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肿,主要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咪啶、他巴唑和甲亢平等。这些药物需要长期使用。但目前认为这些药物有较多副作用,可以发生在两个不同阶段,即早期(用药2~3个月以内)和晚期(用药1年半)。患者必须了解可能发生什么副作用,副作用主要表现以及对策,针对常见的副作用巧妙用药。
控制早期副作用的对策
治疗前应进行肝功能、血常规检查,以利于用药后比较。早期副作用有轻度副作用和重度副作用。轻度副作用主要表现有:
1.皮疹和瘙痒:发生频度为4%~6%。如仅有皮疹而不瘙痒,可以继续用药。有瘙痒可使用抗组胺药,如不见好转可更换其他药物。出现严重荨麻疹可使用糖皮质激素。
2.轻度肝功能障碍:发生频度为2%~5%。如用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如氨基亮氨酸转移酶超过正常上限2倍以上),应立即停药,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3.发热、关节痛或肌肉痛:发生频度为1%~5%。如经检查无其他原因引起,应停止抗甲状腺类药物治疗,或改用其他药物治疗。因为这些症状有可能是严重副作用的早期症状。
严重副作用主要有
1.粒细胞减少症:发生频度为0.1%~O.5%。多在使用抗甲状腺药物2N3个月内发生。用药前应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以便与用药后比较。一般在治疗期间应每1~2周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特别注意白细胞变化。如嗜中性粒细胞下降到1000/立方毫米(正常为2000~7000/立方毫米)时,应停止继续用药。无症状粒细胞减少的非典型患者,停药后有可能逐渐恢复正常,但继续用药即可发展为典型粒细胞减少,白细胞难以恢复正常。如停药后粒细胞继续下降(如100~500/立方毫米),可由医生指导试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经一次注射后4日,嗜中性粒细胞仍不能升高至1000/立方毫米以上,则应住院治疗。
2.重症肝功能障碍:发生频度约1%-2%。以丙硫氧嘧啶最容易引起肝功能障碍,应特别注意。出现严重肝功能障碍时应停药,改用其他治疗方法。
3.多发性关节炎:用药后2-3个月内发生,也有1年以上才出现。停药后一般4周以内症状即可消失。也可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4.罕见的副作用:个别报道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自身免疫疾病,但非常罕见。一旦怀疑应立即停药,进一步检查治疗。
控制和发现晚期副作用
晚期副作用主要是“血管相关性炎症综合征”。多发生在用药1年以上患者,特别是使用丙硫氧嘧啶者。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肌肉痛等类似重感冒症状,就应引起重视,否则可出现肾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迅速进展为肾小球肾炎。因此,要进行尿常规检查,一旦怀疑应立即停药,并住院观察治疗。
控制早期副作用的对策
治疗前应进行肝功能、血常规检查,以利于用药后比较。早期副作用有轻度副作用和重度副作用。轻度副作用主要表现有:
1.皮疹和瘙痒:发生频度为4%~6%。如仅有皮疹而不瘙痒,可以继续用药。有瘙痒可使用抗组胺药,如不见好转可更换其他药物。出现严重荨麻疹可使用糖皮质激素。
2.轻度肝功能障碍:发生频度为2%~5%。如用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如氨基亮氨酸转移酶超过正常上限2倍以上),应立即停药,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3.发热、关节痛或肌肉痛:发生频度为1%~5%。如经检查无其他原因引起,应停止抗甲状腺类药物治疗,或改用其他药物治疗。因为这些症状有可能是严重副作用的早期症状。
严重副作用主要有
1.粒细胞减少症:发生频度为0.1%~O.5%。多在使用抗甲状腺药物2N3个月内发生。用药前应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以便与用药后比较。一般在治疗期间应每1~2周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特别注意白细胞变化。如嗜中性粒细胞下降到1000/立方毫米(正常为2000~7000/立方毫米)时,应停止继续用药。无症状粒细胞减少的非典型患者,停药后有可能逐渐恢复正常,但继续用药即可发展为典型粒细胞减少,白细胞难以恢复正常。如停药后粒细胞继续下降(如100~500/立方毫米),可由医生指导试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经一次注射后4日,嗜中性粒细胞仍不能升高至1000/立方毫米以上,则应住院治疗。
2.重症肝功能障碍:发生频度约1%-2%。以丙硫氧嘧啶最容易引起肝功能障碍,应特别注意。出现严重肝功能障碍时应停药,改用其他治疗方法。
3.多发性关节炎:用药后2-3个月内发生,也有1年以上才出现。停药后一般4周以内症状即可消失。也可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4.罕见的副作用:个别报道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自身免疫疾病,但非常罕见。一旦怀疑应立即停药,进一步检查治疗。
控制和发现晚期副作用
晚期副作用主要是“血管相关性炎症综合征”。多发生在用药1年以上患者,特别是使用丙硫氧嘧啶者。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肌肉痛等类似重感冒症状,就应引起重视,否则可出现肾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迅速进展为肾小球肾炎。因此,要进行尿常规检查,一旦怀疑应立即停药,并住院观察治疗。