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农民建房“空巢”化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8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这些年发展相对缓慢,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金融发展的滞后。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空巢”现象会越来越严重,鼓励农房贷款不是鼓励农民建“空巢”
  
  这次一号文件最亮的词是“夯实”,它形象、准确地表达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这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而且,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从哪里切入呢?这次一号文件就特别强调了从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切入,把解决“三农”问题聚焦在“如何把基础夯实”的问题上。中央一号文件的第一部分“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就是讲如何“夯实”的,当然其他部分的内容也与此密切相关。其中,“强农、惠农”的说法已经有好多年了,但是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因为从资源要素配置到农业农村的角度看,流入的少,流出的多,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自然“发虚”。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今年的一号文件就以此为重点进行了具体部署,实实在在。只要按照这样的思路扎扎实实地工作几年、十几年,那么,农业农村资源要素流出多流入少的状况必然从根本上改观,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将大见成效。
  
  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
  
  一号文件第一条“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中提到“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用金融手段促进农民消费,开拓农村市场。
  早在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要求将一定比例的新增贷款投放到农村,当时的提法还比较笼统,今年的一号文件就具体得多。从大的背景来说,是从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纽带是货币流动。邓小平同志有句名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中心”。所以,搞市场经济,必然要抓住金融这个“牛鼻子”。我国农村这些年发展相对缓慢,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金融发展的滞后。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常担心通货膨胀,但单纯看农村,却长期处于货币供应短缺状态,具体地说就是农民借钱困难,农村还存在高利贷现象。很多要素完全能够配置起来提高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水平,但就是因为没有货币作为纽带,资源便处于一种分散的的状态。缺乏信贷支持,农村经济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水平上,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而农村金融问题长期解决不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过分重视商业性金融,比如,本来是农民合作金融的农村信用社,基本上商业化了。但商业性金融必然要追求利润最大化,这就决定了它们在农村尤其是在农业领域开展信贷业务的动力不足。所以,这次中央一号文件采取的措施就是要力图解决这些问题。
  关于农村信贷,政策措施还有待完善。我认为,量、期、息方面,要给农民优惠,不能按照商业性金融那套办法。贷款量要大,还款期限要长,利息要低,这样农民才敢于借款。要形成这样的农村信贷政策,必须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也就是农业发展银行这类性质的金融机构的作用。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必须要用金融,而这个金融应该是政策性金融,这是农村融资的主渠道,应该是今后农村金融改革的着力点。
  一号文件中还提到:“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建房、购买汽车和家电等提供消费信贷,加大对兴办农家店的信贷投放”。我认为,农房贷款首先是值得肯定的,其次要慎重。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鼓励农民建房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城市化进程。很多农民对城市化还并不是那么敏感,大多数农民建房是想给自己建个窝,并且以此作为人生的一大目标。但作为政策制定者必须看到,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空巢”现象会越来越严重,我们不能鼓励农民建“空巢”。搞农房贷款,要考虑到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强调以政府为主导,规划先行。农村建设用地,特别是建设住宅,应该在规划区域内,遵从规划的农民才能得到贷款。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农民在建房上浪费太多,不利于他们的福利改善。农民盖房子是好事,但不能折腾,盖了之后就要准备能住上很长一段时期,这样才能省下钱来去改善其他方面的福利状况,如吃、穿、学、医、游等等。
  
  在城市落户不能只靠农民自己单打独斗
  
  今年一号文件提出要让“农民变市民”。从现在的实际情况看,农民到中小城市落户应该不是一个大问题,很多中小城市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对农民落户已经放开了。但是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和二线大城市就困难一些。农民到大城市落户,关键在于如何理解“符合条件”。我认为,农民到城市落户不能仅仅依靠农民单打独斗,国家要帮助他们创造条件。达到一定就业年限和收入都好办,但要求农民有自己的住房就很困难。让农民工在城市落户涉及到土地问题,这就需要制度创新。进城务工的农民,在城市租几平米、十几平米的小房子,但是他们在老家的房子就处于闲置状态。这种现象很普遍。这样的资源配置效率非常低。我们可以在政策上考虑,让农民工把农村的宅基地恢复成耕地,这样耕地就增加了。根据占补平衡原则,让愿意到城市落户的农民工把这个土地指标的一定份额(比如50%)带到落户的城市去,这样城市的建设用地指标就增加了。例如,在农村拥有4分宅基地的农民工小两口,如果在北京落户,北京就可以增加2分(约140平方米)建设用地;再假如购买84平方米的房子,六层建筑,平均每户占用土地14平方米,再加上道路、公园等公用设施,也超不过40平方米,这样这一户就给北京增加了100平方米以上的建设用地。因此,他们在北京购买房子应当享受优惠。这样很多农民工就可以在城里顺利落户。显然,这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当然这也不是说什么样的人都可以随便到哪个城市落户。现在大城市已经人满为患,城市吸纳农民工的数量也是有限的,还是要把一些产业向中小城市、城镇转移,使得农民在就近的城市中有业可就。(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导)
其他文献
中国传统艺术保持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是其民族性,它内在体现着对民族哲学精神的理解和价值.本文探讨了儒、释、道三家社会意识形态对中国传统书法发展的影响.
中国现在把社会改革作为主体性改革,这是非常重要的,是经济改革的必然结果。社会改革基本可以起到三个作用。一是可以纠正经济改革带来的不良后果,比如收入分配差异过大以及环境
题库系统是目前迅速发展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有力的工具,是计算机科学、教育测量理论科学相结合的产物。针对高职院校的教学需求,对高职院校的题库系统需求和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描述,提出了基于存储过程的具体实现。
这些年,在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过程中,我们对于文化遗产的概念、保护的范围有了六个方面的拓展。一是过去在文物保护方面我们只重视文化要素的保护,现在要同时重视文化要素和自然
近年来,河北省紧紧围绕维护全省稳定、保卫首都安全,在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加大“三位一体”大调解体系建设。“三位一体”大调解
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桥梁,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供了有效载体;通过创业园的孵化,提升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
复兴中华文明是化解“中国威胁论”的最好办法    随着中国崛起势头的增强,世界对于中国崛起的不安、忧虑、怀疑、乃至恐惧的情绪在滋长,各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层出不穷。这种状况的出现绝非偶然。  全世界70亿人,对中国有深刻了解的为数极少。人们总是会拿历史上大国崛起的先例来看待中国。历史上的大国崛起,总是损人利己、弱肉强食,带来腥风血雨和战争。中国崛起为什么就是例外?人们也会拿前苏联来比照中国。前苏
教唆故意是教唆犯的罪过形式,文章从故意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上对教唆故意进行了分析,阐明了教唆故意的构成及分类,并将教唆犯的故意与被教唆者的罪过形式加以区分。
行政问责有同体问责和异体问责之分。异体问责中,公众问责是根本,人大问责是核心,司法问责是关键。中国行政问责以同体问责为主,异体问责相对滞后。完善我国异体问责制度,应加强公
摘 要:北京门头沟地区的川底下村是现存的保持较为完好的清代四合院民居建筑群,整个村落具有浓厚的传统建筑风格,文章从建筑布局、空间利用、装饰手法等方面对该民居群的建筑特征进行分析,对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具有重要意义,并对装饰和布局当今的室内建筑有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川底下;传统民居;建筑艺术    “川底下村”位于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西北部的深山峡谷中,它是京城连接边关的军事通道,又是通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