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16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在专业学科坐镇把守的中职学校里一直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的困境。那么,应如何处理中职语文与专业学科的关系,为中职语文确立一个正确的定位,寻求一条适合其发展的道路呢?作者以自己的一堂语文公开课《浅析语文知识点——意象》为例,来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专业学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3-0063-03
  在中职学校,时下倡导“语文学科要为专业学科服务”,但却因此而滋生一种弊端,那就是“专业学科坐主位,语文学科靠边站”。诚然,中职学校应以职业教育为主,但并不意味着就要“厚此薄彼”,甚至“顾此失彼”,把语文学科弃置一旁,“打入冷宫”。《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语文学科是学好专业学科的前提和基础。那如何把握好中职语文教学为专业学科服务这个度呢?笔者的理解是,中职语文与专业学科的关系,应该是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所描写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彼此之间各具特色,各显魅力,却又能互为辉映,浑然一体,从而达到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学科教学的“双赢”。下面,笔者以自己的一堂语文公开课《浅析语文知识点——意象》为例,来谈谈如何将语文教学与专业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一、量体裁衣,选好教学切入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座山峰,之所以呈现出多种面貌,是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因此,要让山峰呈现最佳的面貌,就必须先依据山峰的轮廓特性,选择好适合的观察角度。同理,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首先就必须为学生量体裁衣,选好教学切入点,做到“因材施教”。在中职学校里,教师除了要具体研究班级学生的年龄层次、兴趣爱好、经历故事、家庭环境等情况,还要研究学生的所学专业。不同专业的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制定语文课的教学计划时,要结合学生实际,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来选择恰当的语文教学切入点,这是语文教学与专业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第一个步骤。
  这堂公开课笔者所授课的班级是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班。该班学生的优点是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特别是在PS方面有不少尖子。但缺点是语文基础薄弱,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意识不到语文课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语文课对专业课的巨大辅助作用,导致过于注重专业学习,而忽视了语文课的学习。尤其是笔者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又是较为复杂深奥的语文知识点——意象,要将这样一个内容在四十分钟内讲解给这样一班学生听,决非易事。因此,笔者在设计这堂课的教学时,就预计到了将遇到的两大难题,并将其设定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1)计平专业班的学生普遍对语文课不重视,如何点燃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点——意象的兴趣?(2)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如何让他们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意象?
  根据计平专业班学生的特点,笔者决定依照“深入浅出,由浅入深”的原则来寻找这堂课的教学切入点。最终,笔者选择了诗歌《我爱这土地》作为讲授语文知识点——意象的载体。这首诗篇幅短小,内容相对简单,即使是语文基础较弱的学生也很容易理解。把学习的门槛放低一些,就可以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能轻松愉悦地进入笔者设下的“圈套”。同时,这首诗所在教材对这一课设定的学习重点是:通过揣摩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象征意义,从而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而实际上这首诗歌的思想感情一目了然,学生读完一遍就能找出答案。但依据什么找到答案,学生则说不出个所以然。因此,笔者的教学重点就没有放在“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上,而是放在“揣摩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象征意义”上,通过分析这首诗的创作方法,从而引出意象的相关知识——定义、作用和运用原则。教材对这首诗歌给出的教学指导是要据“因”探“果”,而笔者则是依据学生实际,采用按“果”寻“因”的教学策略。这样,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量体裁衣,才能找准恰当的教学切入点,具体灵活地设计出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
  二、贴近专业,激发学习兴趣
  苏轼曾经写过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形象地说明了一个哲学道理:只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条件相统一,才能成功。光有好的琴不行,还要有掌握了娴熟技巧的手指,只有二者配合起来,才能弹奏出美妙的乐曲。同理,学生资质再好,课文内容再重要,如果点燃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一切都是空谈。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点燃不重视语文课的计平专业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呢?笔者的解决方法是:将该班学生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面——计算机平面设计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来,那就能大大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这是语文教学与专业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第二个步骤。
  笔者在课前布置了一道题,让学生根据诗歌《我爱这土地》的内容、情感以及写作背景,找出作者在诗歌中通过哪些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情感;并按照自己对诗歌的理解,选取诗歌中所描写的事物作为绘图素材,运用计平专业的PS技术,来创作一幅最能体现本诗情感的电脑图画。看到这样一道贴近专业的语文预习题,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是,要画好这幅图,仅靠计算机专业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要仔细研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各种相关知识。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的班主任惊奇地告诉我,班上的学生在早自习的时间里全都埋头语文课本中,认真做着各种注解和笔记。他认为这是计平专业班的奇观,而笔者却知道这是意料之中的事。这道语文预习题为计平专业教学设计了富有趣味的具体情境和任务;而计平专业知识则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颖、先进的教学方式,开拓了语文教学的思路,并成为沟通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桥梁。可以说,这道预习题使得语文教学与计平专业教学之间互为依存,交相辉映。这个结果,可谓语文教学与计平专业教学的“双赢”。
  不久,学生们就交来了许多让笔者大为惊喜的预习作业。这些PS作品不仅图案精美、配色和谐,而且融入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通过这道预习题,笔者的第一个教学目标初步达成了。笔者也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之下,计平专业班的这幕“奇观”,会渐渐变成一种“常态”。   三、设计活动,强调自我体悟
  在成功点燃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语文基础薄弱的他们有效地理解并掌握意象这个复杂深奥的语文知识点了。显然,“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行不通的,那样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充其量只能算“记住”,谈不上“理解”,更不用说“掌握”了。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诗人陆游曾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诚然,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必须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加深认识,化为己有。笔者的解决方法也与之相类似,针对计平专业班学生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的特点,笔者设计相应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亲身体验、思考、讨论、交流,从而得到对语文知识的领悟,而这种领悟比起单从书本上学习的要深刻、牢固得多。这是语文教学与专业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第三个步骤。
  《浅析语文知识点——意象》这堂课贯穿了多个课堂活动。其中,本课教学重点——意象的定义、特点及运用原则这一部分,就是以课堂活动的形式来进行的,笔者将这一活动环节命名为“品诗入画,评画悟诗”。这个活动的前半部分——“品诗入画”,就是笔者之前布置的那道预习题——创作一幅最能体现《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感情的PS作品。学生完成这道预习题的过程,就是体验分析《我爱这土地》诗歌意象的过程,而这,恰恰为活动的后半部分——“评画悟诗”奠定了基础。
  在“评画悟诗”活动环节中,笔者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进行比赛,各小组从本组学生的预习作业中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让该作者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作,阐述创作理由,并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回答画作中所选用事物的象征含义。其他小组听完之后可进行评价,提出疑问,指出缺点或错误;而画作作者及所在的小组成员也可进行辩论、反驳。最后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班级最佳作品。
  活动中,学生兴致高涨,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在语言的交锋与思想的碰撞中,学生轻松愉快地收获了比教师强输硬灌要深刻、牢固得多的知识。例如,期间出现的一个小高潮,第四组推选出的学生代表是这样介绍他的作品的:“我的作品画面右下方这只死去的鸟儿象征着爱国诗人,画面中间像对角线贯穿的蓝色河流象征着人民群众,画面左上方紧贴河流的半面鲜红国旗自然是象征我们的祖国。鸟儿的鲜血注入河流中,正象征着诗人为了祖国作出的牺牲唤醒了人民大众,鼓舞着他们加入革命的洪流,最终将我们的国旗染红,就像《英雄赞歌》中所唱——‘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以此来表达诗人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爱。”他的介绍刚讲完,第六组的学生马上提出了质疑:“你的作品里选用了诗歌中不曾出现的事物——国旗来象征祖国,对于这首诗歌来说是不合适的。其实诗歌中本身就有象征祖国的事物,那就是土地。我认为,应该把国旗替换成土地,鸟儿死后埋葬在这片土地,这幕场景出自诗歌中的那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象征着诗人为了祖国而奉献出自己所有的一切。然后在土地上方描绘出一缕黎明的曙光,正从远处的树林间洒落下来。这缕曙光出自诗歌中的那句‘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寓示着正是诗人的牺牲,才换来了黎明的曙光,这片曙光正象征了革命胜利的希望。”双方辩论成白日化时,学生们才想到还有笔者的存在,于是让笔者来做仲裁。笔者稍稍作了点拨:“从艺术的角度来讲,双方同学不分高下。但从对诗歌的解读上来讲,第六组同学要略胜一筹。因为他意识到这首诗歌所选取的许多事物,比如鸟、土地、黎明等,都是具有特定的象征含义的,诗人正是借助这些事物来表达自己对祖国深沉的爱。这些具有特定象征含义的事物,我们就称之为——”“意象”全班学生齐声回答。“那意象的作用跟我们学过的哪些写作手法类似呢?”“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大家争先恐后的回答。意象的定义和作用就这么轻松简单地让学生掌握了。
  如果说,预习题部分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那么这个活动环节则是锻炼学生的“动口”能力。计平专业班的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敏捷,但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却极为欠缺,而这势必影响到他们的专业学习和将来的职业生涯。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学生不仅能有效达成我的第二个教学目标,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使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四、拓展延伸,注重知识迁移
  在顺利完成两个教学目标后,笔者还设计了“巧当红娘,牵线‘意’‘象’”的活动,作为对本课的知识巩固与拓展延伸。
  活动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叫“给‘意’找‘象’”,活动内容是给出8种景物(即“象”)——月亮、流水、秋风、细雨、夕阳、鸿雁、扁舟、红豆,再指定所要表达的情感(即“意”)——哀愁,让学生根据“哀愁”的特征,选出适合的景物,再依据这个意象写成一句话来表达“哀愁”。目的是让学生尝试体验运用意象创作诗歌。学生们都觉得新奇有趣,纷纷投入到创作当中去。笔者从学生作品中随机抽选了四句,将之稍作排列,最后再加上笔者的一句点题,就变成了一首思念友人的小诗:“苍老的月亮孤独地挂在山腰,细雨在天际织出一张迷茫的网,秋风在旷野中低声的悲鸣,一叶扁舟无助地飘荡在茫茫江波之上;今夜,远方的友人,你还好吗?”学生们全都入神地聆听,他们为共同创作出的这一首诗而充满成就感,不仅初步找到运用意象创作诗歌的窍门,同时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活动的第二部分叫“给‘象’找‘意’”。这一部分是课后作业,活动内容是让学生在创可贴、咖啡、洗衣液、奶糖、纸巾中任选一种产品,给它设计套用某种与之相贴切的情怀或情感,并设计一句广告词,最后利用PS技术制成电脑图画,完成一个产品广告。目的是让学生尝试将所学的意象知识运用到计平专业中,为专业学习服务。设计这一部分,笔者当时是这样考虑的:因为计平专业的工作范围涉及了产品广告平面设计,而产品广告不仅可以是介绍产品的功能,也可以是用产品唤起顾客的情感体验,引起顾客的共鸣,即“帮象(产品)找出它的意(顾客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顾客对产品的认同。因此,计平专业班学生要学习的就是如何运用语文知识——意象来促进产品广告推广。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笔者以戴比尔斯钻石的经典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出这句广告词妙在将钻石(象)的特性——纯净、坚固,与爱情(意)的特性——忠贞、永恒联系起来,不仅道出了钻石的真正价值,也从另一个层面把爱情的价值提升到足够的高度,使顾客一看到戴比尔斯钻石,就勾连起对爱情的最美妙的情感体验。学生从这个广告案例中看出了点门道,设计思路打开,创作欲望大增。比如有一个学生作品是将创可贴(象)与友情(意)联系起来,广告词是“受伤时,有我保护你”。学生是这样介绍的:“受伤”既可指身体受伤,也可指心灵受伤;心灵受伤时,朋友会安慰你;身体受伤时,创可贴会保护你。这个广告会让顾客产生“创可贴就像朋友般的贴心、温暖”这样一种美好情感体验。学生诸如此类的产品广告设计作品无不让人大为赞叹,倍感欣慰。
  通过这个拓展活动,既训练了学生对语文所学知识的掌握,也使学生明白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意识到了语文知识对专业学习的重大作用,由此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并能够建立运用语文知识为专业学习服务的意识,学会摸索、掌握运用语文知识来为专业学习服务的方法。
  笔者一直很喜欢白居易笔下那棵在花红柳绿的杏园中奋力生存的枣树,虽然“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但是“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希望通过每一位教师的努力,中职语文能像那棵枣树一样,在中职教学领域中寻求到用武之地,发挥一己之所长,与专业学科齐头并进,共建“百花齐放”的中职教学新局面。
  责任编辑 何丽华
其他文献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强调目标的指向性和评价的导向性。基于学生质量评价标准,笔者在中职现代文阅读教学领域进行实践探索,课内阅读教学围绕着“明确阅读目标——制定评价细则——实施教学策略——过程综合评价——课后反思修正”展开,课外阅读教学主要以卡片评价加以引导。  一、问题的提出  崔允漷教授在《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提出,教学是一个充满问题的专业领域,“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
2014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达7.27亿。在移动互联网的催化作用下,移动学习悄然兴起。移动学习允许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享受知识,它已成为传统学习以及课堂教学不可少的补充。作为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手机和PAD,App软件开发市场也在迅速发展。如今,几乎每个智能手机和PAD都装着各类学习软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学习类App等软件的开发需求会不断扩大。在当下和未来,它必将成为掌握咨询、获得知
摘 要:中职学校生源素质的现状,决定着中职学校工作的重头戏还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团队依然倍受学生管理的挑战与考验。本文探讨了中职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六项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职;德育;管理;规范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2-0033-02  收稿日期:2015-01-05  作者简介:陈社广(1969-),男,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召开2010年学术年会暨第四次理事会    2010年12月28日,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在广州召开2010年学术年会暨第四次理事会,会议以“提高教育质量,建设职教强省”为主题。省教育厅副厅长叶小山作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主题报告,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卫海英教授、广东省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转移中心黄伟明主任分别作《现代服务业发展新趋势及对广东职
11月26日,以“智能制造促发展,信息技术创未来”为主题的顺德区第四职教集团品牌专业创新成果展在顺德图书馆正式开幕。佛山市教育局副局长徐旭雁,顺德区教育局副局长冼弥冬、罗劲柏,顺德区图书馆萧志华馆长等领导以及20多位来自行业、企业的嘉宾出席了开幕式。300多位集团属校的师生以及200多位来自初中学校的师生参加了活动。  在开幕式上,第四职教集团党委副书记、集团长尧勇在讲话中指出:过去,第四职教集团
曾经,她被誉为“广东邮电黄埔军校”;现在,她是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贡献50强,然而,在有些人眼中,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邮院”)的办学方式多少有点另类。2017年10月18日,对于陈玉欢校长和她领导的邮院来说,注定是意义非凡的一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被提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正是多年来邮院一直坚持的
摘要:制定课程标准是规范教育教学活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课程标准制订的思路与内容,对于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建筑装饰专业《装饰材料与构造》为例,对在案例教学下的中职学校课程标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案例教学;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8-0052-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新时代中,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发生了新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要比以前有更全面的把握,教书育人的目标是为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培育人才,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其思想、行为与以往的学生有所不同,认真对待这些变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时代责任。  责
要实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要不断推进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核心执行者则是教师。要推行教学改革,定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因此,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中职学校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于“双师型”教师的涵义,目前未有定论。总的来说,主要有四大类: 一是“双职称”说即要求“双师型”教师既具有讲师的职称,又具有工程师的职称。二是“双证”说,即指持有“教师资格证 行业技术等级证”的教师。 三是“双能(双素
6月4日,“一带一路”职教联盟在西安成立,并发布了“一带一路”职教联盟《西安宣言》,将以“共建教育合作平台,打造文化包容共同体”为主题,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建设和发展。  “一带一路”职教联盟是海内外职业教育组织和企业结成的非政府、非营利性的开放性、国际化职业教育合作平臺,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和科研院所“五方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