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是人类聚居形式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是一个复杂的地域综合体。它是区域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城镇化是生产力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一个必然趋势。为了满足现代化生活、工作和生产的需要,将不断的建设和发展众多的新型城市。伴随城镇化的发展,无疑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环境问题是其中重要而突出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城市 环境 保护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6- 0482 -01
作为一个经济还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仍是今后若干年中国政府和人民的首要任务。而城市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力,中国的城市仍将承担起经济发展的重任。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说是—致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经济问题,它与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发展有着极密切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现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并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都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因为现代发展越来越依靠环境与资源基础的文撑,而随着环境恶化和资源耗竭,这种支撑已越来越薄弱和有限了。因此,越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越要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以获得长期待久的支撑能力。
当前,中国城市环境保护逐步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正向着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新阶段迈进。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城市环境保护的基本思路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方向,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在新的城镇化高潮下,结合产业结构和城市规划布局的调整,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从而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
与此相应,中国城市环境保护正在发生着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从工业污染治理转变为工业与生活污染治理并重;二是从环境综合整治转变为污染治理(减污)与生态补偿(增容)并重。从根本上讲,城市环境保护是围绕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
1.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城市资源,包括土地、环境、交通、文化等四大类,是城市发展的“门槛”,城市的发展必须立足于资源的保证。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既能反映城市领导者的能力和决策水平,也是反映一个城市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制定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资源,是城市领导者谋划城市发展战略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2.结合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城市规划布局。要把保护环境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好的规划是做好城市环保工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要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针,充分尊重生态规律,从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保障能力出发,制定和实施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科学确定城市性质和规模。要按照城市功能分区和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坚决关闭、淘汰、搬迁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优化城市布局,扩大城市环境容量。要按照延长企业资源利用的原则,合理规划工业区,做到废物资源化、减量化,减轻城市环境治理的压力,为建立循环型经济和社会奠定基础。
3.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应改变过去那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包办的作法,按照社会投入、企业化运行、政府监管的方式,促进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所有城镇都要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逐步实现雨水与污水分流。落实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建立城市污水处理良性循环机制。所有城镇都要建设垃圾无害他处理设施,改革垃圾收集和处理方式,建立健全垃圾收费政策,促进垃圾和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4.增加和优化城市环境容量。城市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不仅需要逐步减少污染,更需要不断提高和优化城市的环境容量。这就要求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和保护,要把生态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走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容量相协调的城镇化道路。为此应加强城市间及城市局边地区生态建设;并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各类城市都要因地制宜,合理划定城区范围内的绿化空间,建设公园绿地、环城绿化带、社区居住区绿地、企业绿地和风景林地,围绕城市干线和城市水系等建设绿色走廊,形成点、线、面结合,乔、灌、草互利的绿地系统。
5.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自1997年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这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开创性实践,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中国现阶段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体现了中国政府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城市环境管理之中,真正实现了从理论研究到付诸实践、从案例分析到综合决策的发展方针。
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活动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促进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在加快城市经济结构战赂性调整,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扩大对外开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使中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城市环境问题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城市环境污染程度与城市的产业结构、燃料结构、市民的出行方式、城市机动车的使用量以及建筑施工的方法等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城市的产业结构中“三废”排放量大,污染严重的产业多;城市的燃料结构以煤为主,而不是以天然气和液化气为主:城市中机动车,尤其是尾气排放超标的机动车迅速增多;对建筑施工地不采取除尘措施,引起尘土飞扬,都会导致城市环境的严重污染。有时甚至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或崩溃,最终使经济发展因失去健全的生态基础而难以持续。而公民环保意识不强,政府在环保方面执法力度不够,环保措施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环境问题解决的难度。可持续发展现呼吁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尽量地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要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因此,必须纠正过去那种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和高消费来推动和刺激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鼓励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模式。因为只有大力推动先进生产技术的研制应用和普及,才能使单位产量与能源和新原料之比增大,也才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从而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城市环境保护是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离不开城市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城市环境危机加剧,城市环境环保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公众参与极大地推进了城市环保事业的发展。我国城市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相对而言,相应的财力和环境保护专业队伍力量有限,没有城市公众积极参与和市民环境意识的提高,城市环境状况就无法与满足市民较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公民参与城市环境管理对于提高城市决策水平,加强市民对城市环保部门的信任和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鹏高.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十大对策建议[J]. 电力环境保护. 2001(04)
[2] 胡致鹏等. 加快发展福建省环保产业的对策措施[J]. 中国环保产业. 2009(11)
[3] 李湘凌等. 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思考[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
[4] 李春福. 加快和推动丹东环保产业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J].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3(03)
[5] 黄孔融. 我国城市环境舒适性問题初探[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2)
[6] 罗文忠. 我国当前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及改进策略[J]. 民营科技. 2010(05)
[7] 王鲁渝. 城市环境治理问题的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16)
[8] 邓少林. 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保护[J]. 山西建筑. 2010(20)
[7] 陈静. 浅谈我国城市环境保护的措施与对策[J]. 经营管理者. 2010(18)
[关键词]:城市 环境 保护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6- 0482 -01
作为一个经济还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仍是今后若干年中国政府和人民的首要任务。而城市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主力,中国的城市仍将承担起经济发展的重任。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从根本上说是—致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经济问题,它与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发展有着极密切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现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并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都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因为现代发展越来越依靠环境与资源基础的文撑,而随着环境恶化和资源耗竭,这种支撑已越来越薄弱和有限了。因此,越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越要加强环境与资源保护,以获得长期待久的支撑能力。
当前,中国城市环境保护逐步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正向着城市生态建设与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新阶段迈进。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城市环境保护的基本思路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方向,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在新的城镇化高潮下,结合产业结构和城市规划布局的调整,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从而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
与此相应,中国城市环境保护正在发生着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从工业污染治理转变为工业与生活污染治理并重;二是从环境综合整治转变为污染治理(减污)与生态补偿(增容)并重。从根本上讲,城市环境保护是围绕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
1.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城市资源,包括土地、环境、交通、文化等四大类,是城市发展的“门槛”,城市的发展必须立足于资源的保证。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既能反映城市领导者的能力和决策水平,也是反映一个城市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制定科学规划,合理利用资源,是城市领导者谋划城市发展战略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2.结合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城市规划布局。要把保护环境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好的规划是做好城市环保工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要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针,充分尊重生态规律,从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保障能力出发,制定和实施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科学确定城市性质和规模。要按照城市功能分区和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坚决关闭、淘汰、搬迁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优化城市布局,扩大城市环境容量。要按照延长企业资源利用的原则,合理规划工业区,做到废物资源化、减量化,减轻城市环境治理的压力,为建立循环型经济和社会奠定基础。
3.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应改变过去那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包办的作法,按照社会投入、企业化运行、政府监管的方式,促进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所有城镇都要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逐步实现雨水与污水分流。落实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建立城市污水处理良性循环机制。所有城镇都要建设垃圾无害他处理设施,改革垃圾收集和处理方式,建立健全垃圾收费政策,促进垃圾和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4.增加和优化城市环境容量。城市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不仅需要逐步减少污染,更需要不断提高和优化城市的环境容量。这就要求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和保护,要把生态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走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统一、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容量相协调的城镇化道路。为此应加强城市间及城市局边地区生态建设;并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各类城市都要因地制宜,合理划定城区范围内的绿化空间,建设公园绿地、环城绿化带、社区居住区绿地、企业绿地和风景林地,围绕城市干线和城市水系等建设绿色走廊,形成点、线、面结合,乔、灌、草互利的绿地系统。
5.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自1997年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这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开创性实践,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中国现阶段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体现了中国政府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城市环境管理之中,真正实现了从理论研究到付诸实践、从案例分析到综合决策的发展方针。
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活动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促进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在加快城市经济结构战赂性调整,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扩大对外开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使中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城市环境问题是城市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城市环境污染程度与城市的产业结构、燃料结构、市民的出行方式、城市机动车的使用量以及建筑施工的方法等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城市的产业结构中“三废”排放量大,污染严重的产业多;城市的燃料结构以煤为主,而不是以天然气和液化气为主:城市中机动车,尤其是尾气排放超标的机动车迅速增多;对建筑施工地不采取除尘措施,引起尘土飞扬,都会导致城市环境的严重污染。有时甚至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或崩溃,最终使经济发展因失去健全的生态基础而难以持续。而公民环保意识不强,政府在环保方面执法力度不够,环保措施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环境问题解决的难度。可持续发展现呼吁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尽量地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要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因此,必须纠正过去那种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和高消费来推动和刺激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鼓励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模式。因为只有大力推动先进生产技术的研制应用和普及,才能使单位产量与能源和新原料之比增大,也才能实现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从而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城市环境保护是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离不开城市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城市环境危机加剧,城市环境环保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公众参与极大地推进了城市环保事业的发展。我国城市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相对而言,相应的财力和环境保护专业队伍力量有限,没有城市公众积极参与和市民环境意识的提高,城市环境状况就无法与满足市民较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公民参与城市环境管理对于提高城市决策水平,加强市民对城市环保部门的信任和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鹏高.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十大对策建议[J]. 电力环境保护. 2001(04)
[2] 胡致鹏等. 加快发展福建省环保产业的对策措施[J]. 中国环保产业. 2009(11)
[3] 李湘凌等. 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思考[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
[4] 李春福. 加快和推动丹东环保产业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J].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3(03)
[5] 黄孔融. 我国城市环境舒适性問题初探[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2)
[6] 罗文忠. 我国当前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及改进策略[J]. 民营科技. 2010(05)
[7] 王鲁渝. 城市环境治理问题的探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16)
[8] 邓少林. 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保护[J]. 山西建筑. 2010(20)
[7] 陈静. 浅谈我国城市环境保护的措施与对策[J]. 经营管理者. 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