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青年与家庭中父母关系问题层出不群,在进入青年期以后,孩子在生理上急剧发育,心理上“成人感”产生,越向独立性去发展,使得青少年产生了一种急需从父母管制的范围中脱离出来的心理,自己管理自己。因此,在青少年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父母在此阶段没有意识到青春期孩子的此类变化,往往就会导致父母与青年产生一些冲突。本文分析了青年与父母的关系,青年与父母代沟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缓和青年与父母的关系和代沟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青年;父母;冲突
一、当代青年与父母关系的发展
不同年龄段的亲子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儿童时期,父母在儿童的心里是具有多重身份含义的,是父母给予他们关爱和温暖;是父母拥有绝对的领导权和财产的支配权以及指导他们最基本的行为;是模仿的典范;是聪明优秀于一身的伟岸形象。年龄越小,对于父母此类身份的定义就越深刻越绝对。
但是进入青年期以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的成熟,还有对社会的人质疑后,他们会重新去定义父母在他们生命中的含义,他们不会再一味的选择听从于父母的指令,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不再想受父母的控制和绝对指导。因此在这个时期亲子关系之间出现了新的变化。
青年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独立的自由的人的存在,希望摆脱父母的管制和羁绊走向自己向往的自由,希望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的想法能得到实现。因此,他们会选择对自己想法持赞同的人结伴为群,而父母的伟岸形象逐渐从他们的认知中消失,父母的形象和其他人没什么两样,甚至父母成为他们自由的阻碍者。他们不会再模仿父母的行为,有了新的模仿和学习对象。情感方面,朋友的增加和想加入青年团体中而不被排斥的心理加剧,所以朋友和同龄人的友谊和热情冲淡了青年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在行为方面,有了独立专行的权力以后,开始介入家庭的权力地位,要求在家庭中也有权力的实施空间。
二、青春期的不同阶段冲突的发展趋势
亲子冲突的矛盾激化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现象,青年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的发展,是由儿童时期的完全依赖,进而发展到矛盾冲突的不可协调,继而又向新的相互认识和理解的水平过渡的积极的过程。我国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在初中阶段一直呈增长趋势,初三是亲子冲突最为严重的阶段;而升入高中以后,亲子冲突逐渐缓和,冲突的趋势呈抛物线型,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少年期他们还保持着对父母的依赖,父母对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由于生理心理以及智力的发展和成熟,他们的认知范围不仅仅只是局限于父母范围内,因而开始向往脱离家庭,能够自立,因此,这时与父母的冲突开始逐渐增加;青年初期,这一时期随着生理的基本成熟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他们的独立性大于发展,对于父母不再唯命是从,交往的对象不再只是父母,而是转向同龄人,他们认为摆脱父母的依附以后才能成为独立的成人,这时,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大大增多,有时候甚至十分激烈。这些冲突会使父母与青年都陷入苦恼与不安之中;青年中期,这时青年对父母的反抗和矛盾冲突阶段已经过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道德知识的渲染和影响,青年对父母的认识和态度有了全面客观和具有更高的合理性。比如青年开始逐渐克制自己对父母权力和物质上的过高要求,开始逐渐听取上一代人的丰富生活经验,对父母的不认同到认识到父母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对父母的不理解逐渐开始主动与父母沟通来达到情感上的交流,从而开始重新协调自己与父母的关系。
三、青年与父母冲突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父母与青年生活环境的差异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反映的结果。父母与青年的生活环境有20年以上的时间距离,在此期间,社会经济文化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形成差异。因此,父母与青年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态度上会有所不同。
(二)父母与青年心理发展上的不同
父母已经进入到了成年人的行列,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相对比较稳定,而青年人的心理还处于急剧变过的过程,正在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青年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在认识自我的開始阶段,更倾向于表现自己、发展自己,参与社会活动,探索新奇的世界;而成年人在经过多年的阅历和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以后,思想和观念上早已经趋于成熟和稳定,因而不太希望改变。
(三)青年与父母的社会地位以及责任的不同
成人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支柱的作用,而青年是未来的接班人;成人用自己的劳动直接创造价值,而青年处于准备阶段;成人要承担对青年的抚养、培育、教育、照顾的责任,而青年处于被抚养,被教育,被照顾的地位。两代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各自完成着属于自己角色所要完成的任务。社会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期望,因此父母与青年在行为态度上有着不同之处。
(四)青年与父母缺乏沟通
青年人觉得成年人的世界死板保守且无法了解青年人的思想和新生活的趣味,甚至连青年人的某些流行词汇也不懂,从而索性不与成年人交谈;成年人在发现青年人这些荒唐的言论与行为以后更是不愿去了解,以致生气,于是也与青年人不去交谈。另外,由于现在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成年人忙于工作,两代人更是缺乏机会凑在一起沟通思想,这就导致双方不能了解彼此的内心世界,而不能达成某些事情的共识发生冲突。
四、如何正确处理青年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一)承认差异,相互理解
青年与父母应该相互了解,换位思考。要实事求是,以认真的态度去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内容特点,做出客观的评价。相互之间不要苛求,而要实地了解对方的心理特点。父母要是能够了解青年“独立感”的心理特点,那么,对于青年的某些行为态度和观念就会稍加理解,并且能够以自己青年时期的特点加以理解,那么会更了解子女,减少之间的冲突与摩擦。同样,青年要是能够了解父母拥有较强的责任心,把某些管制和训斥看成是对自己爱护的心,就会以谅解的态度对待上一代了。
(二)互相尊重与谅解,学习对方的长处
两代人的差距是一回事,而评价孰优孰劣是另外一回事。在现代社会的进程中,我们不能把成年人所拥有的某些守旧、传统的态度直接否定,也不能因为青年的开拓、进取、新潮来全盘肯定青年人的处事风格和价值观念。双方应该客观分析,互相尊重,互相谅解,取长补短。老年人不应该倚老卖老,以道德捆绑的方式批评青年人,青年人也不必自卑、偏激,更不应该对父母没有耐心。
(三)通过沟通消除差异
沟通是最有效、最直接去了解彼此内心的世界的方式。通过沟通,青年人能够发现父母的某些不被他们理解行为,其实都是为了子女的未来、能更好的再当下社会中生活,青年也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和接纳父母在以后生活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父母也能够明白子女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以什么方式去处理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最好,从而消除彼此的误会和差异。如果某些问题不能解决,最起码能够得到一个“折衷”的并在双方都能接受的范围内的意见,如果实在有不能解决的,可以保留彼此的意见,双方不跨越不强求,这样就更容易消除隔阂和矛盾,取得协调与一致。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对同伴和父母的态度的调查,《心理科学通讯》,1988年第一期.
[2]方晓义、董奇: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亲子冲突,《心理科学》,1998年第21卷第二期.
[3]冯江平、安莉娟主编:《青年心理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版.
【关键词】青年;父母;冲突
一、当代青年与父母关系的发展
不同年龄段的亲子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儿童时期,父母在儿童的心里是具有多重身份含义的,是父母给予他们关爱和温暖;是父母拥有绝对的领导权和财产的支配权以及指导他们最基本的行为;是模仿的典范;是聪明优秀于一身的伟岸形象。年龄越小,对于父母此类身份的定义就越深刻越绝对。
但是进入青年期以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的成熟,还有对社会的人质疑后,他们会重新去定义父母在他们生命中的含义,他们不会再一味的选择听从于父母的指令,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不再想受父母的控制和绝对指导。因此在这个时期亲子关系之间出现了新的变化。
青年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独立的自由的人的存在,希望摆脱父母的管制和羁绊走向自己向往的自由,希望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的想法能得到实现。因此,他们会选择对自己想法持赞同的人结伴为群,而父母的伟岸形象逐渐从他们的认知中消失,父母的形象和其他人没什么两样,甚至父母成为他们自由的阻碍者。他们不会再模仿父母的行为,有了新的模仿和学习对象。情感方面,朋友的增加和想加入青年团体中而不被排斥的心理加剧,所以朋友和同龄人的友谊和热情冲淡了青年与父母之间的情感。在行为方面,有了独立专行的权力以后,开始介入家庭的权力地位,要求在家庭中也有权力的实施空间。
二、青春期的不同阶段冲突的发展趋势
亲子冲突的矛盾激化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现象,青年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的发展,是由儿童时期的完全依赖,进而发展到矛盾冲突的不可协调,继而又向新的相互认识和理解的水平过渡的积极的过程。我国青少年与父母的冲突,在初中阶段一直呈增长趋势,初三是亲子冲突最为严重的阶段;而升入高中以后,亲子冲突逐渐缓和,冲突的趋势呈抛物线型,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少年期他们还保持着对父母的依赖,父母对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由于生理心理以及智力的发展和成熟,他们的认知范围不仅仅只是局限于父母范围内,因而开始向往脱离家庭,能够自立,因此,这时与父母的冲突开始逐渐增加;青年初期,这一时期随着生理的基本成熟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他们的独立性大于发展,对于父母不再唯命是从,交往的对象不再只是父母,而是转向同龄人,他们认为摆脱父母的依附以后才能成为独立的成人,这时,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大大增多,有时候甚至十分激烈。这些冲突会使父母与青年都陷入苦恼与不安之中;青年中期,这时青年对父母的反抗和矛盾冲突阶段已经过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道德知识的渲染和影响,青年对父母的认识和态度有了全面客观和具有更高的合理性。比如青年开始逐渐克制自己对父母权力和物质上的过高要求,开始逐渐听取上一代人的丰富生活经验,对父母的不认同到认识到父母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对父母的不理解逐渐开始主动与父母沟通来达到情感上的交流,从而开始重新协调自己与父母的关系。
三、青年与父母冲突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父母与青年生活环境的差异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反映的结果。父母与青年的生活环境有20年以上的时间距离,在此期间,社会经济文化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形成差异。因此,父母与青年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态度上会有所不同。
(二)父母与青年心理发展上的不同
父母已经进入到了成年人的行列,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相对比较稳定,而青年人的心理还处于急剧变过的过程,正在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青年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在认识自我的開始阶段,更倾向于表现自己、发展自己,参与社会活动,探索新奇的世界;而成年人在经过多年的阅历和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以后,思想和观念上早已经趋于成熟和稳定,因而不太希望改变。
(三)青年与父母的社会地位以及责任的不同
成人在社会生活中起着支柱的作用,而青年是未来的接班人;成人用自己的劳动直接创造价值,而青年处于准备阶段;成人要承担对青年的抚养、培育、教育、照顾的责任,而青年处于被抚养,被教育,被照顾的地位。两代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各自完成着属于自己角色所要完成的任务。社会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期望,因此父母与青年在行为态度上有着不同之处。
(四)青年与父母缺乏沟通
青年人觉得成年人的世界死板保守且无法了解青年人的思想和新生活的趣味,甚至连青年人的某些流行词汇也不懂,从而索性不与成年人交谈;成年人在发现青年人这些荒唐的言论与行为以后更是不愿去了解,以致生气,于是也与青年人不去交谈。另外,由于现在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成年人忙于工作,两代人更是缺乏机会凑在一起沟通思想,这就导致双方不能了解彼此的内心世界,而不能达成某些事情的共识发生冲突。
四、如何正确处理青年与父母的关系问题
(一)承认差异,相互理解
青年与父母应该相互了解,换位思考。要实事求是,以认真的态度去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内容特点,做出客观的评价。相互之间不要苛求,而要实地了解对方的心理特点。父母要是能够了解青年“独立感”的心理特点,那么,对于青年的某些行为态度和观念就会稍加理解,并且能够以自己青年时期的特点加以理解,那么会更了解子女,减少之间的冲突与摩擦。同样,青年要是能够了解父母拥有较强的责任心,把某些管制和训斥看成是对自己爱护的心,就会以谅解的态度对待上一代了。
(二)互相尊重与谅解,学习对方的长处
两代人的差距是一回事,而评价孰优孰劣是另外一回事。在现代社会的进程中,我们不能把成年人所拥有的某些守旧、传统的态度直接否定,也不能因为青年的开拓、进取、新潮来全盘肯定青年人的处事风格和价值观念。双方应该客观分析,互相尊重,互相谅解,取长补短。老年人不应该倚老卖老,以道德捆绑的方式批评青年人,青年人也不必自卑、偏激,更不应该对父母没有耐心。
(三)通过沟通消除差异
沟通是最有效、最直接去了解彼此内心的世界的方式。通过沟通,青年人能够发现父母的某些不被他们理解行为,其实都是为了子女的未来、能更好的再当下社会中生活,青年也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和接纳父母在以后生活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父母也能够明白子女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以什么方式去处理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最好,从而消除彼此的误会和差异。如果某些问题不能解决,最起码能够得到一个“折衷”的并在双方都能接受的范围内的意见,如果实在有不能解决的,可以保留彼此的意见,双方不跨越不强求,这样就更容易消除隔阂和矛盾,取得协调与一致。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对同伴和父母的态度的调查,《心理科学通讯》,1988年第一期.
[2]方晓义、董奇: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亲子冲突,《心理科学》,1998年第21卷第二期.
[3]冯江平、安莉娟主编:《青年心理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