
  
  [注释]
  ①彭民璋.西部职业教育改革与教育均衡发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6.
其他文献
知识分享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当下教师知识分享却遭遇了"囚徒困境"。分析教师知识分享的"囚徒困境"成因,尝试提出走出教师知识分享"囚徒困境"的可能方案,即建立长期
介绍了新型超前支架的总体设计方案,对新型超前支架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并介绍了其自行移动原理,并对新型超前支架的关键零部件进行了强度分析。通过运动仿真分析,证明了设计的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客运专线桥梁占线路比例逐步加大,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以其跨越能力大、刚度大、伸缩缝少、养护简单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大跨度曲线连续梁的变形直接
发射换能器以一定重复频率间断地发射出一组超声脉冲,这就是超声脉冲波。超声脉冲波简称超声波,其特点是重复间断发射。脉冲波不具有单一频率而是所谓复频波。超声脉冲法简称
以[0,1]区间为研究对象,利用单调递减的分割比例序列构造了Cantor集E,给出了该序列极限状态下E的盒维数.当固定分割比例0〈λ〈1时,证明了利用E的余集定义的维数等于其盒维数.
本文在Pawlak近似空间中引入了λ-、强λ-上重截集的概念,系统地讨论了基于上重截集形式的粗糙模糊集的构造性质,得出了基于模糊等价关系的粗糙模糊集的表现定理和扩张定理并
新疆冬季漫长,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冬季体育课程安排受天气、场地、人员等因素限制开展非常困难,室外项目只有滑冰课程、虽然大部分院校有室内场馆但由于上课人数众多,也无法全部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