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双向转化 强化产融结合 不断推动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E7EN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航空尖端技术发展,不断探索转化应用新模式
  航空工业发挥科技创新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等优势,加快推进航空尖端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进军用技术和航空技术为社会技术进步服务,不断探索航空优势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应用的新模式,努力做好国防优势技术向民用领域产业化发展这篇大文章。
  用好三大优势。航空工业历来都是国家层次极高的高科技产业,具有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在改革开放初期,正是技术功底好、管理能力强的人才去推动军转民工作,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才形成了航空工业的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等军民融合产业,造就了中航光电、天马液晶、精机科技、豫北转向等一批已经或正在向百亿规模进军的军民融合品牌。
  做好技术延伸。利用现有技术,不断延伸开发相关产品,带动技术融合。如,航空工业自控所依托航空高安全计算机的多项先进成熟的高可靠关键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成功研制高铁列控安全计算机平台,应用于“复兴号”等国产高铁动车组,弥补了我国高铁自主化的短板。上电所充分发挥其在航电领域的技术优势,在对军民用航空领域商业模式、行业资质、执行标准、市场对象以及技术实现路径等各要素比对研究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民用机载产品和空管装备,开发的通航运行管理与服务系统已在重庆等地探索实施。
  做好技术转移。聚焦戰略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推进航空优势技术成果转移应用。如,航空工业计算所依托翔迅科技这一公司化平台,对“天脉系列实时操作系统”进行军用技术转民用技术拓展,通过适配开发、提供解决方案及工程化应用,打造了以天脉操作系统+国产智能硬件为基础的高可靠计算平台,并成功将该平台应用于机车控制领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光电所依托导航、探测、智能识别等航空先进技术,开发智能巡检机器人产品,实现了机器人在变电站室外环境全天候、全区域自主运行,相关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浙江电网等电力巡检领域。
  做好技术转化。不断将通用化的技术向民用市场转化,推动技术融合。如,航空工业上电利用数十年航空照明领域积累的多项核心技术,积极推进军用技术转化,培育打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军工品质的“国画”激光投影机,位居行业内国产自主品牌销售额和品牌影响力前三名,在拓展军用技术衍生产业方面起到了显著的示范作用。航空工业太航自主研制、生产的振动筒传感器填补了国内在高精度气体压力测量方面的空白,解决了我国在航空飞行大气数据参数测量方面的核心元件需求,被国家气象局和原总参气象局列为定点单位,在气象领域的大气探测仪等设备上得到广泛应用。
  主动推进民参军,有效促进军工科研生产体系开放式发展
  航空工业积极拓宽军民融合渠道,广泛集聚社会资源,主动面向社会开放科研生产体系,加快构建军工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实现资源、能力、要素的融合共享和协同创新。
  在多个重点型号中大力实施“民参军”改革,推进社会资源参与军品科研生产。如,在运-20大型运输机项目中,1300多家参研企业有600多家民口企业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参与了项目攻关,一大批军民两用技术得以应用,大大缩短了研制周期。此外,AG-600飞机98%的结构及系统零部件由国内供应商提供。
  建立开放型科研生产体系,形成“贵飞工业联合体”模式等典型实践。“贵飞工业联合体”以贵飞为法入主体,吸纳科研生产重点配套企业以及各类民口配套协作企业和单位作为联合体成员,首批19家企业签约加盟。“联合体”围绕贵飞的科研生产任务为中心,成员根据贵飞的科研生产任务计划,按照产品交付的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交付。“贵飞工业联合体”向民营企业高度开放,首批19家签约企业中有15家是民营企业。同时,在新型号研制、改进改型和课题研究时,坚持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共同发展原则,形成了军工科研生产协作配套和资源共享的新模式。
  拓展大防务大安全市场,加快向“陆海空天”大防务领域和军地共建、战区保障、应急救援等安全领域聚焦和融合。如,辽宁陆平发挥在军民用大板方舱和军民用特种改装车辆方面的技术和产品优势,依托全国唯一的“国家军用方舱动员中心”这一平台,积极拓展在反恐维稳、安保警戒、公共安全等领域应用,多次参与国家重大应急事件的行动,在抗击“非典”、南方冰雪霜冻天气、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处置新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国庆阅兵等方面出色发挥了作用,多次受到表彰,成绩显著。
  积极推进产融结合,进一步强化资本层面军民融合
  产融结合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航空工业坚持市场化方向、资本化运作、专业化整合,重组、整合与资本化运作风生水起,军工体制机制的活力不断提升。
  推进军工资产证券化。坚持贯彻专业化整合思路,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作用,以资本为纽带,整合内部专业重复、力量分散、低水平的业务能力,提升战略协同,优化资源配置,带动产业化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航空工业已经拥有2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4700亿元,资产证券化率超过66%,资产证券化率在军工央企集团中名列前茅。近年来,航空工业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完成了20多项专业化重组整合,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超过500亿元。2017年,沈飞重组注入上市公司中航黑豹,成为迄今为止最核心军工资产整体上市的军工企业,成为中国战机第一股。沈飞的成功上市,是航空工业对深化军民融合、推进核心军工资产证券化的一次积极探索,也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实践,为航空工业沈飞转型升级提供了发展新机遇,注入了改革新动力。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近年来,航空工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超过千亿元,并将其中超过80%的资金投入到航空产品的研制开发和能力建设方面。在保证核心控制力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吸引政府、社会等各方面投资,提升研发和生产能力。如,天马在投资建线的过程中,发挥身处国家鼓励发展的高科技产业的有利条件,和地方政府开展战略合作,在政策、税收、融资等方面得到大力支持。生产线建成后,在为当地带来税收和就业的同时,政府投资也可通过回购或注入上市公司等形式逐步退出,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快速发展。
  推进国内外并购整合。通过资本运作,对内完成了中航光电并购翔通光电、西安富士通,中航电测并购上海耀华及石家庄华燕等;对外完成了对奥地利FACC、美国西锐、大陆发动机、耐世特、瀚德、德国大小KOKI、海力达等企业的并购。根据并购企业的专业特性,开展进一步的整合,强化与并购企业的协同发展。如,航空工业将同处客舱内饰领域的FACC、Thompson、AIM等并购企业与航宇嘉泰等国内企业整合,成立中航客舱系统有限公司,增强市场和售后、工程研发、供应链、运营等方面协同度,有效提升在客舱内饰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航空工业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相关工作,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开展员工持股、推进改制上市等多种方式,促使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共同体,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2016年,航空工业选择江航、沈飞等公司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其中江航被列入国家试点名单。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江航坚持突出主业,退出非主业领域,将地产、汽车零部件业务及非主业资产进行剥离;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挂牌交易方式引入4家外部投资者,合计持股23.57%;同步实施员工持股贴身经营,核心员工持股5%。2018年6月,江航完成增资后混改公司的工商变更登记,新公司正式注册成立。目前江航混改初见成效,引进的战略投资者为其开发战略性市场,进入相关产业创造了条件。
  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航空工业党组研究出台《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决定》,提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三个“70%”的目标:到2020年,航空产业链中一般能力的社会化配套率达到70%以上,集团公司军民融合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70%,集团公司资产证券化率达到70%。按照《决定》精神和三个“70%”的要求,航空工业将进一步推进军转民、民参军和产融结合,加快拓展航空技术衍生产业,推进“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科研生产体系建设,深化军民融合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航空工业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更好地肩负起航空强国使命,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其他文献
2018年8月16日上午10点,一架L-15高教机从南昌青云谱机场起飞,经过短暂的空中飞行,顺利降落在新建成的南昌航空城瑶湖机场。这看似一次普通的飞行转场,对航空工业洪都来说却是意义非凡。仅仅10个月时间建成的瑶湖机场正式启用,这既是江西省承接国家航空产业发展、带动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洪都公司整体搬迁过程中的重大进展,是在改革开放40年征程中取得的又一项重大成就。 
期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历史总会透过一个个重要的时刻为其标注下鲜明的印记。  1978年,历史赋予了这个时间最丰厚的内涵。  这一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画将来,航空工业确定了引进和出口并举的战略决策。航空工业成飞认真贯彻集团党组部署,从此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征程,开放奋进,担当有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丰硕成果。  乘风破浪 奋楫前行  19
期刊
机载人必将不忘报国初心,牢记强军使命,坚持强军为本、创新为先、改革为要,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迈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坚实步伐,开启振兴发展航空机载产业的新征程。  国家实施改革开放的40年是我国生产力极大释放、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40年。40年来,航空机载系统经历了改革开放、产业调整、军民分立、二次创业的洗礼,一步一个脚印,坚定走向创新振兴、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为中国航空机载专业进步付出了一次又一次的艰
期刊
40年只是历史的一瞬,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扶风而动、逐梦前行,哈飞人将向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航空研发制造企业的目标不断前进,为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努力奋斗。  1978年,刚刚走出“文革”影响的工厂,正面临着主力机型即将停产,产品青黄不接的困境。何去何从?老一辈哈飞人在思索。40年时空变换,扶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如今的哈飞已经成为民族直升机工业的中流砥柱,近800架“哈飞
期刊
中航融富以“融”为理念、以“拓”为方向、以“促”为手段、以“富”为目标,将在航空工业推进军民融合战略、全面深化改革中大有可为。  为积极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努力实现建设新时代航空工业强国目标,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基石出资为引导,吸引各渠道资金,在资本层面率先实现军民深度融合,并以此为平台之一,逐步构建强核心、大协作的航空产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为此,2018年4月24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期刊
直升机产业将继续深刻把握改革开放这个“强大动力”,以不忘初心、扶摇直上的责任担当,全面振兴新时代直升机产业。  40年,伟大的变革激发了直升机产业发展的强大活力,置身于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直升机人把振兴祖国直升机事业作为最光荣的事业,坚持走自主创新、军民融合的发展之路,推动直升机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枝独秀到系列化发展,构建了吨位完整的产品谱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輝煌成就,演绎了航空报国
期刊
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加快孕育,航空基础技术致力于威为航空科技发展的引领者。  航空基础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成就的一个缩影,航空人40年众志成城、砥砺奋进,不断夯实基础技术,托举航空工业发展,谱写出壮丽的篇章。  40年艰苦创业  科研和试验条件显著提升  航空工业瞄准国际水平,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试验技术国际一流的全机静力/疲劳试验室,建成FL-10、FL-62风洞和气候实验室等
期刊
40年里,航空工业直升机厂所以引领直升机技术进步为己任,通过型号任务的牵引,扎实开展预研工作,推进直升机产业形威了完备的科研生产体系和相对完整的产品谱系,实现我军直升机武器装备的重大飞越。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中国确立了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伟大战略,此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40年前百业待兴,直升机行业也是如此:直-5停产,直-6、直-7相继下马,直
期刊
她,是中国航空工业九个主机厂之一,无论规模还是人数都位列第九;她,是特殊时期,以特殊的形式:“一厂一角,百厂协作,一厂一点,百厂成线”在石家庄市农机厂的一角形成的“动员生产线”。出生时她是那样的孱弱,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经过40年改革开放,经过40年疾风厉雨,她逐渐向人们展示出她的刚强,她的绚丽。她就是中航通飞华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简称航空工业通飞华北公司)/石家庄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石飞公
期刊
近日,中国自主研制的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与空降兵部隊联合开展空降空投训练,这是中国空军战略投送能力、远程空降作战能力建设的又一次跃升。  运20飞机2016年7月列装空军部队后,2017年7月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着眼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运20飞机实战实训全面展开,转战高原机场远程投送,空降空投训练扎实推进。  ——中国空军新闻发言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